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时间:2023-03-22 10:20:57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近年来,我国音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音乐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行业内部出现了新形式、新内容、新观念、新趋势。音乐会作为艺术院校教学实践的一种常态模式,其传统的组织管理理念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要在原有运作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音乐会的经营管理模式做出新的思考和调整,寻求一条适合艺术院校自身需求并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音乐会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既有理论层面的认识,又有实践层面的探索,对于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对于打开和拓展音乐艺术视野,对于繁荣发展音乐艺术,对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艺术研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一、艺术院校音乐会的特点

  艺术实践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实践是艺术院校师生提高能力、展示水平的基本途径,是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形式和具体成果。艺术实践有利于师生艺术个性的创造,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艺术人才。艺术教学与艺术实践、科研、创作相结合,既是艺术学科自身的需要,也是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音乐会是艺术院校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音乐会离不开师生和管理者的策划、组织、演出,离不开观众的参与,离不开演出场馆的支持。这是艺术院校师生全方位锻炼、积累、展示的空间和实践的舞台,这是对外艺术交流的窗口,这是传播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和检验学校办学实力、宣传学校和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平台,这是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阵地。舞台艺术实践是艺术院校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成功的保证,音乐会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形式之一,是在观众面前的现场音乐表演活动,作为现场表演活动最传统、最经典的音乐传播方式,音乐会是现场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交流的艺术,整个过程都在观众“众目睽睽”之下,需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或是重来。音乐会的魅力在于可以现场聆听最真实的音乐,演员和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感受最真切的现场氛围,相互感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音乐会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演出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其中包含了多种要素和环节,需要各环节、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一场音乐会的呈现包含音乐会的组织管理者、策划者,音乐会的形式和内容,音乐会的观众,音乐会演出时间和音乐会的演出场地等诸多要素。音乐会根据演出要素也分为不同类型,如营利性演出和非营利性演出,单剧种专场演出和综艺性组合演出等。艺术院校音乐会常见的形式如独唱(奏)音乐会、教学音乐会、学年学位音乐会、汇报音乐会、大型主题活动音乐会等。

  二、对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

  音乐会是涉及音乐艺术管理最多、也最具体的形式,包括前期的策划、宣传、场地、接待、彩排、演出到后期的报道、制作等,渗透着参与音乐会各种因素的管理。本文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对艺术院校音乐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参考建议,以供参考和探讨。

  (一)品牌打造策略

  品牌是指“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音乐会品牌是“软黄金”,是学校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特征。音乐会品牌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有一个从被认知到被认可、信赖的过程,打造音乐会的品牌形象,对于扩大学校影响力,激发师生教学、科研、创作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在音乐会的形式上创新,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广泛性,整合学院的文化艺术资源,做精品,做学术。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六届的“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全国民族声乐论坛”、“沈阳国际音乐节”、“东亚艺术教育大会”、“辽宁(沈阳)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等大型活动,承办了“文华艺术院校奖——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文化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等重要专业赛事。积累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优秀的音乐表演者,这些都是丰富的音乐艺术本体资源。学院每年举办、承办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音乐会几百场,依托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办学优势,为音乐专业人才搭建了一流表演艺术展示平台。音乐会的管理是在学院整体管理机制下完成的,要承袭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传统,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会品牌,以社会影响力大的音乐节、交流展等大型活动为依托,将音乐会的内容和形式与艺术科研紧密相连,用音乐会呈现科研成果,如中国钢琴作品主题、某位作曲家作品主题、某民族音乐作品主题等;用周末音乐会、乐团音乐会、教学观摩音乐会、讲解音乐会等形式,与社会需要接轨,加强师生的艺术探索精神、科学思维方式、表演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二)传播方式创新策略

