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城》高三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边城高三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边城高三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城高三读后感1
文章中,先生用淡淡的笔墨向人们展示了湘西湿润透明的美景,其中碧溪白塔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站在山坡上的白塔就像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望去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他们祝福。它就像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时,他们总是看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场暴风雨中绝望地摔倒了。我想,它一定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或者,翠翠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白塔的守护。倒下的白塔就是这样,在叹息中久久地站在我的心里。
边城式的乡土气息,在外国文化的侵蚀下,是沈先生深深的担忧。她既爱土气,又恨重利轻义,把自己当成乡下人。然而,她不可避免地看到,纯爷爷式的文化传统将会消亡,翠翠的下落象征着这里的城市文化将走向何方。事实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是沈先生想要的,沈先生都不会认为是喜剧。嫁给老人,沈先生对老人不满,嫁给老人,象征着当地文化的恶化,离开,正如鲁迅所说,要么回来,要么堕落。上述象征,是别人的观点,但非常符合沈先生的初衷。但以沈先生的.性格,又不想看到翠翠又不好的结局,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其实尽力照顾他们。因此,边城以等待为结局,不让翠翠走向必然翠走向的未来。或者,沈先生在等待更好的结局,等待拯救翠翠和本土文化,符合沈先生自己的心意。他让翠翠等待留在纸上,等了几十年,希望等到翠翠的好出路。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如果翠翠能和爷爷或诺贝尔一起表达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发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英雄的淳朴善良,我们还应该以他们为教训。无论发生什么,机会都是自己抓住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的遗憾或悲剧。
就像一座诗意的边城,诗意地诠释着生活,诗意地诠释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之美充满了完美,翠翠的无限期待表现出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她和诺贝尔可以完全结合起来,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不幸的是,他们错过了,留下了长长的遗憾。
边城高三读后感2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的喧嚣,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情节简朴优美。在小说中,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而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来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谁又能想到,在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铺衍的竟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翠翠与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傩送相助,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换你心,始知相忆深”而愿“两心永相依”的美好爱情的萌芽,谁知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为了成全傩送与翠翠,天保外出闯滩,不幸遇难,傩送也因此离开翠翠驾舟出走。疼爱着翠翠并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终于经不住如此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然长逝。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翠翠也知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她也希冀,“也许明天回来!”,令人无限感慨。
天真善良,温柔恬静的翠翠、古朴厚道的老船工、豁达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他们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体现了理想人生的内涵。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理和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比起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这里俨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无限神往。
读完《边城》,不能不被沈从文笔下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动。那幽碧的远山、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质朴的百姓以及这美好的边城所发生的那段爱与守候的故事,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着光辉!
【边城高三读后感】相关文章:
《边城》高三读后感02-15
再读边城的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简单02-09
中学边城读后感 《边城》读后感高中01-11
边城读后感范文 《边城》阅读感悟08-02
2022边城的读后感范文边城读后感大学生01-04
《边城》教案06-07
《边城》教案03-23
边城的个性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