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常用傣药“傣百解”的基原考证

时间:2022-10-26 07:38:53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常用傣药“傣百解”的基原考证

  傣百解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疔疡斑疹等症状的药方。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常用傣药“傣百解”的基原考证的论文。

  摘要:对常用傣族药“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进行分类学考证。策略:采用文献查证、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等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傣百解历史学名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系误定,各项研究结果表明“傣百解”与苦绳从分布区、形态解剖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成分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与《Flora of China》中记载的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特征相符。结论:“傣百解”原植物为萝藦科通光散M. tenacissima,《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通光散的描述及插图有误,《Flora of China》中M. tenacissima的插图也有错误。

  关键词:傣百解; 通光散; 苦绳; 基原植物; 考证

  傣百解为傣族传统解药,傣语称“雅解先打”,意为解百毒的药,在我国西双版纳、德宏、西盟、孟连、新平、元江等地,以及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傣族居住区使用极其广泛。傣百解以根入药,性凉、味苦,入火、土、风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疗疡斑疹、肺热咳嗽、胃脘痛、尿痛、解药食毒;还可用于清除因饮食不洁、用药不当而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傣百解为国药准字品种“雅解片”的主要组方药材,同时也是西双版纳傣医院多个院内制剂如百解胶囊、版纳凉剂、雅解嘎罕等的组方药材,其中“百解胶囊”在傣医临床应用较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在《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傣族药(2005年版)、《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等多部文献中将其原植物定名为萝藦科植物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1-3]。本课题组在野外调查傣百解资源时,采集到具花具果的傣百解原植物标本,发现原植物应属误定,经广泛收集西双版纳、元江、普洱等多个地区的傣百解药材和原植物,同时从湖北宜昌采集到苦绳的药材和原植物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原植物性状、药材性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研究进一步证实傣百解原植物不应是苦绳,应该是萝藦科牛奶菜属的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Moon,中名又叫通光藤(《Flora of China》)、通关藤(《中国药典》),本文均用“通光散”名称,与苦绳分属不同的属。

  1 .傣百解(通光散)与苦绳的比较

  1.1 植物形态比较 通光散与苦绳(采自模式产地湖北宜昌)区别很明显,分属于萝藦科不同的属,苦绳为南山藤属Dregea E. Mey.植物,花序不分歧,花冠辐状,副花冠呈放射状展开,柱头圆锥状;果实细长,狭披针形,长约10 cm,直径约1 cm。而通光散为牛奶菜属Marsdenia R. Br.植物,多歧聚伞花序,花冠近钟状,裂片长圆形,副花冠与雄蕊背部合生,不呈放射状开展,柱头呈半球状凸起;果实披针形,长约15 cm,直径约4 cm。

  1.2 药材性状比较 傣百解(通光散根)与苦绳的根也存在着较大区别(图4)。通光散根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稍粗糙,表皮薄,易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硬,切面皮部白色,粉性[2]。而苦绳的根,表面褐色,极为粗糙,表皮较厚,不易剥落,不具有横长皮孔;切面皮部灰色,不为粉性。

  管燕红等对傣百解(通光散根)与苦绳的根进行显微结构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最外层细胞含厚壁细胞群的有无、中柱鞘中厚壁细胞数量及存在位置、簇晶有无和木质部导管分布状态上均存在明显区别[4]。

  1.3 化学成分比较 作者对傣百解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2种C21甾类化合物,其结构组成包括C21甾母核,C-3位糖链及C-11,C-12位羟基上的取代基。其中C21甾苷元包括6种:desacylkondurangogenin A,苦绳皂苷元P,通光藤苷元C,marsdenin,17β-通光藤苷元B,5-ene-17β-通光藤苷元 B;糖链的结构有以下3种:β-D-吡喃葡萄糖基-(1→4)-6-脱氧-3-O-甲基-β-D-吡喃阿洛糖-(1→4)-β-D-吡喃夹竹桃糖、β-D-吡喃葡萄糖基-(1→4)-6-脱氧-3-O-甲基-β-D-吡喃阿洛糖-(1→4)-β-D-吡喃卡那糖、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6-脱氧-3-O-甲基-β-D-吡喃阿洛糖-(1→4)-β-D-吡喃夹竹桃糖;C-11和C-12位取代基包括乙酰基、惕各酰基和苯甲酰基3种。以上结构和苦绳中报道的结构类型[5-8]差别较大。苦绳中的C21甾苷元有二氢肉珊瑚苷元、20-羰基-二氢肉苁蓉珊瑚苷元、12-O-乙酞基-20-O-苯甲酞基-8,14,18-原乙酸酷基-二氢肉珊瑚苷元等,这些苷元中C-11位没有羟基取代,但其C-17位均有β羟基取代,C-20位也常为羟基化取代,C-18位也有羟基取代并与C-8和C-14羟基形成8,14,18-原乙酸酯基;对糖链来说,苦绳中没有报道傣百解中的3种糖链;从酯化取代基上看,苦绳中也含有乙酰基、惕各酰基和苯甲酰基,但多为烟酰基和桂皮酰基。

