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26 15:40:0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努力将永靖县建设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根据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4月1日至30日,永靖县西部大开发办公室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组织人员先后深入到部分乡镇、企事业单位和生态文明项目建设点,就永靖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16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县情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是国家扶贫开发和“三西”建设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移民重点安置县,1986年正式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50个村(居),总人口20.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63万人,农业人口16.07万人。总耕地35万亩,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县内地理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存在两个极端;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以黄河、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镇水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发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地处东西山区的11个乡镇苦甲陇上,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永靖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林草植被的保护与建设力度,着力实施了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移民工作等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一是加快推进了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了2011、2012年草原补奖、鼠虫害防治、草原防火、秸秆饲料化利用等重点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全县已落实草原承包到户面积142.89万亩,共确定禁牧草原面积102.87万亩,设立基本草原保护区标识牌20个。2011年,草原补奖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共计资金649.0965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永靖县的草原生态状况。二是实施了以县城南山绿化为主的生态造林工程,南山绿化总规划面积3.2万亩(一期计划在阴山完成2.4万亩,其中荒山造林2.1万亩,花椒经济林0.3万亩;二期工程计划阳山完成0.8万亩),总投资2.2亿元,涉及刘家峡、岘塬、三塬3个乡镇。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6亿元;二期已完成整地工程和架设上水管网,高标准完成了水平台整地工程,并投资3520万元完成造林2.4万亩。三是完成投资1945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投资991万元的红岘子、黑方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改善灌面积3.8万亩,新增节水灌面积3430亩,川塬区农田灌条件极大改善。投资1.5亿元的大盐沟生态绿化综合开发项目,县城周边环境正在得到优化。投资1780万元实施了黑方台灾害治理四期工程和二房台滑坡应急治理工程,滑坡险情得到有效治理。

  (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监管,确保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切实加大了新建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在审批中坚持做到了四个不审批,即: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予审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审批,永靖县环境容量不能承载的项目不予审批,黄河三峡湿地内除环保型建设项目和湿地保护项目以外的所有项目不予审批。严格落实重点污染源每周1次、一般污染源2周1次的现场检查,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监督检查,严防排污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二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污染减排能力。自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6000万元左右,完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刘家峡水库污染综合治理、20家铁合金企业除尘设备升级改造、6家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项目和工程建设,大大提高了永靖县污染减排能力。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淘汰“两高”落后产能企业步伐。紧紧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建设新型工业园区。先后淘汰关停县城周边和景区内污染企业5家,淘汰拆除落后产能生产线16条,争取落实国家补贴资金1300万元,经过以上努力,每年永靖县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州上下达的指标以内。县城周边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

  (三)城乡环境极大改善。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古城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古城新区道路、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市政设施全面完成,同时动工建设投资3.3亿元的川北后山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大庄道路改造、川南临夏路口排水、假日花城至嘉龙小区河堤治理工程,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川塬区每个乡镇确定1—2个村实施以村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巷道水泥化、民居砖混化、村庄园林化、环境整洁化”的目标,并投资5016万元新修改造农村道路42条、96.7公里,推广普及农村新型能源,完成沼气池1022座,完成“三改”612户,目前全县37.9%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此外,投资1000多万元,对盐锅峡、陈井、三塬、杨塔、王台、川城等集镇、市场等进行了改扩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观。

  (四)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动工建设投资9723万元的三马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68座,新增蔬菜面积2200亩,建成“高原夏菜”示范面积6500亩,2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发展核桃、红枣、花椒、苹果经济林1.2万亩。新修改造暖棚圈舍3150座,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00户,养殖场14家,新发展网箱养鱼6亩、池塘养鱼100亩,水产品供应量达到2200吨。东西山区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和百合种植,普及推广“六个一”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补助资金1400多万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2.9万亩、脱毒马铃薯16.65万亩,新增百合3000亩,发放揉丝打捆机30台(套),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五)龙头产业不断加强。

  坚持旅游业龙头地位不动摇,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经营新模式,与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洽谈合作,以出资入股的形式,整体打包开发黄河三峡旅游资源,使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已组建了黄河三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斥资1600万元着手炳灵石林、坷坨度假村、龙汇山等前期合作开发项目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恐龙博物馆完成主体工程,太极岛、炳灵石林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旅游专业村建设,新建改造农家乐23家,推进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六)生态移民改善民生。

  坚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做好罗家沟等11个安置点后续工作的同时,投资1688万元新开辟了三塬镇两合、新建2个安置点,搬迁群众132户、600人。投资2700万元的川北后山城镇搬迁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计划搬迁山区群众300户、1200人。同时,加快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了投资1.1亿元的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6500万元的川塬区饮水安全工程,使东西山区7万多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县自来水入户率将由原来的17.9%提高到92%以上,实现了城乡安全饮水全覆盖,有力地加快了东西山区脱贫致富步伐,推进了山川塬统筹协调发展。

  三、建设生态文明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虽然,永靖县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自然经济条件制约,生态建设难度较大。

  一是自然条件制约。永靖县是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山地多,川塬地少,土地质量差;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粗放利用依然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十年九旱,干旱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永靖县是滑坡地质灾害重险区和频发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和长期的大水漫灌,大量的水下渗后积蓄在黄土层与红砂岩结合部位,致使台缘不稳,容易造成滑坡和土地坍塌。二是经济条件制约。全县经济总量较小,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力灾害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东西山区自然条件严酷,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脱贫致富难度较大;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形式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尚未完全治理;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活。

