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时间:2023-03-22 09:35:15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还未完全确立。体现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观念、目标定位、专业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遗存过去专科教育的痕迹,对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思路、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问题尚未透彻理解和深刻把握,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专业的路径和方法还处于摸索之中,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行动才刚刚起步。国贸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建设,大多依照20世纪90年代的专业目标进行设计,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补,对专业面对的行业(企业)缺乏针对性,还没有确立科学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培养方案还未能达到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国贸专业课程建设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诸多差距:很多主干课程仍然是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致使课程异动现象比较突出;还有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规格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同时,专业教材建设比较滞后,由新建院校教师编撰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不多;盲目选用重点大学推荐的教材,对此类教材是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往往考虑的较少;存在所选教材与教学大纲符合度不高的现象。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讲授型为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率较低,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力度明显缺乏。

  (三)专业教育对实践性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较快,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则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试验实训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还不高,专业教育中必修课的比重高、理论课程的比重高,实践、实训、实习课程的比重严重偏低。很多国贸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总教学量中不足20%,有的专业课程甚至没有安排课内实践,从而变成了纯理论教学。由于受实践经验不足和指导能力不强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不够突出,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新建院校的资源缺乏也限制了国贸专业实践课程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很多新建院校的实训设施严重不足、现有设备老化,有的实训设备甚至是二十年前的,很多已经无法使用、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因为实训软件昂贵而没有购买,如外汇交易软件,使得课程实训无法进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图书资料数量少、质量不高,网络资源建设滞后,相关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另外,产学研相结合缺少重要的实习基地,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到相关单位实习,达不到培养和锻炼实践技能的要求。

  (四)专业教育过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1、新建院校尚未形成教风引领学风、学风促进教风的良性机制。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后勤职工等全员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尚不完善,齐抓共管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凝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尚需进一步营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还需要增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任重道远。

  2、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对自身办学特色的提炼不够精确,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高品位、标志性、影响力大的文化设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较为有限。对学生的人生规划的指导还不够得力,使得学生缺乏明确学习目的,很多学生对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和规划。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存在旷课、迟到、不认真听课等现象。

  3、毕业生专业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外贸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操作平台如阿里巴巴、谷歌、中国制造等外贸操作平台方面的知识不足,行业知识了解不多,对产品知识知道较少,理论课程授课中,与社会实际结合程度不够。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从事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所学专业知识与经济社会现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脱离现象。

  (五)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尚需完善,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虽然很多新建本科院校都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规章制度,但各教学环节和支撑要素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一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章制度不规范、执行不严格;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力量较弱,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存在着薄弱环节,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健全。

  二、现有问题原因分析

  (一)历史和先天原因造成树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较慢。我国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性教育的认知和探索起步比较晚,进展也比较慢。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产业结构大变迁的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国家开始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然而,直到教育部明确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前,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一直都是由高校自行尝试和探索的,这就造成了地方高校在该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新建本科院校之前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其办学理念尚未完全从专科院校的思路中调整过来,就立即进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中,因此造成大多院校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识存在先天不足。

  1、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经验积累。这些院校由专科升入本科之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管理体制、产学研合作教育等都是从专科层次脱胎而来,专业处于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适应与转型时期,把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规范运行与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注重本科教育基本规律和共性经验的学习、借鉴与运用,对于自身个性研究不足,经验有限。

  2、专业建设中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规律认识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后,如何正确把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规律,进一步确立新的办学理念,实现由专科向本科特别是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学经验的积累、教育理论的升华等方面,都需要一个过程。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实施多以自我为中心。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缺少政府、社会、企业及专家等多方面的参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观念较弱,需要引入外部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的时候,往往担心太过麻烦,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相关人士也缺乏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动力。只简单征求少部分相关方的意见,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学业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服务区域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了解较少,对教学方法改进重视不够、缺少独立的思考和研究,不善于总结积累和分析提高,没有认识到教材选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重要关系。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诸如“社会调查”、“就业实习”一类的实践课程,课程指导粗糙或不到位,实验教学中存在散乱、混乱而不加管理、放任自流,造成学生实践深度不够、实践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学生分散开展专业实习模式的专业,因学院监控困难,致使部分教师指导未能真正做实做细,少数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不佳。

