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时间:2024-08-10 14:00:36 征文 我要投稿

(优秀)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故事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秀)我的家风故事征文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

  新年将近,通往老家的路途中充斥着轻扬起的尘埃和干冷的空气,略显老旧的大巴在前两年新修的水泥路上轻轻摇晃着向前行驶。冷风随着逐渐减轻的摇摆慢慢停下,我们在一颗大榕树旁下了车,招来一辆掉了漆的面包车,放上行李开始最后一段短程旅途。

  穿过两棵交缠在一起的榕树组成的拱门,来自城市的烟尘在颠簸中被我们留在了身后,取而代之的是泥土和露水特有的芳香,付了车费拿上行李,走过积水覆盖的拐角,我们回到了爷爷家。

  奶奶知道了我们要回来的消息,正坐在楼下择菜,看到我们便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迎了上来,回一趟家真不容易,坐这么久车累了吧?爸爸拎了拎手中的行李,没办法,现在疫情查得严,我们也是趁着安全时间才能回来的,这么冷怎么不进屋去。一边说着,爸爸一边把奶奶桌上没择完的菜简单收拾了一起带进屋内,爸呢?

  老头应该在后院吧,今个儿一大早就有个姑娘来找他,说想在年前修好一只玉镯子。奶奶顿了顿,把烂菜叶丢进了一旁的菜圃里,转而说道:这不快过年了嘛,之前来的人就不少,要修的物件多了自然也就忙了。

  爸看了看我,又望了眼后院的.小屋,随后拿过了我手上的行李,儿子,去后院和爷爷打个招呼,陪爷爷聊会儿天。

  我欣然答应下来,毕竟和来家中做客的小时候抱过我,但现在全然没印象的七大姑八大姨问这问那比起来,还是爷爷的后院来的清闲舒适,更别说爷爷那令人惊叹着迷的手艺了。

  我和奶奶打了个招呼,就往后院的方向走去。绕过房子,能看到潮湿的泥土地面上或有间隙的摆放着木条插着卵石,行成一条方便通行的小道向掩藏在树影斑驳中的后院延伸。走过小路,穿过竹片编织的遮帘,一个不大却干净的小屋出现在眼前。

  轻敲木门,我向里面说到,爷爷,我来看你了。

  没过多久,背后传来了落叶摩擦的响动,我在这呢。我转过身望去,爷爷提着竹篮正往这走来,门没锁,进去吧。

  我打开门扶着门边让爷爷进屋,见爷爷手上提着竹篮,我有些好奇的询问道:这里边儿装的是什么呀?这里面装的是一些饰品。爷爷将竹篮放在桌上,拉来两只竹凳在桌前,示意我坐在他旁边。待做到加了两层垫子的凳子上后,爷爷打开了竹篓,将里面装着的东西一层一层的拿了出来,不过,都是些碎了或到难以修复的饰品。

  爷爷从竹篮里拿出了碎成了几段,又用看起来是塑料和胶水拼凑起来的镯子,被剪成两段的点缀,还有散成一把碎了几个珠串。

  面对一桌的碎玉和金银视频,我有些好奇的拿起那只被碎银箍在一起的玉镯查看着镯子的样子,不难看出镯子本身有着精致的做工,雕刻着回转的祥云纹,但是在中间断裂了开来接上了一块早已泛黄的塑料,接缝处也只是用银片草草包裹住了事,胶水的腐蚀也在长久的时光侵入了玉石中,显得很是破败。

  这还修的好吗?仔细看了看镯子的样子,我自问磨成粉用滴胶粘好还比较简单,我觉得多少有些勉强了。

  爷爷一边仔细的将玉石银饰拭去灰尘装进一个个小盒子里,一边说道,虽然不容易,但是能修。收拾完,爷爷留下了那只镯子,这是一名女士嘱托一定要修好的东西,是她母亲在她出嫁的时候给她的嫁妆。

  嫁妆?我有些疑惑,嫁妆怎么会碎成这个样子。

  爷爷叹了口气又笑了笑,当时她母亲为她看中了一位人家,但是她想追求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嫁出去的前夕摔了镯子逃婚了,后来是男方给她收好让丈夫给她送去的。爷爷仔细查看着镯子的伤痕,把外包的银一层一层撕下来,露出了里面断裂发黄的镯子,放在强光灯下来回检查了几次,爷爷放心的松了口气,还好,还能修。

  爷爷从工具包里拿出了擦的澄亮的锉刀和小锯,那位女士想摔了镯子证明自己的决心,她也确实因此得到了家里人的理解,嗯。爷爷来回拉动着锯子,没多时,脆弱的镯子就分成了三截,沉吟半响,爷爷扫去了桌面的粉末,或许说得到了理解并不恰当,应该说是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但她也还是在后来找人修好了镯子,并一直戴到了现在。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的问到,既然这么厌恶自己被规划的未来,为什么还要把镯子修好?

