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方案(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
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
们的祝福和相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难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出示一幅一家三代在庭院里边吃月饼边赏月的中秋月夜图,配以古筝轻
音乐。提问: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你家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2、 学生欣赏图画,回答问题。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
3、 揭示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秋节》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指名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
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 两三名学生读课文,注意“祈”的读音。
3、 组织学生讨论。
4、 学生交流初读收获:如文中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时间、来历、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语文教学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语文教学方案 篇3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教学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新词。认读4个字。
2、认识新词,读指定词语。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美丽星空的景象。培养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想象能
力等等。
5、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了解美丽星空的愿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产生了解美丽星空的愿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美丽星空的景象。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新词,读指定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美丽星空的景象。培养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想象能
力等等。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了解美丽星空的愿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产生了解美丽星空的愿望和进行科学探索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美丽星空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都见过美丽的夜空,但是你们仔细观察过它的美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31课,感受一下夜空的美丽。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或是词语。
陨落 浩瀚 宇宙
有学生自己解释
陨落:星星从高空掉落。
浩瀚:广大、繁多。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3、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
1、请你们边读边想象第一节的内容,谁想象的美他就能读出美来。(边读边想象。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的最美。)
2、这许多问号都是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3、后面两个小节请你边读边想象,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的内容。
4、指名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5、出示填空:请你看提示,自己试着背填课文。(看提示自己背课文再背给大家听。注意边背边想象。)
四、扩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星星的知识说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如果大家对于星空也有兴趣的话,那么你们就要积极地去搜集关于星空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课文,对拓展的内容,由于孩子的生活条件的限制,很多孩子没有能力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所以,我通过搜集找到了许多关于星体的知识,让孩子增长了很多的见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读写指定的词语。
2、增强积累能力、背诵能力等。
教学重点:识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瀚”字的记忆与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字词,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课文。
二、学习生字:
1、汇报识字的方法。
2、自己试着写一写。
三、练习:
1、分辨多音字:
冲(chong chong )洗
冲(chong chong )着
2、选词填空:一日一练p64 五
3、按原文填空:出示在电脑上。
四、听写本课生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本课生字不太难些,秘是本课生字学习的一个重点,学生在组词时容易和以前学过的密弄混,我给学生反复的强调了但仍有个别学生出错。
语文教学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 匀称(yun chen) 鷟(zhuo) 佥(qiān)河堤(di)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 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五、完成课后练习五
六、布置课后作业
精读课文,研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并列出层次表。
第二课时: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总结课文。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提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略)
2.提问:本文在介绍中国石拱桥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归纳: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拱桥
二、学习新课
1.研讨本文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小结: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4、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小结: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3)指名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小结: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学习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
(1)要求学生列举出课文中表示准确数字和概数的词句。
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二十三点五米。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三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提问:以上带点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小结:不能改动或去掉。表示准确数字的`,都是经过丈量和计算的。表示概数的,都是无法考查、检测而推算的。说明文,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所用数据都必须十分明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用词准确的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2)教师突出一些有修饰语和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分析。
修饰语: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分析后归纳:这些加点的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联词语: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讨论:“不但”和“而且”两个词能不能去掉?两个分句和词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归纳小结:“不但”、“而且”表示出了“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层进的关系,去掉关联词,就变成了并列关系。两个分句的词序调换,就颠倒了主次关系。
(3)研究一些句群的组织。
第9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逻辑性强,非常准确。
第10段除开头和最后一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1、2句是一部分,说明不但兴建了许多石拱桥,而且兴建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第3、4句又是一部分,说明创新建造了“双曲拱桥”,以及这种拱桥的总长度及最大桥拱的长度。这句群中的两部分,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拱桥建筑的飞跃发展。
3. 总结课文。
(1)齐读第9、10两段,讨论: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简介目前我国桥梁发展的信息。
《中国石拱桥》写于1962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绍说:“‘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几十年来,我国的双曲拱桥有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已星罗棋布,遍及城乡。据1991年3月份资料介绍,全国已建双曲拱桥20多万座,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正在推广。(见《新华日报》1991年3月3日第二版文章《赵州桥后新创造》)
