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时间:2022-10-26 14:23:10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得该专业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年提高。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对创业教学的重视不够,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得该专业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年提高。

  本文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分析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期对我国其他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专业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即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开展第二课堂以及开设创业课程、资金资助、提供咨询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

  简而言之,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者的活动。

  在高校,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技术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同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制订教学计划基本不考虑创业教育的需要,对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创业教育,利用实践教学中的有利条件,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行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既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也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缓解就业压力。

  常州大学在各级领导和多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与相关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构建了较为周详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0年以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一、基于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

  1.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

  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

  因此,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实施创业教育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首先是培育创业情感。

  通过创业感情培育使学生在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对事业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激发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的激发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力。

  第三,树立创业理想。

  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能够使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未来奋斗目标有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坚定创业信念。

  创业信念是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意见、见解、知识和看法。

  坚定创业信念以学生对创业实践的认识为基础,以较为深刻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为心理形式,以力求践行和实现为外部行为表现,是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

  2.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设置专业课上努力扩大学生的选课面,使学生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力求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创造商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利用商机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把创业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高效科学组织起来的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根据外部的创业环境和已掌握的创业机会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和协调多方面人际关系,使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的协调能力。

  通过专业设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上述能力,从而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丰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成功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如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等。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教授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综合性知识时,没有固定的知识范围,一般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其功能指向的核心均是使实践主体及其活动具有社会关系性质。

  二、基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首先,开展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指在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等向学生讲解和展示与本专业或课程有关的基本业务和活动,使学生对本专业或课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感性认识。

  为了更好地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专业老师带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认知实习。

  学生不仅参观生产车间,企业员工还现场给学生讲解企业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等,使学生获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进行衔接指明方向。

  其次,增设实验环节。

  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性。

  通过实验课程能够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认识从理论认识上升至具体的实践操作上。

  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主要安排了两项实验环节:一是组织学生对ERP软件中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模块进行操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现有软件的能力,如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素质测评系统、人员招聘系统、绩效考评系统等。

  二是沙盘模拟训练。

  沙盘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竞争性,融入市场变化,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体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

  沙盘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听、说、学、做、改等一系列学习手段,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度记忆,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很快实践与运用。

  在沙盘模拟实验中,学生学到的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概念、理论,而是珍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层次的领悟。

  第三,运用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又称角色扮演,是指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情景模拟式教学不但体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以人为本教学的教学理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整体策划、过程组织、应变及处理细节的能力。

  在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情景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踊跃,纷纷要求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实战演习的机会,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运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第四,推广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把学生引入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中,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多种形式,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提高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多以案例作为导入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培养高素质和应用型人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

  教育的价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种论争,而在本质上,二者应该并且可以统一在一起。

  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铺平了道路,是实现教育价值统一的具体载体。

  多年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与用人单位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得到了学生和各用人单位的认可。

  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改革中,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和客观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创新性人才。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研教育。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坚持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途径,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一是建立校企对接平台,为教师到企业挂职、学生到企业实习提供条件,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企业优先安排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不收实习费,厂校双方合作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是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行业协会运作,提供企业咨询、培训等服务,发挥教育在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校企合作更新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双方共同组织的科研课题,密切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同时,组织学生把实践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既融合了基本知识又增长了实际才干。

  其次,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教育。

  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保持与阿里巴巴公司、亚邦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龙湖地产、常州市联谊特种不锈钢管有限公司、江苏国联薄板有限公司、常州市新华石油化工储运集团、常州美杰医疗器械公司等用人单位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强对经管院物流、电子商务和人力资源管理三大实验平台的使用,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

  同时,工商管理专业还把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作为基地,进行招聘、人员测评等现场模拟教学。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向社会输出合格的企业人才,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不断邀请用人单位共同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不断更新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论

  随着不断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现有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经常不一致。

  要培养出创业型的人才,就要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当前的就业市场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在完成原来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创业教育为立足点,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多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要这样,才能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鲍冠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之维[J].咸宁学院学报,2010(1):96-99

  [2]李群.实践性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1(5):166-168

  [3]陶晓艳.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44-45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2】

  摘要:由于区位及资源劣势,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同发达地区高校和名牌高校的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尤为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

  立足民族地方高校实际,借鉴创业教育新理念,从必要性、可行性、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及主要措施等方面探索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然要求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本质就是一种实践教育方式,二者间这一天然结合点推动了近年来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本文侧重从民族地方高校视角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迅速转变,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其一,火热的招生与严峻的就业相冲突。

  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国内几乎所有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此专业,近年来的招生也较为热门。

  与此同时,根据麦可思对2008~2011届连续四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析,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四年居高,而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其二,与名牌高校和发达地区高校的差距进一步增大。

