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浅议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时间:2022-10-26 09:32:50 电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现在大学及以上学历毕业时要想获得学位证必须写一篇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然而,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非常有难度。下面文书帮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优秀的电大毕业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议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摘要]小津安二郎是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一生共拍摄54部影片。他的影片主要取材于家庭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却充满对生命的质朴关注,意味深长。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恬淡宁静之美,成为其电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同时他赋予这些问题以历史的民族的意义。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电影 恬淡之美 家庭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魅力究竟何在?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說。人们常常在看后生出无尽的感叹: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啊!而且这种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深刻。对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而言,小津的电影或许因为叙述故事时的缓慢而被视为拖沓,对细节的详尽描述而被视为没有起伏,讲的都是一些家庭琐事而被视为缺乏宏大叙事。然而,当我们感受了些许的沧桑和世态炎凉后,重温小津的电影,会惊然发现,哦,生活原来的确如此。那些虽然久违却不失温馨的画面,那些虽然逝去却仍然历历在目的亲情,在强烈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看似没有波澜起伏的影片故事,简单的情节,因为其真诚的讲述,有时令人久久回味,有时使人泪流满面。因此有人曾建议說,在将要欣赏小津的电影前,最好把心情调整到最静的状态,一人于夜深时分独观最好。

  

  1962年正式上映的《秋刀鱼之味》,是小津安二郎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影片保持着小津安二郎的一贯风格和主题:嫁女的故事。主人公平山周平老伴已经去世,女儿照顾他的生活,日子倒也过得平淡安静。有一天,他们几个老同学聚会时偶遇他们的中学老师,在将喝醉酒的老师送回家时,见到了老师一直未出嫁的女儿:当年青春靓丽的少女,现已变成尖酸刻薄的老姑娘。想起自己还待字闺中的女儿,心中若有所思,虽然心中不舍,最后还是把女儿嫁了出去。嫁女儿的当天晚上,老人一人坐在客厅,一缕清冷的月光照在他的身上,倍显孤寂,影片到此结束。

  影片虽然名为《秋刀鱼之味》,但整部影片却没有出现任何秋刀鱼的画面。在日本,秋刀鱼称为报秋之鱼,每年8、9月份出现在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附近的海岸,然后南下到东京的房总半岛附近。这种鱼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鱼类,物美且价廉,家家户户都吃得起。秋刀鱼出现之时,天气转凉,秋风瑟瑟。所以,无论在何处见到秋刀鱼,均令人有一种秋风萧瑟和寒冬寂寥的凄冷感觉。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平山周平参加完女儿婚礼后,心中十分落寂,于是到一家老板娘长得颇像自己亡妻的酒馆喝酒,看到他面带悲伤的样子,老板娘就开玩笑說:“你是刚参加完葬礼吗?”平山周平回答:“是的,刚参加完葬礼。”日渐衰老的父亲,用参加葬礼来形容自己嫁女的心情,心中的不舍、落寂可想而知。每次看到这个画面、听到这句台词,孤寂父亲形象都会萦绕在心头,令人动容。影片名为《秋刀鱼之味》,就是想在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中,传递着一个父亲在嫁女后孤寂的心情,体现出影片的深刻主题——对生命的质朴关注和深长意味。拍摄这部影片时,小津安二郎的母亲刚刚去世,时年59岁的小津安二郎在日记中写道:“山谷中秋天已至,樱桃花开如云,但是这里,凝滞的目光,秋刀鱼的滋味——花儿也惆怅,清酒的味道也变得苦涩。”《秋刀鱼之味》无疑能映照出小津安二郎的荒凉心境。显然,影片說的不是秋刀鱼本身,而是展示的人到晚年时的心理状态,带给人的一种“秋刀鱼之味”般的人生况味。

  

  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幼喜欢电影和绘画,二十岁时进入松竹公司的蒲田电影制品厂当摄影助手,从此开始走上电影之路。初期,小津安二郎拍摄的多是默片,二战后,开始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成熟风格:恬静、简净、凝练。他影片中的主人公,既无英雄,也无超人,只是一些为生活奔波、尝尽酸甜苦辣的普通人。正是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东京物语》中,平山周吉和登美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共养育三男二女五个孩子,其中三个孩子在东京工作,他们兴致勃勃地从老家来到东京探亲,可是儿女都因生活的重压而相当忙碌,即使是有心要陪伴父母却抽不出时间,最后还是二儿媳纪子(二儿子已去世)请假陪他们游览了东京。两位老人回家后不久,儿女们就接到母亲病重的电报,遂回乡探望,但母亲却再没有起来。在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爸爸妈妈看到开理发店的大女儿对人說话尖刻,說道:“过去的道子可不是这样的,小时候多么温柔啊。”听后让人心头不禁感到酸楚:严酷的生活现实、琐碎的生活小事,将曾经的温柔女孩变成了說话尖刻、事事计较的女人,与小时候的女儿完全变了样。其实环顾一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这样的事例,又有多少我们见惯的场景,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你不用特意仔细寻找,就能找到我们熟悉的东西。影片中所讲述的生与死、聚与散,并不是什么真谛般、思想般的道理,却诉說出普遍性的真实。2009年11月20日,日本权威的电影杂志《电影旬报》为纪念创刊90周年而评选出的“最佳日本电影与外国电影TOP10”榜单中,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击败《七武士》夺得最佳日本电影称号。影片本身细微之处令人感动的特质,是其获得如此殊荣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說起来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真的没有什么,反反复复就是那些吃饭、喝酒、嫁女的场景和故事,那么,让我们对情节如此简单的电影感到心醉神迷的究竟是什么?香港早期的电视连续剧《还我今生》中,阿玲因为一直误会父亲导致母亲死亡而不能原谅父亲,一直在外租房住,结果当公司破产、父亲去世、姐姐远走他乡之际,她哭着說:“我一直觉得家无所谓,可现在家没了,我才感觉到家对我是多么的重要。”闻者无不为之动容。是的,家对每一个人来讲,不仅是必要的,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亲人间要相互温暖,父母需要照顾,孩子需要关怀,日常生活也并不永远是一潭湖水般平静,有挫折,也有孤独,有怨恨,也有温馨,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波涛汹涌,能平平安安、地地道道的过日子都是不容易的,到头来,亲人的爱其实就是相互间最大的安慰。小津安二郎关注的就是现实的、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问题,它触动了每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同时他赋予这些问题以历史的民族的意义。

