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

时间:2023-03-23 02:35:36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

  关键词:激发创新体验成功发掘潜能

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心灵绽放,学生才能愉悦地接纳知识,接纳同学,接纳教师,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教学艺术,体验成功;捕捉契机,发掘潜能等都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的有效策略。教师的循循善诱,不断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不再枯燥、抽象,大力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创造潜能,让数学成为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心灵绽放,学生才能愉悦地接纳知识,接纳同学,接纳教师,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经过反复地探索、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的有效策略。

  1问题情境。激发创新

  学生的思考探究、创造来自于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灵敏的心灵触角去发现问题,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不断去创新。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提出一串串问题:“有无?是否?如何?为何?”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看似偶然的发现中,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如在尝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180度”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画的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时有的学生说是181度,有的说是179度还有的说是180.5度等等,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是几度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呢?从而继续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剪一剪和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是180度。再反问,为什么我们在量一量中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呢,一些学生马上就会回答说测量是有误差的,它们都接近于180度。这样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要鼓励学生创新,要让学生在从“有问题”变成“没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只有在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艺术。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它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创造的火花。数学教学还是一门艺术,它让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艺术地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是过分追求场景的多么宏伟与绚丽,技法的多么的张扬与完美,有时只需要教师一个“小动作”,教师的一句幽默话语,就可以给数学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用一个“小动作”“一句小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2.1用“小动作”激发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一些“小动作”如同在教材转化为操作的过程中加进一些“味精”,更易诱发学生“食欲”般的兴趣,引发学生品味式的思考。如北师大版四上《方向和位置》一般教师会出示教材中J隋景图,让学生依次思考小青做在哪个位置,可以怎么表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好象学生是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行学习的,而有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课前准备好班级中出现现有的座位表,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位置在哪?好朋友的位置在哪?让学生讨论了以后,接着老师又叫他们分别用一种方法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再总结出如何来表示数对,这里老师添加了“找座位”和“说位置”这两个小动作,合情合理,毫无牵强之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了原来教师提出的想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如有一位老师在上《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讲评“0”有几条对称轴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此时有的学生说是一条,有的说是两条,还有的学生说是有几百条,再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最后电脑上演示,让学生感受有无数条对称轴。这里教师添加了“画~画”、“折一折”和电脑演示这几个小动作,给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无限的乐趣。   2.2静态知识动态化

  教材呈现给我们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动画操作、游戏、比赛、辩论等活动形式,课堂教学就好象是让学生很开心、很惬意的在上一节“数学活动课”。如北师大版中的五上《动手做》这一堂课,它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学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高,这节课原本枯燥无味。但通过老师的设计,加上一些了“剪一剪”、“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类图形的高和底,并掌握它的画法,无须老师多说什么,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在北师大版二上《抛硬币》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理解和辨析“一定”、“可能”“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来达到这些目的,开始时可以是师生一起玩抛硬币的游戏,通过学生的猜测,是正面还是反面呢?体验事件的不确定性。接着让学生分组活动,通过摸球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得出有的事件一定会发生,有的事件一定不会发生,还有的事件有可能发生。让学生体验到在玩的同时也能学到数学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惬意的。

  2.3“小幽默”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幽默话语可以改变数学课带给学生的“一本正经”的严肃和紧张,可以活跃师生交往的气氛,愉快高效地完成数学任务的一种艺术。如在教乘法分配律(a+b)c=ac+be时可以用这样的顺口溜叫孩子们念,c喜欢交朋友,先与a结合,又与b结合,最后一起手拉手,也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改正错误。如有一位学生因误解求得“车一共有21.3个人”,单位这时老师就反问了有谁看到过0.3个人呀?又如在填写单位时,有位学生填了“我爸爸的体重约是65(克),身高是175(米)”此时,老师惊奇的问到:“你爸爸身高175米,可体重只有65克吗?”等等,这些幽默给学生枯燥的数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乐于接受,幽默为数学课带来了春的暖流,让数学课充满了笑的活力。

  3捕捉契机,发掘潜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的创造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数学教学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这些机会,因势利导,大力挖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创造潜能。

  如:笔者在上《长方体、圆柱体、圆椎体》单元复习课时,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放在我们教室里的卫生柜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吗?”针对这意外的一问,笔者用鼓励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说:“好,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动脑筋,最后得出了结论,不管底面做成什么形的多边形,它的体积都为底面积乘以高。如:底面是五边形的柜子,我们可以看作是由个等高的底面是三角形的柜子组成,这三个柜子的体积分别用slh、s2h、s3h表示.整个柜子的体积slh+s2h+s3h:(s1+s2+s3)h。而s1+s2+s3而正是柜子底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尊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顺水推舟演化了教学思路,使整个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悟到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心灵绽放,不仅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不断的满足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老师的“小动作、小幽默”等一系列的艺术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数学课不再枯燥、抽象,而成为充满魅力的一门学科。

【让数学课堂焕发艺术的魅力论文】相关文章:

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青春活力论文03-24

学堂乐歌的艺术魅力论文10-10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论文10-06

河南豫剧宛梆的艺术魅力浅析论文03-25

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论文10-09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魅力论文10-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思考论文10-11

语言艺术创设课堂佳境论文10-01

播音主持艺术性魅力的展现探究论文10-08

在数学课堂中孕育审美之花尽显育人魅力教育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