  或许有对家里人的眷恋吧。爷爷量好镯子的尺寸,起身从背后的架子里取出了另一个镯子的部分,比对了一下,画上痕迹后切落一块再把缺口打磨平整,然后把泛着冰蓝的玉石块严丝合缝的嵌入了损坏的玉镯里。在外漂泊奋斗的时候,人就像一艘风雨中的小船,这份眷恋就像是灯塔,即使只能看到绰约的光,也知道自己的行走的方向。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看爷爷工作。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2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应该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做人正直,节俭持家,戒骄戒躁,热爱祖国。

  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给我讲爱国的'故事,让我看新闻,解国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学习,将来要为祖国做出贡献。

  父母教育我为人要正直,说到就要做到。我借别人一本书,爸爸妈妈就要我记好还书的时间,要求我准时还书,兑现自己的诺言。有一次,我送给同学一个玩具,但我又后悔,我非常喜欢那个玩具,想要回来。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我,说:“你把东西送给别人,你就要说到做到,东西就不能再要回来。”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节俭,从不浪费。吃饭的时候他们要求把饭吃完,每次做的饭菜我们都能吃光。他们还要我养成出房间随手关灯的好习惯,不该开的灯和电源不要开。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时候,他们要我把水调的小一些。

  父母从小就教我为人谦虚,不要因为一时成功而骄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时,他们都会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错,在学校到处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绩给他们看。我本以为他们会表扬我,谁知他们不仅没表扬我,反而把我批评一顿。从此我再也不骄傲,养成谦虚的良好行为。

  家风家训在点点滴滴中塑造我们的人格,从而带动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风家训影响下,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会逐步提高。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3

  家风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家风如同一条坚实的道路,陪伴我走向光明;家风如同一面明镜,时刻映照出我的不足。

  在我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字画:苦尽甘来,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中总是有种莫名的激动。爷爷告诉我,要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它会给我带来无尽的力量和启示。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闭上眼睛,回想起最近英语成绩下降的事情。老师问我原因,我却无法回答。我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有一天回到家,心情十分沮丧。爷爷问起了我的情况,我诉说了我的困扰。爷爷微笑着说:“你最近的问题根源在于缺乏认真,是吗?”我点了点头。爷爷接着问:“能告诉我具体原因吗?”我低声说:“最近太累了,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听完后,爷爷指着大厅墙上的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凝视着这句话,爷爷解释道:“这句话的含义很深远。”我便俯身静听爷爷讲述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爷爷告诉我,家里有一种家风传承了几十年。他小时候,老爷爷就曾告诉过他,想要得到甜美的蜂蜜,就不能怕穿过蜂林,不能一味地退缩。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吃点苦,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听着爷爷讲述他们过去的艰辛,我深有感触。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幸福。我茅塞顿开,开始认真地学习英语,拼写单词。不难我不怕,不易我不懈。每一句爷爷的话都让我细细回味。学习的动力重新燃起,仿佛浑身充满力量。这次模拟考试后,我的英语成绩也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4

  我家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孝敬长辈。

  以前,我很不孝敬长辈。一次,爷爷在看电视,我正在旁边写作业,所以呢,我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一听到难听的戏剧声,心里就像有几只小蚂蚁在挠痒痒,我想都没想就冲爷爷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这看电视,好不容易想到了这道题的答案,被你这电视的声音吵得又忘了怎么写了!”爷爷听后,急忙关掉电视,抱歉地说:“那不好意思,打扰你了。”我虽然没有再说什么,可心里还是气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爷爷不好。

  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便来教育我。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怎么能冲爷爷发脾气?他是长辈,我们都应该孝顺长辈,百善孝为先吗?黄香温席的故事听过没有,黄香才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的道理,天气炎热时,他会给父亲搭蚊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血的小虫赶走,让父亲睡得好。天冷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让父亲的被子变温暖,让父亲睡得香,你要向他学习,以后一定要孝顺长辈啊!”我恍然大悟,决心以后改掉顶撞长辈的'坏习惯。

  现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对长辈有礼貌,不发脾气了。就算长辈做错了什么,我也不会斤斤计较,我还能主动帮助长辈做一些家务活。我已经意识到自己进步了,高兴极了。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一想,长辈们都那么疼爱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5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良好的家风可以使人积极向上,我们就是在家风的影响下走出来的。看到很多关于家风的文章,也激起了我对家风总结的想法。可掂起笔却发现: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落下。可能源于自己不善总结,也可能源于自己文字功底薄弱吧,总觉得任何一个词汇都不能对我们的家风给以准确的表达。下面我就从勤俭、勤劳、勤奋几个方面对我们家的家风进行简单介绍。

  勤俭

  勤俭也许不算是我们家特有的家风,但是我却有着深刻印象。我家位于河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面,父亲在当地政府工作,母亲在家务农。在我的生活中,父母常常告诫我们:要知道锅是铁打的,要学会节俭,该花的钱不要省,不该花的钱要学会省着用。父亲从来都没有为自己买过一双皮鞋,买过一件高档的衣服;母亲也总是拾我们穿过的`旧鞋子穿。事实上90年以后,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父母完全有经济能力为自己添置新衣服,但他们为了省钱供给我们几个上学,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勤劳

