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东中西部普通高校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差异调查研究论文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个城市中的普通高校本科生在网络参与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包括:网络接触频率与时间的差异、网络参与程度的差异以及网络交流频率的差异。中部地区与其他两地的差异情况尤为突出。
[关键词]网络参与程度;本科生;地域发展不平衡;公众舆论
Abstract: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areas in our country is known to all. Through this survey,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net-participat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between the East, the Central and the West in China. It includes the difference in frequency and time on internet, the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ng in BBS and blog,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to communicate on internet. Then we conclude that the students in Central China are much more different from the East and the West.
Key words:the degree of net- participating; college student; 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areas; public opinion
一、问题提出
我国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多种指标可以表示出来,本次调查将目光集中在了三个地区随机抽选的普通高校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上。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过渡性群体。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使个体从一个单纯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一个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和再生产能力的社会人。因此,普通高校本科生与中学生相比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网络信息,也比从事社会生产的个体更能够接收新的知识。本次调查期望通过比较东、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的差异情况,揭示地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高等教育方面的问题,并且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二、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在南京、武汉、重庆三个城市中随机选取了四所大学,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1 092份,有效问卷1 088份。其中男生480名(占总人数44.0%),女生607名(占总人数55.7%)。本次问卷的对半信度为0.6637(Equal-length Spearman-Brown=0.6637),内部一致性alpha系数为0.6721。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网络接触频率网络接触频率在这里特指接通互联网的次数.与时间差异
首先本次调查考察了三个城市的普通高校本科生接触网络的频率和时间之间的差异情况(见表1、表2)。
表1显示了普通高校本科生接触网络的频率差异关系,从数据表征来看,三个城市的本科生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武汉市与南京市之间的差异系数p值(0.001
表2显示了三城市本科生接触网络时间差异情况,从数据上来看,三城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关系。
2.网络论坛和博客参与程度的差异
网络论坛(bbs)是最早出现的可供上网人群的交流网络工具之一,博客(blog)则是晚近才出现的。二者都为网民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方便,并且都方便易用,但两者功能有所不同。将它们作为测量网络参与程度的一个标准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二者在当下我国已比较普及,网络论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广为人知,既有贴近大众生活的“猫扑论坛”,也有趋向精英阶层的“凯迪社区”和“天涯社区”等,各种专业性质的论坛更是数不胜数。博客虽晚近出现,但普及速度非常快,并凭借其个性化的优势促使了“博客群”等社群组织的出现。二是二者都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互动功能。网络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动,网络论坛和博客为网民提供了最大的互动机会,相对于聊天室而言,二者提供的互动更系统也更规范。最后,虽然二者方便易用,但仍然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因此,本次调查只是将网络论坛和博客的参与程度作为网络参与程度的指标之一。
三座被调查城市普通高校本科生对网络论坛(bbs)的了解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武汉市与南京市的差异系数p值为0.005,差异非常显著,与重庆市的差异系数为0.000差异极其显著;南京市与重庆市的差异系数为0.000,差异极其显著。
在博客的参与程度方面,从最初的百分比调查来看,总体样本中有50.8%的学生选择拥有博客,其中又有33.3%的学生表示拥有一个博客,12.4%的学生拥有两个博客。很明显,在被调查的全体本科生中已经有超过一半拥有了博客,其差异情况也仅针对拥有博客的群体而言。在本科生对博客了解程度的差异上,武汉市和南京市之间的差异系数p=0.000,差异极其显著;与重庆市之间的差异系数为p=0.004,差异非常显著。重庆市与南京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在写博客的频率(见表4)上,仅武汉市和重庆市之间存在差异(p=0.044),差异显著。
3.网络交流频率差异情况
信息交流是体现网络优势的重要功能,那么在我国当前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地域差异是否会影响到本科生的网络交流?从数据表现来看,在三城市普通高校本科生利用网络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情况上,仅有重庆市和武汉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差异显著。在对网络上已发表的自己观点和看法中涉及私人生活的观点和看法的对比上,也仅重庆市和武汉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差异显著。
四、结论及讨论
1.西部地区本科生接触网络的频率高于东部、中部地区
我国的地域差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上,而且中部地区和东部、西部地区的差异也开始突显出来。但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本科生在接触网络的频率方面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仍然是最高的。从百分比分布来看,每天接触网络的频率重庆市的被调查的本科生中有6.3%每天有5次以上接触网络的机会,有10.1%每天接触网络3~4次,43.6%每天接触网络1~2次,28.3%每天接触网络一次,另有11.7%每天基本上不上网(见表5)。同一问题武汉市和南京市本科生的选择百分比,在表5中亦有所体现。
