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2-10-09 02:45:02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1】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

  【摘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中解剖教学工作,与普通医学教学模式不同,教学中注重解剖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必须把握以临床工作需要为中心、为临床服务,体现实用性的原则。

  【关键词】乡村医生;解剖学;临床;应用

  2005年我校成为全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对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中专医学学历教育。

  笔者承担培训学员的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了新体会,突出了这门课程在临床上的实用性。

  乡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他们时常感到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掌握的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

  对现代以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的新型临床治疗手段、方法了解甚少[1]。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上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乡村医生的角色特征决定其工作性质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会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在解剖教学中注重解剖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在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乡村医生学员最关心的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应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把握以临床工作需要为中心、为临床服务,体现实用性的原则[2]。

  解剖学知识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一些临床工作应用较广,实用性大的重要内容。

  例如,直接看到的眼睛结构主要包括的有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结膜,由此引申在临床上进行眼睛检查时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结膜、巩膜的检查;胸腹部标志线对胸腹腔脏器的体表定位,结合临床对心脏浊音界的叩诊,肝、脾、胆囊的定位方法,肝、脾肿大分度。

  常用的气管切开部位、食管和男性尿道的3个狭窄的部位和临床意义、心的位置、常用的动脉压迫止血点和临床常用穿刺的静脉名称和穿刺部位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则详细解释,有针对性地重点介绍。

  许多临床新的检查技术和治疗方法都应用了解剖知识: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脏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直接和可靠的方法。

  使用心血管造影专用设备进行显像和摄影,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置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可以发现各支动脉狭窄病变并且估计病变程度;近十余年开发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治疗使冠心病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目前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我国每年有上万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大大减少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这些检查和治疗方法都是在乡镇卫生院见不到的。

  使其了解解剖学知识作为基础的新型临床检查和治疗手段,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断层解剖在B超诊断中的应用。

  许多学员身兼数职,有的还兼任B超检查工作,在这项工作中,解剖学知识更能体现在声像图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而衰减。

  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质地不同,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B超探头扫查方向改变时,能采集到不同实时声像图。

  根据器官之间的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结合不同器官折射和反射及吸收超声波量不同分析不同实时声像图,并与异常声像图座进行对比。

  例如:肝胆超声,肝脏正常声像图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右叶厚度小于14cm,左叶厚度小于6cm。

  做与探头扫查方向一致的切面,结合肝的正常形态结构理解B超的每一个实时声像图,并与病理声象图比较。

  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囊壁很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肝硬化声像图特点肝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变小,边缘凹凸不平。

  门静脉扩张。

  转移性肝癌声像图特点:肝内多发圆形肿块,其大小多数相关不大。

  肿块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并有周边弱回声晕,又称“牛眼征”等。

  这些都是正常肝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变化。

  这不仅使学员学习解剖知识,弥补了理论的欠缺,同时对B超声像图有了理论的支持。

  乡村医生入学时的医学基础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过去只是上理论课,没上实验课,有的有实验课也仅接触一些教学模型,没能见到真实的解剖标本和尸体,而我们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好了,成立了生命科学馆,有脏器整体标本,有各切面的断层解剖标本,通过断层解剖观察使学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掌握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疑问。

  重视接受教育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乡村医生结合临床应用学习解剖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爱华,张健一,易西南,等.优化解剖学教学内容提高成人教学质量[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0,9(4):351-352.

  [2] 张庆金,王定坤.医学成人教育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文选,2006,25(1):122-124.

  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上的地位【2】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它与临床诊断、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笔者通过临床实例浅述了解剖学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医学生在学习中引起重视。

  【关键词】解剖学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1.人体解剖学与临床诊断。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为学习其他基础学科、临床医学提供了必要的人体形态学知识,只有熟悉和掌握了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人体发生疾病时的异常变化,医生才能更好地结合临床知识及必要辅助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

  例如:在脑部受损的病例中,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运用解剖学知识,判断出病变的部位。

  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参与姿势、肌张力和肌肉协调运动的调节,因而小脑受损后将产生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紊乱。

  如果病人表现有站立不稳、步履蹒跚呈醉酒样,或表现为动幅过度、辨距不良、轮替运动不能、肌张力减退等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症候时,就应该考虑是小脑受损。

  如病人表现为三偏综合症,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应考虑为内囊损伤。

  因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内囊位于豆状核、尾状核、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传导束和下行的运动传导束共同组成。

  在内囊这样一个小的区域里,集中有无数条上下行的联系纤维,当此区域损伤时将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在肿瘤转移、发生部位的诊断上,解剖学知识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肿瘤多数沿淋巴管转移,并且停留在淋巴结内分裂繁殖,致使淋巴结迅速增大。