  我们经常听父母讲起以前的日子,当时父亲在一百里外的外乡上班,母亲带着我两个哥哥在老家种地。由于父亲常年不经常在家,工资少又难以补贴家用,母亲带着我们几个的日子过的异常艰难。母亲为了改善经济家庭状况,在家养猪、养鸡,靠卖猪仔和鸡蛋供给我们上学。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干农活、做家务。尽管现在父母跟随我们进了城,到了该享福的年纪,但他们却依然在围着一家子的生活忙碌着。

  勤奋

  我们能够通过上学走出农门,走进大都市,完全是受父母的启发和鼓励。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父亲先后经历了县立高中、师范学校撤销之后,又通过自学才考上了中专。父亲曲折的求学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在家干农活的间歇,母亲常告诫我们:要勤奋努力,才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才能走出大山;只要我们努力,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给我们上学。正是父亲求学历程的启发和母亲的鼓励下,才使得我们通过勤奋努力走出了大山。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们在做人做事、人格塑造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外出求学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但父母对我们影响一直都在。正像人们说的: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们也正是在父母勤俭、勤劳、勤奋家风的影响下,才走出大山,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6

  “老实守信最根本,自知自省要做到,与人为善记心间,分享互助是美德!〞没错,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根底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而影响我最深的人就是我的父母,他们一直以来都在诠释着这些美好的品德。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正直善良和懂得分享,所以当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当听到孩子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时候,我就自己在心里说,孩子妈妈不希望你多优秀,但一定要做个真善美的人。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二年级了,我还是会时常给她讲对我影响至深的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父亲的工作很辛苦,可是也赚不了多少钱,日子根本都是紧巴巴的,但是一家三口在自己的小家里还是很幸福的。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肯干的人,待人诚恳,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有些人觉得父亲是好欺负,所以合起来抢走了我家的房子,父亲比拟正直,当时二话没说,仅凭着自己微薄的薪水带着我和妈妈四处租房子。我当时非常不理解我的父亲,觉得他很怂,觉得他只要争一争,我们就不用过这样生活。父亲当时并没有解释什么,还是一如既往的'工作,甚至比以前更辛苦,因为想多赚一些让我们能生活的好一点。日子就这样入不敷出的过了几年......

  我有一个大姨,她家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在我看来是比我们家好,起码有自己的房子。直到有一天,我知道家里分了一些钱,当然不是很多,买房子肯定是不够。本想着说终于不用再那样紧巴巴的过日子了,但是父亲做了一件我当时极度不能理解的事情,他拿出了2万块钱送给了大姨,试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已经很不好了,还拿出钱来送给别人,而且自己还没买房子......当时真的没方法理解父亲,非常埋怨他。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什么也不曾解释过,只是一直用他那份真诚善良影响着我,感动着我,父亲用他的坚持让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是我的父亲让我相信了种善因得善果,让我相信了这个世界一定会有福报!现在,言传身教,我的孩子对于善良的认识也越来越强烈。记得有一天我们三口从公园回来,正好赶上楼上补习班下课,楼门口有一个家长在等自己的孩子。我们到门口的时候,这些中学生正好出来,这位家长的儿子就一直开着门等到人全都出去的时候他还没有关门,并且示意让我们进来,但就在这时,这位家长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不用开着了,快过来!其实这件事情对我的感触还是挺大的,我觉得孩子本善良,在他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一些帮助别人的时期,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更不要觉得自己孩子傻,不要扼杀掉孩子的善良。说真的,那一刻我很庆幸,庆幸我的孩子在她没有多大力气时,看到有人手拿东西会赶快过去帮人家开门;庆幸她看到拾荒老人会主动捡起瓶子,送到老人手里;庆幸她懂得尊重每一个人,会和别人说谢谢;庆幸她在走进校门的时候,能和门卫大爷说一声爷爷好......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往往反映着一个家庭,我的孩子还有许多缺乏之处,但我会尽全力让她感受到善良,同时希望她也能用善良去感动别人!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正直善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开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身边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开展很重要。在成长过程中有好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的开展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且我们起初的开展就在家里,家风家教也就自然对我们的开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家风家教可以促进一个人健康的成长,有助于一个人走向成功。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7

  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近几日,我也陆续收到了部分家属向四公司纪委反馈的家书感言。当我阅读着一份份党员干部家属的廉洁亲情寄语时,不由得想到了母亲的那句“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妹妹刚出生那会,家里又刚盖了房子,窗户玻璃是赊来的,唯一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双人床也因为还债被别人拉走了。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个要强的人,硬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打零工、做小生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供着我和妹妹上学读书。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别人家,就喜欢翻抽屉,总觉得抽屉里藏着许多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串门,蠢蠢欲动的我又悄悄打开了邻居家的抽屉,发现一只按动的`圆珠笔,一按就能写字,觉得特别高级,顺手就揣进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亲看我在拿着笔写写画画,一把夺过,正以为要挨揍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然后让我自己去还了回去,到了邻居家,我红着脸放下笔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翻过别人家的抽屉。

  xx年7月毕业后,我开始在京雄铁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难免想家,空闲时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聊聊工作、生活,母亲了解我的工作内容后,还是会多次提醒道“虽然咱只是个小职员,但是还是会经手一些钱和物,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在项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多报每一分钱、不少算每一笔账。

  xx年10月,我被调回到四公司监督部工作。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发现母亲的那句话朴素,但依然是我坚持的准则。因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须做到打铁自身硬,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底气、更加硬气。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8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校有校规,家有家风”,良好家风是人生开始幸福生活的“第一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些熟悉的短句常常影响了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百善孝为先,勤俭不能丢

