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4-05-18 22:50:57 林惜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检测安全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通用6篇)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1

  1、人员、设备进退场

  根据现场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堆载设备安装人员。注意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或平板车。设备上下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保证设备上下车及道路运输时的行车安全。检查加载架是否按最大加载量的要求配置,加载架的安全性是否满足试桩要求;检查堆载队伍是否熟练,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2、场地准备

  保证试验场地平整,桩头完好,必要时应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检查操作坑道的开挖情况和稳固性。桩帽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

  3、桩头处理

  (1)灌注桩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砼桩帽,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并与原桩身对中。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强度1—2级,且不宜低于c30,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2)预应力管桩顶部应填砼芯1—2米,可掺早强剂以缩短龄期。对试验荷载较小的预应力管桩,且桩的顶部有法兰盘可不做混凝土填芯处理。桩头应用夹具箍着,防止压破桩头。

  4、设备安装

  (1)安装支承墩

  支承墩的宽度应根据支承墩底部的地基土承载力和最大试验荷载综合确定,一般不应小于0.5m,必要时应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验算。支承墩与试桩的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2)安装加载装置

  ①加载装置的安装应严格按照从主梁→次梁→加载架的顺序进行,架设时应由检测负责人现场指挥,经检查认可后进行下一工序。

  ②各项定位、对中、水平等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③各工序操作过程应由专人负责安全(包括支撑系统),最后由检测负责人检查认可。

  (3)安装基准梁

  ①打设基准桩,试桩与基准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基准桩与支承墩的距离大于等于4d且不小于2m(≥4d,≮2m)。

  ②基准梁的安装要求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基准梁安装完毕后要保护好,不得碰撞。

  (4)安装载重物

  载重物堆放时应保持整齐、平稳、防止倾斜及滑落,堆载量应一次性堆载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重物(砂包或混凝土块)堆载时必须有专人指挥。

  (5)仪器安装

  ①千斤顶的安装: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中心必须与桩、主梁对中,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千斤顶的合力应与桩轴线重合,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②百分表的安装:百分表应固定于磁卡座、磁卡座与基准梁的连接必须牢靠,指针与沉降观测平面垂直,当指针行程不够时,应加垫玻璃。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③压力表的.安装: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选择油压表,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油压表与油泵、油管、千斤顶的连接要保证密封不漏油。

  6、其它

  ①应检查试验场地的电源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应明确圈出测试区域范围,悬挂警示标牌。

  ②整个系统安装完毕后,由检测项目负责人最后检查确认正常才可开始试验。

  ③其它仪器设备的操作及注意事项见相应的操作规程。

  ④检测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⑤检测人员必须带安全帽进场;加载及卸载观测时,必须有两个人以上在场,必须下基坑观测时,基坑外必须有专人照应,且基坑内停留时间不能太长。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2

  为了切实和有效地搞好我站各个实验室检验检测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省、市局有关规定,结合我站各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搞好实验室安全是保证实我站检验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认真重视实验室安全。

  做好防火、防爆、防毒、防环境污染和防盗窃工作,以防各种不测事故的发生,切实贯彻执行“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

  二、每个实验室应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其职责是宣传、监督和落实本实验室的各种安全措施。

  每间实验室用房应指定专人负责室内的安全、卫生及仪器设备和物资管理工作,并负责管好本室的钥匙,每天下班前负责对水、电、火、气、门窗及橱柜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监督管理部门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初次进实验室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本实验室的安全员及有关领导必须先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了解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在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知识后才能上岗,动手操作,否则发生事故有关领导应负主要责任。

  四、放有易燃及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动用明火、各种电热器和能引起电火花的电气设备,室外门上应挂钉“严禁烟火”的警告牌,室内应放置消防器材,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是否完好可用,消防器材不得移作它用,周围禁止堆放杂物。

  五、剧毒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应有专人负责保管,领用必须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领回后应办理登记手续,专柜分类贮存,严禁乱丢乱放,使用应作登记,严格执行“五双制”(双人管理、双锁、双人运输、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不得私自存放或携带出室外。

  六、钢瓶等压力容器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钢瓶应安放在铁架上以防倾倒,切实做好防爆、防火和防毒工作,使用和生产有毒气的实验室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实验应在通风橱柜内进行,室内应备有防毒面具。

  七、每日检验检测工作结束后必须水和煤气等,断开电源闸刀。

  捡查水池和下水管道有否堵塞。

  严防漏水、漏气和电气设备处于长时间通电、通水而无人照管的状态。

  八、实验室贵重金属(如白金、黄金、银等)及其他贵重制品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离开实验室应随手关好门窗、橱柜和保险箱,门窗、气窗应安装防盗设施,防止发生事故。