  客观来看,民族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并不比其他高校晚多少,比如我国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是在1999年,而在2000年吉首大学就举办了第一届校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当然,光有创业教育理念还不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受限于自身的区位及资源等方面劣势,在创业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常态化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高校。

  可以说,在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及高校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积极构建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已已经成为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迎挑战、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其一,观念转变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民族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并不比其他高校晚,例如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很早就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其二,政府扶持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

  2001年,为加快培养西部发展急需的高等人才,中国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高校对口支援计划实施10年来,受援高校和支援高校的数量分别达到67所和94所;支援高校共选派1440余名教师到受援高校支教,369名干部到受援高校挂职任职;受援高校共选派5000多名教师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受援高校科研经费由50835万元增长到126770万元,增长了2.5倍;支援与受援高校教师联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00多项。

  可以说,对口支援计划给民族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其三,社会关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当前,创业型经济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逐渐兴起,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这为西部民族地方高校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营造了千载难逢的外部环境。

  三、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民族地方高校不同于一般高校,更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将特色办学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源动力,把特色性原则作为学校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

  2.实用性原则。

  体系构建应始终坚持实用性原则,要充分体现专业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系统性原则。

  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相互联系与作用的众多要素,需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把握,不能把某一部分、某一指标作为体系构建的决策依据,而应从思想观念、教师素质、硬件设施、学生及社会评价等方面综合考量,既要有清晰明确的总体思路,也要有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持续完善,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系构建的总体化、综合化和持续化。

  四、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如图1所示,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模块构成:

  其一,基础理论教学模块。

  对于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基础理论教学应以管理学为核心,融合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人文社科课程,同时结合学校的层次和定位,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打破课程体系壁垒,拓宽专业口径,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的“创业者”和“经理人”为目标,从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等方面建立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特色模式。

  其二,创业意识与素质教育模块。

  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广大学生主体自身创业意识的增强以及创业素质的提高。

  为此,需要从三方面设计这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一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型经济的介绍。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创新经营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其本质是中小企业经济。

  民族地方高校大都地处落后或贫困地区,这些区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管理型经济欠发达,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型经济异常活跃。

  因此,立足区域特征及民族地方高校实际,积极宣传介绍创业理论及创业型经济相关知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兴趣;二是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

  当代经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其将来从事何种工作亦或自主创业,良好的综合素质都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

  民族地方高校应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建立和创新工商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综合素质养成计划,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素质能力;三是开设专门的创业管理课程。

  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开设创业管理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步骤与关键环节,做好创业思想准备,增强创业自信心。

  其三,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块。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任何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内实践教学层面,主要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和区域特色的案例,运用专业理论对这些案例进行细致分析与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大力实施模拟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管理情境,由学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应变和实操能力的目的。

  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层面,首先要积极“请进来”,即经常邀请校外各行业各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来校讲座,建立职业经理人讲座长效机制,使学生能够从职业经理人的亲身经历中对所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对现实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对自身发展有更清晰的定位。

  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走出去”,即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方针,巩固和完善原有实习基地的同时,持续拓展校地、校企及校际间合作,努力发展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更广的实习内容。

  上述三个教学模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实际操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补充,都是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及体系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

  五、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特色。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竞争日趋激烈。

  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落后者与追赶者,要想在未来竞争中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并明确自身的办学目标与特色,用实际行动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而言:一是要改变以单纯的专业理论知识多少为判断标准的传统人才观念,转而树立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考量的现代人才观念,系统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二是要找准自身定位,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深入探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着力打造民族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域特色性,逐步建立人才培养的非对称优势。

  2.完善软硬件环境,创造良好实践教学条件与氛围。

  软硬件环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专业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的师资软环境,强调的是“人”;二是以专业实验室为核心的教学硬环境,强调的是“物”。

  无论“人”还是“物”,对于实践教学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

  当前民族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人”和“物”的基础与实力参差不齐、有高有低,但整体偏弱。

  未来民族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者充实教师队伍,不断强化对现有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培养与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民族地方高校还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与资源的扶持,大力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不断更新与完善实验教学所需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设施,逐步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寓教于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

  3.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与热情。

  体系能否有效实施,关键之一在于学生创业意识与热情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热情,除了需要专业教师积极宣讲创业理论及创业型经济等相关知识外,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完善激发机制:一是积极开展校地合作。

  民族地方高校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聚集效应弱是制约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并在校内定期宣传这些优惠政策与支持,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热情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更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择当地创业,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民族地方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切身感受知名企业的魅力与成长历程,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大建立与当地中小企业乃至个体企业的长效稳态合作机制,让学生对现实企业的创立、运行和发展过程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