  要说我们家的家风,我觉得首先第一条就是孝顺长辈,我的姐姐就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姐姐在嫁给我姐夫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做都市丽人,身边不乏追求,但姐姐看中了姐夫的踏实与勤奋,放弃了自己事业做了一名家庭主妇。姐姐的婆婆是一名盲人加之患有顽疾的结核病已卧床多年,姐夫工作繁忙,这么多年都是姐姐在床前照顾,端茶倒水、喂饭、擦身、洗澡。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还是隔了座山的儿媳妇,而我的姐姐一直坚持了十多年,在亲戚邻里间传为佳话。

  我的母亲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式母亲,一生温良恭俭。我和我姐七、八岁开始就要做洗碗、扫地、收叠衣服之类的`家务活,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就得自己挣零花钱了。怎么挣呢?一是挑水,挑一桶2角钱,一桶5角钱;还有就是农忙的时候背玉米、背红薯,一躺5角钱。以至于我长大后老拿这个事和母亲说笑:“我长不高,都是因为你老让我干农活”。母亲的勤俭总是体现在日常的细节里,家的水有“三次定律”,第一遍洗脸,第二遍洗脚,第三遍冲马桶。淘米的水洗菜,洗菜的水浇花,这些习惯我都至今保留着。

  黄金条子出好人

  我的父亲今年71岁了,他是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从小我就非常怕父亲,因为他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厉,他的教育理念很朴素也很传统——“黄金条子出好人”。父亲在退休之前干过三份职业军人、村官、城管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兢兢业业,在乡里、同事们间口碑高,也受人尊重。

  父亲小时候学业一直很好,他以全乡第二名考上了县里最好的中学。14岁那年家里生了变故,奶奶突然病逝,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填饱自己肚子他选择去参军。在部队分配到了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白云山团”,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林芝当了7年兵,历任班长、排长,后来部队改编他转业回了农村。

  母亲常说:“嫁给你爸的时候,就两间茅草屋,房子内部用报纸涂装了一遍,一张桌子,两把凳,你爸当兵刚回来,干干净净特别有精神”。我的老家在重庆市云阳县,那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路不通,电不通的,落后的不只是经济还有文化。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父亲带领村民一起搞土改,一起种果树,一起建农渠。在父亲当村里支部书记的十几年里,村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有了第一条公路,家家户户都通了电,村有了电话搭上了与外界的联系,农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父亲总是说:“那时候还没改革开放,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闭塞的,农村出去打工也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多,大家干起事来特别团结。”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翻阅些老家的往事,回忆那些“苦日子”,父亲总是说他身边的同事的好,不提自己有多牛。

  记得毕业后我拿到了单位的录用合同,高兴的给父亲打去电话,电话那头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到:“有了工作了是该高兴,以后在单位里一定要认认真真做事,不要偷奸耍滑,不要混沌度日,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参加工作这么多年,逐渐发现工作中还是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在企业里吃着“大锅饭”,难免有些当甩手掌柜的人,但我时刻谨记父母的教诲,不管我生处何方、何等位置,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保持对工作的热爱,我都一直保持着并将永远保持着。

  能帮一点算一点

  父亲会帮忙处理邻里之间关系、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里也是“指客师”,在我们一起移民到上海的老乡里德高望重。母亲也是一个热心人,看到谁家困难,总是能帮一把是一把。我家xx年移民到上海后,一些在打工的老乡会常租下周边的房子,父母会帮他们烧水,照看孩子,让他们安心上班。这段时间上海有了疫情,进行了封闭管理,父母会把自己种的蔬菜免费提供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父亲说:“咱们是占了国家的政策好来了上海,在外头求生活不容易,能帮一点算一点,将心比心”。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只要不做亏心事,站着躺着都放心”……这是家给我留下的精神烙印。父母的温柔、慈悲、不抱怨,无形中浸透到我的生活中,在我最叛逆深陷泥潭的时候,总有一个精神力量在约束着我,不让我往下滑落。如今我的孩子快4岁了,我也常常把父母和家里的故事讲给她听,虽然她还不怎么懂,现在为了人父,才懂得父母的不易,希望让她一辈子都能阳光自信的活着吧。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我家的故事都是点点滴滴的小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样滋养了我的心灵。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9