(3)中心
本文通过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创造的双曲拱桥的介绍,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2.学写一篇选择有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文。
语文教学方案 篇6
目标的确定:
⑴知识目标:
①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能力目标:
①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⑶情感目标:
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体会夏天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⑴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教学难点: 识记一些较难的字。教学理念的定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结合一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思想上。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的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实现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指导本课时主要是识字和朗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进行识字教学。
教学流程:
一、课前三分钟说话:说说夏天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刚才说话的同学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荷花、荷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同时多媒体出示荷叶)
2、认读“荷叶”并给“荷”组词。
3、荷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刚才有位同学给大家背了一首有关荷花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写荷花和荷叶的诗句和词语吗?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说说欣赏后的感受。(如: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争奇斗艳、清香四溢——)
三、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孩子们,美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你也美美的读读吧,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拼两遍,标出自然段。
3、汇报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体会长句子的读法。
4、出示本课的生字,你从课外已经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5、不认识也没关系,学完课文相信你就认识了。看,这些生字宝宝加着拼音出来了,快去和他们打打招呼吧。先自由拼一拼吧!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6、把这些淘气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你们,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她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你慢慢就会认识他们的。
7、读你喜欢的自然段,一定要读通读顺。
8、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画生词,让学生标画。出示该段的字词强化认记。
9、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我们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10、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让学生对照。
11、读读伙伴们说的话,说说荷叶的伙伴们分别把荷叶当做什么?教师随机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12、你喜欢哪个小伙伴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13、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
四、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
1、检查字词的认读。
2、猜字谜
3、阅读拓展巩固生字的认读。
五、书写指导:
1、组词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六、作业自助餐:
1、结伴表演课本剧。
2、画美丽的夏日荷塘。
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学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课前准备
1. 组织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 昨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 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 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 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 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
(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
(3)叶脉有什么作用?
(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
(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 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5. 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顷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
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
4.誊写。
语文教学方案 篇8
一、激发拓展阅读动机
首先,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选择合适的书籍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其次,课前五分钟讲故事或者谈读书感受,通过汇报展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再次,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我发动学生把家里的好书带来放在班级的书橱里,让所有的图书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此外,我还定时向学校的图书馆给班级借书,为孩子们的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了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每次讲授新课时,我都会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譬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一组》这课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人物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和在语言描写时,提示语部分适当地添加一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会使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另外,我要求学生读写结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为他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小学阶段是记忆背诵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学生的背诵潜能,为学生的知识宝库增添增砖添瓦何乐而不为呢?配合学校的古诗文诵读的计划,我用早读和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背诵每天一首古诗文,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有小组长交换进行小组检查。在奖励机制下,全班营造了一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在学习上互相攀比的可喜氛围。
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落实到实处,操作起来的确不容易,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积累,给孩子打造坚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我们老师的持之以恒。
语文教学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记述了作者的孩子会走路时的情态,动作。给父母带来兴奋和惊奇的同时,也带来感悟,希望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不要失去学部时的那奋勇气,敢于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走好人生之路。
教学目标:
学会确定朗读重音、运用重音符号。在朗读过程中,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不畏艰险,勇敢而又脚踏实地走上人生旅途的哲理。
教学构想
课中老师先以一段话作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接着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读一读、写心情、划词语、读出情。学生须抓住某一片段以这五点为学习指南精心阅读,归纳出有关描写心理感受的词语,诸如“胆怯”、“自豪”、“勇敢”、“新奇”、“坚持不懈”等。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你们一定不记得自己蹒跚学步时的样子了,但是你们知道吗?你们学走路时最初迈出的那几部对于你们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学步》,看看这个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学生容易错的的字。
转(zhuàn
zhuǎn)
挣(zhēng
zhèng)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仔细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着一个什么事情来写的?
