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

时间:2022-10-05 23:29:54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1】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以便更好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 对486名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的门诊病人在静脉输液需求、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和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方面的29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则有些项目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这次调查使我们找出存在于这些静脉输液的门诊病人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在静脉输液中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时,护士必须深入了解病人的感受与需求,结合病人的经历、背景,有针对性地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关键词】 静脉输液需求 数据收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

  这些调查主要是从患者角度进行的,本调查旨在了解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后的感受与需求,使护士在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观察中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减少盲从性,切实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6年6月~2007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需要静脉输液的病人486例,男282例,女204例,年龄16~78岁,平均(38.5±16.0)岁。

  文化程度:大学以上183例,中专69例,高中78例,初中以下156例。

  职业:干部85例,工人66例,农民42例,职员61例,其他232例。

  1.2 调查方法

  置问卷由作者参阅有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4个方面: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2)患者的需求,共11项;3)输液过程中的不适及担心的问题,共13项;4)对护士应观察的内容要求,共5项等。

  遵循自愿原则发放问卷,向其讲解填表方法后,要求其在10~20min完成后交卷。

  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2%,对数据进行归纳后行χ2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在静脉输液中需求,见表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略)

  表1示,11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最多的是护士多关心(60.5%),躺着输液(54.5%)次之,坐着输液的人第二少(8.0%),备便器(1.6%)最少。

  由此可见,患者对在静脉输液中护士多关心的需求比较清楚(60.5%),说明病人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在任何时间都以和蔼、耐心、高度负责的服务态度,多与病人沟通,多与病人讲解有关输液的问题。

  另外对输液环境的需求则是躺着输液(54.5%)比坐着输液(8.0%)多。

  说明在门诊输液的环境是医院在能力范围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调查的对象是16~78岁,所以对备便器需求不高。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静脉输液中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只有5、6、7、8、11项。

  (χ2=27.66、15.36、33.39、9.73、11.98,P<0.05,P<0.01)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认知最好(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5),高中或中专与初中及以下比较次之(除8、11项外,均P<0.05),初中及以下者最差。

  分析原因:1)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均希望在输液中看书看报,他们希望在输液室得到一些信息或知识,以消磨时光。

  故应在输液室增设报刊、杂志及健康知识小处方,以满足较高层次病人的需求。

  2)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副作用方面,也体现了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的求知欲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较强。

  故护士在进行治疗时要主动向病人介绍此类问题,满足病人需求。

  3)在按自己的时间来治疗或到家中治疗方面。

  因此,护士工作也应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加强社区服务,或者增设家庭病床,尽可能满足那部分病人的需求[1]。

  2.2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略)

  表2示,8项调查结果中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在1、2、3、4较平均(P=41.8%、45.9%、 40.7%、 45.5%)。

  说明病人缺乏输液常识,因此在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方面,应强化学习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输液常识认知水平。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只有3、7项(χ2=24.01、29.02,P<0.01)。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认知最好(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5),高中或中专与初中及以下比较无差别(P>0.05)。

  分析原因:1)本医院是教学医院,在穿刺失败方面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较能接受。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机构的精减,劳动制度的改革,许多人有病也无时间来就医(13.8%),在这次调查中刚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较忙而不能按时治疗。

  2.3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输液中不适的比较

  不同性别11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输液中不适的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输液中不适的比较(略)

  表3示,5项调查结果中患者输液中不适情况在1最高(49.2%),其它各项都有发生。

  患者输液中不适与药物因素、输液器质量和疾病因素患者个体差异都有关,因此在患者输液中不适的方面,护士应严格掌握输液适应症,提高对药物过敏的警惕性,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针,注意消除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现象等。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输液中不适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只有3项(χ2=8.06,P<0.05)。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认知最好(显著高于另两组,均P<0.05),高中或中专与初中及以下比较无差别(P>0.05)。

  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者因为对输液常识认识更多,所以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2.4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护士观察内容要求比较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6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

  表4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护士观察内容要求比较观察内容要求情况(略)

  表3示,5项调查结果中对护士观察内容要求情况在1最高(70.8%),2次之(70.2%),其它各项都较低(P=13.8%、4.7%、3.3%)。

  不同文化程度6项调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4。

  这说明无论文化程度高低都对护士观察内容在输液速度和有何不适两方面要求较高。

  说明病人在服务行业的服务要求在不断提高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有利于及时发现及处理不良反应和突发事情。

  3 体会

  输液室的忙、急、杂,以及工作相对集中的特性,面对如此繁忙的静脉输液工作,应处于怎样的应对状态才能做到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认为必需具备4大要素: 1)护士的观察力。

