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2-10-06 00:03:39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以下是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

  中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及心理等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对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尚缺乏具体研究和可操作性方面的经验.针对目前社会,学生还不太重视音乐课的情况,音乐老师要巩固其音乐教学的阵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实施主体教学而要在音乐教学中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充分认识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与道德培养

  音乐使人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

  听什么样的音乐,唱什么感情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重温抗日救亡歌曲,不仅使学生感觉到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及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高涨热情,而且再现了当时“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使学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与革命历史传统的教育。

  www.11665.CoM如在上《保卫黄河》一课时,除简单介绍《黄河大合唱》歌送了我们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游击战争,歌送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意志气概外,重点向学生介绍冼星海的品质与精神。

  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的品质优秀,精神崇高。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绪,启迪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音乐教育与智力培养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

  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近代心理学家对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最大特征不是智力,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音乐用极具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人常处于愉快的情景之中,激发人进行大胆、跳跃式的设想,将思维的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考虑音乐本身的专业与目的,而且更要注重音乐对人心理的影响。

  恰当地选择音乐作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利用音乐作品,将会促进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

  使人的想象力更丰富,知识的联通与融合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地说:“我的科学成就就是从音乐体会中得来的。

  ”大量的实践证明,音乐对智力度开启有作重要的作用,它将影响人的心理、生活、交往和追求,进而使人开阔眼界,树立信心,走向成功。

  三、音乐教育与体育的培养

  音乐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了配乐体操。

  从古代的配乐体操到现在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无不说明音乐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

  音乐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在健

  身上更能陶冶身心,强身健体,在竞技上,不但是美的享受,且更是运动员发挥佳绩的关键所在。

  早期的人类的娱乐活动是“歌、乐、舞”三位一体。

  音乐是用旋律书写的作品,表达表演者的欢乐、喜悦、彷徨、忧愁、愤怒、激情、沧桑、坚强、希望的情绪。

  而体育则是运用身体实践,表达运动者的状态和姿势变迁,以反映其喜怒哀乐。

  于是,从学理上两者都同属于主体自在性的表征范式,于是具有明显的相通性。

  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

  一言以蔽之:“韵”。

  音乐往往强调通过节奏、旋律变化以彰显韵之美,而运动者同样借助自身来实现韵之美。

  总之,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

  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

  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中学生物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2】

  “学生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应帮助中学生树立起以下四种观念。

  一、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观,它具有公平性(当代人、后代人或不同地区的人具有公平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可持续性(当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与将来同等发展)、共同性(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与将来各国各地区的合理、共同发展之路)。

  教学中可结合“进化论”、“生物群落的演替”等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展观。

  二、环境观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或供给为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必须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对已经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应该设法治理或恢复,否则人类将会受到惩罚。

  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选择适于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也更有利于环境条件改善的生存方式。

  教材中的有关环境观教育的素材很多,如“环境保护”一节讲到,由于大气中二化碳含量增加,造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上气温上升,气候反常;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向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等。

  WwW.11665.cOm可结合生物课堂教学,以专题报告或课外阅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含义及其复杂性,介绍全球及本地区的环境现状及环境危机,使他们懂得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以环境观点来检验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资源观

  自然资源通常是指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海域、野生动植物和矿物等,它是人类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持续供给为前提条件,人类应该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利用率,注意节约等手段,保证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公平,不可吃“子孙饭”。

  课本中涉及资源的章节很多,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节中讲到,由于人们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不合理,许多野生动物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有些种类已经绝灭或濒于绝灭,这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这里可举一些具体的数例,如最近的100年内,每年就要灭绝1-2种鸟类;热带雨林中,平均每天灭绝1种哺乳动物。

  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野生动物已减少15%-33%!学生听后往往产生强烈的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历史使命感!又如“环境保护”一节讲到,由于人们对草原的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使我国的草原面积大大减少,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和碱化,优良牧草大幅度减少,使我们无法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

  教学中还应结合“生态因素”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和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的开发利用超过其再生的限度,它们也就变为不可再生的。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对自然资源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之路。