儿子学会走路了。
三、品读语言,体会心情
1.学生快速的`浏览课文,试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对我们说:“()”。
2.在学步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老师先以一段话作示范指导学生学习,接着出示学习步骤:找句子、读一读、写心情、划词语、读出情。学生须抓住某一片段以这五点为学习指南精心阅读,归纳出有关描写心理感受的词语,诸如“胆怯”、“自豪”、“勇敢”、“新奇”、“坚持不懈”等。)
(1)儿子学会走路了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那看出来的?父母的心情是非常的欣喜和兴奋。如:“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的大叫:'啊呀,小凡走路了!”“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
朗读训练
(2)儿子此时又是什么反应?你是从那看出来的?儿子此时是很高兴。又兴奋又紧张、咧开嘴笑了……
朗读训练
(3)父母出了欣喜以外还有中什么样的心情?(担心)
担心的原因是什么?(儿子路上会有很多危险)
(4)这些危险具体表现为什么?处处潜伏着危险:桌角、椅背、床架、门、高低不平的路、杂草丛生的路、水洼泥泞……
3.课文中有一句话说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课文讲讲走路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最好用课本上的语言回答。
“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人生像走路一样,前途并不是平坦的,也会有崎岖和艰险。
4.课文最后三段话中作者回忆了小男孩有一次摔跤伤的很严重,作为父亲他的心情得怎样的?(心疼)
5.尽管心疼,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怎么样?这表现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作者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不要失去了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要勇敢的走,脚踏实地地走。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四、总结
1.儿子走的是条什么样的路?思考后在填空:你咧开嘴笑了,似乎在对我们说:“()”。
2.根据前面所讲内容,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学步,虽苦犹甜;学步,需要付出代价;学步,要不怕曲折和坎坷;学步,是人生站起来独立生活的开始。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失去学步时的那份勇气,要这样“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我现在又何尝不是和孩子一样在学步呢?
作业设计:
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中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坎坷,是如何对待的?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
学步
父母的欣喜
儿子的高兴
儿子会走路了
走好人生之路
父母的担心
儿子路上的危险
语文教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6. (1) 重点
A、学习文中比喻、拟人、衬托的写作手法。
B、能够复述出散文中的五幅春景图。
C、理解文章末尾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2)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们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波澜壮阔的大海,
喷薄而出的红日,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美好的春天人们都赶着去赞美去歌颂,这不,一群英英少年就用他们的声音送来了对春天的第一份祝福。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一个朗诵。(播放视频)好了,欣赏完少年的祝福,老师就得问问你们了:你们也经历过十几个春天了,有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首诗甚至一首歌来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草、花、风、雨、人。)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2)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它又是哪几幅画拼接而成的呢?每幅画又展现了怎样的内容呢?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A、看到了山,水,太阳。描绘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B、文章哪些词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特点呢?(“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运用了比喻你人,形象生动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春草图: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呢?请说明理由。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小草悄无生息的生长
和破土而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同时又形象地表现出孩子对春草的喜爱,从而表达人们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
(最后要求学生再有感情的朗读春草图这一自然段)
春花图:(自由阅读第四段)思考:第四段描绘了春天花的哪些特点?(花多,争艳,花香)
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呢?
春风图:(抽同学朗读)提问:
(1).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2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3、4句写声音:鸟鸣、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追问:用哪些词呢?
