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1]
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一书中有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我们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光辉职业。
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
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
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我任教的班级部分学生寄宿,对于寄宿在校的学生,学校就是他的家。
当临时班主任的日子里,白天给他们上课,晚上有时要留在学校里陪伴着他们,可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外公外婆管。
气温骤冷,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身体不舒服,提醒学生“按时服药”,打球出汗了,提醒学生“赶紧擦擦洗洗把湿衣服换了”,直至再三叮嘱:吃饭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为了工作,为了学生的成长,我在工作与休息、工作与家务的天平上,对于前者,加重了砝码,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只能用我的无私,奉献给学生一份快乐,奉献给学校一份荣誉,奉献给社会一份热诚。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二、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而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
20年的教学经历,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
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职专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
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
“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职业学校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
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
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读《今天怎样做教师》有感[2]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想做一名快乐高明而且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有以下看法:
作一名快乐的教师,必须学会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的快乐来源于何处呢?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对象的激情与活力。
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师会永葆青春、永怀童心、永有童趣,即使岁月染白须眉鬓发,心头也会绽放不败的春花。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过程的挑战与创新。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更不可能重复使用一种教育方法。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也是千变万化的。
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
它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时刻置身于一种色彩斑阑的新奇感觉之中。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心灵的回应与情感的互动。
教师一串连珠的妙语、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节成功的教学,都会赢得学生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热情的掌声、由衷的敬意;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关爱、每一丝呵护、每一次教诲,都会融入学生的脑海,刻在学生的心扉。
此情无价,此乐无价。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目的的崇高远大,来源于教育成果的的丰硕殷实。
教师之于学生,可以传承精神,延续理想,升华知识,克隆品质。
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是在培养着一批现实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在培养着一个未来的优良社会。
当桃李遍天下之时,教师的思想主张便得以发扬光大,教师的付出便得以成倍的回报。
那种精神的满足与心灵的慰藉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一个善于创造快乐教学情景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深刻扎实;自己讲得少而精,学生用得博而广。
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情操固然可歌可泣,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平则更加可喜可贺。
作一名高明的教师,必须有高明的方法。
我的具体做法是:仅仅教师自己作出严于律己的榜样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
最要紧的是,教师要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他应当想到。
父亲把孩子托付给他,他就是处于代父亲职责的地位。
既不应自己有恶习,也不应容忍学生有恶习。
他应当严峻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否则,冷酷会引起厌恶,纵容会招致轻视。
他要经常讲解什么是荣誉与善良,因为愈是经常告诫,就愈少需用惩罚。
他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
他的教学应当简明扼要,他应忍劳耐苦,对学生的要求应坚持,但又不要过分苛求。
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
对学生朗读的表扬既不可吝啬,也不可浪费,因为吝啬使学生产生对课业的厌恶,浪费则产生自满。
在纠正学生的过失时,既不能讽刺挖苦,也不应辱骂。
有些教师在责备学生的过失时好像是在嫌恶学生,这就会挫伤学生勤奋学生的积极性。
应当要求学生在听自己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安静。
因为名家的演讲不应去迎合学生的标准,而是相反,学生的演讲要去适应名家的标准。
此外,如果可能,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所赞扬的是什么地方,他是如何赞扬的。
教师对自己演讲中的优点感到高兴不是由于这些优点本身,而是由于学生能正确理解。
能分出好坏。
作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适配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
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
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
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
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
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
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