  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积极向上。

  我的家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却很有很多快乐和幸福。从小,妈妈就教我“百善孝为先”,要有孝心,在家里要善待长辈,要听长辈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动手做,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会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穿鞋子了。

  我的爷爷奶奶已经退休了,他们勤俭节约,忠厚善良。从小,爷爷奶奶就教育我勤俭节约要从小事做起,平时吃饭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能浪费粮食。在刷牙洗脸、使用电灯、空调时,都教导我要节约用水用电。在他们的教导下,使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而我的妈妈在陪伴我成长时,总是把“坚持就是胜利”挂在嘴边,教我如何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从小,不管是我走路走累了,跳舞遇到了困难,我妈妈都会对我说:“宝贝,我们再坚持一会,坚持就是胜利。”在她的鼓舞下,我总能克服每一个困难。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家里的长辈用行动来教导我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把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传统美德传承给我,这闪闪发光的美德,就是我家的家风,它将照亮我的人生道路。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0

  我的母亲xx,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二航职工,从事基层项目后勤工作二十八载,从未贪占公家一分一毫,她自己总是开玩笑说:“我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二航”。

  她评价自己并没有那么伟大,二十多年四海为家的闯荡与坚守,在体味其中艰辛时也曾怨过悔过。对于她的工作,甚至我的祖母常责怪她“迂”,说她不懂变通,拘泥保守。

  母亲参加工作时才芳龄十八,那时她只身一人来到了二航局武汉十九码头项目。6年后便生下了我,我还未满周岁,她就回到了海南项目上。祖母每当望着嗷嗷待哺的我,就想起独自照顾我的父亲的不容易,夜里常常会偷偷落泪。有一次春节假期刚过完,看着大包小包下面黑瘦背影着急要走的母亲,祖母气不打一处来:“一年到头工作在外,家里老公孩子顾不上,赚不了几个钱还把自己瘦成这样!”

  一场尴尬的“团圆饭”

  祖母向来心直口快,然而她的“怨”是有原因的。在我没出生时她曾随父亲去工地探望过母亲,90年代初的工地条件并不好,甚至简陋,厕所都是在河边用木头“搭”起来的。刚到工地的那天晚上项目食堂有接待,作为后勤负责人的母亲则一直忙碌到九点才能坐下陪家人吃上饭。这时祖母望着接待餐桌上还有一瓶已开封且仅剩不多的白酒,便让母亲拿来让父亲喝上一口解乏。谁知母亲想都没想便一口拒绝:“妈,没喝完的公家的酒我们都会储存到仓库,待逢年过节时拿出来给无法回家团聚的职工聚餐喝的。”刚说完,祖母当即面露不悦,正要发火时,被父亲拦了下来并宽慰了许久,而一场好不容易盼来的“团圆饭”也在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自此祖母便常说母亲“迂”。旧社会的思想让祖母觉得只要不偷不抢,占点公家的小便宜是正常的,所以很不理解母亲的这种“死脑筋”。她总偏执的认为母亲但凡变通点,也不至于会让家人和自己受委屈。

  “这一套”是行不通的

  我也见识过母亲的“迂”。xx年小学暑假期间,正值江苏淮安大桥项目收尾,我被父亲带到工地上陪伴母亲。当时项目上的同事们基本已调离,交通也没有现在便利,所以项目决定就地处置办公家具和空调等。因数量较大,如果倒卖的话,利润很丰厚。当时,这批家具电器很快就被当地的小贩盯上,并托关系联系上了母亲。对方开出的条件是:只要母亲降低售价,当即会派人将这大批家具收走,并会将利润分给母亲一点,如此一来省时省力,互利互惠。

  可谁知道,在母亲这里,“这一套”是行不通的。母亲果断拒绝了对方,并在酷暑炎夏拉着父亲和我把办公家具用拖车拖到镇上进行比价售卖,附近的居民价高者得,母亲的行为被对方也戏称“不可思议与不识抬举”。我还记得她夫妻俩头戴遮阳草帽讨价还价的热烈场景,自己则在一旁吃着冰棍儿把收来的钱紧紧攥在手心。尽管父亲心里清楚,嘴上却也打趣说母亲“傻”,母亲则全然不顾,直到她把收来的款一分不少的交给了项目部财务时,一颗正直、廉洁的种子也种在了我的心里。

  对于母亲的“迂”,她仅剩不多的好友纷纷劝她:一个女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利用自己岗位多挣点钱,早点回家相夫教子。而不懂事的我,也曾在少年的叛逆期抵触过、抗议过,面对不理解,母亲仍铿锵有力地坚持着她的“迂”,用来守护自己内心的净土。她常说人穷志不能短,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庭、对得起企业。

  “明天你赶紧给我还回去”

  真正理解并认可母亲的“迂”,应该是我参加工作以后了。xx年底,我调至xx西海项目公司负责办公室工作,因需采购食堂的菜品,便与项目所处地村里的超市打起了交道。一来二去合作后,彼此也渐渐熟稔了起来。为进一步拉近关系,一次超市老板在给公司送菜时顺手送了我一个玻璃茶杯,同时强调杯子是别人送他的,他不喝茶便用不上。我被精美的玻璃杯深深吸引,迷了心智认为仅仅是个小物件,就默认成了正常的“人情往来”。当晚同母亲视频通话时,我竟还顺手拿起来作了一番炫耀,谁知电话那头的`母亲瞬时炸锅了一般。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物虽小又不值钱,但拿了就失了底线。明天你赶紧给我还回去!”

