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29 23:47:1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

  导语: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

  【摘要】为总结过去几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并进一步了解农村信息化的需求,国家发改委和世界银行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开展了“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研究”。该项目采用理论研究、入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吉林、山东、贵州三省农村为研究对象,开展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接入点、农村社区ICT应用、中小学ICT应用和家庭ICT应用等五个方面,深入研究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需求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国,“十一五”期间,为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大幅增加在贫穷边远地区的投资,努力探索消除贫穷、改善民生的新途径。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实施了大量的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评价这些项目的影响和效果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进一步甄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性信息化示范项目,也是各级政府部门目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为总结过去几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并进一步了解农村信息化的需求,为确定未来的农村信息化项目奠定基础,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开展“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研究”, 盖茨基金会则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该项目采用理论研究与入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吉林、山东、贵州三省农村为抽样调查和分析的研究对象,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接入点、农村社区ICT应用、中小学ICT应用和家庭ICT应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需求现状。

  一、研究概况

  1.研究对象

  以吉林、山东、贵州三省农村为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的重点的主要考虑是: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具有一定的层次差别,山东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吉林居中,贵州则属于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地区;

  从区域分布看,吉林、山东和贵州,大致上分别处于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三省都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发展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三省过去几年在农村信息化方面都作过大量努力,实施过多类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经验也有教训,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升,以便为未来发展及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2.研究内容

  此次研究重点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接入点、农村社区ICT应用、中小学ICT应用和家庭ICT应用等五个方面,分析中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需求现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农村基本公共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深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其次,在当前多数农村居民家庭不具备电脑和网络接入的情况下,建设公共接入点是使更多农村居民“用得上”电脑和互联网的重要手段,并且在过去几年,随着一系列国家层面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地公共接入点的建设不断推进,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其实际应用和发展情况。

  再次,关于ICT应用情况,从居民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进行调查,因其访谈对象不同(分别为普通村民和村领导),有助于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了解ICT的应用和需求情况;同时,以中小学校长为访谈对象,了解农村中小学的ICT设施配备及其应用情况,有助于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其需求情况。

  3.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过程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即采用结构式问卷,对通过抽样选取的被访者进行面对面访问。

  (1)问卷设计与访谈对象。根据需要研究的内容,共设计了五份调查问卷,包括:关于农村公共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公共接入点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社区ICT应用的调查问卷、关于农村中小学ICT应用的调查问卷和关于农村居民家庭ICT应用的调查问卷。其中,公共设施问卷、公共接入点问卷和社区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村领导,如村支书、会计等;中小学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或教务主任;家庭ICT应用问卷的访谈对象为选中家庭户中比较了解家庭情况的个人。

  (2)抽样方法和步骤。此次调查的抽样总体为山东、吉林、贵州三省全部行政村内符合被访条件的全部人员。具体抽样步骤包括:第一步,省内选县,将每省全部县按地域(城市)分层,每层抽取一个县;第二部,县内选村,将县内全部行政村排序,随机抽取;第三步,村内选户和选人。根据访谈需要,一方面进一步确定样本村中作为访谈对象的村领导、村中小学校长(如果村里有小学的话);另一方面在村内按照方位(即在村的东、南、西、北、中方位)抽取家庭户,并在确定的家庭户中选择最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的村民作为访谈对象。

  (3)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详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4)调查时间:2011年9月1日-11月20日。

  4.项目团队

  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多方精诚合作的成果,包括世界银行和盖茨基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和山东、吉林、贵州三省农村信息化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

  作为项目的委托方之一,世界银行长期以来关注并支持中国信息化发展,实施该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帮助甄选和支持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性ICT示范项目;同时研究并宣传关于中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作为项目的国内委托方,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导机构,过去几年实施了一系列农村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和重大建设工程,对该项目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通过该项目研究,能够借鉴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充分了解和把握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并结合国情探索出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受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委托,国家信息中心为项目的综合协调和相关课题研究的牵头部门,全面负责研究及相关调研、考察、会议的组织工作及研究总报告的撰写工作。美兰德市场调查公司负责完成了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山东、吉林、贵州三省的发展改革委等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反映当地农村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资料并配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还配合国家信息中心完成了项目专家到当地开展调研和考察的接待和会议组织工作。

  二、调查所得基础数据

  1.农村基础设施

  100%被访村已经通电。

  卫生所/院、村广播、公共阅览室在被访村的普及率分别达73.9%、67.6%和59.7%。

  50%的村有中学或小学。

  84%的村有电视信号,平均能够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为18个。

  74%的村有广播信号,平均能够接收到的广播电台数为6个。

  81.5%被访村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其余为部分覆盖。

  2.社区ICT应用

  60.9%的村子有提供电脑和互联网接入的公共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活动中心(50%)、小卖部(28.6%)、学校(22.7%)、图书馆(21.4%)、政府信息服务站(15.1%)。