  九、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上班。

  禁止赤膊或穿背心、平脚裤、拖鞋(室内为打腊地面及无菌室除外)上岗操作。

  十、重要实验室和实验室集中的大楼,晚间及节假日期间应安排人员值班。

  晚间进行实验应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得到允许,安排好值班人员。

  十一、各实验室应根据本制度的'精神和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人员职责,进行合理分工。

  安全职能部门定时进安全检查,要求各实验室自查,重点检查事故隐患、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对上一次检查中所发现间题的整改情况要重点进行检查。

  十二、事故不论大小,一经发生必须立即报告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同时报告事故处理有关部门。

  由安全职能部门组成事故调查小组,迅速查清事故原因、性质、损失情况和事故责任等情况,并提出事故报告和处理意见,经所务会批准后进行事故责任处理。

  凡隐瞒不报者,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从严处理。

  十三、安全工作将作为我站评估个人工作考核评奖、评先进、提职、提薪的主要内容之一。

  凡对工作作出贡献者,将根据贡献大小给予奖励。

  凡工作不负责任,违反安全制度而造成事故者,将根据事故大小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3

  一、目的

  建立检修组织、准备、安全,电气焊和电气安全,拆除、完工验收等工作程序。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检修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

  三、责任者

  安全部、工程部、检修单位

  四、程序

  1、检修组织

  (1)较大项目检修,全公司或车间大修必须成立大修指挥部,需有安全部门参加。

  (2)做好检修计划的编制工作,各车间(部门)大修计划由车间提出补充方案,工程部进行审核平衡,报分管付总经理批准。

  (3)检修计划编制,项目要齐全,内容要详细,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凡二人以上的项目要指定一人负责安全。

  (4)工程部、检修部门负责人,要对检修任务、检修质量、检修安全负全部责任,向检修人员交待清楚任务、质量要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手续落实、安全措施落实。

  2、检修准备

  (1)车间(部门)的大、中修,对有关检修项目安全措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马虎。

  (2)临时指挥部负责人在检修前,要组织检修人员做好检修机具准备,做到机具齐全、安全可靠,对起重吊装工具等设备进行检查试验,确保整个检修过程的安全。

  (3)检修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检修前的清洗置换工作由所属车间负责。

  (4)清洗置换的设备要视具体情况选定,对易燃易爆物质必须采用惰性气体,蒸汽、水进行清洗置换。

  (5)清洗置换的设备,清洗后,必须进行分析检验,取样要有代表性,确保清洗达到标准。

  (6)清洗置换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对进入设备检修时,除按规定清洗外,尚须用空气进行置换,其氧气含量在18—21%,有毒气体和粉尘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7)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和蒸汽设备管道检修,必须切断物料出入口阀门,并由设备所属车间加盲板。

  (8)检修设备管路与生产中所需的设备管路连通时,中间必须加盲板隔离。

  (9)设备管路外部检修必须切断出、入口阀门。

  (10)生产车间对移交检修的设备清洗、置换负责,移交前要查电气,查物料处理,查清洗置换分析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

  3、检修安全规定

  (1)检修人员对检修项目要进行检查、核对,由岗位和班组长介绍情况,全部符合要求,才可进行施工。

  (2)检修人员在检修中,必须严格遵守检修规程和各种安全技术规程。(高空作业、土方工程、吊装作业等)。

  (3)凡对机电传动部份的设备检修,必须切断电源,拆除传动皮带,并要悬挂“禁止合闸”的警告牌。

  (4)凡贮罐、设备管道检修,要在已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设“禁上开动”的警告牌。

  (5)检修使用临时行灯必须采用低压36伏。贮罐、设施、沟道、潮湿场所要用12伏,绝缘要良好,使用电动工具要可靠接地。

  (6)一切参加检修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做到“四不施工”:

  a、检修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施工;

  b、起重设备工具不合格不施工;

  c、高空作业和多层次交叉作业无防护措施不施工;

  d、没有明确检修任务不施工。

  (7)做到“四不拆”:

  a、设备带压不拆;

  b、传动设备电源未断不折;

  c、设备高温过冷不拆;

  d、工具不合格不拆。

  (8)从事有毒有害系统检修和事故抢修,要备好防护器具和急救药品,以备急用,并要有专门的监护人员。

  (9)检修现场的器材物品要放置整齐、稳固、保持通道畅通;预留孔洞、坑沟要设护栏或盖板;因施工需要被破坏的安全防护装置及其它设施要及时修复。

  4、电气焊安全规定

  (1)焊接动火安全应由检修设备所属车间指定专人负责,在潮湿、地沟、金属架、贮罐内、天桥等作业,要指派监护人。电、气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2)在焊接作业中,焊接工具要符合标准,焊枪的风、气门要严密可靠,氧气减压表灵敏有效,氧气软管应耐压20个大气压,乙炔软管须耐压5个大气压。

