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

数学教学策划

时间:2022-11-18 00:07:52 策划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教学策划

数学教学策划1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大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公共基础部决定在本学期举办趣味数学竞赛。

数学教学策划

  本次活动由学校公共基础部数学教研室主办,各校区分团委及学生会承办,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在我校掀起数学学习的一个高潮,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同学们的数学素养,为所有爱好数学、喜欢逻辑的同学提供一个锻炼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

  现将竞赛事宜和有关规则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玩转数学海洋中的无限趣味

  二、参赛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组队形式

  各学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队,三人一队,每班不超过两队。

  四、比赛形式

  本次竞赛分别在三个校区进行,分为初赛和决赛:

  1、初赛为笔试,以闭卷形式进行,由各校区分团委及各学部学生会组

  织,参赛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内容。根据参赛队伍成绩,各学部选出1到2支队伍进入决赛。

  2、决赛将采取现场知识问答方式进行,根据现场得分情况评出

  一、二、三等奖。

  五、竞赛题目

  试题包括数学常识类、逻辑推理类、思维应变类、博弈类、图形类

  等多方面的题目,涉及知识面广、趣味性强、难度适中。

  六、竞赛时间

  初赛:20xx年11月16日(星期三)

  决赛:20xx年11月28日(星期一)

  具体地点和要求另行通知。

  七、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活动奖项分为学部级奖和校级奖,根据初赛成绩评选出各

  学部级的

  一、二、三等奖,并发给证书;根据决赛成绩评选出校级的

  一、二、三等奖,并发给证书和奖品。

  八、报名时间和联系方式

  即日起至20xx年11月14日填写报名表(见附件),发送到:

数学教学策划2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视频链接功能,播放微课程“三角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就在自己身边)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锐角、直角、钝角)

  师:你能判断这些角是什么角吗?

  (学生1利用电子白板的三角板工具对3个角进行比对,学生2利用电子白板的量角器工具对3个角进行测量,学生3先用三角板量出第二个角为直角,然后直接拖动锐角、钝角叠放在直角上比较大小)

  师:现在请看这些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线段工具将角的两边连接起来,形成3个三角形)

  师:你能给这些三角形起个名字吗?

  生: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大家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完全一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三角形的新知识。

  (电子白板出示由7个三角形组成的'小船图形)

  师:这些三角形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是因为什么?

  生1:可能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有关。

  生2:可能与三角形角的大小有关。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按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合作学习 展示成果

  (学生合作测量角度,在电子白板上用拖动功能对7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

  师: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1号、2号、7号这3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它们是锐角三角形。

  生2:我发现3号、4号三角形都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它们是钝角三角形。

  生3:我发现5号、6号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它们是直角三角形。

  师: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1:我发现三角形里面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可以有3个锐角。

  生2:我发现三角形里面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生3:我还发现三角形里面有了直角就不能再有钝角,有了钝角就不能再有直角。

  生4:我来总结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三角形里面不可能既有直角又有钝角。

  (教师导出资料库中保存的3类三角形的名称、特点等文字内容和图形标注,边引导学生总结边完成板书)

  师:谁能说说这3种三角形都有些什么特点吗?

  生1: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生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生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生4:锐角三角形里3个角都是锐角,任意两个两个锐角加起来不可能小于90°。

  生5:直角三角形里有一个角是直角,两个角是锐角,而且两个锐角加起来一定等于90°。

  生6: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另外两个锐角加起来一定小于90°。

  (教师利用聚光灯功能隐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出现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猜可能是哪类三角形,猜完之后拉大聚光灯核对结果)

  师:现在露出的是一个直角,你能确定这是哪类三角形吗?

  生1:是直角三角形,因为3个角里只能有一个直角,所以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师:看到露出的这个角,你能确定它是哪类三角形吗?

  (教师移动聚光灯)

  生2:钝角三角形,因为三个角里只能有一个钝角,所以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师:现在露出的是一个锐角,你能确定这是哪类三角形吗?

  (少数学生大喊锐角三角形,大多数学生陷入思考)

  师:为什么这次你们不能够很快判断出来是哪类三角形呢?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

  生3:我认为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因为这3种三角形里都有锐角,所以不能确定,答案也不是唯一的。

  师:说得很好,我们继续看。现在看露出来的还是锐角,但它是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请你判断该三角形是哪种类型?