  在当下的注意力经济时代,独具匠心和带有导向性的评论、宣传也是创品牌、保品牌、发展品牌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注重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充实宣传内容,宣传渠道多样化。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领导对宣传工作极为重视,并将宣传工作贯穿落实到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如2015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创办、主办的“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在交流展的筹备工作阶段就成立了宣传组,以学院宣传部和学报编辑部为主,负责此次活动的宣传、协调媒体等工作。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全程跟踪采访报道。《辽宁日报》、《辽沈晚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对本届交流展进行了报道,《人民音乐》、《音乐周报》、《歌唱世界》、《乐府新声》、《音乐生活》等多家音乐期刊、报纸媒体也参与此次活动,从活动前期的新闻发布、预热宣传到后期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通过办活动,搞合作,将演出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出去,交流展期间的音乐会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可以说,充分利用传播方式的创新,会起到点石成金的“良效”。既塑造了学院良好的整体形象,又加强了同学院内外的沟通,对于加强学院对外宣传,扩大学院影响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会作为一种无形的演出产品,在演出前观众并不能试看演出,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不同媒介作为载体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通过前期的预热宣传使观众更好的了解音乐会讯息,如台前幕后的花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等。利用杂志、报纸、宣传手册、海报等印刷媒介,利用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不仅强化原有的固定宣传模式,还要采用新颖的手法,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互动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流动、多元、个性的优势,如前期制作宣传片,以新闻、专题、广告等形式分阶段进行前期的预热铺垫,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音乐会动态;后期以精彩片段回放、片段欣赏、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等形式,满足观众音乐会回顾的需求。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传播方式呈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多元化,建立完善的音乐会演出资讯平台。不仅有本学校、本地区音乐会演出资讯,还要有其他高校、地区的音乐会讯息,讯息要及时更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演出与观众沟通的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开放性与互动性。另外,要加强音乐会的延伸传播,对于深化音乐理论研究,加强艺术评论人才培养,培养乐迷做到了有益的补充。以理论专业学生为主体,为其实践搭建一个平台,让理论专业学生参与到音乐会的过程中来,写报道、写乐评。对每场音乐会的演出情况、演出层次、演出水平等进行评论分析,评评音乐会好在哪,差在哪,同时也要有校外演出的乐评,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多层次、多方位的推介和报道,会拓宽观众的艺术视野,对于音乐会乃至整个演出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不一定所有的评论都是正确的、都是好评,但至少代表了部分人士的艺术见解和要求,有评论总比没有反应强,这对于音乐会发展建设是具有参考价值的。这样,网站上有视频、有文字,图文并茂,形象更具体、更吸引观众。

  (三)项目化管理策略

  在音乐会管理方面,可以将音乐会演出以项目化方式进行管理,包括项目团队协作、项目成本控制等。音乐会组织管理工作的水平能显示出主办者的能力和经验。要进一步完善音乐会演出组织制度与方案规范运作模式,完善艺术实践相关管理章程、制度,使管理更加有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吸纳学生志愿者参与音乐会的组织管理,学生通过学校社团组织报名自愿参加音乐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在保证正常学习任务同时丰富课余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直接接触演出实务。可以在日常管理中设置学生助学岗、助管岗,设置社会实践学分,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优势。充分调动志愿者、团队等各类资源,有效地开展音乐会的生产管理和科学的制度设计。音乐会的人员统筹、资源统筹、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辅助统筹等统筹实施要有周密性、计划性。音乐会工作人员礼仪化,音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做到细致、有效、合理。

  (四)多元化资金筹措策略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争取社会资金对音乐会的支持。通过企业或个人向音乐会提供资金支持,进行合作,相应的条件是如冠名或在节目单上刊登广告等,实现双赢。赞助可以是单场音乐会的赞助,也可以是某一大型活动的赞助,或是全年音乐会的赞助。当音乐会的品牌效应发生作用后,艺术的实力、服务的能力和市场的影响力,必然会赢得更多赞助商的青睐,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二是争取各种基金对音乐会的支持。现在设立的各级各类艺术专项基金很多,如国家艺术基金、优秀剧目创作专项资金、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科研项目资金等。除此之外,可以探索门票收入,社会捐赠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

  (五)多元开放策略

  “走出去,请进来”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实则指的是多元开放。多年来,沈阳音乐学院始终坚守着鲁艺光荣传统,坚持“根植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凸显艺术院校特色,坚持为大众打开音乐之门、普及高雅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引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在努力着。如“高雅音乐进校园”演出活动、“三下乡”活动、教育精准扶贫活动、艺术惠民活动等,社会反响良好。真正做到让音乐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群众文化生活中。同时,不仅邀请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进校园演出、讲学、交流,还更“接地气”地将市民请进校园。在首届全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艺术交流展和第六届沈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期间,向百姓赠送音乐会惠民票,让市民有机会欣赏名家名曲,感受艺术氛围。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延伸的“音乐开放”,设立音乐学院开放日或者开放周,以预约形式向市民开放音乐会、大师班、讲座,甚至是排练、课堂教学等。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揭开专业艺术院校的神秘面纱,为百姓打开艺术之门,让艺术更亲民,让艺术更普及,共享开放多元的艺术资源,扩大艺术院校的文化辐射性,提高社会效益。