  我嘴上应允,心里又数落起母亲的“迂”来。但我一向拗不过母亲,第二天还是登门将杯子还了回去。最后事实证明母亲是对的。因后来我不经意间了解到公司附近单位的人员在收受了超市老板的“好意”后,便也只能默默接受了菜品的提价,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就此失守。如今我现在回想起来仍会后怕,毕竟一步走错,步步深渊,廉洁底线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看来,母亲的“迂”实则是处世的大智慧,社会纷杂中的诱惑林林总总,容易使人迷失,学会“迂”一点,未来脚下的路才能走的更直更长。我心中谨记母亲的“迂”,坚信唯有正直清廉才能坦荡走在人世间,追寻属于自己的光。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1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有的人把家风写进书里,有的人把家风描上画卷,还有的人把家风贴在墙上,而我的家风却在生活点滴和血脉相承里。从小时候牙牙学语到长大成年,父辈们的言传身教,社会上的种种阅历,或深或浅透着家风的印记,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民,父亲是为人师者。他们未出过《朱子家训》《颜氏家训》那样的经典,也没特意总结过条条框框的家风家训,却在日常生活点滴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打小就在我脑海里烙下深深的记忆,修正着成长的.轨道偏离,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小时候,父亲的工资不高,我们爷俩都是非农业身份名下没有耕地,因此除了种着母亲的那几亩口粮地,家里还搞起了编筐的副业,到小学三四年级我也可以跟着大人配合着编筐上的盖儿打打下手。这样,我们家里虽然与村东的罗家万元户比相差十万八千里,倒也生活条件一般,编筐的柳条伴着嫩芽、鸣蝉、黄叶、炉火翻飞,彩电、洗衣机、冰箱的陆续添置总能给平凡的生活带来惊喜。甚至到后来手头宽裕了,也为了离爷爷家近方便互相照顾,还置了宅子盖了新房,搬了次家,一年又一年,一家人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父亲身材不算魁梧,精瘦但结实,还挑过海河,在生产队还挣过工分。因为爷爷以前被扣过地主帽子,父亲当时虽然初中毕业考试全村第一名,但不让上高中。直到77年恢复高考后,父亲被村里推荐当了民办教师,婚后经村里一位信姓兄长辅导参加统考,考上了县城师范,毕业后正式走上三尺讲台,缘由这段曲折经历,父亲倍加珍视教师这份职业,十分珍惜学习的时光。他爱看书,闲暇之余喜欢在阳光下倚着墙捧一本书从中午碗筷刷毕看到傍晚炊烟袅袅。骑自行车带着我串亲戚的路上,会连考带教地让我认沿路小店门脸上的字,每家门口对联上的字。灶坑前添柴烧着火,慢声慢语也不瞅我,灶坑的火光把他的严肃映衬得更加亮红:怎么又马虎了?别处不错,就第二题计算错,下次真得注意注意再注意啊!母亲身材匀称,善良耿直,勤俭持家,胡同大娘婶子的都说,长江(父亲小名)家媳妇真是个会当媳妇会过日子的女人。母亲因为家里穷,和大多女孩子一样,没上过几年学,但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感觉母亲可是神奇人物:会写会教不少字,会凭空画各种动物花草,会把塑料纸折几下变成门帘,会把易拉罐做成花型装饰屋子,还会把白菜、土豆、茄子做成美味佳肴一到夏天就时常怀念小时候吃过晚饭,院子一扫、草席一铺、枕头一摆、毛巾被一盖,窜上去一躺,花露水喷在裸露的胳膊和小腿上,父母轮流为我摇着蒲扇,蚊子这种可恶东西便仿佛都去别人家做事了。学校里的糗事、村里的家长里短,还有我最喜欢的乡村闹鬼故事便填满了醒着的炎热夏夜。

  父母对祖辈、对传统习俗总是毕恭毕敬,不敢冒犯,不敢放肆。我有时口无遮拦,老说一些生死之类话语,每到此处,母亲便把要喊出的半个死的字音拦住,呸呸呸,别老说丧气话,介孩子好好的老说介个揍嘛啊!表情很庄重,态度很愤怒,并无开玩笑之意。过年时,父亲用软头的碳素笔在家谱上将已故长辈名号添上,母亲在年三十下午就摆好供品,还须是家里蒸得最光滑饱满的馒头,点上香烛,而后拉着我跪下给已故祖辈们磕头。他们这种对生活的乐观向前,对祖辈的恩情不忘在无形之中感染了我,让我逐渐变成一个尊重长辈、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人。

