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的发展

时间:2022-10-09 02:06:47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拉动下,借助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基地。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原材料和劳动力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加工贸易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增速放缓,出口降幅增大,比较利益减弱,外源性经济乏力,不得不使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深化内需市场、优化区域布局,打造产业协同,增强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

  一、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发展现状

  (一)外向型经济瓶颈凸显,内源性发展日益强劲。

  长期以来,珠三角经济圈的多数电子企业以外贸出口订单的OEM外源性经济为主,这种出口导向型、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发展模式,是集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开放度优势于一体,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需要和时代机遇。但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外贸出口受阻的背景下,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暴露出其历史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内凝外联,扬长避短,调结构,扩内需,促转型,保增长,培养和壮大企业内在扩张力,推进企业本土化市场内生机制的塑造和确立。

  (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电子企业经历了从OEM到ODM再到OBM的发展过程,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这些企业通过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国际化经营,企业规模迅猛扩张,企业素质显著提升,并经过新一轮的并购和重组,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高科技企业转型,由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转型,产业分工愈来愈细,品牌自主创新意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愈发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加速。

  (三)地缘优势弱化,产业软实力不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开放格局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原先拥有的政策和地缘优势逐渐减弱,国内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加大,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推进工业化的制约作用不断加强等因素都使得珠三角经济发展尤其是其工业竞争优势面临挑战。

  (四)产业转移不断提速,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珠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全球来说,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梯次转移趋势方兴未艾,基于地理位置、配套政策和劳动力方面的因素,长三角相对珠三角的优势正在逐渐凸现,国内的产业集群可能出现典型的“由南向北”迁移,这使得珠三角电子企业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五)产业集群特点突出,区域互动发展趋势显著。

  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地区结构上向珠三角集中,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形成了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江门、珠海为主体,形成了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珠三角地区404个建制镇,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了企业区域战略协同能力,增强了企业在差异化、技术创新、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创新水平,各区域间协和共生、自成一体,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实现各区域的“一体化”运作和共同发展。

  二、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发展的环境

  (一)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明显,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2010年,全球产业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电子信息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2.4%。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开始好转,半导体领域出现复苏迹象。根据IDC、Gartner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3%以上,软件支出将超过5%,相关的服务市场将达到两位数增长;DisplaySearch预计全球彩电出货量比2009年增长6%,Gartner预计手机将增长12%、微型计算机将增长12%,SIA预计集成电路将增长10%以上。

  产业国际分工趋势明朗,产业梯次转移速度加快。当前全球电子信息工业转移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正在进一步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生产及部分产品的研发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全球经济复苏、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必将给珠三角电子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成长动力和福祉。

  (二)国民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良好势头,工业经济回升相好的趋势明显。

  国家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3G与TD、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举措的出台,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为珠三角电子企业由外源性经济向外源性经济与内源性经济并重转型注入活力,树立底气!

  (三)泛珠三角框架的构建与日益完善,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融合和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

  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泛珠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给珠三角电子产业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建立协调、开放、公平的区域市场,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载体建设日益丰富,展会经济成效卓著。

  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借力各种展示互动、经贸合作、信息交流的平台,电展会、广交会、东莞电博会、深圳高交会、惠州数码节、品牌展会等产品及文化传播载体,对推动珠三角电子产业升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和投资合作平台。

  (五)产业本身具有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先天优势,信息化步伐加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产业与工业有机融合,电子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较强的关联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所以其它产业的经济增长也必将促进电子产业的效益提升和盈利增速。

  尽管珠三角电子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国际产业竞争日趋加剧,珠三角电子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末端。

  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把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生产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发达国家主导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处于价值链中的高端,而发展中国家以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利用成熟技术,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和制造业。跨国公司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已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多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因此集群在国际市场上控制能力差,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再加上贸易壁垒的日益加剧,都将对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及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带来深远影响。

  (二)长三角、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珠三角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珠三角电子产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瓶颈。

  随着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资源逐步向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倾斜,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无论从环境支撑、产学研创新基础、人力资源,还是区域文化支撑来看,都优越于珠江三角洲,从当前国际跨国投资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迹象可见一斑。

  受到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发展基础和行政建制的影响,珠三角东西两岸、内外圈层之间发展不均衡,加上腹地本身过于狭隘的制约和约束,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技术更新加快,研发风险加大。

  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较高的投资,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甚至高达20%。一旦投入巨资的新技术新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并得到回报,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

  (四)欧盟环保指令的出台,提升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欧盟环保(EuP)指令规定符合生态设计要求的产品,应带有“CE”标志和相关信息。该指令还要求,生产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产品在符合EMS/QMS(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条件下制造,满足EuP指令要求并贴附“CE”标志的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无疑对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使用的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三、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珠三角企业之所以缺乏创新能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先天不足”。当前大部分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国际代工领域,从事OEM即贴牌生产。OEM是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利益驱动下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趋势下的一种必由之路,其特征是技术在外,资本在外,生产在内,这就注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

