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哲学诠释学的视角论文
书籍无疑是人类已有的精神创造物中最独特的一种,它们凝聚了人类作为智慧生灵的思想精华。自书籍产生以来,阅读便成为人类不曾间断过的普遍精神生活方式。阅读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化意义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个体对人类文明体系认同并进入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通行路径。阅读的价值可以从对个体与对社会两个层面来诊释,对个体而言,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一种自主学习方法,阅读是提升个体文化素养,积累知识的普遍途径,它使参与阅读的个体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承载体。阅读的这一功能与价值已得到研究者的认同,且被受益于阅读的广大读者们所体会。而阅读的精神安顿价值,在现有相关研究中则鲜有提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1阅读对个体的价值
阅读是人类进行知识积累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王余光教授认为:阅读的功能与价值属观念或思想层面,是阅读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本质[f}l。阅读在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参与人类文化传承的同时,也为阅读的主体实现精神安顿提供了价值空间。
1.1个人通过阅读参与文本意义创建而成为动态的文化传承载体
阅读使作者的写作语言和读者的阅读语言达到沟通与融合,这是伽达默尔哲学诊释学关于阅读的核心观点—视域融合,此理论使读者通过阅读取得文本意义创建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这一结论使之与传统的阅读理论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后者坚持:文本的意义是在作者写作文本时已经设定好的,特定文本的意义就是作者寄寓于作品之中的原意,读者只是文本意义被动的接受者。其中隐含的定见是:作者在写作时形成的文本意义决定作品的意义和读者理解的意义,这就是作品的原意,此原意,才是决定对作品意义的解释与理解是否正确的客观依据。传统诊释学视野中,读者理解作品时的心态向作者创作时的心态转移。伽达默尔的阅读理论赋予读者自主性主张合法地位,在他看来,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作品为中介的对话,而不仅仅是读者对作者在文本中所设定意义的被动、单向的接受。
哲学诊释学关于阅读中的文本意义构建之理论主张,主要基于如此的判断:读者和作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情境之中,二者均有着自身独有的历史性,读者的历史性一旦渗透到文本理解过程之中,必然对文本意义施以影响。不同时代的读者通过阅读与作者共同缔造文本的生命,使文本的意义得到延续与更新。从这一角度看,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加人到作者开启的意义构建中的实践,每位读者都毫无例外地带着自己特有的意义期待选择与阅读文本,这就使同一文本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了不同的解读与理解。伽达默尔哲学诊释学强调读者对于形成文本意义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文本意义并非完全由作者赋予,而是加人了读者自身意义视域的意义再造的结果。阅读不再完全是读者迁就文本、复制文本,而是由读者参与的、新的意义体的构建过程。阅读中的意义构建不只是要回到作者写作时所处的历史情境中去,而是以当下的理解参与文本意义的重新构建进程。因为,在读者所处的“读者时刻”与作品产生的历史时刻一一包括作品诞生的历史时间以及诞生后作为文本延续存在的历史时间—“文本时刻”之间,通常总会存在着“时间距离”,读者的任务就是通过阅读消解这一距离,拓展文本历史意义的延续性。
1.2阅读对个体的精神安顿价值
精神安顿指的是个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在精神世界有了安身立命之处,它所要解决的是生命个体如何自处于现实世界的问题。精神得以安顿意味着个体能无视外部命运施加的影响,坚守自我的价值观,以独立的价值认识与世俗价值观相抗衡,在外在行为与内心世界之间寻求完美的契合。精神安顿要求生命个体注重内在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物质生活,意味着个人视灵魂财富的意义高于物质财富的价值。当生命个体遭遇人生的价值危机之时,精神的安顿能使人们超越世俗的价值观看待自我,面对来自复杂纷扰的外部世界中的喧嚣,具有足够的精神力量,达到精神卜的自由境界。精神有所安顿的人,在精神仿徨之时能不迷失自我,保持心灵的安然、自适,心境的平和、宁静,成就独立人格并达到自然澄明的精神境界。
2阅读对社会的价值
阅读对于社会的价值主要可归结为文明传承、补充与延续学校教育、提升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民素质等方面。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率是衡量阅读在一个国家所处地位的重要标志,这种标志也体现在整体的阅读价值观卜。中国古代社会关于阅读的描述“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口不读,面目可憎”等,就是一种非功利化的阅读价值观,一种将文化与知识的价值看成高于一切现实价值的价值观。以个体知识的积累参与人类文明的传承,提升社会整体文化品质与文化素养,阅读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最好的选择。刘梦溪认为:“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文化品格的塑造”。
2.1阅读可提升民众素养,促进文化传承
作为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阅读是促进社会文化传承与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无法被取代的途径,使文化继承和创造成为可能。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包含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要义与任务。有学者将国民的阅读能力看成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在中国历史卜,阅读的非功利价值观还体现为古代十人对典籍的崇拜情结,这便是一种对阅读价值认同的特有表现形式,尤其是经典文本。作为公认的价值标签,经典是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文本群体。较之于普通文本,经典是经由不同时代的读者所共同认可的、具有价值典范性的文本,是那些能够抗拒不同时代的趣味变迁而经久不衰,得以长久流传的文本群体。
2.2阅读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持续性推力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全面和谐状态。作为一种社会构建典范与理想形态,社会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既是信仰,也是一种文化理想,早已成为国家与民族的价值实践导向,是文明社会恒久的价值向往。构建和谐社会在任何时代均具有普适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和谐社会的建设有赖于民众素养的整体性提高,这里所指的素养可以细化为价值判断能力和对社会职责的履行能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与理想,一直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
3阅读对个人价值与对社会价值之间的关联
从阅读对个人与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演绎路径可以看出,阅读对个人的价值与对社会的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既是阅读的价值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传递方式,也是阅读对个体价值与对社会价值产生关联性价值投射的结果。这种传递是以价值之间的同质性为轴心,即阅读对个人的文化价值对应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明程度的提升;阅读的精神安顿作用则对应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的身心安顿之道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需精神源泉,使生命个体作为社会生物摆脱一己利益的限制,各归其位,各尽其责,以超越的心态自立于社会。
4结语
建设阅读社会是全球性的共识。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之后,阅读成为当代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随着世界阅读口的确立,各国在阅读推广活动卜的密集性跟进,阅读所具有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同。文章基于哲学诊释学阅读理论的视角,尝试阐释阅读对个人及社会具有的价值,表现为:个人通过阅读参与文本意义构建,进而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动态性载体;同时,阅读对个人还具有精神安顿价值。阅读具有的社会价值是建立在对个人所具有的基本价值的基础卜的,是阅读对个人所固有的基本价值向其社会价值传递的结果。在阅读的两个价值层次之间有着清晰的价值关联。
【哲学诠释学的视角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道德哲学的视角论文范文10-11
中国哲学下的现象学论文10-09
梁漱溟从柏格森哲学视角重新解释儒学10-26
经济学视角下的小城镇建设分析论文10-09
图像学视角下徽州古建筑雕刻探究论文10-10
劳动力经济学视角下劳动关系探析论文10-09
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论文10-12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诉求哲学论文10-13
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论文10-12
论悔恨哲学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