  而淋巴结一般多成群分布于身体的一定部位,并接受一定器官或一定部位的淋巴管,故当某一相应淋巴结群肿大或疼痛时,常可根据淋巴回流途径找出病变的部位。

  如乳腺的淋巴回流途径伴随供应乳房的血管走行,其一就是沿腋血管的分支到达腋淋巴结,腋淋巴结位于腋窝内,乳腺癌变时常转移至此,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食管、胃、肺等脏器的癌肿,晚期时常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使该处淋巴结肿大;中段食管癌可致肺门淋巴结肿大;外阴、阴道及子宫的恶性肿瘤常可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在临床诊断上,能够使疾病发生的症状条理化。

  比如,一个下肢外伤的患者是否存在肌腱、韧带、血管、神经的损伤,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就需要根据它的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症状逐一检查,最后排除或确定。

  不了解局解知识,诊断就会含糊不清。

  再如:一个小腿骨折的患者,主诉小腿疼痛、畸形,经X线拍片很容易确诊,治疗上行简单的夹板石膏固定即可,固定时似乎越紧越不容易移位,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了。

  由于小腿的特殊解剖结构,由骨、骨间隙、肌腱隙和深筋膜形成四个室间隙,室外坚韧几乎无弹性,内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通过。

  骨折外伤后,室内容积增加,室压增高,肢体24小时即可发生缺血性肌萎缩,甚至坏疽。

  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对小腿局部解剖特点不熟悉,当病人出现疼痛时还以为是骨折所致,误诊造成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肢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

  如果我们对人体解剖特点了如指掌,就增加了临床诊断的思路,能够合理固定,严密观察,及时切开减压,从而保存患者的肢体及功能。

  由上所述,解剖学与临床诊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解剖学最基本的知识,就无从知晓人体的九大系统,就无从了解人体内各脏器、组织的位置和功能,就无从解释病变后所表现的一些征象。

  2.人体解剖学与临床治疗。

  解剖学运用于临床治疗涉及到各个科室。

  首先,对于外科来讲尤为重要。

  没有扎实精确地解剖知识,很难完成手术治疗。

  任何手术的开展都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熟练掌握了这些知识即使是手术视野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手术也能游刃有余,反之只能缩手缩脚或蛮干瞎干,造成组织器官不应有的损伤。

  例如:乳腺脓肿切开引流的治疗,应根据乳房的解剖结构及脓肿部位采取合适的切口。

  乳房由15-20个乳腺叶以及周围的脂肪组织构成,乳腺叶被纤维隔分开,纤维隔则连于乳房皮肤与胸壁深筋膜之间。

  每一个乳腺叶由其输乳管通向乳头,并围绕乳头呈放射状排列,开口于输乳管。

  乳头周围有色素较深的乳晕,乳晕内有多个呈小圆形隆起的乳晕腺。

  根据这些解剖特点,当化脓性乳腺炎需要切开引流时,应沿输乳管的方向作放射状切口,以免切断输乳管,造成乳瘘。

  乳腺脓肿可能因腺叶间隔膜所分隔,手术中应将纤维隔分开,使引流充分。

  如脓肿在乳房后,应沿乳房下皱襞作弧形切开引流,脓肿在乳晕下可在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开引流。

  如果没有按照乳房的解剖结构手术切开,就可能导致乳腺管损坏,使病人长期自切开处溢乳,炎症不易消退,伤口不易愈合。

  其次,解剖学在妇产科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输尿管的盆部以下与妇科的某些手术操作关系极为密切,当进行子宫全切手术时,如果不熟悉输尿管的走行,就有可能造成输尿管损伤,其易受损的部位主要在以下三处:①输尿管横跨髂内、外动脉分枝处,即在处理骨盆漏斗韧带时,如果盆腔因炎症等使该处粘连,假如术中不仔细,不注意分离,就有可能将输尿管与卵巢血管一并钳夹切断。

  ②子宫动脉横跨输尿管处,即在处理子宫血管和阴道穹窿旁组织时,如遇到宫旁出血,不可盲目用止血钳在深部钳夹止血,要用手指摸清有无韧性的管道存在,以免误伤输尿管。

  ③在处理子宫骶骨韧带时。

  由此可见,在盆腔手术中,如果熟悉并注意以上几点,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输尿管的损伤。

  解剖学知识同样应用于临床护理。

  例如:护理的基本操作―臀大肌肌肉注射,护士只有在明确臀大肌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正确操作。

