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01 18:45:45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1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2

  1.建筑结构: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应当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疏散通道确保畅通。

  2.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并设置接地装置;收尘器设置在建筑物外,设置有防雨措施,离明火和产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当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

  3.清洁制度:每天对生产场所进行清理并做好登记,应当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的方法清理生产场所,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及时对除尘系统(包括排风扇、抽风机等等通风除尘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保养,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低至最低。

  4.禁火措施: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需要在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且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器材配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确保从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等等劳动防护用品;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应当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生产场所电气线路、设备等等应当由专业电工安装,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增加设备。

  7.检修作业:生产系统完全不停止工作、现场积尘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严禁交叉作业。

  8.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9.教育培训:企业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企业负责人、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要定时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掌握铝镁粉尘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要求。

  10.安全检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时不定时的进行粉尘防爆检查和预防职业危害检查,并做好登记。

  11.应急预案:企业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3

  1、 本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23号)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制度为依据,切实履行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防护,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① 本单位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和国家颁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以及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睛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及处罚等级管理制度。

  ② 本单位优先选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个体防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提高木材加工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水平,提升职工个体防护能力。

  ③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工作服、手套、防毒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及耳塞等级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不得上岗作业。

  2、 本单位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教育,粉尘作业员应了解木尘的爆炸危险特性和安全措施。

  3、 粉尘车间确保通风、防爆、隔爆及泄爆等级设施完好、适用。

  4、 粉尘作业场所应杜绝各种非生产性明火存在。

  5、 粉尘厂房应安装防雷设施。

  6、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得使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7、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爆防尘措施。

  8、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应有防过载措施。

  9、 粉尘车间使用皮带传动,应安装相应安全防护装置。

  10、 粉尘作业场所应设置除尘通风装置。

  11、 安装于室内的'收尘器,应安装直通室外的泄爆管,其长度不得大于3m。

  12、 收尘器应安装灭火用介质管道接口。

  13、 滤袋应采用消静电滤料制作,其抗静电特性应符合规范要求。

  14、 天花板或短管、滤袋框架应符合防静电要求。

  15、 收尘器应设防静电直接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小于100Ω

  16、 收尘器与进、出风管及卸灰装置的连接法兰应用导线跨接,其电阻小于0.03Ω

  17、 配套的风机等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

  18、 收尘器应设置泄爆装置 。

  19、 除尘风管中不应有粉尘沉降。

  20、 所有可能积累粉尘的生产车间和贮存室,都应及时清扫。

  21、 车间清洁时不应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4

  1、建筑结构:

  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生产场所应当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疏散通道确保畅通。

  2、通风除尘:

  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系统,并设置接地装置;收尘器设置在建筑物外,设置有防雨措施,离明火和产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当储存在独立干燥的堆放场所。

  3、清洁制度:

  每天对生产场所进行清理并做好登记,应当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的方法清理生产场所,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及时对除尘系统(包括排风扇、抽风机等等通风除尘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保养,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低至最低。

  4、禁火措施:

  生产场所严禁各类明火;需要在生产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且停止生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器材配备:

  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确保从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等等劳动防护用品;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6、电气电路:

  生产场所电气线路应当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生产场所电气线路、设备等等应当由专业电工安装,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增加设备。

  7、检修作业:

  生产系统完全不停止工作、现场积尘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严禁交叉作业。

  8、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粉尘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9、教育培训:

  企业从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企业负责人、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要定时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掌握铝镁粉尘的危害性及防爆措施要求。

  10、安全检查: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时不定时的进行粉尘防爆检查和预防职业危害检查,并做好登记。

  11应急预案:

  企业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5

  一、总则

  为加强粉尘车间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存在粉尘产生、处理、储存等作业的车间。

  二、粉尘危害识别与评估

  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粉尘车间进行粉尘危害识别与评估,包括粉尘的种类、浓度、爆炸极限、分散度等参数的测定。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粉尘作业场所的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记录在案。对于高风险区域,应重点监控,增加检查和防护频次。

  三、车间设计与布局

  粉尘车间的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爆要求,采用框架结构或有足够强度的墙体,避免因爆炸冲击造成建筑物倒塌。

  车间布局应合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同工艺环节之间应设置隔离措施,防止粉尘扩散和交叉污染。原料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应划分明确,并有清晰的标识。

  通风系统设计要科学,确保车间内空气流通良好。通风管道应采用不易积聚粉尘的光滑材料,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泄漏。通风量应根据车间面积、粉尘产生量等因素合理确定,使车间内粉尘浓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四、设备与设施管理

  粉尘车间内的生产设备应选用符合防爆标准的型号,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的传动部件应密封良好,防止粉尘进入。

  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包括照明灯具、电动机、开关、插座等。电气线路应采用镀锌钢管保护,严禁明线敷设。所有电气设备应接地良好,防止静电积聚。

  配备有效的除尘系统,根据粉尘性质和产生量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如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除尘系统应与生产设备联锁,在生产设备启动前先启动,停止后延迟关闭,确保粉尘得到及时处理。同时,要定期对除尘设备进行检查、清灰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五、粉尘控制措施

  采用湿式作业或其他有效的抑尘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飞扬。例如,在粉尘产生点设置喷雾装置,使粉尘在产生的同时被水雾吸附。

