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与发展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与发展前景【1】
摘 要:随着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研究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以及高中职院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多数学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本研究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科学分析,为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提出关于课程定位和发展前景的建议,并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定位;发展前景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类学科中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素质,适应知识经济要求,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与思想的践行者,科学的课程定位和专业的就业指导不可缺少。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目的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人数增多便无形加大了学校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难度,企业挑三拣四的情况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变得困难。
在众多的地方院校还出现了大同小异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化,课程定位的不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重复,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实践能力等诸多问题。
众所周知,地方性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于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既精通管理知识又能统一大局、管理公司的综合性管理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一味地沿袭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而不知创新,那么地方院校将丧失自己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势和特色。
所以,在深入研究当地院校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课程定位是保持自身优势的明智之举。
2.科学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抓住重点,贯彻落实改革计划,明确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层”“业务层”“职能层”和“战略层”四大层次。
在“基础层”“业务层”和“职能层”可分别设置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估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管理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基本主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最高端即“战略层”设置“企业战略管理”这门主干核心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力,对企业实行战略管理。
“战略层”着重培养学生学习、领导和创新的三大能力以及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三大职能,有助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
1.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与过去的对比
过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小、要求却越来越高,自然,当地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毕业生被排斥。
而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敞开大门,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了吸纳毕业生的主力军。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越来越重视营销人才从而使管理类专业主体逐渐向销售集中。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营销这个岗位,少之又少的管理类岗位只留给了工作经验多或是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是不容乐观。
如今,经济的发展,使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并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不可否认,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
2.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方向
针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好就业形势,很多就业准备生不禁要问,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生的“早餐”在哪里呢?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主要可包括三大方向:一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二是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三是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这三大方向也可分别归类为常规型工作岗位、实际型工作岗位和研究型工作岗位。
不同类型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专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各有不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自身能力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
当然,除此之外,在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造也都是不错的毕业打算。
3.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并开设了其他分支专业如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谓是全能型经济人才。
自然,工商管理专业可拓宽的就业方向不胜枚举。
目前,各企业人力资源部仍然对高学历青睐有加,不免挑肥拣瘦。
所以地方商校的毕业生亦可根据自身情况以及社会环境选择非管理类岗位或者自主创业,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如会计出纳人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金融分析专家等,甚至广告策划类领域也能有所涉及。
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得该专业发展前景甚好。
价值链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2】
提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雷同,人才知识结构与就业岗位需求存在差距,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与企业经营活动需要的现状,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在工商管理专业中运用应用性本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模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特色性建设问题,通过对应用性本科课程模式的研究,借鉴企业价值链思想,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价值链;课程定位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的应变能力。
因此,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探索适合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新型课程模式至关重要。
本研究围绕应用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一、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1993年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到2007年有356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开设率为53%。
在2007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工商管理为最热报考专业排行榜中的第三名。
由教育部委托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的2010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没有进入前50名。
这一调查从侧面说明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难以满足与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目前本科层次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定位的调研,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专业,又是二级学科专业,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并列,这种划分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产生偏差。
2、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雷同现象,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既未能与地域经济发展结合,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特点,也与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3、在课程定位和设置上,仿照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课程结构,课程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人才定位层次上偏重于企业的综合管理,与企业对本科层次基层管理岗位的定位存在矛盾。
二、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
教育界对课程模式的理解存在多种定义,目前得到普遍认同的表述是: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涵盖两种属性的应用型知识: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涉及经验、策略的“过程性知识”。
“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
课程模式的选择决定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模式就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课程体系框架,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可操作性,并且具有特定的课程结构和特定的课程功能,与某种特定的教育条件相适应。
