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小学厌学的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11 21:50:0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小学厌学的的调查报告2则

  篇一: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厌学的的调查报告2则

  一、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宣传给学生减负,可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减负并没有起到增效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看重。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这个学习阶段可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甚至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命运。这个尴尬的成长阶段,不合适宜的出现厌学心理,是我们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棘手问题。

  为此,我于201x年3月至5月对广南城区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调查的可行性分析

  1.这个选题与学校和学生有关,所以我调查起来比较方便,我既可以在本校调查也可在附近的几所学校考察。

  2.这个题目贴近大家的实际,研究起来不会很困难。

  3.学校、家长、学生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因此大家也会愿意配合我们做相应的调查。

  4. 如今,厌学已成为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家都希望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三、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使同学们认识到产生厌学情绪的不良后果,探索解决厌学难题的策略,为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三(2)班和三(7)班124名学生,发出问卷124张,收回124张,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和40道选择题。40道选择题主要包括:你到学校学习主要是因为谁的关系?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愿意参加周六的假日活动吗?你是否喜欢做作业和参加考试?目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你希望学校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作总体性回答:你觉得在校读书快乐吗?这一问题的回答统计结果是:认为读书快乐的学生为90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3%;认为读书不快乐的10人,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8%;其余的则认为反正每天要读书,谈不上快乐与不快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后两者的比例也随之上升。换句话说,越到高年级,认为读书缺少乐趣的人也就越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二)谈话调查

  通过与我校三(2)班和三(7)班124名学生谈话得出以下结论:

  ①厌学情况:有12位有一点厌学情绪,约占10%;10位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约占8%;只有90位同学无厌学情绪,约占73%。12位无所谓,约占10%。

  ②厌学原因: 70%的同学是由于成绩不好而引起的;20%的同学由于父母的不关心而引起; 10%的学生另有看法。

  ③厌学调节:产生了厌学情绪之后,有50%的同学采取了自我控制;有38%的同学虽然想克服厌学情绪,但是自己无能为力,需要依靠外界力量帮助;有12%的同学采取了顺其自然。

  五、厌学原因分析

  1、缺乏理想,毫无目标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力,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则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而这种思想在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之下,往往被抵消,毫无意义。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缺失家庭教育,而有的家庭教育过于偏激,不是过分溺爱就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在调查中发现:124位同学中,父母离异的有4人;父母外出打 工的有50人;有70人的父母在身边。父母离异的同学家长为了补偿孩子,往往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物质上给予最好的享受,甚至孩子今天不想上学还帮孩子“请假”,之后,孩子就到外面玩。父母外出打工往往将孩子留在亲戚那里,孩子说谎去别的亲戚家了,甚至有的家长听从孩子的话,为他租房,晚上无人监管,孩子晚上上网,白天在教室睡觉。即使父母在身边的,很多父母也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其他根本不问。孩子思想出偏差了,父母也不知道,不能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3.社会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生也不例外。现在学生的心理、生理早熟,受社会影响就更加的明显和严重。这不仅仅是教师、学校可以改变的。就简单的从衣着上来看:教师的衣着都是大方、得体的,但是就是没有办法影响学生,有的学生穿吊带、超短裙、化妆,教师教育她们,她们说的是:“你上街去看看,很多人这样穿啊!”学生已经学会了社会上的衣着打扮,每天就想怎样才能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只会享受,哪来的心思去学习?

  六、消除厌学情绪的应对策略

  1、利用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初春,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身的一个初步的过程,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 一个人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到手的,而学到的知识也可能遗忘,但获得知识的方法确不会被丢失。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拿出滴水穿石的精神,日久天长,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前程,不是为了孝敬父母,也不是为了报效国家,而是全面健康个性的发展。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转变“学习是为父母、老师学的学习”、“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的观念!

  2、改进教法,激发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

  篇二:关于对小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x年12月18日至12月24日

  二、调查地点:安塞县化子坪镇中心小学

  三、调查对象:化子坪镇中心小学学生

  四、调查方法:谈话法等

  五、调查人: 李海杰

  六调查内容:关于对小学生厌学的现状

  “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孩子不愿意上学,以头痛或生病为借口,如果强迫他们上学的话,他们就哭叫吵闹,纠缠不休。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曾有学者指出,学生“厌”学现象,当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国的问题,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小孩都会在某个时候对上学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学而是呆在家里,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从而促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了兴趣及崇高的理想,没有崇高的目标理想的催发,学习对于学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为了不使学生不把学习仅仅当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这个“日常”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这“日常”的学习生活里窥察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谛,寻觅理想的路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一、个案描述

  1、研究对象:王刚,男,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习能力差,第一次离家,寄宿学校不适应学校生活,导致不爱跟同学交流,不喜欢上课及完成作业,经常谎称生病而不去上学。进一步了解,该同学在家父母比较娇生惯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爱,从小比较依赖父母,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走访,和学生的谈话交流,对学生的辅导教育等环节。

  3、研究方式及做法:调查法 、谈话法、辅导教育法。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认知,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客观现实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认知,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学生对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虽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今天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

  生活中孩子在家时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过“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没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发脾气,甚至逆反顶撞。有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学习中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失去了一次次的锻炼机会,也养成了逃避或喜欢找人代劳的依赖感。来到寄宿制学校首先脱离了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心理上没了安全感。造成了厌学心理。

  2、放任自流

  部分家长有时觉得孩子对学习厌烦而导致学习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导致学生对个人

  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都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迁怒于学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校因素

  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对于部分寄宿式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很多孩子不适应,又加上学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不愿呆在学校里,学习跟不上,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再就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三、指导策略及启示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不要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2、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

  就每天都应该过问、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今天学了什么,做什么作业;完成了没有?会做吗?对比较懒惰的就要督促严点。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

  3、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学生意志力

  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要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和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都能轻松完成。不把学习看成包袱。

  (三)建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1、赞可夫曾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厌学心理也就逐渐消失。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结论与反思

  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小学厌学的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04-19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02-05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04-20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04-04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范文12-26

学生厌学调查报告14篇(推荐)12-19

治疗厌学症的方法04-01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8篇)10-23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绪的预防》开题报告03-29

孩子厌学叛逆怎么办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