  (教师移动聚光灯到另一个角上)

  生4:锐角三角形,我觉得只要知道三角形中最大的那个角,就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最大的角是什么角,三角形就应当是什么三角形。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页面回放功能,对之前呈现的三角形进行动态再现,让学生快速判断从屏幕飞入的三角形是哪类三角形)

  (教师继续让学生通过边长研究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学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趣味练习 拓展新知

  (教师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连线功能,按要求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

  (有的学生用一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学生在连线时,够不着电子白板上方的平行四边形。教师使用页面漫游功能,把页面下拉到适合学生操作的位置上,让学生进行连线操作)

  (学生用一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学生自己使用页面漫游功能,把页面下拉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连线分割)

  (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提升,让他们将直角梯形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及将直角梯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讨论、展示过程略)

数学教学策划3

  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

  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__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

  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铅笔,剪刀,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已动作操作,并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时间:4分钟)

  2、师:老师把你们的作品拍成图片,看,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长方形)你们真会思考,动手能力也强,有数学家的风采。老师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请同学们来教教老师。其它同学在下面监督,有问题随时提出。

  (生: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变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跟他们的方法一样的,举手。(生举)真棒。同学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3、课件演示强调剪拼要注意的事项。

  师:昨天,老师也剪几个平行四边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说?(不行)为什么?(因为这样剪,就变不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沿高剪,这样才能拼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

  师:那老师这就去剪拼。这样剪行不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剪,面积就变了)你同意吗?你能再说说吗?转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原来面积的大小,面积变了,求出的还是原来图形的面积吗?(不是)

  师:我们把刚才操作的过程通过电脑再演示一次。(电脑演示剪的各种方法。)有些同学还有别的方法以,我们一块来看看图片。

  4、找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师:通过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生汇报,师电脑展示

  师:你们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了吗?(找到了)请你们大声地告诉现场的老师(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为什么是底乘高?(因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说得真完整,把掌声送给他。

  师: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三)总结

  1、师:今天,我们五(4)的同学,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画、剪、拼的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推导)恭喜你们,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了。

  赶紧用_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数方格,验证公式

  1、数方格

  师: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面积,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着屏幕上的,我们一块来数一数。

  师:再一次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同样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也再一次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2、师:通过公式观察,如果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谁的底和高?老师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两个字,为什么得强调是对应的?比如这一个平行四边形,7cm对应的高是(6cm),5cm对应的高是(8.4cm)。三、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师:下面,就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

  四、总结升华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种方法—转化。通过转化,我们可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问题。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它。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难题。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h

数学教学策划4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2的加减,初步会看三幅图。

  2、物质准备-教具:面包圈范例图,笔。-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小老鼠买面包圈。

  -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书,请幼儿说说两个好朋友最喜欢吃什么?

  -教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小老鼠又买了2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3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2、小组操作活动-看图列3的加法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用书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的词语,大胆讲述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3的加减算式。

  -看图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

  3、活动评价-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的词语。

数学教学策划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五年级共有学生37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 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 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

数学教学策划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情景图列出10的加法算式并运算。

  2.尝试编简单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10的组成

  师:今天小兔邀请我们去他的花园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10次列车(出示数字10)出发吧。(复习3、4个就行)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你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9)点开。

  二、看图学习10的加法

  1.出示第一幅背景图,看图提问:

  师:看,小鸟在大树上里藏了许多的问题。小兔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去看看,大树上有几只小鸟?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列加法算式1+9=10,再问算式中数字和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在根据算式创编两道左右应用题。)

  2.出示第二幅背景图,看图提问:

  师:天空中原来有几只蝴蝶?又飞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列加法算式9+1=10,再问算式中数字和符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在根据算式创编两道左右应用题。)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小结:加号左右两边的数字交换位置,等于号后面的得数不变,这样的算式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3.出示第三幅图,看图提问:

  师:花园里很美很香,吸引了2只小蜜蜂,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你能看着图片来讲讲这个场景呀?(幼儿回答2+8=10,教师出示算式。)

  师:你真棒!看到2+8=10,你还想到了什么算式?(8+2=10)你能看着这个算式编一道应用题吗?