  59.2%村委会拥有电脑。

  41.2%的村委会开通了互联网。

  3.互联网公共接入点

  政府建设的公共接入点占被访样本总量(207家)的18.4%,私人网吧占81.2%。

  工作人员数量为1-3人的公共接入点占80.2%,4-7人的占18.8%,8人以上的仅1%。

  公共接入点平均每天开放时长为13.3小时。

  平均每个公共接入点拥有电脑39.9台,配备打印机和复印机的不多。

  60.9%的公共接入点采用光纤接入,25.1%采用数字用户线路, 9.2%采用拨号上网。

  公共接入点平均上网价格为1.9元/小时。

  公共接入点平均下行网速为8.2Mbps,上行速度为6.2 Mbps。

  72.5%的公共接入点提供食品和饮料服务。

  公共接入点每天平均使用人数为30人,人均使用设备时间约2小时。

  82.6%的公共接入点主要经费来源依靠“私人资本投入”,16.4%使用 “政府投入”,其它还有用户收费、副业收入等。

  4.农村中小学ICT应用

  在被访的110所农村中小学中,76.4%的被访学校有正常运行的电脑。

  在有电脑的学校中,63.1%的学校已接入互联网。

  在拥有电脑的学校中,教师使用信息设备教学的比例达到27.3%,44%开设了电脑和互联网的课程。

  在有电脑和互联网的学校中, 41.7%学校允许学生使用学校电脑,18.9%允许学生使用网络。

  5.家庭ICT应用 ICT

  98%的家庭拥有手机,35.6%的被访家庭有固定电话。

  96.8%的家庭有电视,55.1%的家庭开通有线电视,36.4%的家庭拥有卫星接收器。

  20.9%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比例为16.6%。分别有27.9%和25.1%的被访者使用过电脑和互联网。

  12.1%的家庭有收音机。

  90.4%的被访对象每天都会看电视,15.4%的人每天发手机短信,每天看报和听广播的人占4.8%和4.7%.

  互联网用户上网的主要场所是“家里”和“网吧”,占比分别为49.6%和27%。

  44.1%的被访者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公共接入点,其中大约半数(49.5%)的人使用频率为“每月数次”, “每周数次”占14%。

  固定电话用户月均支出27.1元,手机用户月均支出44.7元,互联网用户月均支出62.6元。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

  1.城乡数字鸿沟明显。

  无论是从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普及情况看,还是从应用水平看,农村与城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2.不同地区间ICT普及与应用水平差距明显。

  受地理地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技术特点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间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如山东、吉林、贵州的电脑普及率分别为34.5%、31.5%和6.4%,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26.3%、18.4%和4.8%。

  3.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公共服务点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难题。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公共服务点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难题。84%的村干部认为建设公共服务点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他限制发展的因素还有“网络不稳定或慢”(54.6%)、“没有互联网接入”(45.8%)、“缺少合适的地点”(38.2%)、“村民缺乏兴趣”(34%)等。

  从家庭调查结果看,价格、需求/兴趣、技能是影响被访者是否购买电脑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占被访者占比分别为42.1%、39.4%和39.3%。

  4.农业技术信息最受关注

  86.1%的村干部认为农业技术信息“非常重要”,其它依次为:农业市场信息(81.5%)、教育信息(70.2%)、政府服务信息(67.2%)、健康信息(61.8%)、就业信息(58%)和金融服务信息(46.2%)。

  5.电视是农村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和来源。

  74.8%的村干部认为电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其他依次为:村广播或村民会议(68.5%)、互联网(44.1%)、口头相传(31.5%)、布告板(31.5%)、广播(29.4%)、手机短信(25.2%)、报纸(25.2%)、书籍(24.4%)、杂志(14.7%)。从家庭调查看,90.4%的被访者每天都看电视。

  6.移动电话成为农村最重要的通讯工具。

  91.6%的村干部认为“移动电话”最重要,其他依次为互联网(7.1%)、固定电话(1.3%)。

  7.缺乏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大障碍。

  55%的村干部认为“村民缺乏使用电脑/网络的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其他依次为:成本高(47.9%)、政府扶持力度不足(44.5%)、缺乏使用电脑/网络的公共场所(29.4%)、网络不可用/不稳定(29.4%)、村民缺乏兴趣(10.9%)、电脑和网络具有消极/不利的方面(7.6%)、互联网上找不到有用的信息(5.0%)。

  从家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看,在影响电脑使用的诸多原因中,选择“不知道怎么用”的被访者占比71.9%,33.7%的人选择了“没有电脑可用”。