  (二)产业结构尚不合理,经济增长相对粗放。

  一是永靖县农业基本上是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大部分农业是以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动植物助长剂为主的化学化、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农业。二是永靖县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由于永靖县工业生产起步较晚,企业生产以高耗能、技术含量低、污染较高的传统加工业为主,不光经济效益不高,且因为行业分布比较广,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为了生产方便,在选址建设时部分企业建在了距离黄河较近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对黄河水源造成了污染。

  (三)环保设施相对滞后,污染处理能力有限。

  一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永靖县县城被黄河分为河南和河北两部分,县城污水处理厂位于河北,县城河北片生活污水绝大部分已进入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是河南片生活污水由于黄河相隔,无法进入污水厂管网,日产生的约4000吨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另外,永靖县盐锅峡镇,随着小城镇建设发展,人口大幅增加,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随之增加,约每天2000吨左右,由于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黄河,对黄河水源造成了较大的污染。二是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镇中小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造成的污染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加之川塬乡镇建成的造纸厂、碳化硅厂、各类畜禽养殖场等超过上百家,这些企业在生产时产生工业垃圾、粉尘、污水或其他固体废弃物等不仅对周遍乡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黄河水源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四)特色农业技术量低、经济收入获益不高。

  一是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目前,由于永靖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的基础薄弱,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仅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二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特色化离不开信息化,由于许多农户不了解、不熟悉市场,往往在生产安排上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三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收入偏少。

  (五)旅游配套设施滞后,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提高。虽然永靖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仍显不足。缺乏完善的住宿、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配套设施,导致了游客停留时间较短,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等问题。二是旅游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一方面,景区景点管理各有其主,分属旅游、文物、林业、国土等多个部门,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难度大。同时旅游业牵扯面广,但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职权不明确,综合执法难度大,市场管理中的很多老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另一方面,已有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彻底、如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享受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等政策执行还不够到位,也缺乏具体有效的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

  (六)群众生态意识不强,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目前,全县公共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活动力度不够,群众对有些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消费方式不当,浪费严重的现象难以禁绝,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绿色信贷等尚未真正发挥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环境保护仍然以政府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线,尚未转化为企业和公众的自觉行动。

  四、进一步推动永靖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对永靖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必须要抓住主要环节,实施重点突破,以求达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进而推进整个生态文明县建设的目的。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搞活农业产品市场。

  按照“产业调强、质量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永靖县实际,调整特色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化升级。一是调整品种结构优化,积极推广特色种植。要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提质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品种改良和更新,形成主导产品,增加名、优、特新品种,发展特色产品,突出价格优势,延长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努力开辟多元化市场,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加快土地用权流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由于山区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在分得的宜林荒地上造林的积极性不高,建议简化土地流转程序,完善造林补偿体系,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加大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时通过政策调节,鼓励个人和单位承包闲置的集体土地,充分尊重各林业主体意见,加大生态型经济林建设的国家投资扶持力度,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允许农户在自家承包地里营造生态型经济林增加收入的同时,国家也给予适当的生态补偿,使其加强抚育管护,不再随意砍伐。

  (三)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永靖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得旅游产业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游客数量与提高旅游收入同步发展,以免产生只观光,不消费或没处消费的现象。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景区交通道路、给排水和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增加住宿、餐饮、商店、儿童游乐场、垂钓等景点服务设施,力争早日建成“行、游、住、吃、购、娱”等六要素全面发展的生态旅游景点。另一方面,加大对已有旅游产业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同时希望县上多出台一些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永靖县旅游产业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建设整洁文明村庄。

  积极开展“以奖促治”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乡镇制定完善后期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发挥项目环保效益;要加大对村镇中小企业,尤其是屠宰场、畜禽养殖企业的环境管理检测和奖惩力度,使企业生产污染降到最低;同时要逐步加强对采矿、采砂行业和道路、基础设施等关系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业和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要求,积极督促企业和施工单位落实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

  (五)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强化灾害监测预警。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必须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培训、技术人员新技术的掌握以及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永靖县环保、农林部门应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或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班的基础上,不断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环保新技术、为永靖县生态建设工作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同时强化全县生态监测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包括购置乡镇级预警系统、修建自动气象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等灾害预警体系,做到提前预防,将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要坚定不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查处、挂牌督办,依法追究责任。以两个园区、县城周边和黄河流域为重点区域,以两高企业、重大项目建设、采石采矿行业为重点对象,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要落实环保部门与安监、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提升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应急防控能力,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全县环境安全。

  (七)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意义,着力宣传绿色产业、生态城市、绿色消费、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增强市民的生态创建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市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八)抢抓发展机遇,继续实施好永靖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

  2012年4月,经国家三部委《关于同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13个市和重庆巫山县等74个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批复》(发改西部[2012]898号)同意,永靖县被列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此,要紧紧抓住永靖县全面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的机遇,从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制度三个领域着手,努力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消费模式、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生态制度、支撑体系建设五大任务,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收入显著提高,达到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30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8-31

水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4-25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总结范文09-29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通用9篇)07-07

2017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6-22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08-09

家庭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12-15

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1-30

最新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