  四、生态观

  生态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在一定限度内,人类可以改变这些流量,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物质和能量等的需要。

  然而,生态平衡又是“脆弱”的,如果人类的活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固有的平衡,造成环境恶化、生态崩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限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课本中涉及生态的章节很多,如第九章引言讲到我国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破坏,使黄河变成了世界罕见的“悬河”,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第八章最后一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通过“生物圈ii号”的实验可让学生意识到:凭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想在生物圈以外建立一个适合于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还是无法做到的。

  教学中应结合“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森林、草原及鸟类等自然资源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教育学生必须转变从祖先流传下来的对自然资源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自然资源只具备有性),把自然资源的有用性与其生态环境功能同等对待,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此外,还应在课外活动、教育实践中,加强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的培养。

  例如,组织中学生参与当地生态农业、环境监测等活动,培养他们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能力。

  浅谈中学化学教育中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3】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以此带动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水平,是解决当今日环境问题益严重的关键所在。

  而中学化学教育是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探究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是环境教育有效实施的方法和保障。

  一、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环境素养,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在环境教育中,教师不仅是实施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环境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教师自身环境素质的高低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理论知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不断提高自身和学生的环境意识。

  1、化学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重视对中学生的环境教育。

  化学教师要明确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国家对于环境教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绿色化学”的思想、意义和内容,明确普及、宣传“绿色化学”的责任,为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水平,进而为提高公众环境素养做出努力。

  2、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环境知识,提高自身的环境素养。

  成为合格中学化学教师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具备环境素养。

  因此要求化学教师不仅是施教者还是一个学习者。

  Www.11665.COm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环境知识结构,开阔充实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更替化学在科技日新月异中的发展。

  3、化学教师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化学教师日常的环保习惯会间接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化学教师在食堂就餐时不使用一次性饭盒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在处理多媒体遥控器里的废电池时分类装进回收箱;在教学实验操作中,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演示处理三废的方式等正确的实验习惯。

  化学教师严谨正确的实验态度会深深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高低。

  因此化学教师注重个人的环保行为习惯,会有利与中学环境教育的培养与发展。

  4、化学教师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化学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并要在教学前通过广泛阅读化学相关学术报刊资料,通过互联网浏览化学相关资讯和文章,丰富备课内容,扩充教学视角,将环境教育巧妙渗透于化学学科之中,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

  二、增强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联系,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

  化学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体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知识相结合,利用现有的素材作为载体,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日常能够体会的生活经验与化学学科相结合,渗透环保意识。

  如:在讲解大气污染时,介绍污染物之一硫化氢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空气中若含有微量硫化氢就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画面或图片,如头疼、头晕和恶心,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于硫化氢有剧毒的印象。

  最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怎样做才能减少污染气体的释放,保护大气的平衡和稳定,进而保护生态健康。

  2、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奇妙。

  因此,化学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减少环境污染的创新思想。

  通过教师引导试验,可以使同学知道试验中产生了哪些对环境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如何改进试验过程以减少环境污染。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可以将开放的实验环境改在密闭体系中,减少实验生成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三、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都已达到完备阶段,学生个体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新知识体系的建构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因此教师如果脱离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和蕴含新知识的现实环境,仅仅依靠教材讲授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那么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会只停留在概念表层,缺乏感性认识,割裂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由此,学校的环境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还应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知识来寻求问题解决的措施与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实践课中,组织学生参观污染河流、被侵蚀的土地、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让学生不仅对化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也对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了深层认识和体会。

  在周末或寒暑假时布置学生参与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如“你生活周围的水资源情况”,“你生活周围的资源浪费情况”等,通过学生实际参与调查,加深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密切学生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甘肃省老师职称论文】相关文章:

老师怎么发表职称论文10-05

教师职称论文10-08

关于老师怎么发表职称论文09-30

职称论文09-30

小学教师的职称论文10-12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10-05

教师职称论文大全10-26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10-05

教师评职称论文要求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