  (三)专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积极。一是全员育人的意识还不强,对学风建设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职工还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综合状态缺乏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问题多,引导教育少;批评指责多,帮助纠正少;二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力。在学生学业指导、生活指导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缺乏有效地引导教师、职工指导学生的激励措施。学习、工作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具有的潜能未能得到深入地挖掘;三是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力度不大,一些课程拘泥于期末试卷考试,不注重教学过程考核。总体上严进宽出、淘汰率低,助长了一些学生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四是校园文化转型不够到位。本科建设初期,院校多把财力集中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对校园精神文化关注不够。实际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学风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风建设的内在自律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没有从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高度认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缺少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教学管理人员待遇较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岗位缺乏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不够到位,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系统训练;教学管理人员忙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精力分散,对应用型高校教学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教学管理遇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作起步较晚。新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时间不长,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不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质量标准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准确性与完备性;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标准认识不到位,执行教学质量标准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学质量标准执行的水平和质量不高。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式还比较单一,还没有做到从学生入口到学生出口、从培养目标到目标实现的闭合型完整评价与监控;各种教学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不够及时,一些教师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的意识淡薄、效果不明显,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

  (五)专业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大多从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学校一般都隶属于各省(市、区)的教育厅管理,院校的经费来源都是财政全供;院校产学项目一般很少或者刚刚起步,缺乏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新建本科院校又大多重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忽视了在专业教育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对诸如国贸专业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长时间存在着人文社科多是软科学范畴、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错误观念,使得相关专业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三、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进措施

  (一)以行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要自觉把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作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取向,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区域资源,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认识。重点围绕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深入研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使学院全体师生深刻领会学校及学院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办学定位,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加大学习、锻炼、培训、提高的力度,着重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定位的认识;对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学校组织的“到国内外应用型大学访学等”活动,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并形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机制。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的管理和监控;通过制度化的沟通会商制度和相应的工作待遇等形式,增强校外专家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实质性地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一是通过对专业的评估,全面掌握专业的办学情况,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领域组织充分的论证,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制定对现有专业的优化和调整规划。通过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和培育新专业办学特色并举的模式,推动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大对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解决在办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坚持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的作用,通过引进、进修、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新专业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对新专业建设的指导,邀请校外专家指导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材等方面的建设,指导新专业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和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活动,增加生均实验实习经费;五是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管理的力度,实施专业建设评估制度,全面推进新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新专业的整体水平。

  (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在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前,必须开展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学业标准、知识能力结构、培养规格的调研活动。逐步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和课程评估制度,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以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主线,科学构建起理论课课程体系、实践课课程体系、素质拓展课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人才能力设计的要求,实行课程模块化改革,提高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符合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课程的重组与优化,避免相近课程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围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力倡导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学分制改革,适当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数,扎实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及空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加强计划与监控,提高实践课教学水平。要加强对国贸专业教育中实践课教学计划管理,严格审核每门实践课的实施计划,拒绝空疏不实或存在漏洞的计划付诸实施,将问题消灭在计划未实施之前。然后,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实践课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增进教师对实践课教学要求的了解,使教师充分认识实践课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课程实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注重与企业的结合,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官产学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式”合作教育等模式,探索符合地方院校自身特点的合作模式。在实施重要实践课教学之前,学院要对指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在实施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计划之前,邀请专家为指导教师传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摘要、关键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课指导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对实践课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进一步丰富监控的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做好全面检查工作,确保实践课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针对薄弱环节,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对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的规划与建设,为教师开展实践课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支持教职工开展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探索活动,鼓励实践课在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五)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学历人员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完善选拔机制,将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懂管理、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教学管理岗位;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实现管理人员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与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配套实施细则,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教材、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门组织的作用,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学生反馈等多种途径,围绕教学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薄弱环节,把科学管理、严格管理、规范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严格教学管理制度执行,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监督、有反馈。

  (六)建立多元化的专业教育人才评价机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评价应立足高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由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社会监控体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互惠、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提升教师的行业和企业实践经历;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需求,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各类竞赛和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增开专业选修课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严格执行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本学院科学的考核办法,改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严加管理,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完善就业指导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健全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及时征求毕业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增强教学和管理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2]王前新,刘欣,喻永庆.国际视野下的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模式[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0.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地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讨论文10-08

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教育改革方向探索论文10-09

应用型本科国贸技能及人文素养培养模式论文10-08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08

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论文10-09

应用型大学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探讨论文10-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建设论文10-0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探讨论文10-09

本科数学教育改革探索论文10-11

计算机教育改革探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