它既是一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功能模式,一方面要规定课程内部构成并设定其相互关系,同时这种结构的建立又是以特定的功能假设为指向的。
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从培养目标的内涵来看,应用性高等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
二者都是以学科为基础,但应用性本科教育更强调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应用性本科教育强调学科知识平台对应用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
因此,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学科与应用并重的一类高等教育。
(二)国内外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比较。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逐渐形成一类新兴大学,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此类教育机构又被公认为各国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办学模式的典范。
1、德国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
在德国,培养应用性高级人才立足于专业性或地区性的应用研究和开发。
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模式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由企业培训的课程和学校课程所组成。
企业培训课程是企业根据职业培训和培训框架计划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而学校则开设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
专业课程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即将原来平行设置的多门学科课程,改为根据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的需要综合成几门跨学科课程。
这种课程模式强调职业能力本位,不以学科为中心,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2、澳大利亚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
澳大利亚的理工大学实施以学科为基础、面向行业和产学结合的本科教育。
它的课程模式主要由在学校的理论课学习和基于行业的学习(IBL)两部分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校和行业三方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后,有机会在企业工作,并体会和熟悉工作环境,接受针对职业生涯的实践培训,侧重培养应用能力。
行业是此类大学设计课程、开展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行业和企业提出教育需求,参与课程开发;另一方面又与大学积极配合,开展基于行业的教学活动。
尽管上述两种课程模式服务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各具特色,但也可以归纳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第一,不同程度地突破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根据工作要求来设计课程;第二,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第三,行业、企业和大学紧密联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我国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
高林、鲍洁(2006年)提出了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NCM)的总体框架,该框架提出课程模式应以“学科”和“应用”为两个基本点,既要注意打好学科基础,又要强调应用能力培养。
该模式将应用性本科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分为三个课程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基本素质平台,每个课程平台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三个平台的课程贯穿于本科4年,从第1学年到第4学年,学科基础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的课程逐年减少,应用能力平台的课程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上述模式进行课程的设置,其中包括工商管理本科专业。
三、NCM课程模式框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模式(NCM)的总体框架分析研究,该模式在构建应用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应职业岗位的课程设计。
NCM课程模式框架仍然保留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思路,围绕某一专业的原有课程先后次序的需要设计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不能针对职业岗位开发应用性课程,难以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二)实践教学缺乏立足点。
应用性本科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
然而,NCM课程模式框架的设计主要解决了课程整体的模式,还无法针对不同行业岗位需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使实践教学缺乏立足点。
以上两点问题导致NCM课程模式仍然是一种概念框架,缺乏对应用型本科课程定位和设计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模式将在NCM课程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课程定位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四、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模式
(一)价值链的内涵。
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加工到产成品到达最终用户手中,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组成的一系列活动。
价值链管理是管理关于在价值链上流动的产品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和信息的全部过程。
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珍珠般的“链”――价值链。
同时,价值链管理不仅体现在流进组织的资源,而且还包括流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其带有效益导向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价值链,一个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组业务流程构成的,不管何种业务流程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系统地设计业务流程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
价值链的模型,如图1。(图1)
在企业的价值链中,有些业务流程是特别重要的,决定着使企业具有独特性或竞争力的因素,可以称之为“主要业务流程”,如市场营销、生产业务、售后服务等。
其他业务流程是对经营提供基本支持所需要的,它们使经营运作起来,称之为“支持业务流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现金管理等。
(二)基于价值链的课程定位探讨。
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如何才能差异化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决定于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
由于价值链管理从企业实际运营与管理的角度将企业活动分解为支持业务流程、主要业务流程和综合业务流程三类价值链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按照企业价值链三个层次的流程对课程进行分类;其次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价值链的构成上存在差异,这将为我们根据其价值链的差异性进行专业的特色定位提供了依据。
基于价值链的思想,本文提出以下课程定位与思路。(图2)
1、依据价值链层次对课程进行分类。
依据应用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定位,其核心课程应在充分调研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依据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设计。
而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将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等课程作为可选课程。
通过以上的课程分类将使专业核心课程向企业一线岗位倾斜,区别于MBA的综合型课程;同时,针对核心课程开发后续实践教学课程更能针对不同企业一线需求,充分体现专业的应用性特征。
2、依据主要业务流程差异进行专业特色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定位取决于核心课程的设置。
第一层次,可以针对研究不同产业、行业及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主要业务流程的差异,为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定位寻找可能的方向。
例如,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主要业务流程的差异,都可以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特色的依据;第二层次,核心课程的特色可以围绕主要业务流程中的某一关键职业岗位进一步进行细分,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开发应用性课程,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以上基于价值链的思想,提出了若干课程定位与思路,将有助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现象,使培养目标体现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
同时,也针对NCM课程模式框架存在的问题,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开发应用性课程,使实践教学达到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为一线工作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马陆亭.以创新思维重构高教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3]韩华英.应用性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3.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与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剖析论文10-09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论文10-08
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特色论文10-08
课程汉英对照表-《工商管理》10-06
工商管理专业简历10-26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02-25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论文10-08
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论文10-08
关于工商管理的专业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