  对粉状物料的输送、装卸等作业应采取密闭化措施,防止粉尘泄漏。可以使用气力输送系统或密封式输送带等设备,减少粉尘暴露。

  定期对车间地面、墙壁、设备表面等进行清扫,清除积聚的粉尘。清扫应采用不产生扬尘的方式,如使用真空清扫设备或湿布擦拭。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粉尘,以免扬起的粉尘形成爆炸危险。

  六、人员防护与培训

  为粉尘车间的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静电工作服、防护手套等。员工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企业应定期检查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和更换周期。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粉尘安全知识培训,包括粉尘的危害、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老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确保其掌握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应详细记录培训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并存档。

  七、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粉尘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涵盖生产设备的操作、除尘系统的运行、物料的处理等各个环节。操作规程应明确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程序等内容,并张贴在车间显著位置,便于员工随时查看。

  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企业应加强对操作过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理。

  八、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粉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救援措施等内容。预案应根据车间实际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针对性制定,并定期修订。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消防水带、急救药品、担架等,并定期检查其完好性和有效性。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粉尘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演练应包括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受伤人员急救等内容,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九、监督检查与整改

  企业应建立粉尘车间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状况、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粉尘浓度、人员操作等方面。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后,应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产整改,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6

  一、目的

  为确保粉尘车间的安全生产,有效防范粉尘爆炸等事故,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公司财产,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涉及可燃性粉尘产生、加工、处理、储存等作业环节的车间、仓库及相关区域。

  三、职责分工

  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完善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组织粉尘危害评估和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效果。

  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粉尘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

  生产部门

  负责本部门粉尘车间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组织员工按照要求进行设备操作、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问题。

  配合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粉尘车间生产设备和除尘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或改造。

  协助安全管理部门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

  员工职责

  严格遵守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应及时报告,并按照应急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四、粉尘车间建设与布局安全要求

  粉尘车间应独立设置,与其他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结构应能承受粉尘爆炸产生的冲击。

  车间内的布局应遵循工艺流程合理、紧凑的原则,避免粉尘在车间内积聚和无序流动。不同性质的粉尘作业区域应分开设置,防止交叉污染和混合爆炸的可能性。

  车间内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需要。疏散门应向外开启,并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障碍物。同时,应在车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

  五、粉尘防治措施

  工艺优化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和设备。例如,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工艺,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和粉尘暴露机会。

  对于无法避免产生粉尘的工艺环节,应采取有效的局部通风和吸尘措施,将粉尘在产生源头进行控制和收集。

  通风系统

  建立完善的通风换气系统,保证车间内空气的清洁度。通风系统应根据车间的面积、粉尘产生量和粉尘性质等因素进行设计,确保通风量充足且分布均匀。

  通风管道应采用防火、防静电、耐腐蚀的材料制作,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通风机应安装在清洁空气侧,防止风机叶轮与粉尘摩擦产生火花。

  粉尘收集与处理

  配备专业的粉尘收集设备,如高效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收集的粉尘应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扬尘。

  对于可燃性粉尘,收集系统应具备防止粉尘积聚、自燃和爆炸的功能。可采用定期清灰、设置温度监测和报警装置等措施,确保粉尘收集系统的安全。

  六、设备与电气安全管理

  生产设备

  粉尘车间内的所有生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粉尘泄漏。设备的表面应光滑,易于清洁,避免粉尘积聚。

  在设备选型时,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的防爆型设备。对于新购置的设备,应进行严格的安全验收,确保其符合粉尘环境下的安全要求。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密封性能、磨损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火、防静电措施,防止维修过程中产生火花引发粉尘爆炸。

  电气设备

  粉尘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应采用防爆型电动机、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等电气设备,并按照规定进行接地和接零保护。

  电气线路应采用镀锌钢管或电缆桥架进行保护,避免粉尘积聚在电气线路上。严禁在粉尘车间内私拉乱接电线,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电阻测试、防爆性能检查等,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七、个人防护用品管理

  根据粉尘的性质和浓度,为粉尘车间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防尘帽、防静电工作服、防护手套和安全鞋等。

  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保证防护效果。

  加强对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八、安全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专门的'粉尘车间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粉尘的危害、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急处置措施等。培训时间不得少于xx小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老员工应定期进行安全再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更新。

  在粉尘车间内显著位置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操作规程,提醒员工注意安全。同时,利用宣传栏、安全会议、内部培训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九、应急管理

  制定粉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响应程序、救援措施、物资保障等内容。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粉尘车间内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消防水带、消防沙等应急救援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随时可用。

  建立与周边单位和社区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外部支援。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十、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

  建立粉尘车间安全检查制度,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日常巡查由车间班组长负责,重点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员工操作行为、通风除尘系统等;定期检查每月至少一次,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对车间的整体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如在季节交替、设备改造后等情况下进行针对性检查。

  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详细记录在案,并按照隐患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于一般隐患,应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及时进行整改;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停止生产作业,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整改方案,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粉尘车间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企业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范本06-20

车间防火安全管理制度06-13

车间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07-13

丝印车间安全管理制度11-12

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汇编04-05

车间生产安全管理制度12-27

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制度04-05

生产安全车间管理制度01-17

生产车间现场安全管理制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