  (3)乙炔器和焊枪之间,必须装有阻火器。

  (4)乙炔瓶、氧气瓶、动火点三者应有10米距离,否则要采取隔离措施。

  (5)高压线下,管道下禁止放置乙炔瓶。

  (6)电弧焊接工具设备要符合以下标准:

  a、每台电焊机的电源要安设独立电闸;

  b、焊机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妥善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c、一次线路与二次线路必须完整,并且易辨认,绝缘要良好,一次线的.长度不应超过5m;

  d、焊夹把绝缘要良好,必要时应有护手档板。

  (7)电焊工作业时,不得任意移动防护接地的设备。

  (8)电焊作业在地面施焊时,应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处,在潮湿工地、地沟、槽罐内要穿绝缘胶鞋,并站在备好的绝缘板上方可进行焊接作业。

  (9)焊接作业中,要配带好个人劳保防护用品,在有毒有害气体车间检修作业应备好防毒面具和口罩,对从事等离子切割,氩弧焊等作业应采取防护措施。

  (10)电焊作业在多人交叉作业场所,要设有防护遮板:以防电弧刺伤他人。

  5、拆除工作

  (1)拆除工作应制订拆除方案。

  (2)施工前要向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教育,施工中实行统一指挥、监督。

  (3)拆除的物件、工具器材不准上下抛掷,及时清理运走。

  (4)拆除石棉瓦必须铺设跳板。

  6、检修完工安全验收

  (1)检修结束后,检修单位要清理好场地,对搭设的作业架台、接设的电源全部拆除,做到工完实净,场地清后,方可办理移交验收。

  (2)检修移交前,不得拆除悬挂的各种“警告牌”和开启切断的物料管道阀门。

  (3)经检查检修项目、检修质量全部符合检修标准,验收签字后方可撤除悬挂的“警告牌”。凡是己撤除“警告牌”的均己认为有电,有物料,检修生产单位不得进入设备以及检查传动装置。

  (4)检修验收结束,对检修计划和检修工作票等,应由承办单位保存,其保存期限不应少于三个月。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4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检测工作的部门、人员和相关活动,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制度目的

  1. 预防和减少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 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3.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和可追溯。

  三、制度内容

  1. 制定检测计划: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目标、内容、时间、范围和方法等。

  2. 建立检测标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施检测过程管理:对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确保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防止违规行为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5. 建立安全警示制度:在检测过程中,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检测人员注意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6. 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确保责任到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安全检测措施

  1. 加强人员培训: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检测场所、设备、人员等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4.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保障检测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五、总结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检测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建立检测标准、实施检测过程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建立安全警示制度和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检测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5

  一、前言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检测过程,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检测工作的部门和个人。

  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1. 检测机构应制定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涵盖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层级,明确责任、程序、标准和制度,完善检测安全管理体系。

  2.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文件,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实行“一岗一责任、一案一档、一查一改、一报一教、一评一奖”的管理制度。

  三、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1. 检测机构应将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加强对检测过程的安全监督,提高检测安全水平。

  2.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检测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检测环境条件与设备管理

  1. 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备上下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保证设备上下车及道路运输时的行车安全。

  3. 检测机构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记录和校准结果等信息,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五、检测过程管理

  1. 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样品,避免样品损坏或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检测结果管理

  1. 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检测结果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七、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1. 检测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2.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人员。

  3. 对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检测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检测过程安全、准确、有效的关键。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6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检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检测机构、企业自检等。

  二、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检测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和措施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同时防范任何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三、制度内容

  1. 制定检测计划: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的目标、内容、时间、范围、方法和步骤,以及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建立检测标准: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规定,建立科学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落实检测责任:明确各级检测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措施,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

  5. 严格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加强培训和教育: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四、安全检查与监督

  1. 定期检查:定期对检测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安全要求。

  2. 监督抽查:对检测过程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3. 问题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五、应急处理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理,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六、制度更新与完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应定期对检测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总之,检测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检测工作安全、规范、高效的重要保障,各检测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共同维护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检测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10-26

计算软件的安全检测方法10-0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案例10-26

食品安全检测就业前景10-26

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动态检测10-06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方法10-05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10-05

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10-08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计划最新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