(.小鸟的鸣叫声写得最详细。 追问: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宛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并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四、总结
语文教学方案 篇11
火车的故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火车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二、重难点: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新偏旁“建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三、教法:练习法、谈话法、观察法等。
四、教具:幻灯片、卡片等。
五、课时:三节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揭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2.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抓住音难字:弄、创、梦。
3.听录音,标出自然段,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二)联系插图,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二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小明查了许多书)出示生字卡片“书”,指导书写。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机车就是火车头,指出第一幅图上的机车。引读。老师读小明的问题,同学们读答案,读出明白的语气。
(4)读读第三到第六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面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炭,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重的黑烟。)
内燃机(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气,不会产生多少烟。第一幅图上画的.就是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上有两根电线。它行驶时,下面靠两根铁轨,上面靠两根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火车的故事》。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请看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在研究制造中。)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1.学习第四段
(1)讲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是早上,“至”是到。合起来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2)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五段
(1)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2)“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3)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4)“创举”: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举动。
(5)指导朗读,读出赞叹佩服的语气。
3.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
(2)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全文,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教读识字口诀、抽读卡片,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形难字:动、发、成。
(三)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然后画下来,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发展) (我国)
蒸汽
内燃 火车 提速 创举
电力
磁悬
语文教学方案 篇12
一 教学目的 :
1 知识: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能力: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3 情感: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二 教材分析 :
1 地位作用: 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 教学难点: 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运用。
1) 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三 设计理念: 1 教法 2 学法。 串讲—诵读—练习法
四 教学媒体: 1 传统媒体; 2 现代媒体,主要是以现代媒体为主。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
2 新授课内容:
1) 简介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语文教学方案 篇13
教学要求
1、 会认生字14个,会写生字7个,注意两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语句。
3、 读懂故事内容,让学生感悟到爷爷身上宽容、热情、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语句。
2、读懂故事内容,让学生感悟到爷爷身上宽容、热情、淳朴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西瓜
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吃吗?今天,我们和一个小朋友来到了一片瓜地,承担起一个重要任务——看瓜。(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的小脑袋里一定有许多问题吧!赶快打开书,带着问题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思考问题: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指名答。
三、 再读课文,鼓励学生质疑
1、 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怎样?是不是也很棒?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读、开火车读
2、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 品析重点句,帮助学生解疑
1、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2、 集中交流,检验讨论效果
什么是“调虎离山计”?用文中的话来说。
为什么爷爷说小伙伴的行为不算偷?
指名答。
课件出示爷爷的话。
老师讲解“偷”的不同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指导朗读。
五、 巩固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1、 默读课文
2、 复述故事
六、 拓展延伸
爷爷多么了不起啊,种的瓜大、甜,待人还如此热情、宽容。同学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指名说。
是啊,帮助了别人,快乐的'是自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播撒快乐的种子,让身边的人快乐起来。
七、 板书设计:
看瓜
我 (看) 西瓜图片 小伙伴(“偷”)
爷爷 (种) (方便别人)
语文教学方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学习认读字。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山寨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山路的蜿蜒绵长,体会上山人的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2、理解山路是盘旋、时隐时现的,补充课文中的插图。
三、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词。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上山人的急切和欣喜的心情。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山寨
注意撜瘮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1)指名认读。读正确,大家跟读;读错误,第二个同学帮助纠正。
(2)同桌互读检查。
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认我们把它们送回家。
2、自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标画小节。
3、指名读诗歌。想想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
(三)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想想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什么?
⑵、请两个学生分别读两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⑶、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⑴、自读第二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围绕这个问题,分组讨论。
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摿终谑餮跀是什么意思?)
⑵、借助观察插图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绿树掩映,找不到寨门。
⑶、补充山路的插图。学生边理解边画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配乐,学生自己练。
2、指名汇***读,师生评议。
3、同桌互相试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㈠、检查复习
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㈡、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接龙读。
2、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集中交
4、学生书写生字,老师及时进行反馈。
㈢、扩词练习
鼓励学生充分说。
烟:烟花浓烟烟火
弯:弯腰弯月弯路
唤:呼唤唤起唤醒
挂:挂号挂件挂面
四、板书设计:
炊烟袅袅
山寨
山路曲折
急切、欣喜
绿树掩映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古诗《华山》,自读短文
二、教学过程
㈠、学习古诗
1、观察图画。画上有谁在干什么?