  4.“学、研、用”结合,构筑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

  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学”方面,要逐步打破传统的单一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主干课程的前提下,有机会依据自身兴趣来选修其他课程;“研”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参与相关教师的纵(横)向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兴趣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其科研创新精神与能力;“用”方面,定期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营销新星”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各种施展其才华的舞台。

  5.持续跟踪评价,推动体系调整与完善。

  持续的调整与完善是体系适用性的根本保证,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评测系统:一是体系实施主体对体系本身的评价。

  其中既包含民族地方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对体系的考核与评价,也包括各任课教师对体系的评价;二是体系适用对象即各年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体系的评价。

  学生是体系的主要受益者,他们的评价往往更具客观与公正性,理当将他们的评价给予相对较高的权重;三是体系的校外合作方的评价。

  校外合作方虽没有直接参与体系的构建,也不是体系实施的主要主体,但整个体系从构建到实施都离不开他们的协助与支持,对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予以重视;四是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的评价。

  体系实施效果如何,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最具发言权,因此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与走访,从而掌握体系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新形势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践【3】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新时期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为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只有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全新人才观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新型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文则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创业教育现状,并给予相应的优化实践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创业教育;实践

  一、开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群体。

  新形势下高校工商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学生群体是高校服务的主体,高校教育应把满足学生诉求放在首位,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和传授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创业教育的出现是补充和修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创业教育。

  开创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连续的扩招,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及大学生供给出现严重的失调,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

  再加上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多数企业都实施了大面积裁员和缩减招聘人数,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十分困难。

  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为了让学生能尽早地接触社会和熟悉企业环境,从而增强实际工作和操作能力,有利于帮助其顺利就业。

  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现状

  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很多高校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普遍应用于教师和学生,使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学生因缺乏应用能力而无法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对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定位及认识存有偏差;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只针对部分专业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改革现有教育教学体系,只能通过添加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才能加以改变。

  部分学校在衡量学生是否有创业教育标准时还会在学校内具备创业大赛,根据学生比赛结构判断学生创业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创业教育的实际性质。

  第三创业教育实践存有短板;首先课程设置需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不代表只要集中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实践》就能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教材,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难以从系统性角度加以思考,使学生开拓性综合素质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缺乏“双师型”教师资源;多数教师都通过考试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但很多未从事过和专业相关的创业实践,教师社会阅历粗浅,群体知识背景受限,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教师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三创业教育缺乏实践经验;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缺乏实践机会,只简单的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术教育,或者借助学校实验室的虚拟软件,导致实践水平受到影响,再加上尚未健全学生创业实践培养体系,限制创业教育发展和实现。

  三、新形势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业教育实践途径

  (一)完善创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重点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及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运营人才关注生产运作及流程优化等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市场分析、管理沟通及市场营销策略等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可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创业教育实践增加与与创业相关的如创业融资、创业学等知识或讲授有关专业技术领域创业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增添实验设备和创造实践环境,目的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及体验所学习知识。

  (二)创业型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机制

  创业型人才应具备多项素质要求,如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及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等。

  而具备的强烈的社会角色责任担当、善于学习及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及有效的社会沟通才是创业型人才应具有的特征,只有重塑上述特征才能构成创业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知识结构宽泛及紧密联系实际等特点,高校在提高学生意会性知识、体验性知识及认知性知识水平时要结合当下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素质要求,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培养认知性知识和部分管理技能,然而如实体组织经营管理、社会适应性及公共关系等意会性知识概念需要通过经营实战、实训模拟等方式培养。

  由此一来,创业教育人才能力由以下三个主要环境组成形成机制。

  ①传授基础基础,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点。

  个人知识和知识结构有着紧密联系,知识面越广泛说明该学生的创造能力越强。

  ②强化意识;通过榜样示范、课堂教学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③实践拓展;教育主体通过与政府、企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为学生创业提高良好的环境。

  (三)创新课内课外实践

  创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步骤为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所学专业技能及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升管理实践和创业能力。

  因此教育主题应对实践教学体系将进行系统的构建,在课程实践教学,可依托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建立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以此设置相关实践操作课程。

  课外实践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植入创业实践中,帮助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或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有的问题创办各类创业大赛,激发学生创业潜能,从而提高其创业教育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是一门涉及多个应用领域的专业,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诸多课程。

  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时引入创业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新思想及创业能力能和当下社会需求相符。

  除此之外,政府应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通过优化制度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郑瑞强,王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85-188.

  [2]田耘.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03期(03):116-117.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关文章: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0-05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10-09

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文10-09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总结11-13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总结10-04

探究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创新问题10-01

建构学前教育创新体系论文10-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体系的构建论文10-08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