  记得小时候,我跟父母去大伯家玩,看见墙上的画,也不知种了什么魔,哭闹着非要让大人们摘下来带回家,大伯一家估计也无奈,摘也不是不摘也不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父亲瞪着眼、扥着我:走,跟我回家,回家试试我的。哭着回家,挨打是必然了,哭得再凶也没人理,父母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都各忙各的,不往我身上瞟一眼。许是看我大雨转零星小雨了,父亲感觉时机已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再到别人家串门,看到东西不能随便要,让人家觉得咱这么老实的小孩也忒不懂礼貌了。再说了那画挂墙上好好的,你说摘下来就摘下来啊,就你最大啊?以后再串门,大人问嘛答嘛,少说话多听话,明白了吗?我似懂非懂,还没回过神来,母亲一把把我拉入怀里,行啦行啦,打也打了,别哭了也别说了,下回记着啊。长这么大,父母打的次数虽不记得了,但也没几次,要画事件却时刻提醒着我做事要谨言慎行,不能损人利己。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已接近不惑,父亲早已退休,母亲身体也不如从前。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精神也在不断提炼和创新,他们不会说以人为本,不会说提高政治站位,但自打我毕业工作就告诉我:干工作就得又红又专,板板生生的。对于这新社会老词儿,有时想想有些好笑,但细琢磨下来,实质是劝我珍惜当下,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对得起党和人民还有家庭赋予我的责任和义务啊。每逢汇报工作,或三五好友聚餐,我也会提到父母嘱咐的又红又专,不管有无掌声,有无敬酒,父母简单几句做人做事的话,三十年风风雨雨,历久弥新,依旧萦绕耳边,践行在生活工作中。

  如今父母已近古稀,我也早已是两个孩子的爹,总想把家风写满字里行间,总想把家风复制应用,但家风具体又无形,是言行举止中的传承,是共同成长的相辅相成,更是知行合一的践行。父母用实际行动教导我做人做事,擎着一盏导航灯,照亮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我会尽力把更多的余晖传递给孩子们。哪一个家庭都盼望和美,盼望快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如春风化雨般孕育滋润美好的家庭,千家万户都好了,国家才能更好了,民族才能更好了。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2

  党员干部要做好家风建设“新文章”,紧扣“要”“责”“魂”三字诀,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理解家风建设之“要”。家庭,自古以来便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建设在岁月的长河中积累沉淀,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齐家而后国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箴言警句都在昭示着家风建设实现小家团结、大国进步的重要因素。带头抓好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人生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能为党员干部修身齐家和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良好的家风,能为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文明祥和“提供动能”,只有深刻理解了家风建设之“要”,才能真正重视家庭,珍爱家庭,建设好家风,形成新风尚,为国家这个“大家”增光添彩。

  担起家风建设之“责”。“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党员干部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就要抓住家风建设这个“精神内核”,切实担起家风建设之“责”,以好家风涵养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和社会的好风气。要抓好家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好“立家身正”,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身体力行推动家庭和睦,亲人相爱。其次要做好子女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好“第一任老师”的作用,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教育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每一步台阶。同时要管好身边人,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建好小家庭,带出好家风。

  传承家风建设之“魂”。家风,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古往今来,优良家风不胜枚举。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世代流传,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今天,更有无数共产党人展现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将家风融入作风,孕育出新时代的好家风。“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才”告诉我们要“以德传家”;“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告诉我们要“以学兴家”;“农民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告诉我们要“以俭持家”;“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告诉我们要“以严治家”。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古代家训和红色家风之“菁华”,真正将家风建设之“魂”传承好,延续好。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3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爷爷。他离开我们三年了,但他的许多优良品质值得我学习和继承。

  爷爷出生在书香家庭,自小就特别聪明,读书非常刻苦。听爸爸说,爷爷在屯溪高中毕业后,考了很高的分数,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被取消了上大学资格,只好回到了农村。年青的爷爷开始干农活,但他没有放弃读书的梦想。白天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砍树、插秧、拉大锯。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书,自学中医。他没有老师,只有靠自己。他把医书上的句子当歌曲一样的背诵,做了很多读书笔记。他后来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中医,为很多人治好了病。因为年轻好学,后来他被推荐到闪里当代课老师,他一边给孩子上课,一边又自学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函授课程。那时候报名的人很多,有60多名。但因为课程很难,最后毕业的没有几个人,我爷爷是其中一个。为了学习,他从来没有休息,平时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周末还回到农村帮奶奶干农活。但他就是靠自己的毅力,拿到了大专、本科文凭。最后,他成为当时闪里镇唯一的一名高级教师。

  爷爷不仅终身爱学习,而且坚持做好事,上世纪九十年代,爷爷的工资只有几百元,但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一年,大仓村的道路被洪水冲垮了十几米,附近的农田也被淹了,村民来来往往很不方便,爷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家里,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三千元钱,买了石头和水泥,请人一起修了一个石坝,从那以后,那条路再也没有被洪水冲垮过。20xx年,他退休以后,看见村里明代的祠堂倒了,他很痛心,于是号召我们家的'亲戚和朋友捐钱,他自己也捐了许多钱,一共有十几万元,为了节约开支,60多岁的他还亲自带领着村里的人去砍树、买砖,请来砖匠、木匠,将祠堂修复起来,还在里面开展了祭祖活动。我爷爷还将那断了八十年的家谱,用活字印刷法修编起来。现在村里人一提到这些事,都赞叹我爷爷的功德。