  1.4 分布区的差别 通光散和苦绳的分布区域并无交叉,所属气候带和分布区差异均较大。《Flora of China》记载通光散国内分布于云南,国外分布于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课题组调查表明,通光散国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的澜沧江中下游、元江中游、泗栏江流域(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江城县、勐海县、景洪市、勐腊县等地),属于热带性植物;而苦绳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江苏、贵州、四川、甘肃、陕西、西藏、浙江、云南等地,为中国特有种,云南分布于昆明、嵩明、华宁、澄江等地[9-10],属于温带至亚热带分布。这说明,苦绳并没有分布在傣族习惯居住区域,而通光散的国内外分布区是和该区域普遍使用傣百解相吻合的。

        2. 傣百解的基原鉴定过程

  傣百解原植物聚伞花序伞形状,分歧,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有腺体,萼片双盖覆瓦状排列,花冠裂片狭窄,向右覆盖,副花冠与雄蕊背部合生,裂片肉质,膨胀,花粉块长圆形,有花粉块柄,柱头凸起等特征与牛奶菜属Marsdenia R. Br.特征相符合[10-11] ,应属于牛奶菜属植物。

  管志斌等采用ISSR标记的策略对云南省9种牛奶菜属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傣百解原植物与牛奶菜属通光散最为接近[11];作者对傣百解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傣百解的成分结构和已报道的牛奶菜属中的化合物结构类型较为一致[12-16],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和化学成分方面进一步证明了傣百解原植物属于牛奶菜属这一分类学位置。

  该植物为坚韧木质藤本,根粗壮,木质,茎被淡黄色柔毛,叶两面被绒毛,叶顶端急尖,叶基深心形,具圆形弯缺;花序为多歧分枝的伞形状聚伞花序,花冠近钟状,裂片开展,淡黄色,稍天鹅绒状,外部密被毛,内面仅花冠筒喉部被柔毛及中部以下5行纵列反向柔毛,花药顶端膜片卵状长圆形,花粉块直立,子房卵圆形,柱头宽圆筒状,被花药附属物所覆盖。以上形态特征与《中国植物志》中收录的牛奶菜属所有植物(包括通光散)的描述以及附图均不符合,因此作者曾将该植物定名为一新物种耳叶牛奶菜M. auricularis H.T.Li et Y.H.Guan ex Fan Du sp.nov.ined.,并在有关文献中用此名称[4,11]。后发现《Flora of China》中M. tenacissima(该文献使用中文名称通光藤)的描述与傣百解原植物一致[10],作者进一步查阅了1819年《Plants of the Coast of Coromandel Volume iii》中M. tenacissima的原始发表文献(文献中图见图6)[17],该描述和图也与傣百解原植物相符,因此确认傣百解原植物应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 tenacissima (Roxb.) Moon,本研究组在部分发表文献中运用的M. auricularis名称为裸名[4,11]。

  3. 讨论

  傣百解作为常用傣药,长期在国内外的一些傣族居住区使用,关于其准确的基原植物学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形态学、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证明傣百解的基原植物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M. tenacissima (Roxb.) Moon,而不是苦绳D. sinensis Hemsl.。通光散通常要生长到一定的年限才会开花结果,野外很少见到开花结果的植株,这可能是导致误定的理由之一。

  《中国植物志》中的通光散的植物描述和附图均与原始文献描述出入较大,《Flora of China》对该植物的描述已经更改为与原始文献一致,因此希望在下一版本《中国植物志》能更正描述和附图。令人遗憾的是,《Flora of China》使用的附图也属于错误应用,在叶片形态、花冠和副花冠、花粉块等特征和通光散也是明显不同的,也希望未来能给予修正。

  民族医药是我国医药文化和医药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医药形成于少数民族地区,区域之外一般较少了解,但少数民族医药对当地民众疾病治疗和身体保健的效果,以及经历了长久的世代相传表明,民族医药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发掘和利用,本研究表明对民族药基原进行进一步核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中药材标准. 第1册[M]. 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2] 林艳芳, 依专, 赵应红.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397.

  [3] 朱成兰, 赵应红, 马伟光. 傣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5.

  [4] 管燕红, 李海涛, 张忠廉,等. 傣百解与苦绳的显微鉴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2): 418.

  [5] Liu Y B, Su E N, Li J B, et al.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Dregea sinensis var. corrugata scree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J]. J Nat Prod, 2009, 72(2): 229.

  [6] Liu Y B, Qu J, Yu S S, et al. Nine novel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substituted with orthoacetate from Dregea sinensis var. corrugata [J]. Steroids, 2008, 73(2): 184.

  [7] Liu Y B, Tang W Z, Yu S S, et al. Eight new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Dregea sinensis var. corrugata [J]. Steroids, 2007, 72(6/7): 514.

  [8] 沈小玲, 胡英杰, 许杰, 等. 苦绳的甾体成分[J]. 药学学报, 1996, 31(8): 613.

  [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63 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442.

  [10] Li P T, Gilbert M G, Stevens W D. Asclepiadaceae [M] // Wu Z Y,Raven P H. Flora of China. Volume 16. Beijing: Science Press, and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5: 189.

【常用傣药“傣百解”的基原考证】相关文章:

傣竹楼导游词12-02

傣家竹楼导游词01-14

傣家竹楼导游词10-05

傣医四塔病诊断思路10-26

年产基药申请报告范文10-08

考证培训总结05-05

考证有哪些10-05

罗湖积分入户考证10-08

单位报考证明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