  二是后天不足。有的企业在从事OEM进行原始积累和发展的同时积极从事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销售渠道的探索,最终创出自己的品牌,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得到中国以外消费者的信任。但仍有一些企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利润率低,研发实力薄弱,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企业根植性弱,不得不处于价值链末端徘徊,市场控制能力差。

  三是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二)资源重复投资现象突出,产业结构趋同化,产业协同效应不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由于政府区域整体规划和监管机制的滞后,导致产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结构趋同化,特色不明显,产业关联效应较弱,产业链战略协同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增长乏力,特别在光电领域表现相对明显。一些地区投资更多基于当地的产业利益,缺乏区域间的联动和统筹推进,也影响投资的整体效益。较强的趋同化产业格局使珠三角地区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处于非优化配置状态,难以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企业不仅无法以低投入形成高产出,而且也加剧了行业内的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趋势,大大削弱了产业的整体作战能力。

  (三)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力不强,配套体系尚待进一步优化。

  在珠三角电子资讯产业从分散发展向优势整合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港、澳、台、深圳、珠海等地区的影响,已完全由市场力量自然形成,具有较完全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这种开放性及外向性具有很强的整体产业协作系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一旦其辐射效应发挥出来,合作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延伸,从而加速带动全国信息产业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大公司、大名牌战略,以重点企业、重点名牌为依托,在企业间建立起相互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增加值,扩大区域产业规模,加速产业配套企业集聚;一方面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开展集群治理,通过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形成特色明显、相互协作、资源优势互补的电子信息工业集群格局。

  (四)效益增长同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当前珠江三角洲环境容量已被过度占用,酸雨频率高达42%,预测2010年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废水产生量将分别比2002年增加60%、100%。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7公顷(0.41亩),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水资源量2117立方米/年,但区域性水资源紧缺明显,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凸现;能源自给率低,90%左右的一次能源资源需由外省购进或进口解决;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治理。重视协调资源和环境约束与工业高速增长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当前珠三角电子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电子信息业是珠三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要坚持综合规划、市场导向,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 ,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技术进步为主抓手,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承接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能力和品质。

  自主创新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赢取产业话语权的必由之路。21世纪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不同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港澳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主要是跨国公司将技术、资金甚至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制造业部分剥离,往投资环境较好、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所以我们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理念,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在大力引进跨国资本的同时,注重发挥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和管理经验溢出效应,提升产品档次,完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我研发能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勇于参与全球生产的分工协作,为跨国公司配套,为跨国公司服务,提升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重培养本土创新型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配套机制,保证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绩效评价考核力度,制订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参与分配,对贡献大的科技人才,加大期权、期股等形式的激励力度,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参与企业分配,最大限度地提升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与内地及港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引进风险管理,提升成果转化率,提高研究开发水平。

  (二)转变商业、盈利模式,优化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互动合力,提升价值链战略协同效应。

  优化流程,创新方式,有效整合企业价值链,推进企业由“外源性”经济为主向“内源性”与“外源性”经济协调发展。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专业化的加强,产业区域聚集态势更加明显,产业集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带动作用。十x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扩大区域产业规模,加速产业配套企业集聚水平,形成相互配套的分工协作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增加值。

  尽管泛区域内各地区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各地之间已有的经济交流及其在资源互补、产业衔接等方面的内在需要形成了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客观条件。香港在金融,贸易,航运、物流及高增值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全球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之—;澳门作为中国两个国际贸易自由港之一,是亚洲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会展及休闲旅游中心和区域性的商贸服务平台。广东与周边省区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且存在明显的发展梯度级差,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

  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加快国际投资步伐,实现产业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升级。

  (三)加强社会责任、企业公民意识,打造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它旨在科学、辩证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短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延长和拓宽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污染尽可能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尽可能少排放废物,以做到减量化,并且加强上下产业链之间企业的联系,对所排放的废物尽可能重复利用、循环使用。因此,当前企业要亟须内部流程整合,完善产品生态设计,建立生态参数档案和评估体系,并做好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走精细化、精益化管理之路,走集约式、内涵发展之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和谐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的趋势。目前珠三角电子企业正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自主创新,突出产业集群,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珠三角电子业就能够走向世界,实现新的突破!

【珠江三角洲电子企业的发展】相关文章: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论文10-08

企业发展之电子商务论文10-08

浅析柳州汽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10-05

分析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论文10-08

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发展对策09-30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障碍及对策论文10-08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10-05

电子通信发展论文10-01

电子政务发展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