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人工堆造山体特色景观工程设计

时间:2022-10-26 07:28:44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工堆造山体特色景观工程设计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人工堆造山体特色景观工程设计的优秀职称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山体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 要:铁岭凡河新区凤冠山工程是一座人工堆造的山体景观工程,通过人工栽植园林植物,形成了地城性景观特色结构,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本文阐述了人工堆造山体的概况、山体堆砌技术方案与施工技术措施、人工堆造山阿体土壤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地城性景观特色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人工堆造山体;景观;设计

  1.铁岭凤冠山地理概况及区位特点

  铁岭位于东经123°51′,北纬42°37′,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温带地区,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多刮湿热的偏南风,其特点是:寒暑变化明显,四季长短不均,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炎热多雨,春季多风少雨,秋季天高气爽。年平均降水量682.7mm,无霜期108~148d。

  凤冠山距铁岭新城区中心3㎞,与莲花湖湿地相邻,正对新城区规划中轴,这一区位赋予凤冠山景区独特的场地地域特征。

  2.人工堆造山体的概况

  2.1工程概况

  铁岭凡河新区凤冠山工程是一座人工堆造的山体景观工程,位于铁岭县凡河镇得胜台北侧,莲花湖南侧,整座山体面积约79.1公顷,地面平均标高为53.2m,山体设计标高93m,占地约43.9公 顷,堆方量600万立方米,微地形设计最高点标高60m,堆土高度7m。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本工程建设场地范围大,山体北部和东部距莲花湖较近,山体东南脚坐落鱼塘内,凤冠山山体的基础为水田,地下水位高,表层土主要是含水量大的种植土和粉质粘土层,具有中等压缩性,且粉质粘土层厚度在0.4~5.8m,厚度差别较大,均匀性较差,山体西侧区域自然地面埋深约2m以下分布有一层灰黑色粘土层,厚度在0.3~2.6m土质较软,为软弱土层,压缩性高。

  3.山体堆砌技术方案与施工技术措施

  3.1山基强夯

  (1)清基:根据不同部位有机物存在厚度不同,清基厚度制约在20~50cm之间。

  (2)回填平整:清基完成后向强夯范围内按每层厚50~60cm 进行两次分层回填,采用大马力推土机摊铺至平整,并用16t以上振动碾碾压4~6遍,分层回填处理后使场地平整。

  (3)强夯施工。

  3.2山体堆砌

  (1)山体堆筑以振动压实为主,实现分层压实的要求,每层须铺厚度按60cm,采用推土机摊铺,16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

  (2)BSP夯实工艺作为补强加固措施,对压实效果不好及压实困难的区域进行深层处理,确保压实质量,山体牢固。

  3.3山体堆筑表层制约

  山体表层土采用较适宜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在山体表层深层0.5cm范围内,压实系数按0.8制约在边坡处可采取以下措施:

  (1)山体表层用16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比正常振动压实减少1~2遍。

  (2)在保证山体稳定的条件下取消BSP在这一区域的强夯作业

  3.4山体堆筑密度试验结果

  经过对山体分割取样后,用环刀密度试验法检测,结果为:平均干密度1.76g/c㎡,平均含水率16.9%,压实率97%。

  4.人工堆造山体土壤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1土壤状态

  自然状态下土壤有表土和心土之分,土层不同、成分不同,对植物生长作用不同,人工状态下土壤为混合土。

  4.2土壤硬度

  植物生长对土壤硬度有一定要求,如松类、银杏、元宝树、云杉等树种在土壤硬度超过14㎏/cm2的地方,几乎没有根条,人踩踏和机械碾压下的土壤硬度可达到100㎏/cm2以上,对植物生长不利。

  4.3土壤湿度

  土壤含水量达最大持水量的60~80%时,最适宜植物根条生长,人工堆造山体持水量仅为16.9%,对植物生长不利,很多植物在此不能正常生长。

  4.4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5.地城性景观特色结构的形成

  5.1基于规划定位基础上景观特色的规划

  5.1.1景观特色

  凤冠山位于新城区北部边缘的地理位置以及比邻生态环境优美的莲花湖的环境条件,凤冠山的整体设计风格定位为自然生态的野趣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登高俯瞰整个城市,欣赏莲花湖生态景观,同时享受大自然的好去处,公园内无须设太多的人工造景,以整体山形植物造景为设计重点,结合山形在山顶以及山脉降起部位,共七处设置了供游人观景休息的平台,七个平台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以凤尾羽毛的椭圆形为设计元素,设置了休息廊架、座椅、种植池等休息设施,同时通过在花架、铺地、植物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材料品种及颜色体现各平台的不同主题。