  臀大肌是臀部最表浅的肌肉,略呈四边形,大而肥厚,与臀部皮下的脂肪组织共同形成凸隆的外形。

  在臀大肌的深面有身体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

  由于这一特点,注射时必须严格定位,以“十字法”选择部位时,应在外上四分之一处作注射部位以防损伤坐骨神经,如果任意注射就可能伤及坐骨神经,造成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另外,在临床急救或大量输血时,常选用大隐静脉切开,要完成这一操作也必须对大隐静脉的走行了如指掌。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背静脉网,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

  根据其走行,切开的部位应选择在内踝的前方,部位不对,就会给寻找大隐静脉带来困难,就有可能使病人失去抢救的机会。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确实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无论是在疾病诊断还是在对疾病的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解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体发生疾病时的病理变化,进而更为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与展望【3】

  关键词: 解剖学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回顾和展望”全面、辨证地剖析了20年来我国临床解剖学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我国从事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者本身的优势和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临床需要是研究选题的源泉”这一指导思想,并认为在现代外科朝着有限化、显微化、取代化发展的趋势中,临床解剖学将在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在展望中,钟教授对开拓科研新领域着力泼墨,赋予重彩。

  提出了医学院校和理工科毕业生在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中应该优势互补,建立一支“融医学和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预言“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成为继显微外科解剖学之后又一发展高潮”;“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钟教授还对一些医学院校率先开拓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钟世镇教授历任广东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大体解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198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80和90年代初共组织了四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对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及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钟教授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钟教授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等职。

  钟教授身兼数职,在百忙中为本刊撰写此文,本刊编辑室代表读者向钟教授深致谢意。

  历史回顾临床应用解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医学发展史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传统的研究工作中,还没形成目标鲜明的、以解决临床发展为主的、针对性很强的研究体系。

  在我国解剖学发展进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学科的渗透,陆续形成许多研究手段较新、技术装备较精、探索领域较专的新兴分支学科。

  当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委员会完成了阶段性重要任务,出版了《中国人体质调查》及其续集以后,由于以肉眼观察为主的大体解剖学的研究装备落后,又未能及时引入交叉学科先进的研究手段,曾呈现过“西风瘦马,老树昏鸦”的垂暮压抑景况。

  为数众多的大体解剖学工作者,曾经一度徘徊迷茫,呼唤过“大体解剖学往何处去”?在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专业委员会领导下,曾在屯溪、大庸、重庆、上海先后召开过4次“解剖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讨会”,积极探索并摆脱了传统的、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研究模式,建立起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以解决临床发展需要为主的现代临床解剖学。

  经过实践,走出了选题狭窄,研究萧条的困境。

  创办了《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开辟出一块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学术园地。

  临床需求是研究选题的源泉

  我国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近年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优异的科研成果,其重要的一点是基础与临床有良好的协作联系。

  基础研究人员,只有明了临床医学发展中有哪些涉及形态学的关键问题,才有可能作出创新性强,既有理论意义,又能造福于伤病员的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活;而临床诊治的需求,则是临床解剖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选题源泉。

  配合临床外科学的发展是临床解剖学研究的主战场在临床外科学深入发展进程中,新的三级专科不断涌现。

  各个专科对本领域的形态结构,都有很高的要求。

  凡是局部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诊治要求精确的部位,都是应用解剖学攻坚战斗的前沿阵地。

  由于我国的解剖学者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这与欧美解剖学者多数是生物学科毕业人员有所不同;我国大部分解剖学者,临床医学知识较好,选题和设计时针对性较强,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也是我国临床解剖学能够立足于世界同类学科之林的重要原因。

  外科学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一个新的专科创建阶段,亟需形态结构基础理论的支持。

  例如:显微外科初登外科学舞台时,只能扮演“外科技术”上的一员配角;在有了较充实、系统、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后;才能发展为新的分支学科——“显微外科学”,成为与其他三级专科分庭抗礼的重要舞台角色。

  因此,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的系列研究工作,在“显微外科技术”发展为“显微外科学”的过程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当前,许多争取成为新兴分支学科的竞赛领域,值得临床解剖学者去思考、探究和开拓。

  例如:颅底外科、微创外科、神经导航外科、内窥镜外科、立体定位外科以及许多器官或部位的专科。

  当现代外科学朝着有限化(缩小手术范围)、显微化(显微镜下操作)和取代化(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取代病变器官或组织)发展,有许多形态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只要临床外科还能发展前进,临床解剖学也必然会发展前进。

  选准交叉点,开拓新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互相渗透,走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进而形成新兴学科。

  选准交叉学科的关键性交叉点,能开拓出宽广辽阔的新天地。

  目前,在临床解剖学领域内,断层影像解剖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学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在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之际,影像医学有关诊治仪器也有惊人的进展。

  迎接这个际遇,由一些有识之士牵头,在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们的支持下,经过艰苦的创业历程,已在中国解剖学会领导下,新组建了“断层影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