  4.出示第四幅图,看图提问:

  师:小兔玩累了,肚子饿了,就在菜地上采蘑菇,你能看着图片来讲讲这个场景呀?回答出来后就可以去她的另一个美丽的地方了!(幼儿回答3+7=10,教师出示算式。)

  师:你真棒!看到3+7=10,你还想到了什么算式?(7+3=10)你能看着这个算式编一道应用题吗?

  5.出示第五幅图,看图提问:

  师:小兔说你们太聪明了,所以邀请我们去她家里!在这儿你看到了什么?你会说说吗?(幼儿回答4+6=10,教师出示算式)

  师:同样看到4+6=10,你想到了什么算式呀?(6+4=10,出示算式)谁能创编一道应用题?

  教师小结:说的真好!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10,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10的加法算式。

  6.出示第六幅图,看图提问:

  师:小兔说请你们吃水果,在这儿你看到了什么?你会说说吗?(幼儿回答5+5=10,教师出示算式)看到5+5=10,你想到了什么算式呀?

  小结:5+5=10是一个特殊的算式,和别的算式不一样,它的朋友题就是它自己。谁能根据这个算式题创编一道应用题?

  反思:

  这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创编应用题,而且PPT设计有创意,能关注幼儿造句中“一共”,“还有”的区别。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不同层次的幼儿的兴趣、能力。游戏开火车中,教师的表述可以再精炼些,也可以用竞赛的方法提高幼儿兴趣;也可以给予幼儿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创编,在操作中晒晒自己的表述,让幼儿小组归纳记录自己创编列式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归纳前三种创编句式,自己举一反三,寻找接下去的句式,看算式编题。在活动中,创编应用题时,不需要每个算式都编题。最后数学课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方法,教师要思考怎样引导幼儿?语言准确、到位,要有起伏让幼儿重点关注,在教研课中要寻找挑战性,教师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数学教学策划7

  教学设计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过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教学过程:

  里庄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_?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解放军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解放军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_呢?然后呢?_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解放军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人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_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乙组200180

  丙组300252四人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_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过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_的一个百分数,_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人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_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数学教学策划8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1和例2.

  2.内容解析

  本课内容是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对反比例函数概念和性质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例1通过研究修建圆柱形煤气储存室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中圆柱的体积问题;例2通过研究卸载货物问题,抽象为工程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思路都是将蕴含在实际问题中的两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变量抽象出来,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圆柱形煤气储存室的底面积、高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效率、运输时间与运输总量三者关系的自主探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能够运用这些函数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且准确地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节课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也不例外.学生可能存在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反比例函数时,对比例系数理解不透、对两个变量的反比例关系把握不准的问题.因此在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时,要仔细分析实际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准确抽象出常量和变量,正确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常量.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取值范围.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将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抽象为反比例函数,并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问题1 回顾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后,接下来应该研究什么?如何研究?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指出这些函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关注.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函数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点明研究的内容.

  2.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问题2 市 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 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 下15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师生活动:学生仔细读题,独立思考,弄清这是一个关于圆柱体积的应用题, 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借助其体积公式v=sh,尝试确定(1)问中的函数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以下问题,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最后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吗?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2)在(1)中包含哪些量? 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你能写出S与d的关系式吗?你能从函数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关系式吗?

  (3)在(2)中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从函数角度来看,你怎么理解? 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②能否利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现象;

  ③能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3.新知应用,解决问题

  问题3 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

  师生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提问,在这个问题中常量是什么?变量是什么?是否符合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如果是反比例函数,那么其比例系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引导学生从函数角度出发,该如何理解“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并进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点评,并规范书写过程.

  设计意图:在问题2的基础上,探究工程问题中存在的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1.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关体积的问题,使学生体验运用新知,独自解决问题的快乐.

  5.反思小结,形成方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5页练习第2题、第3题,习题26.2第7题.

【数学教学策划】相关文章:

数学竞赛策划方案05-03

策划数学竞赛的方案10-03

数学教研活动策划07-30

数学竞赛的策划方案05-17

小学趣味数学活动策划11-13

教学随笔数学05-13

数学教学方案04-12

数学的教学教案12-09

数学教学教案11-05

数学教学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