  (六)演出场馆运营管理方式创新策略

  面对文化产业的宏观发展环境,面对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我们已经不能单纯的靠经验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音乐会与演出场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会的管理离不开演出场馆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艺术院校都对学校演出场馆拥有所属权,采取自主管理、内部使用的运作模式,费用由院校支出。部分艺术院校的演出场馆是非营利性的,部分是营利性的,在管理方面也不尽相同,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在运营模式上采取项目组结构,以团队方式与学院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具有完备的票务销售管理系统;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可以举办商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依托学校成立的上音演出公司进行演出的独立运营管理;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接纳市场演出,其艺术中心下设行政部、办公室、业务部,其中业务部下设演出组、礼仪组、票务组、技术组;星海音乐学院成立音乐艺术交流中心,下设管理部、策划部和教育推广部三个部门。作为承接音乐会的微观载体,演出场馆在其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上要遵循艺术规律和根本之需,以对内为主,对外为辅。首先要全力保障和服务于学院教学、创作、实践、科研活动的开展,在此前提下,可以结合学院办学特点,建立新模式,即结合场馆运营原则,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整合资源,打造艺术品牌,传播音乐文化。做到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脱节,非营利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不意味着不要盈利,要时刻明确“非营利”的性质,用获取的收入用于演出场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开展的各类音乐会活动支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支出等再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艺术院校演出场馆走向市场化必然会成型。在对外经营模式上,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可以部分市场化或者称之为半市场化运作,公益性与产业性并举。合理开发、建设、利用、管理场馆,正确处理有偿运营和教学的关系,以馆养馆,服务学校,兼顾社会。

  (七)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策略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艺术院校要发挥文化产业领跑者的作用,立足本土,与政府联手,与文化部门协作,加强同艺术院团、剧院、企业、新闻媒体、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等部门的纵向合作与横向交流,充分利用丰富的音乐社会资源,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开办音乐艺术紧缺人才培训班等。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联姻”,与各大剧院联盟,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演出新模式,以培养学生为主,进一步培养观众、培养市场,力争与国际接轨,最终实现将优秀人才、优秀作品、优秀理论推向社会、服务社会。

  1.建立校内艺术实践基地,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自我管理。音乐会在每年寒暑假是淡季,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加强学生艺术实践的自我管理,加强学生参与实践的广泛性、连续性、系统规范性和实效性。建立校内艺术实践基地,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实践体系和管理评价机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所有专业,也为各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与或感受音乐艺术的途径和机会。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实践的成果,挖掘艺术的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艺术院校为依托,整合学院教育资源,经常举办交响乐、民族音乐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讲解音乐会和普及音乐会,开设“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既拓宽了学生艺术实践渠道,延伸了课堂教学,同时让更多的爱乐者、习乐者走进校园,接受到一流的艺术教育,提升民众音乐素养。

  2.建立校外艺术实践基地,拓展观众群体。音乐会是演出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方式,除了以学院师生为主体的固定观众群外,还要拓展观众群,拓展音乐会内容与形式。以沈阳音乐学院已有的沈音北方交响乐团、沈音北方民族乐团、沈音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沈音北方青年合唱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为班底,利用丰富的音乐社会资源,实现演出“走出去”,尝试巡演和驻演,与演出市场接轨,增加演出场次,锻炼队伍,扩大社会影响。艺术院校音乐会的经营管理要充分遵循音乐表演艺术的实践规律,要找到学校教学实践需求和社会群众性文化需求的最佳契合点,把握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动脉,找到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平衡点。艺术院校音乐会的创新管理,离不开管理理念创新,离不开管理制度创新,离不开组织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我们要从实践中总结,从理论上升华,宣传学校的教学成果,推动音乐艺术水平的提高,拓宽乐迷现场欣赏方式,提高全民艺术素养,沟通情感,享受精神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艺术院校音乐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10-08

急诊护理团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09

分析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10-09

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12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09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推行研究论文10-08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模式分析论文10-12

来华医学留学论文生教学管理模式分析10-09

风景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10-08

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