  

  从1927年的处女作《忏悔之刀》到1962年的最后一部作品《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一生共拍摄了54部影片。现在学界的研究一般认为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以《晚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虽然不乏个性特点但缺乏佳作,而后期作品有多部当选为日本影响最大的《电影旬报》的年度10大佳片之列。[1]其实在《晚春》之前,小津安二郎的影片入选《电影旬报》年度10大佳片之列的也不少,具体有:《大小姐》((1930)、《东京的合唱》(1931)、《生来才遇到》(1932)、《待到重逢时》(1932)、《恶念》(1933)、《浪迹东京》(1935)、《独生子》(1936)、《淑女忘记了什么》(1937)、《户田家的兄妹》(1941)年、《风范长存的父亲》(1942)、《风中的母鸡》(1948)等影片,其中《生来才遇到》、《恶念》、《户田家的兄妹》均被选为《电影旬报》年度十部佳片的第一位。仅从这一点来看,不能轻言說《晚春》之前的电影缺乏佳作。当然,1948年,小津安二郎和剧作家野田高悟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晚春》大获成功,不但被选为《电影旬报》十部佳片的第一位,还获得艺术节文部大臣奖、每日新闻电影评选会的优秀导演奖和剧本奖。当然《晚春》后佳作不断,先后拍摄出《麦秋》、《茶泡饭滋味》等优秀影片,1953年拍摄出后来称其为代表作的《东京物语》。

  纵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的合唱》、《东京的女人》、《东京之宿》、《东京暮色》,还有《东京物语》,即便不是名字以东京命名的,也大都是以东京为舞台拍摄的,如《秋刀鱼之味》中的棒球场便取景于东京川崎的棒球场。小津安二郎为何偏爱东京?为何将生活在东京的人们作为拍摄对象?我以为:一是当时的东京虽然已经十分现代化,但处处充满着传统生活的气息,象征现代化高大的烟囱下悠然生活的人们,飞驰的电车旁拉着客人的人力车,太阳下晾晒的衣服,古老庄严的寺庙,来往的船只……,这些无疑都成为一个个具有深刻含义的符号。二是将影片中故事发生的舞台设定在东京,是能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即东京和地方的对比。这一点在《独生子》、《东京物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居住在地方老家的双亲、生活在大城市东京的孩子——他们之间所产生的距离感,由空间的发展到精神层面的:落寂老人的身影、为生活打拼的孩子……,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家庭场景的拍摄永远是在传统的日式房间内,榻榻米、拉门、日本庭院……,这些都令人联想到日本画、歌舞伎、能的舞台。为何将视线聚焦在榻榻米上,小津自己說过:“外国人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日本人是坐着的,这样的场景外国人总会明白的”。[3]小津电影中的台词也可以窥见其特点:「そうかね」、「そうですわ」、「やっぱりそうかね」、「やっぱりそうですわ」[4]等频繁地出现在影片人物的口中,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台词,体现着其一贯凝练的风格。他的影片中,没有說教的痕迹、没有暴力的情节,甚至没有坏人的形象,悠悠然、慢吞吞,就那么沉稳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母亲和儿子、父亲和女儿、丈夫和妻子、兄妹之间的故事。不传递什么“思想”,也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跌宕起伏,但会令人久久回味,在回味中或许使人若有所思,或许使人泪流满面,人们好像是在不断流逝的时间中找寻生活中固定不变的人情世故、春去秋来、生老病死。从世俗民众生活中领悟出东方禅宗般的智慧,影片中表现出的恬淡之美,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导演制的典范,在一部电影中,他拥有绝对的权利,演职员必须听从于他,无论是影片内容还是其中的人物,有着严格的规矩和要求。在拍摄他的电影之前,演员们通常都要接受传统礼节培训,影片中举手投足都有严格规定,这样我们就在影片中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日本传统韵味的人物形象、料理店、酒吧、聚会场景,甚至人物說话时眼睛不看对方的日本传统,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东京物语》中,一对老夫妇一前一后走在大堤上,夕阳下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缓慢而又悠然;还有一个画面也令人久久不能忘记:老夫妇背对观众坐在海边,一遍摇着扇子,一边看着远方,恬淡安静,一切那么美好。

  小津安二郎的多部电影讲的都是家庭故事,但他终身未娶,和母亲相依为命。196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悄然离世。他的墓碑上只有一个汉字“无”。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世界在榻榻米上”的优秀影像作品,还有其中的日本普通家庭的喜怒哀乐、日常琐事,触动人心灵的是那份恬淡从容宁静的人生状态。

【浅议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相关文章:

关于基层浅议信息调查报告10-19

浅议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关系12-17

电影的作文11-17

浅议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论文(精选8篇)08-23

看电影的作文11-15

电影作文范文11-15

关于电影的作文12-01

看电影作文02-02

国学电影语录12-19

电影《美丽心灵》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