  护理观察是护士的基本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2]。

  要善于“察言观色”,揣摩病人的心理状态。

  使病人进入输液室就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

  2)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基本理论知识。

  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虽然绝大多数护士均能顺利完成输液,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细小环节中,还有许多我们日常不注意的问题,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甚至影响到输液安全。

  如:加药后输液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加药量;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造成患者心理负担;一次穿刺不成功,多次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拔针后滴血污染皮肤等。

  3)服务质量。

  具有高水准的服务质量,是做好输液工作的重要因素。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在加强巡视的同时,多与病人沟通,做患者的知心朋友,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4)硬件配套。

  如增设电视、音响等设备,一方面可进行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调节气氛,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情绪。

  总之,在静脉输液中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护士必须深入了解病人的感受与需求,结合病人的经历、背景,给予个体化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黄叶莉,黄建萍.门诊与住院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0(16):102-103

  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和策略【2】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及策略 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门诊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善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

  结果:门诊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迫切,问卷调查反馈十个方面内容中,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尤为重要,其次为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相关疾病的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等(见表1)。

  结论:由于门诊病人停留时间短,大多有急需治疗尽快离开的心理,所以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健康需求进行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实施方法,必须以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为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诊病人 健康需求 策略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

  目前我国医院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和薄弱。

  调查显示,门诊病人中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仅为47%[2]。

  然而,要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患者的最终需求是什么。

  我们对门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2月~2007年2月就诊门诊内科的720位患者,年龄为35~80岁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9.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40人,初中为192人,小学为188人,文盲为72人。

  职业:干部228人,工人352人,农民32,其他108人。

  1.2 方法

  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后,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调查内容为不同疾病的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相关疾病的饮食指导、预防措施、心理疏导及就诊指导),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需求。

  首先安排专人讲解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的填写要求,以便病人理解后填写。

  每月随机抽取候诊患者60例,文盲患者由护士按其所述代其填写;调查项目采取单项选择法,对每个问题只做肯定和否定回答,统计时按每张表的肯定回答计算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

  见表1。

  2.2 门诊患者获取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

  见表2。

  3 讨论

  3.1 门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对健康知识方面有明显的需求

  据调查表显示门诊患者的建康教育知识需求有明显的阶段性。

  表1中92.2%患者在就诊前有迫切需要就诊指导,表现出不同程度心理反应如焦虑不安、猜疑、恐惧和急躁心理,希望立即得以诊治,85.6%患者希望了解当诊医生诊疗水平和特色,提示护士在预检过程中根据患者需求特点,积极热情主动介绍医院就诊指南,使患者很快对医院有所了解,根据患者特点,导诊护士着重做好热情接待病人,缓和病人急躁的情绪,迅速指导分科就诊和做好专家介绍等,在导诊过程中耐心解答病人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将就诊指南更快更直接地传授给病人。

  3.2 门诊患者在就诊中的健康知识需求具有有序性

  3.2.1患者首先关注的是疾病相关知识

  调查显示91.0%病人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症状、体征等),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涉及各个专科且停留时间短暂,整个就诊过程为短准、快。

  虽然诊疗医生的诊疗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疾病治疗,但整个就诊过程中我们导诊护士病人的候诊中适当地进行疾病有关知识的讲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改善了就诊秩序,使病人能耐性地等候就诊,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院的满意度。

  3.2.2给与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需求日趋重要

  由于患者对门诊环境的不适应、陌生感、急需就诊的心理而产生紧张或抑郁心理,存在明显的情绪波动,在调查中显示病人对心理疏导的需求为80.7%,焦虑情绪在门诊患者中常见,为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护士应加强与病人面对面沟通,应用亲切的问候、倾听的技巧、灵活准确的回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当时的心理需求予以适当的心理安抚,是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使机体保持最佳应对状态,促进康复。

  3.2.3就诊后的健康知识指导也不容忽视

  由于门诊病人多,就诊时间短,当诊医生不可能将每个问题将的非常清楚,有很多病人对看完病后的用药(79.4%)、疾病的预防(81.4%)相关检查的指导(50.3%)和复诊时间(38.6%)多有需求,所以作为门诊护士有责任、有义务、耐心、热情和科学地为病人作出解释和指导,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所了解,可解除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惑和心理负担,增强其治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促使早日康复。

  3.3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选择患者乐于接受的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表2调查结果显示,门诊患者选择健康教育的途径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其中选择人数最多的教育途径是就诊、治疗中的咨询和发送健康教育的单或手册,分别占81.9%、73.3%和67.9%,而门诊最常见的健康教育方式―宣传窗、宣传板报只有46.7%的选择率。

  主要的原因许多病人来就诊时,多比较匆忙,急于诊治疾病和缓解病痛,难以在宣传栏前驻足。

  他们最相信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面对面地交流又能使其充分宣泄心中的疑惑,因此在就诊和治疗时的咨询时他们最佳的选择。

  而健康手册具有信息量大,携带方便,不受时间的限制等特点,也较受患者欢迎。

  因此应采取多形式,因人施教,按需施教,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

  4 小结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及医疗的重要场所,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过对720位患者的调查,了解到门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的重点为治疗、预防知识和心理的支持等知识;就诊和治疗中的咨询和发放教育手册是患者首选的获得相关知识的方式,同时对获得教育途径具有多样化。

  提示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病人的主客观需求,通过多种形式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健康指导,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5.