  5.1.2植物景观规划

  (1)植物材料选择原则。

  造林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应根据立地条件,参照森林植被演替规律及其演替阶段中森林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引入目的树种。

  1)适地适树和特性协调的原则。根据立地分类,按照适地适树和特性协调的原则选择目的树种。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2)充分重视种间关系。该项目区绿化的目的是建立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景观符合城市绿化要求的森林群落,因此确定造林树种时必须注意乔木和灌木及各类乔木树种的合理配置关系。

  3)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参照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选择有价值的、适生的、接近演替顶极的乡土建群种或优势种和经驯化能适应该地生境、能正常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优良外来树种,尽可能考虑生长速度快、落叶多易分解、根系发达、病虫害少、耐荫、耐干燥、耐瘠薄、扩繁能力强等特性的乔木、灌木、草本。

  4)重视树种选择的景观效果。在绿化的重点地段选择外观漂亮的树种,同时考虑树种的季相变化,实行常绿与落叶混交,色叶与绿叶相间,达到景观美的效果。(2)植物选择和景观分区。

  凤冠山的植物配置是凤冠山景观的重点,考虑到当地的植物系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其中最大的特点是针阔叶混交林,本地的油栎混交林有其独特的的景观,枫树、杨树、柳树、山杏在山区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花灌木的占有量增加了绿化景观的层次。人工堆造山体的立地条件对植物的选折有一定的限制,植物配植根据凤冠山的山形特点,以及它在整个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位置,采用四季季相不同的乔木大面积片植,形成壮观的凤羽飘逸的带状纹理的大地景观,而在游人活动以及地势较平坦的位置,采用细腻的设计手法,以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围合出开阔或半开阔的活动空间。详见如下鸟瞰图:

  凤冠山鸟瞰图

  (1)春景植物主要有:洋槐、稠李、海棠、山桃、毛樱桃、暴马丁香、大花溲疏、紫叶李、山樱桃、文冠果、毛山楂、白丁香等。

  (2)夏景植物主要有:旱柳、绦柳、杨树、小叶白蜡、水曲柳、刺槐、山皂角、辽东栎、蒙古栎、榆树、桑、悬铃木、糠椴、紫椴、栾树、胡桃秋等。

  (3)秋景植物主要有:白桦、毛叶黄栌、火炬树、茶条槭、色木槭、鸡爪槭、元宝枫、八角枫、水杉等。

  (4)冬季常绿的植物主要有:臭冷杉、黑松、油松、丹东桧、红松、云杉、白扦云杉、青扦云杉等。

  根据四季的景观特点,结合地形和景点,将凤冠山分成四个植物景区。

  (1)桃花坳。

  在凤冠山南北两侧有一个凹陷形成一个浅浅的谷状,在这个位置栽植成片的山杏、山桃、毛樱桃春天粉红一片花香四溢,是春季主要的观景点。

  (2)杨柳屏。

  在凤冠山东南侧一直延伸到北侧沿湖一带栽植杨柳树,柳树长长的枝条低低的垂在水面上,微风吹来随风轻轻摆动,用来体现夏日的悠闲与舒适。

  (3)香枫品秋。

  在凤冠山西南侧大面积的栽植枫树、栎树,形成浓烈的秋季景观。

  (4)撷翠园

  在凤冠山北侧栽植松柏树,掺杂栎树,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油栎混交林特色,冬季白雪皑皑,这里的苍松翠柏更能体现北方的冬季景观。

  植物的选择充分考虑了人工堆砌山体的土壤条件,根据不同的地形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造景,做到乔灌草相搭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不同季节景观的季相变化,营造了“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艾淑杰.破坏山体植被快速恢复的生态设计[J].硕士学位论文.

  [2]陈辉跃.闽南裸露山体整治与植被恢复技术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19(1):59-61,68.

  [3]陈波,包志毅.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72-74.

  [4]李根有,屠娟丽,哀建国,周文声,陈超龙.山体断面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及种植措施[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1):95-99.

  [5]李清河,杨立文,周金星.北京九龙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比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1065-1068.

【人工堆造山体特色景观工程设计】相关文章:

景观工程设计合同04-14

景观工程设计合同10-09

景观工程设计通用合同07-05

景观工程设计合同「样本」10-08

景观工程设计合同2篇10-26

山体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0-07

如何防范和避让山体坍塌09-30

现代居住区文化特色与景观设计的应用论文10-12

工程设计个人工作总结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