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01 05:00:06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方法、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1)实施方案

  (1)前期准备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课题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增强成员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课题任务及具体操作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及相应的操作方法。

  (2)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拟在设计好研究大纲和研究计划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文献收集和调研。

  文献收集和研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国内外构建职业能力标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b)建立中职与高职能力标准体系的发展状况;c)中高职衔接能力标准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调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走访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对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b)走访相关企业或行业协会,了解企业对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

  第二阶段:在研读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或相关企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此深化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对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的构建、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及实施方面展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第三阶段:在论文整理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阶段

  收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实施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查阅、分析和研读:国内外关于终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研究资料。目的是找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中高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这是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对不同行业、企业及一些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调研和抽样分析,与行业或相关企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共同构建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3)比较研究法

  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终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及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获得国外终身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框架及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经验,和我校已有获得的数控技术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经验,为教育厅在我校试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的五个工科专业提供现实案例。

  3)具体实施计划

  2012.09——2012.11 收集有关信息,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

  2012.12——2013.02 理论文献阅读和研讨

  2013.02——2013.08 对行业、企业和一些优秀的职业办学机构进行调研,整理、筛选调研的项目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013.09——2013.12 对阶段性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讨论,撰写成系列研究调查报告

  2013.09——2013.07 与企业、行业合作,对职业能力层级和标准的构建、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及实施

  2014.02——2014.08 整理、筛选调研的项目资料,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4)可行性分析

  (1)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和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中高职业教育的衔接

  为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等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教学质量、办学模式等多方面提出明确指示。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我校已成为三二分段的试点单位

  在中高职衔接方面,我校已经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院校。这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在与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衔接,更需要我们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等级标准,才能更好地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广东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3)我校牵头已经成立的机电职教集团,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提供了可能

  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由国内外共55家企业和7个行业协会、13所职业院校作为第一批成员共同组建。行业单位有省机械行业协会、省电子行业协会、广州市模具工业协会等,企业包括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粤松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气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是牵头单位。当前广东正处于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阶段,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兴产业的培植发展阶段。借助用机电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围绕技术革新和人才培养这两个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现代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也为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制定职业能力标准提供了可能。

  (4)高素质项目研究团队

  项目组教师都有企业工作经验,近年来作为主持和核心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项,主持和参与企业项目20项,校级重点课题6项,校级一般课题6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主编参编教材6部、专著1本。项目研发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项目负责人:佘少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常务理事。主要课题有:06年《数字电子技术》获广东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二;07年《电器产品强制认证》获广东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一;广东科技厅项目《电动汽车用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装置》2011年,200万经费,由广汽强华(梅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莞石龙富华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究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单位第一负责人;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试验测试系统》2012年(编号:0636),15万经费,项目主持人,项目提出弱混合动力总成试验测试系统的研究开发方案,通过标准和自设定两种模式对弱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由管理系统进行控制、数据记录和处理,输出试验测试结果 。

  项目组核心成员:胡年,副教授,硕士,教务处处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广州汽车维修协会专家,广东职业技能鉴定汽车维修专家。主要课题有:2010年“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010年“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创新培养”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汽车技术—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团体一等奖两个;指导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技术—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团体三等奖;2011年6月广东省物流中心原点研究,省科技厅项目;2011年教研课题《职教集团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评选为校内重点项目课题。

  翟小兵,高级工程师,博士后,教务处副处长,主管教学改革工作,中国建材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工业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8年,曾任安徽省新型环保建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机械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作为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大型企业项目12项,如: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项目编号:2008A090300006),项目总经费2000万元。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中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25篇,10篇次已被SCI、EI、ISTP等收录。2011年作为专业负责人筹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装备设计与制造方向),2012年该专业已获批并开始招生,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

  漆军,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评估专家,广东省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数控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广州市模具协会副秘书长,在企业工作9年,在教学岗位工作9年。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和核心成员先后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企业项目6项;作为主持人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项;省级精品课程《数控铣综合实训》课程负责人;出版专著2篇。主持了“(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制造类专业群能力标准构建及课程标准制定”等项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丰富经验。

  陈力捷,教授、技师,硕士,汽车学院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近三年发表论文16篇,其中EI检索3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机械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该课程被评为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汽车构造”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该课程被评为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校企零距离对接的汽车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为学院一等奖项目;主持“汽车装配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申报,被评为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被评为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获得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创新培养”,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丰富经验。

  赵小平,副教授,学士,评估与督导办主任,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且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广东省民办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2004年12月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研究《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曾在普通本科院校当过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在高职院校当过教务处处长,现任评估与督导办主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能力标准的制定方面有丰富经验。

  王巧巧,系统分析师、讲师,硕士,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曾在企业工作10年,从事电气维护工作,并负责企业网络维护和网站建设,负责用于电梯的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发项目,和学生宿舍计算机网络系统招投标工作。从事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有“高性能信息物理系统的资源优化调度问题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研究”、“基于项目导向高职院校网络通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网络通讯基础》院级精品课程”、“网络安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等院级课题,参与或主持企业项目3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5)已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前期研究工作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大部分来自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事高职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教改成果。如前期我校承担的“(数控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制造类专业群能力标准构建及课程标准制定”、“基于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产业升级转型下广东高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等研究项目,就为本课题“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工科类专业为依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项目的实施,在工科类能力标准、课程标准、实施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及项目的开展、实施与评价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关于前期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参见申报书第四部分研究基础。

【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0-07

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10-07

论文的可行性分析02-21

方案可行性分析10-07

可行性分析报告格式11-08

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11-14

方案可行性分析范文10-06

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04-10

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11-15

什么是可行性分析报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