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毕业论文,是每一个大学生结业的必经之路,一篇好的毕业论文也是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生涯的总结,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把本院52例精神分裂症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即26例训练组,26例对照组。训练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运用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10周。对照组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方式,10周以后两组都随访8个月。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 I- 74)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 SS)两种评估办法对两组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经训练10周及随访8个月以后,将训练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据相关专业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呈负相关( P =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其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的精神障碍疾病。它患病率高,后期复发率,致残率也较高。整个疾病负担较重。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虽然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起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作用,但是对其改善提高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作用甚小。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精神康复专家Liberman等编写了《药物自我处置程式》。据相关资料表明,运用该程式训练精神分裂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本院为探讨此方法,特进行了52例精神病患的分组训练及随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前后住院52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患。性别不限,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8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本身无躯体重大疾病,有监护人陪同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方式将52例病患分成2组,即训练组和对照组,各组26例。两组病患年龄,性别,婚姻,病历,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单纯使用常规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手段。训练组病患在使用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4项基本技能,即第一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的知识,第二了解正确的自我服用药物的方法并对其评价,第三识别药物的副作用,第四与健康照料者商讨药物治疗问题。基本技能又分成多次学习活动,如:角色演练,录像带问答,结果问题,现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等。共训练10周。训练结束后采用门诊复查,电话,书信等方式随访病患8个月。整个过程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 (SDSS)两种评估办法来对两个组进行病患行评分分析。
2 结果
将两组病患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比较,入组时两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0周以及随访8周过后,训练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现今未明,其症状的特点是反复发作,慢性化,最后逐渐走向衰退。使用技能训练不适是一种良好的康复手段。而《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则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院长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病患训练组和对照组在两方面专业测试前后总分有明显差异。训练组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还会进一步的加强。据专业分析,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即社会功能改善程度越大,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会越高。
综上所述,使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来训练精神分裂患者,起到了使患者更了解药物维持治疗的知识,准确掌握了自行管理和服药技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重要作用。使患者有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进一步相互鼓励,支持。提高了患者人际交往的能力。对恢复社会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身社会功能的改善又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两者相辅相成,都以良性循环关系发展。所以,此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相关文章:
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10-08
药物对医学检验的影响06-26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08-21
药物分析简历模板10-26
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论文10-08
分析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10-08
癫痫病患者的药物治疗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