对比发现,重庆市本调查的本科生总体趋向于每天接触网络1~2次,而武汉市和南京市被调查本本科生总体趋向于每天一次或基本不上网。因此,对于本次调查结果而言,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本科生每天的上网频率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并且,中部地区普通高校本科生每天的上网频率最低,有37.8%的武汉市被调查本科生表示基本上不上网。
2.中部地区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低于东部、西部地区
在差异分析中,重庆市与其他两城市之间本科生网络论坛参与程度的差异关系都为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0)。表6显示了三城市本科生参与网络论坛讨论的百分比关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重庆市普通高校被调查的本科生中有6.3%(武汉3.0%、南京3.4%)每次上网都参与讨论,27.8%(武汉11.8%、南京14.0%)经常参与,40.3%(武汉30.1%、南京32.0%)偶尔参与,另外,一般不参与和没参与过的被试者占总人数的25.6%(武汉20.5%、南京15.4%)。而在参与博客程度的差异关系中,仅有武汉市和重庆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4)。但是从百分比关系中,我们发现南京市被调查本科生参与博客写作的程度最高,而武汉市则最低。从总体趋势来看,重庆市被调查本科生中选择“经常写作但不是每次上网都写”与选择“每次上网都写”的人数占该市调查样本总数的19.9%,是三城市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而武汉市被调查的本科生中,除选项“每次上网都写”的比例高于重庆市外,其他各选项都显示出该市被调查的本科生参与写作博客的程度最低。
前文已经指出,当前普通高校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网络论坛和博客的参与程度。从数据分析来看,武汉市被调查的本科生所显示出来的情况表明,我国中部地区本科生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比,在网络论坛和博客的参与程度上是最弱的。那么更进一步来看,网络论坛和博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因此,中部地区本科生利用网络实现这一功能的机会最小。
3.三地在网络交流方面不存在太大差异
再来看网络交流方面,在通过网络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上,重庆市和武汉市被调查的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百分比分布情况来看,重庆市被调查的样本中占25.6%的人选择经常这么做和比较经常这么做,在总体样本上,南京市被调查的本科生最趋向于不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见表7)。
另外,在对网友的反馈意见的期待程度方面,三城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是否有过人表示过赞同回应方面,重庆市被调查本科生和武汉市被调查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对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参与网络与公众舆论的思考
大学本科生群体本身具有强烈好奇心,这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也正因为如此,本科生群体中接触网络的人数比例非常大。网络论坛和博客是个体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并参与讨论自身感兴趣的事务的舆论空间,本科生群体可以在这里接触到公众舆论,并成为其中之一。公众舆论近年来在报纸和网络等媒介中被提及很多,所谓公众舆论,在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看来就是人大脑中对公共事务反映所产生的图像:“外部世界的这些特征,我们简略的称作公共事务。这些特征当然与他人的表现有关,只要他人的表现与我们的表现相抵触,就会受到我们的左右,或者引起我们的关注。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关于别人、关于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这些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1]很明显,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群体首先都具备发表自己舆论的能力,即具备一定解释公共事务的能力,并且,作为一个群体而言,他们还具备发表“大写的舆论”的能力,即整个群体拥有一定程度上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这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和近年来本科生对历次网络事件的反应中都已有所体现。进一步看,本科生在涉入公众舆论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受到已有公众舆论的影响。哈贝马斯指出公众舆论的力量在于批判和展示“‘公众舆论’作为批判力量或作为展示和操纵力量……前者使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实施得以公开,而后者则公开了个人与机构、消费品与供货单”[2]。
很明显,本科生群体在网络上参与的讨论起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公共事务,二是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无论哪一方面,就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本科生群体都是非常积极投入其中的。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当下普通高校本科生对公众舆论的参与意识是非常强的,尽管仍然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因此,正确引导这一群体的公共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李普曼的观点,与我们的公众舆论有关的环境是通过许多渠道折射出来的[3],那么,本科生本身处于知识的积累期,而当前国内的网络环境容许多元的声音出现,这样一来,很难避免本科生群体接触到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相抵触的信息。但是,暴力地限制其获得信息的范围必然会引发不满情绪,所以,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美]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1.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83,
[3][美] 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7.
【东中西部普通高校本科生网络参与程度差异调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探索论文10-12
本科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论文10-09
网络政治参与10-08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分析论文10-08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的论文10-05
文化的差异论文(精选12篇)09-15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差异特点的调查研究论文10-12
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论文10-11
参与行为小学教育论文10-08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