  在专业委员会的积极筹备下,一个《中国断层影像解剖学杂志》又将呼之欲出,不断壮大以《解剖学报》为主体的,中国解剖学会系列学术期刊。

  临床医学某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往往是临床解剖学出现新高潮的先兆,继显微外科解剖学的高潮之后,断层影像解剖学有可能掀起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高潮。

  临床解剖生物力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边缘研究领域。

  这个领域中,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临床骨科和创伤外科关系密切,都要以人体形态结构为重要基础;流体力学部分,则与心血管系统关联密切。

  开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在人材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未培养出大批融医学与工程学于一体的高级研究队伍,仅能开展有两类人员相配合的协作。

  医学院校毕业人员,具有熟悉临床需求、选题针对性强、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快的优点;但有关理工科基础理论较薄弱,影响机理性的深入探索。

  理工科院校毕业人员,有深厚的工程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技术;但缺乏临床感性体会;研究中易偏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将富有生命气息的医学实际问题,变成公式论证纷呈,但应用针对性不强,令临床医师难于理解和应用。

  这个问题,需要正确导向和调整,采用取长补短的措施,互相学习、逐步融合。

  归根结底,临床解剖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深入浅出,能够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组织工程学将是“取代化”前瞻性研究的重要领域。

  这个新领域将涉及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材料的研制,替代组织的移植、跟踪、监测和调控等系列问题。

  这个新领域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需要多学科协作攻关。

  组织工程学将为未来的器官移植和再造外科,提供最廉价、最便利的供体材料。

  跨学科培养高层次人才按照惯例,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象,多局限于高等院校的高层次师资和科研人员。

  这种传统的做法,使人体解剖学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范围相当狭窄,难于发挥学科的潜力,无法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学科发展。

  根据临床解剖学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已有院校开拓了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外科博士生模式。

  初步实践表明,有机地与相应外科专业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发挥优势互补,效果良好。

  实施新模式的单位,已在人体解剖学研究生招生这个关键环节上,打破了“门庭冷落”的局面,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在跨学科培养外科研究生安排中,应注意适量规划临床专科的实践和研究,以保证他们毕业后,既有较好的应用基础理论,又能适应临床工作要求,成为高层次的临床人才。

  临床解剖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代临床解剖学欣欣向荣之际,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较为普遍的是:临床应用针对性不强、高新技术引进不足、新技术运用不当和选题低级重复等。

  临床应用针对性,无可争辨地应成为科研选题的主要宗旨。

  但目前仍有为数颇多的学术论文,罗列的项目多、数据繁、文章冗长、可读性差;特别要害的是针对性差,不回答和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临床医师拜读后得不到有益的启示。

  医学有重要的救死扶伤任务,临床解剖学的科研工作,必须重视社会效益,要向人民健康负责。

  高新技术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条件。

  由于我国50年代采用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分离的设置模式,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早期参加人员,多以大体解剖学者为主体。

  但是传统的大体解剖学方法,无法将科学研究引向深入。

  虽然近年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进交叉学科的先进研究装备和手段,但与其他前沿学科比较,差距很大。

  当前,应改变临床解剖学只属于大体解剖学范畴的误解,必须跟踪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引进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新尖技术,将临床解剖学科研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另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表现为一些科研设计,脱离了方法技术应为研究目标服务的大前提,只是片面眩耀新尖技术的使用,并未取得有效的研究结果。

  应当注意,一切研究工作,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和装备,若能提出有价值的新见解、新方法、新理论,解决了新问题,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就是成功的、有意义的工作;如果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管使用了哪种新尖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倾向,近年在研究生论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应当重视,及时引导。

  虽然,近年的许多学术会议和专论一再指出:“起点低,重复多”是科研作中最大的浪费,但总体的情况改善并不显著。

  希望临床解剖学工作者在研究选题上狠下功夫!从主观愿望出发,研究者并不希望自己的选题是重复他人的课题。

  其所以会出现重复别人的结局,主要是不了解有关信息,以致自己以为创新性的成果,事实上是别人早已发表,并为实践证明过的东西。

  由于科研工作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尽管选题时尚无有关报道,很可能是科研过程将结束时,别人已公开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为此,选题时注意“起点要高”的原则。

  因为处于学术发展阶段性前沿的研究工作,正需要分析、验证、充实和完善。

  凭藉自己的研究资料,可以积极参加论证,为推动这一学术阶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ERP应用论文10-01

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论文10-08

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10-10

声乐艺术应用论文09-30

企业营销应用论文10-01

有关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模块式教学的研究论文10-08

中医学临证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10-08

有关声乐艺术应用论文09-30

电子商务应用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