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文秘专业常态课课堂导入艺术的探究论文
[摘 要]“师为生引弓,虚发而下鸟”是课堂导入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究课堂导入艺术的根源。但在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容易使课堂导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入本身与课堂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2012年下半年正逢两年一届的“浙江省中职文秘教师技能大赛”,借此良机,在紧张而有序的备赛过程中,我校文秘专业组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创编课堂导入这一关键性教学片断,展开多次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磨课,通过老师们长时间的观察、积累和总结,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是在强调课堂导入艺术重要性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探讨中职文秘专业常态课课堂导入设计需要把握的原则,以及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文秘 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古人作文,讲求“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传说中凤凰的头,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犹如“凤头”,短小精悍、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无法自拔。一堂成功的课亦如一篇佳作,同样需要一个华美的“凤头”做引子。即一个设计巧妙、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都做好充分准备,进入到听课的良好状态。不仅如此,一个精心设置的课堂导入,将成为整堂课的核心。
一、课堂导入艺术在中职文秘专业常态课实践中的背景分析
(一)文秘专业课课程体系的若干问题分析
我校文秘专业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将人才培养计划方向定位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其专业课为原先传统的文秘主干课程:《秘书基础》、《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公共关系基础》、《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以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和《员工应用心理学》,所用教材均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对中职生来说理解起来普遍较为深奥。另外,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地遭遇一个瓶颈,即理论大于实践。老师说得多、示范少;学生听得多、练得少。加上中职生本身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注意力难以集中,与汽修、美容美发、人物形象设计等技能型极强的专业相比,文秘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底下,对前途感到茫然,接踵而至的就是可怕的“潜在”职业疲惫期。
(二)文秘专业课常用课堂导入形式及分析
面对着现阶段中职文秘专业唯一一套权威教材、面对着硬件设备的缺失,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自己。但是文秘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究和积淀,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一套标准模式。针对常态课,惯用的课堂导入形式,无非是组织教学和复习导入。
组织教学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组织课堂,尽快将学生带入新课。例如通过师生相互致问候词、检查课前预习或准备情况、点评或反馈作业情况,亦或是单刀直入,点明本堂课的课程任务。这种导入方法节约时间,简洁明了,但是对于现在的中职生而言,效果难以呈现。最好的情况是“人在心不在”,而更多时候,待组织教学环节结束,学生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梦幻”世界中。
复习导入即通过提问、考核、实验或叙述等方法,对前一阶段所学内容进行的整理和归纳,为新课程的展开奠定基础。这一导入方式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纵向阅读、横向思考的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中职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强化了他们的厌学和自卑心理。
二、课堂导入艺术在中职文秘专业常态课中的实践
既然传统的课堂导入方式遭遇寒流,那如何另辟蹊径,寻找更加新颖、更具创意、更为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呢?
2012年下半年,我有幸接到开设一堂市级公开课和备战省赛这两项重大教学任务,为了将这两项任务做深做透,我决定合二为一,选择同一个课题——《公共关系基础》第十章形象塑造第一节“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广告”。
在9月份第一次试上时,我的课堂导入依旧遵循了传统导入法:组织教学法。师生相互致问候词后,我立即发问:“同学们,上节课的最后老师给你们留了一个作业,完成了吗?”学生本能的反映就是:“什幺作业?没有!”“老师让你们关注一下各大媒体中的广告,记录下你印象深刻的广告,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我重复了作业,并强调要点以及与新课的联系。但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导致新课无法顺利开展,只能启动方案2:跳过导入环节,直接进入理论环节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心里总感觉老师设置这样一个环节,纯粹是换一种方式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新课伊始,就被老师逮个正着,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阴霾”笼罩着他们,直接影响了整堂课上课积极性和良好的课堂氛围。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无论如何都要为这堂课寻找一个华丽的“凤头”。经过教研组的集体评课、磨课,决定尝试采用故事趣导法,选择“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则经典广告故事,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叫醒学生沉睡的耳朵,聆听课堂动听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则故事还可以作为整堂课的核心案例,贯穿课堂始终,一举多得。然而,在课堂实践中,经典而有趣的故事,的确让学生开始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新知。可意想不到的是,在故事落幕、揭开谜底、导入理论时,学生又再一次转移了注意力。学生的保鲜度真的只有5分钟吗?
在第二次集体磨课中,有老师提出,学生只听故事不听课的根源是听觉疲惫。一堂40分钟的课,除去实训和展示,几乎是老师一个人的演讲,加之理论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学生难以保持新鲜感也情有可原。因此此次磨课,我们大胆革新,将导入案例改为电视广告,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不仅如此,由于时间限定,我们将课堂导入分为“课前预热”和“新课导入”两部分。在“课前预热”环节,我选择了包括北京奥运会申奥宣传片“新北京 新奥运”,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五粮液集团宣传广告“五粮液的得名”等一系列经典电视广告在内的公关广告进行滚动播放,让学生在感受电视广告视觉震撼的同时,也接受到了不同的广告类型,达到课前预热的效果,同时为我环节二讲解公共关系广告的含义及作用,环节三区分公共关系广告和商品广告的区别,以及环节四创作一则公关广告埋下伏笔,更重要的是,此时虽然是课间,但学生无意间回到座位、拿出课本、查询课题,可以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上课且迫切等待正课的开始。
【中职文秘专业常态课课堂导入艺术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护理专业课的高效课堂探究论文10-08
中职新课导入数学论文10-08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探究的论文10-10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改革探究论文10-09
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艺术10-06
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论文10-01
物理教学导入艺术分析论文10-09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探究论文10-09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艺术的浅见10-06
微课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课堂的应用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