- 相关推荐
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讨论文
“户外实训”提高学生发现美、塑造美的能力
美的事物稍纵即逝,虽然无法成为永恒的定格,但是艺术创作者通过眼睛的观察,记忆的积淀,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得到艺术升华,使自然灵秀之美成为永恒。然而,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为快捷、更为生动,学生对于美丽事物的印象多源于电视、电脑等等这些电子媒介,学生可以足不出户领略大千世界的风采。而这些充斥在电子媒介上“美的资源”多数是经过加工的“成品”,其美丽的模式也多为模板化、程式化,这些信息资源更像是“美的快餐”,学生们惯于快速接纳,也快速遗忘。没有生活的艺术是空洞而乏味的,而艺术设计本身就需要多元信息、图像的积淀。艺术设计专教育应该把通识教育、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一体,培养具有远大眼光、通融识见的人才,使其既具有高层的文化知识,又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认知。艺术创作者需要潜心观察和通识学习,这样创造者才能胸有成竹、不拘一格、心手相应,操之娴熟。而缺乏观察和积淀的艺术创作就会造成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艺术设计创作就会变得乏善可陈,难登大雅之堂。没有特色就没有长久存在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学生在对设计成品借鉴中、在计算机软件的统一按键的夹缝中求得片刻的生存,而这种生存模式在教育和就业中是可怕的。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我院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将造型训练实习1、造型训练实习2、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造型训练实习1主要是进行速写训练和快速表现。这个时期,学生主要进行基础性课程的学习,属于入门阶段,通过在实习中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之美”无处不在,通过快速艺术表现技巧和手段,使身边看似平常的形态瞬间呈现于笔端,而这种瞬间塑造形体的能力来源于对事物严谨的观察和细心的思考,从而使学生通过训练渐渐形成仔细观察、理性分析事物的习惯。造型训练实习2主要是专业教师带队,到户外外景实习区(自然风景和建筑群街景)给学生以取景取舍构图的自由选择范围,以色彩写生的形式进行快速表现。通过户外实训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塑形能力,积累审美经验。通过对塑形能力的训练和对自然形体、色彩精练的概括,提高学生自己发现美和塑造美的能力,为设计课积累丰富的形象资源。
“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于艺术
与实际生产密切关系的认识艺术设计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要符合新世纪和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针对实际情况有一个明晰和准确的定位。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进程是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最为显著的专业之一。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艺术设计本身就融合着多元化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之上。现代科技与艺术设计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转化,艺术设计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将设计的产品转化为具有市场品牌号召力和实用价值的商品,从而实现艺术设计的价值和目的。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构成了艺术和科学技术互融的美学内涵。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合,使艺术设计与工艺技术直接面对面成为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我院具有稳固的实习基地40个左右,实习基地在教学中已经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我们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和沟通,每个学期,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定期展开教学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实习基地负责接待我方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实习基地有专人接洽实习工作,选派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主管指导学生实习,为学校师生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专业的印刷工艺实习是实践环节课程中操作性最强,与实际生产接触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课程。平面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取向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印刷工艺、材料特征、空间结构、设计制作软件的更新方面,要求平面设计从业人员掌握更多实实在在的生产实践内容。印刷工艺实习是对印刷工艺课程的实践生产知识补充,学生通过到印刷厂去实地操作,更直观地认识到现代印刷的工艺流程与技术常识,熟练地掌握从印前处理——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的具体流程。印刷工艺实习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取集中实习形式。集中实习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印前工艺、印刷工艺以及印后加工等相关专业知识,在制版、油墨特性、模切、装订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学生作为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助手,参与实际的印刷工艺的工作,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实习,使学生认识到设计与印刷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设计与印刷之间得到良好的衔接,为今后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避免学生在设计中发生有设计思维而无条件呈现作品的现象。学生有了实习基地的积累,大三下学期的专业课程中就会合理将设计思想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避免盲目化设计,使艺术设计成为一种真正强有力的语言,使其成为商品物化的媒介。
“岗位实践”培养学生工作能力
人类心智活动是“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的过程。“由外而内”的过程是称为“获取知识”,如科学研究。“由内而外”的程序则称为“行动”。设计、制造等技术领域都属于这种“行动”。这两种过程都必须遵循某些原则和方法[2]。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充实丰盈“内在”,才能充分掌控呈现“外在”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仅依靠课堂是满足不了的,为此,我院在大四上学期增加了岗位实践课程,采取实际岗位工作为主、教师监督为辅的实战模式。岗位实践是将学生分派到各地广告公司、网页设计公司、报刊杂志社、需要艺术设计的各企事业单位,由公司指定指导老师。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及制作技能与生产实践结合。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地点,深入参与实际具体的工作,了解工作流程和设计程序以及生产管理、经营方法等,把大学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下学期的毕业设计,也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至少参与两个系列的艺术设计或制作的实际工程。学生每周要有周记,将实际工作经验记录下来,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在实习结束前,写出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单位的概况、个人的主要实习内容,在实习中取得的专业经验,协助设计单位做了哪些设计项目以及思想收获、心得体会和建议。经过近2个月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及制作技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通过岗位实习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跟随资深设计师学习艺术设计技巧,协助设计师工作,加强艺术设计各种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逐步负责公司项目的设计工作,准确把握公司意图,及时提供符合公司要求的创意设计思路,协助设计主管进行艺术设计相关标准制作以及流程的制定及创新工作,加强制作执行经验;能独立完成设计项目,有成熟的商业设计作品。职业艺术设计师是社会视觉文化建设者和先行者。对于职业艺术设计师的塑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对“三实”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艺术设计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前行力量的使然。多元的知识结构平台铸就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艺术设计精英型教育思路也应该随着当前艺术设计形势的变化而前行,逐步改革以适应社会实际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讨论文】相关文章:
由考核模式看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10-12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论文10-12
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研究论文10-1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论文10-10
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论文10-11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能力再培养10-26
声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0-10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10-11
职业艺术院校双钢琴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论文10-13
培养推理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