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03 03:10:5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篇一: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近几年来,大地乡党委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载体创新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管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从中也反应出基层组织在

  不同程度上存在了的问题:

  一、我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

  (一)、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这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村级基层组织队伍缺乏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二)、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乡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有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四)农村基层党员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困难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就中的不足,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一)把培养、选拔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放在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位。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摸清调查、培养后备“村官”。普遍采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组织工作面。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破按区域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体制,实行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受培训教育常态化。

  农村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分不开的。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村党组织书记往往处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教育制度,依托党校等教育平台,对村党组织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根据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大调研的要求,我于20XX年2月15日到我镇xx村开展了大调研。采取听取村干部介绍、参加村党组织活动、走访村民和党员等方式,对xx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如下:

  xx村位于遵义市南端,与贵阳市接壤。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组,1261户3984人。村党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党员121名,全村劳动力总人数2564人,外出务工1465人。全村年生产总值3667万元,人均收人4100元。耕地面积3200亩,是典型的土多田少,人多地少的高原农业大村。

  一、党建基本情况

  1、村基层党组织较为健全。党支部有5名支委,其中书记1名,按照地域划分为7个党小组。党小组长均为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有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但xx村地域面积宽、群众居住分散,给党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党支部作用发挥较好。支部一班人解决基层农村社会矛盾能力较强、较为深刻地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在群众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村民有困难、对政策有疑问时,首先想到和村支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干部能够身体力行为村集体、群众服务,积极筹措资金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二、xx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政策、生存环境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xx村基层党建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党员“三偏”现象突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带头致富能力偏弱。现有121名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就占了102名,35岁以下的只有44名。(详见附件《xx镇xx村党员调查统计表》。

  (二)组织生活少,党员管理、教育、宣传弱。近几年来,组织生活每年只进行一两次,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均为会议、学习文件的形式;走访的党员及群众中,多数人认为村党组织较为松散,外出务工的党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同时村级缺乏办公阵地和活动场地,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群众之间的交流空间不足。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群众之间的交流空间不足。造成了以下不足:一是缺少以文艺为手段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水平;二是难以增进党员的凝聚力;三是弱化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四是导致发展党员难。

  三、xx村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建议

  (一)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群众致富发展能力

  一是在现有农民当中开展农民就业培训,特别是提升党员的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图书室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管理好流动党员,对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建立长效的联系机制,加强双向交流与信息流通,运用新的技术手段、通讯手段开展组织生活,提升流动党员对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点搞好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他们在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到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也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意识,重点地搞好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既充实了我们带头致富队伍,又在农民当中树立了典型,将促进农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以上这些手段,将逐步解决农村党建工作“三偏”现象。

  (二)要加强培训村干部,通过培训、自学、交流等各种手段,提升村干部的文化素质、致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民当中的威信,提升他们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村办公阵地和活动场地的建设,全方位推进党建工作

  一是立即着手完善村办公阵地修建的相关程序,争取用一年的时间能够修建完工投入使用。二是在群众集中的村民组完善党员群众之家的建设,以1+7+X的模式加强组织生活的开展、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

【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党建工作调研报告11-23

村调研报告09-20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2

基层现状调研报告11-11

村情调研报告04-05

村文化调研报告02-21

村农业调研报告12-09

村蹲点调研报告12-14

驻村调研报告03-28

为基层减负调研报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