2、利用拼音自学古诗。
提出自读要求。
师巡视辅导。照顾个别学生,帮助他读准生字的读音,安排学生开展互动学习。
3、检查自读情况。
4、讨论:这首诗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组内讨论解决。
5、组织学生进行提问,解疑,理解诗文。教师从旁点拨,指导朗读。使迅速理解华山奇拔俊秀、高入云端、气势磅礴的特点。
㈡、自读短文
师:你们爱山吗?美丽的大自然总是吸引着人们,给人以无数的蒙。古时候的人爱山、写山、赞美山;现代的'小朋友也爱山、写山、赞美山,想看看一位住在山里的孩子笔下的山吗?
1、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教师可做引导和点拨。
3、范读
4、朗读比赛,思考作者看山时想到了什么?
5、你喜欢这座山吗?喜欢山里的哪一季?想对它说点什么吗?愿意把它画下来的孩子可以画。
㈢、发散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撋綌字的词语或写山的古诗和文章?
㈣、本课小结
咱们一起欣赏了两篇和山有关的文章:一篇是宋代寇准对华山的描写,一篇是现代作家贺兴安小时候对山的向往。孩子们收集了好些和山有关的词语或文章,相信你写出来的山也一定很美。
㈤、板书设计
华山
夏天满山苍翠
只有天在上,
冬天白雪覆盖
更无山与齐。
看山
春天郁郁葱葱
举头红日近,
秋天红叶点缀其中
回首白云低。
语文教学方案 篇15
教学设计理念: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识字1》,是让学生赏读好词佳句,感受春天的美。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理解和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教学难点: 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带田字格黑板教学准备:录音(流水声、鸟叫声)、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春天美景)、课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放大、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录音,感受春天。录音:潺潺水声,鸟儿鸣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丁冬、丁冬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板书:春天)
2.语言激趣。是啊,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姑娘在热情地邀请我们呢!(出示: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一)看看、找找春天
1.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春天的美景)。
2.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3.自由发言。随机出示文中相关词语。如:你观察得很仔细,令老师想到一个词语,出示:柳绿花红。跟着我读一读,好吗?(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板书: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二)读读、记记字词
1.自由读词语。小朋友,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词语都在我们的书本《识字1》这一课上(板书:识字1),你们看,这些词语正排着队,急着和我们小朋友认识呢!你可以自己读读,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自己的小伙伴帮帮忙。(小朋友自由读、互相帮助)
2.个别学生领读词语。出示课文投影。谁来领着大家读?(学生跟读)
3、生生互动,交流识字方法。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春天天气真暖和,是玩游戏的好时候,难怪生字宝宝爱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②认读生字。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一起齐读生字。③小组内先交流,再向全班汇报。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④找出难记的字、生疏字。学生或老师帮助识记。教师着重指导记舞、柳。动作记舞,简笔画理解柳,相机扩词。⑤检查认字。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三、 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 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我们感受一下春天有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玩玩游戏,巩固字词。
(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小黄莺动听的歌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帮文中的词语送到它的朋友边上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五、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2、布置作业:①背诵课文。②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六、板书:
识字1 春天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3、交流课外收集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万、丁、百、冬、齐,口头扩词。
2、学生观察五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生字,强调要点。万字注意笔顺是一、?、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三、实践活动
1、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3、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1)小组内商量可以画些什么?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在轻快、愉悦的音乐中,描绘心中的春天。
(3)展示自己的画。
四、小结。
这次我们接受春姑娘的邀请在春天乐园可真是收获不少,我提议:在课后用你们的眼睛、耳朵、心灵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仔细观察景色怎样?然后与大家分享,好吗?
五、板书:
我会写:万 丁 冬 百 齐 春天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
【语文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语文绝招教学方案03-05
语文下册教学方案03-08
语文天地教学方案03-13
语文园地教学方案03-13
语文预习的教学方案03-13
关于语文的教学方案03-14
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案03-14
语文音节教学方案03-14
语文教学方案04-14
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方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