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时间:2023-03-30 19:53:04 征文 我要投稿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征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1

  大学刚毕业我被分配到县审计局当了一名审计员。上班还不到半月,父亲趁周日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县城看我。午饭过后,父亲突然对我说:“儿子,爸爸给你讲个古代的故事吧!”

  父亲说,晋安帝时,朝廷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他除旧布新,整饬纲纪,以身作则,清廉自持,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在他任满离开广州时,却行囊萧萧,船舱空空。他一生清苦,不变其节;一代廉吏,青史留名;他以诗明志的《酌贪泉》,也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我深知父亲的心思。此时的他已是一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父亲担任校长近20年的日子里,以德育人、固守清贫,是父亲做人做事的本色。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父亲的奖状。我把父亲的话语牢记心头,作为激励自己一路前行的“增压器”和“助推器”。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就成了局里响当当的业务骨干;短短的六年时间,共查错纠弊近2亿元;先后有5人因经济问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在下乡担任副乡长的五年时间里,我坚持原则,不随大流,被干部职工戏称为“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回到局里,由于拒礼罢宴、不徇私情,被机关的同志称作是“心硬手狠不讲情面的.黑脸包公”。

  凑巧的是,前些天在宛城工作的儿子回来了,此时的他恰是我毕业时的年龄。我端详着儿子,就像当年父亲端详着我。于是拉着他的手,给他讲述了这个25年前父亲所讲的故事。谁知儿子爽朗地一笑,拍着我的肩膀道:“爸,你讲的我懂,这叫作传承。放心吧!”

  唉,知父莫若子,儿子笑了,我也笑了。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2

  3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中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不过我们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落差。在这样的前提下,特别需要寻求我们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

  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必须既能够包含大家公认的价值,又能够承接我们自己的悠久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以我们吴越钱氏为例,近年已经恢复了祭祖时奉颂《钱氏家训》的仪式。为了便于今人记诵,古老的'《钱氏家训》采用了新的形式,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章。“个人”章强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家庭”章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强调要慎终追远,教化后人;“社会”章强调“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国家”章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等等。

  类似的“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3

  “吕组长,外面有位老先生找你。”“哦,知道了。”我放下手头活,快步向外走去。远远望去,是父亲来了,正站在镇政府门前那颗老槐树下。

  上初中期间,我痴迷于看小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根本无望考入重点高中,在那颗老槐树下,父亲超乎想象的温柔“娃啊,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是个废人”,我抬起头,望着欲言又止的`父亲,感觉到父亲正在流泪……从此以后,改邪归正,一路走到大学毕业。上班第一天,父亲送我,依然在那颗老槐树下,抚摸着我的肩膀说:“娃呀,咱们祖辈都是老实人,你要多学习,靠本事吃饭。”已经三十年了,父母亲为了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家里农活再忙,也从未让我回去;即使有个头疼脑热,也从不喊我一声,总是说“你忙吧,别落人后”。想到这些,觉得很愧对父母。

  七八月份,天气特别热,镇政府门前的那颗老槐树耷拉着叶子,父亲倚靠着树干,脸上挂满汗珠,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跟前:“爹,天恁热,你咋跑来了?”父亲一见我,满脸都在笑着,“娃,你回来这么多天了,也不回去看看,你妈在家不停唠叨你呢。”我无语,老家距离上班地点不足一公里,然而,就这一公里,我三十多天竟没回去一次!“娃,今年你妈身体有些不如往年,经常丢三落四,呆呆地不知道想啥。”泪水瞬间涌满眼眶,我尽力含着眼泪、哽咽着,“爹,天气热,进屋里喝点儿茶吧?”“不去了,你忙吧,想看看你,心里踏实。”说罢,又细细看了我一遍,回过头、蹬上三轮车、慢慢远去。

  我抚摸着那棵老槐树,大声喊道:我一定会回去的……“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4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生中有许多东西容易淡忘泯灭,但父母的教诲却是潜移默化在血里,培育成人之品格终生陪伴自己,挥之不去。父亲是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勘探队员,是一个视工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20xx年,父亲获得了“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成立50周年”银质奖章。父亲这种对事业无比热爱和忠诚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成为我工作和事业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动力之源。

  父亲对于祖母,更是百倍孝顺。他每天早饭都要为祖母做一碗鸡蛋茶;祖母生病时,父亲床前尽孝。所谓上行下效,我兄妹四人竞相孝顺父母,在街坊邻居们中树立了好口碑。母亲是营业员,也是工作责任心极强的'人。她经常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认清“公”和“私”这两个字。一次,母亲在下班后清点钱币的时候,从办公桌上掉下来一枚硬币,二哥看到后,从地上把这枚硬币拾了起来,当他正要往衣兜里装时,母亲呵斥:“赶快拿来,这是公家的钱,你咋能要!”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不贪不占”的理念在我们兄妹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成为保证我们不走歪路的“法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母还以他们的勤劳俭朴,阐释这一治家格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父亲从不会主动为自己购买衣服鞋袜,子女们给他买的衣服,他大都收在衣柜里不舍得穿。

  如今,父亲和母亲都去世了,他们没给我们留下多少家产,但他们留下的优良家风、严格家教和至理家训,宛如一盏盏璀璨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5

  因为家族世代为农的缘故,我家至今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父辈们用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影响着整个家庭。

  小时候,父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年四季,忙忙碌碌。父亲因为手脚勤快,又善于揣摩,十几岁起就掌握了盖房起屋的所有手艺,和同龄人一起在周边村落为农户建房,每天早出晚归、风尘仆仆,寒暑易节,忙忙碌碌;母亲则是在家养猪种菜,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母亲常说“我和你爹忙点儿不算啥,只要你们姐弟知道珍惜,将来能够勤恳、踏实做人,我们也就知足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勤奋便成了我工作生活的原则之一。审计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审计相关业务知识,先后取得审计师、经济师等专业技术资格,使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具备胜任审计工作的能力,成为业务骨干。由于工作太忙,内心对家人孩子总有一种亏欠之情。只要在家,我就尽力操持家务,用心陪护父母、家人,给他们带来快乐、幸福,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妈妈。多年来,我始终秉持“在单位要努力工作,在家庭要开心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家人,让他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把家庭熏陶成温暖的港湾、育人的摇篮。

  长者做,少者习,勤奋努力就像一股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家风吧!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相关文章: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征文03-29

家风家教征文05-27

精选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征文07-10

家风家教征文范文02-19

传承家风家教征文02-02

我的家风家教征文02-02

好家风家教征文11-14

家训家规家教家风征文03-21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