  [2] 王津芳,刘玉莹,杨春梅等.外科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1.

  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3】

  【摘要】目的 通过对门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水平。

  方法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因人而宜,采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方法满足病人的需要。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门诊病人掌握了就诊须知及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知识。

  结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好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发展,满足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水平,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门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现将教育过程介绍如下,并进行评价讨论。

  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程序

  1.1评估病人和家属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收集门诊病人的健康知识问题。

  护士在病人就诊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谈,咨询,体检,查阅检查结果或门诊已有的病例等方法,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问题,生活习惯,文化职业及其对疾病的认识等,找出问题,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1.2 制定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是提高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配合治疗,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法。

  健康教育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门诊病人病种复杂的特点而分类制定。

  充分做好各科健康教育处方及小常识卡片等的准备,门诊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及基本知识等应详细编印,让病人自行取阅,根据季节性疾病的特点,在门诊显著位置设立 防病治疗宣传栏。

  1.3 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不仅面向疾病,而且要面向健康,护士不仅是照顾者,而且是教育者。

  1.3.1教育方式教育过程中尽量符合病人个体化的需要,就病人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随机性教育;根据病人在就诊的每个环节进行随机和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对他们在掌握疾病知识或信息中提出的疑点,在治疗中护理中提出的问题,均给予认真解答。

  针对性教育:根据不同个体职业,文化,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及接受健康教育的愿望,技能,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再结合个体进行个别指导,健康教育往往可以收到一语胜千言,易懂易记的效果。

  计划性教育:集中某一病种的开诊日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每个治疗阶段措施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现身说法教育:让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人在就诊过程 中介绍自己治疗的成功的经验,能鼓励和调动其他患者防病治病的积极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示范性教育:根据病人对疾病知识认识的不同,对某些技能性知识护士应予以示范,让病人反复练习后给予回示,了解病人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

  如注射胰岛素技术,血糖,尿糖监测技术,基础体温的测量记录方法等。

  点化教育: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广泛有效地开展,我院在门诊大厅安置了电子滚动屏幕,播放有关健康知识,自编的医学保健常识,有关医院的环境,设备,信息,专家医生介绍,儿童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知识。

  覆盖面广,患者容易接受,深受门诊病人的欢迎。

  1.3.2 教育内容门诊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就诊病人及其家属,耐心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侯诊须知,随诊教育,复诊时间及方法。

  各种疾病的病因及防治药物使用知识。

  如心脏病病人嘱其坚持按时服药,定期来院复诊,饮食要清淡,以新鲜蔬菜,水果,海带,谷类,豆制品等为主,忌暴饮暴食,禁食动物内脏,猪油和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1.3.3 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首先门诊病人的诊疗时间没有住院病人长,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也不如住院病人那样亲密,病人就诊需历经挂号,侯诊,看病,划价,交费,检查取药等过程。

  因此,护士必须主动热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这样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心理,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信任感。

  其次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护理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理论水平,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吗,伦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并应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顺序,让患者逐步认识,适应接受的过程,并且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1.4 效果评价评价是检验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实施完成情况和效果的一种客观反映,贯穿于实施教育计划的全过程。

  观察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效果,了解病人是否掌握相应疾病的知识。

  将病人的行为和态度同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判断病人的学习效果。

  如糖尿病病人能否自测尿糖,复诊时病情是否得到控制等。

  2 讨 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门诊病人及家属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健康教育促使 病人自愿地采纳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直接为病人提供了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开展健康教育,促使护士提高业务的自觉性,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促进了护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 实施。

  另外,开展门诊病人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地位。

  病人在就诊过程中除了得到医生的诊治之外,还得到了护理整体工作的满意度。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需求的调查】相关文章:

静脉输液护理论文10-09

静脉输液护理教育论文10-08

静脉输液护理ppt课件10-01

静脉输液临床医学论文10-08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组工作总结11-18

护士静脉输液学习心得体会04-11

有关培训需求调查通知08-17

需求调查报告04-24

社工培训需求调查方案范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