  我爷爷超级有毅力。在我们家,大家都知道我爷爷是一个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人,只要他决定的事情,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他。他年轻的时候开始写日记,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停过。他的日记非常详细,一直记到去世的当天,总共记了几十本,这些日记本是我们家的宝贵财富。我爷爷还有跑步的习惯。他不但天晴跑,下雨也坚持跑,有时带伞出去跑,有时在家里跑,从来不间断。反正,我爷爷做任何事都非常坚持,这是他做事能够成功的基础。

  我爷爷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他始终顽强拼搏、积极努力。他为社会做出了许多好事,对家乡的孩子们也很关心。村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他的学生也很尊重他。他也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我爷爷一样的人。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4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农村,家中有7口人,堂哥堂姐的父亲在他们很小时就去世了,他们的母亲也离家出走,所以堂哥堂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那时已经70多岁了,做不了太累的活,所以养育三个孩子和生活的重担全压我父亲一个人身上。

  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勤劳能干,懂的事情特别多,从小我就特别崇拜父亲,认为父亲就是我的百科全书,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去问他。在我心中,父亲就像一座山那样高大,深深影响了我。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孩子树立好的观念,我就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家中。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跟村上的小伙伴一起去摘别人的柑橘吃,后来被果农抓到,要求我赔钱,当时父亲没有解释太多,直接把钱赔给了果农并把我领了回家。

  回到家后,我心里特别害怕,以为父亲肯定会狠狠地训斥我一顿,但父亲非但没有骂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儿子,咱们家虽然穷,但也不能做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咱们穷也要穷得有骨气,你需要什么可以跟爸爸说,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去满足你。

  我一时间竟觉得父亲有点小题大做,明明只是吃了别人一个柑橘而已,怎么讲到穷人要有骨气去了,便为自己解释。父亲还是没有生气,只是叹了口气,继续耐心地和我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如果你现在觉得这是小事,那么将来你的思想会慢慢扭曲,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可就不是偷个橘子赔点钱这么简单了!我们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赚,不能偷也不能抢,只能通过正规的途径、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

  听了父亲的话,我被深深触动了,内心无比愧疚,也把父亲对我的教诲牢牢的'记在心里。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考上了公务员,分到镇农业办公室工作,担任农办主任职务,这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同样也遇到了很多诱惑,但面对诱惑时我总能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话:想要的东西,要靠正规的途径自己去赚,管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以权谋事。因此我拒绝各种诱惑,从未动摇本心。

  父亲的教诲犹如一座山一般矗立在我的心中,指导着我的一言一行。如今,我成为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更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廉洁自律、守住底线,做一名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5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百善孝为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为我家的家风,而我家最孝顺的,非我的母亲莫属了。

  母亲是位勤劳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发自肺腑又能付诸行动来孝顺父母和公婆的女儿和儿媳。她自小受家庭熏陶,练就了一身做家务的本领。母亲做的'饭菜经常会盘碗见底,母亲打扫的房间一定是一尘不染,我和父亲每天都能穿着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衣服出门,总之,提到家务事,母亲无所不能,而且样样精通。更为可贵的是,在孝顺长辈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领”我们全家做“孝子”,将我家的家风——“孝”,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天在奶奶家,吃过午饭后,我舒服地倚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突然,我起身去餐厅开冰箱拿雪糕吃,不经意间看到了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原来是母亲!

  此时,她站在水池旁边,认真地刷着碗,泡沫溅起,洒在她纤细白皙的双手上。沾满油渍的碗盘在她手中经过一番用力的擦洗后,重新焕发出洁白的光泽。她的洗碗技术可真是娴熟啊!

  午后的阳光洒在母亲身上,照耀出她修长的身影。岁月的痕迹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乌发中夹杂着几缕银丝,遮住了她的眉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再年轻了……

  “红啊,别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头午了,等会儿你们走了,我来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不用,妈,马上就好了,您进屋吧!”我恍然,母亲这是为了不让奶奶累着啊!

  “妈妈,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来干!”说着,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换鞋进了厨房,挽起袖子,夺下母亲手里的碗,开始认真地刷起来。见母亲诧异的瞧着我,就笑着说:“‘百善孝为先’不是我们家的家风嘛!”母亲也笑了,她满意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嗯,我的女儿长大了!”随后就拉着奶奶进了客厅。我知道这“离开”就是对我的信任。

  家风,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家族观念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团结和睦。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04-07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06-07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10-04

我的家教家风故事征文04-11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06-05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02-18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06-19

(精华)我的家风故事征文03-25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荐)06-16

我的家风故事征文[精]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