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探析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可能性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们一直想解决关于美德的教育问题。柏拉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美德知识已由神赋予在人的理性灵魂中,也就是说美德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上天赋予人的。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就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作为一个开拓者他大胆地采用类比的方法,把美德与教育的关系类比于希腊婴儿来学母语,美德可教与美德无老师之间并不矛盾。希腊没有专门教母语的老师,婴儿母语能力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也采用类比的方法解答苏格拉底之惑。有许多技能的学习主要需要学习者观察、模仿、自己体会等方式来进行,如学习驾车、学游泳等,不一定通过专门的老师教授。美德的教不同于普通知识的教,也不同于母语和技能的学习。美德实质是一种态度,是情感、意志、信念的综合,传递的是一种“心灵的知识”。教美德就是教一种态度。从学的方面看,知识通过记忆教学可以学到,技能通过练习也可以学到,而态度靠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从教的方面看,知识靠传授,技能靠训练,而态度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美德的教是可能的,也是有条件的,它不能直接教,只能间接教,即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渗透美德。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但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因为在学理上具有可通约性。道德教育所涉及的范围最小,是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范围最大,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法律观念、文化传统、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符合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让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并且改造世界的能力。如若用教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来教,则是不可教的。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教,则是可教的。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现实性
1。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具体来讲是对美丑、善恶等价值导向、价值观念等认识的充分接收。受教育者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受到有效的教育。正因为存在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接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此外,从学科发展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在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充分引入人类优秀的认知方法,进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成果并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效提高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很低,甚至会出现失效的现象,从而让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抱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做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低,甚至有一些人还存在令人难以理解的“虚假接受”现象。“在封闭的社会,对与不对、接受与不接受,与其比较的结果有关,即道德选择方式由‘习俗型’转向‘理性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心理接受与行为接受之间、感性接受与理性接受之间使教育者不易接受的客观情况。针对这些接受问题,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研究确实可行的方案和实施办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也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效得以提高的具体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路径
接受与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接受标志着人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认同、承认、接纳的态度和认知发生改变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可能的、必要的,也是科学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径,学界很多学者主要是从接受主体方面进行论述,普遍提出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就不能忽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分析接受主体的水平高低、兴趣偏好,要认清定位好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的地位,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的心理层次、理论水平和接受程度,针对教育接受者制订符合受众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是对接受客体的社会性倾向以及阶级性方面进行涵盖,一般指的是美丑、善恶的价值导向、价值准则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定是在相应的社会背景下以及特定的社会要求,同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给受教育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要让接受客体的接受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理论的具体作用,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科学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提高认同度。不同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认同程度上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接受主体间形成共识,消除唯心论、机械论、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的影响,树立唯物的、辩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形象,克服过低或过高要求的主观主义倾向。在出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要扩展自己的眼界,放眼世界,提高认识,要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观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普适性、公认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遵照自己的基本规律,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实际出发,让思想政治工作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符合人的思维发展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2。注意利益共同性。马克思说过“:人们的一切行动,都与它的利益有关‘。思’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利益原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有巨大的威力,能唤起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号召的认可,根本原因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利益无小事,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与群众利益根本一致的坚实基础之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形成强大的革命队伍,因而能够唤起群众的无穷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果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的。总结历史上和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经验,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只有更加贴近接受主体利益的实际需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处处为群众的利益考虑,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接受主体乐于接受所教授的内容,使受教育者乐于从本身的利益出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针对性。假如接受主体同接受客体有着较大的差距,或者互相产生抵触,就无法让接受主体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无法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相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就容易达到预期目的,接受效果较好。认识国情,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着眼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的实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借鉴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继往开来,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在一定物质条件下,人的思想高度决定历史发展的高度。在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基础上获得新认识,在新认识的基础上再指导实践,形成新的飞跃。如果思想问题只停留在道理上、概念上,而忽视客观存在和已经变化的事实,严重脱离实际,违背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和实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很难被接受主体真正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0-26
思想政治教育简历表10-2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求职信10-26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10-26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10-26
儒家文化对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0-26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10-26
单位接受证明11-12
思想政治教育求职自荐信10-26
思想政治教育自荐书范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