  缺乏应用技能是影响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 46.5%的人因为“不知道怎样使用”而无法使用互联网。

  8.网络质量差是公共接入点面临的重要难题。

  用户对接入点服务态度、安静程度、所处位置等环境反映总体较好,但近80%的公共接入点认为利用率不够高。42%的公共接入点认为“网速太慢”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它依次为:网络不稳定(38.6%)、上网的人不够多(31.4%)、电力不稳定(16.4%)、用户缺乏使用技能(12.1%)、缺少外部技术支持和维护(8.2%)等。

  9.休闲娱乐是农村网络应用的主要内容。

  从公共接入点用户行为看,农村网络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接入点用户使用设备最常做的事情依次是:玩游戏(76.8%)、社交网络(72.9%)、娱乐(71.5%)、搜索信息(68.1%)、语音通讯(54.1%)、看新闻(36.2%),而发电子邮件、办公、网络购物、打印等所占比率相对较少。

  10.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中小学ICT应用的第一要素。

  23.6%农村中小学尚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学校中也有2/3的不足10台。学校没有电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77.8%)。在拥有电脑的学校中,36.9%的学校没有接入互联网。不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中,“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64.5%,“没有互联网服务32.3%”,只有3.2%的学校领导认为“不需要”。

  受设备不足影响,ICT在教学的应用还不普及。只有20%的教师使用电脑辅助教学(其中在有电脑的学校中这一比例为27.3%)。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电脑和互联网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校使用电脑和网络也受到更多的限制。

  四、调查研究的政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研究制定统一的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配套制定重点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农村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农村信息化目标、任务、措施的协调统一。

  做好不同规划间的衔接配套,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与部门、整体规划与行动计划。

  研究制定支持农村信息化的政策:设立财政专项,对中西部和边远地区农村信息化给予重点倾斜,对农村中小学、农民家庭购买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给予补贴。

  对规划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将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2、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促使农民“用得上、用得起”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村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覆盖面,重点提高“20户以下自然村”ICT接入能力。

  以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契机,快速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加快 “三网融合”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对农民家庭、中村中小学购置ICT设备和手机应用、上网服务给予补贴支持。

  3、整合信息资源与服务,让互联网成为农村发展的强大引擎

  支持和鼓励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农民通过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支持鼓励适合农村地区、适用农民需求的ICT技术的应用。

  鼓励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围绕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教育信息、健康信息、农民工就业信息等领域重点引导、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

  加强农业专家队伍体系建设,普及推广专家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鼓励农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创新性应用。

  4、以公共服务点建设为龙头,全面带动农村ICT推广应用

  研究制定农村公共服务点建设行动计划。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和运维资金。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村级公共服务点基本普及,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公共服务点向自然村延伸。

  按照“整合资源,协作共享”要求,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网、点)等现有的条件和业务进行集中管理运作。在镇村两级,要尽可能将各部门支持农村信息化的资金、设备、信息资源、服务渠道等集中到统一的公共服务点上来。

  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专职信息员、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目标,对公共服务点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使公共服务点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与农村发展现实需求相适应。

  5、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

  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信息化应用基础能力。争取五年内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学生电脑比例达到15:1或更低,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教室,多数电脑都能与互联网联接,多数学校有较完善的校园网。对学校使用互联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组织开展对教师队伍ICT技能的持续培训,要求和鼓励教师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辅助教学。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师比例从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70%以上。

  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ICT技术。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课程教育,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学校的设备和网络资源。

  加快中小学优势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整合服务进程,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让农村中小学能够共享大城市、好学校、高水平老师的优质教育资源。

  6、强化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

  以县级为基础,研究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规模化、持续性的农村ICT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农民信息素质和信息技能。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渠道,宣传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信息员队伍、经济发展带头人、农民工、农村老人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化培训项目,重点提高各类人群的ICT应用技能。

  依托公共服务点,将对农村的培训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ICT公司和大学毕业生向公共服务点、农村中小学输送志愿者,加强培训力量和信息员队伍建设。

  7、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

  围绕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如农村电子商务、基层电子政务服务、公共接入点、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中小学信息化等,组织开展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试点示范,对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鼓励各部门、各地区开展多层次、多类别试点示范工作。

  8、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实用的技术与经验

  关注其它国家的农村信息化实践,总结成功的案例经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鼓励外国公司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

【信息化需求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需求调研报告04-11

it需求调研报告10-07

需求调研报告11-14

2017年需求调研报告03-10

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模板02-18

信息化调研报告07-13

消费者需求调研报告01-13

老年人需求调研报告01-11

培训需求调研报告模板通用05-15

需求调研报告(通用20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