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集锦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活动重点: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活动准备:
面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盘子、筷子、面团一个、记录表、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了解面粉特征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 “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二、和面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动手制作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三、了解面食的好处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 教师小结: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四、倡导幼儿喜欢吃面食
活动延伸: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
设计思路
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经过沙池,都忍不住想要进去玩,有的孩子就是用脚碰一碰也觉得高兴。让孩子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这样比在课堂上机械地讲授要有意义得多,孩子记忆也深刻得多。同时,我班孩子对节奏乐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将认识沙的教学与自制乐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装不同的沙子制作沙锤,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沙有干湿、粗细的.区别。
2.通过自主操作活动,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瓶、玻璃瓶、广口瓶、紧口瓶、易拉罐、小纸杯
2.不同质地的纸、塑料膜、橡皮筋、瓶盖
3.各种棍子、竹条、筷子、勺、筛子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出示一个沙锤: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二)激发幼儿制作沙锤的兴趣,问:你打算怎么做?
二、自主探索
(一)请幼儿自选容器装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你用什么东西装沙?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你更方便地装沙?
(二)怎么才能不让沙子掉出来呢?请幼儿寻找合适的物品给容器封口。
三、共同探究
(一请幼儿比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锤的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呢?
(二)老师分别取样品带领幼儿进行比较
1.对装沙多少不同的两个沙锤,猜一猜声音会不会一样?(沙的多少不同,声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声音不同。为什么会不同?里面的沙会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干湿沙和粗细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们的声音会一样吗?哪一个更好听?(装沙的容器不同,声音就不同)
四、再次探究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使自己的沙锤发出的声音更好听。
五、自由表现
幼儿拿着自制的沙锤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打沙锤,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5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概况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情境。幼儿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笔者在参与导师课题中,从对课题实验老师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操作目性不强。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过程。
(一)鉴于以上原因,该园制定了以下活动课程目标:
1.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材料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行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长资源及幼儿生边环境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情感及认真科学态度。
(二)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园设计了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1.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材料。
(1)引导幼儿从自己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2)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户外材料。
2.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材料,激发、
(2)保持幼儿探索欲望。
(3)根据幼儿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
(4)把握材料所蕴含价值,准确地为目标服务。
3.根据需要变换投放材料方式
(1)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
(2)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
4、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1)引导幼儿以自己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需要。
从该园自己制定课程方案来看,制定步骤较为规范,但该方案制定过于笼统、范围过于狭隘,不能够更好彰显其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作用。再就该园在此课程方案基础上,其教师设计活动课教案来分析该园是否能将科学活动课作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主要途径来对在园幼儿进行教育。
笔者对该园教师活动课设计进行了择选和比较,发现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图形》《神器声音》《我小手最灵巧》此类以认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了解常识基础上,而对于培养幼儿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策略上则表现出明显不足。
二、从该园体现出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主要问题
该幼儿园已经能够结合《指南》以及《纲要》来制定活动方案,并能够从“材料”入手进行科学活动课程设计,但是在制定活动方案时仍能反应出很多问题。
(一)课程结构单一,复合材料体现较少
笔者在对该园课程计划于各教师活动设计比对上发现其教案中结构非常单一。以课为时,一个课时一个内容,几乎没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动设计教案《我小手最灵巧》中设置活动目标为: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打开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发探究事物兴趣,并体验成功快乐
贯穿整个课堂过程即如何打开瓶子,结构单一,对于其他材料开发不够。虽然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但是此课局限于方法传授单一性。因复合材料少,教师灵活性创造性缺乏,很难在此课基础上进行横向延伸与拓展。
(二)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科学态度培养
在该园整体探究式课程设计方案中其最主要传授内容是以知识为基础常识学习,所有活动教案中包括目标与活动重点在内都主要是以知识摄入为目。如《好玩球》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球多种玩法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运球活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玩球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身体控制球,探索球多种玩法。
其中没有一点是提到怎样辨别球类及其材质是否对幼儿有害,也未让幼儿对玩球时间以及对球类运动对自己价值以及判断哪种球更适合自己,在何种情况下玩球比较好,在何种情况下不应该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学对待身边事物态度。
活动方案设置只为粗浅让幼儿获取表层知识,更不触及价值观、人生观构建,这样幼儿教育势必不会走得长远。
(三)以培养认知为主,对科学策略运用不够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对人全面培养,促进人整体素质全速提升,具备科学基本常识、拥有科学人生态度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综合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活动准备:
1、 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3)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1)“白天先生”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画一本关于黑夜的画册送给“黑夜小姐”,(出示几幅黑夜的图片)他已经画好了几幅画,可是这样几幅能做成画册吗?我们一起来帮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8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3、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关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沙。
每组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米米萝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3、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5、请幼儿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沙不会被水溶解)
7、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会变得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我们知道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则不会,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做过实验的水倒到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 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 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1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2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 青蛙的生长过程图 小蝌蚪
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幻灯:青蛙)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出示幻灯: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 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3
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xx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
衙口中心幼儿园 二楼 综合室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3日上午
三、参加对象:
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
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
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
五、活动安排
时间内容主持人
8:10~8:30报到高丽卿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
吕寒珊
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
(衙幼青年教师—施茵茵)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
(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施菲菲)
10:10~11:00 对话研讨
11:00~11:30 专家点评尊道附小苏明强教授
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4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5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再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特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三、活动准备:
1、材料:
各种玩水的容器。(塑料瓶子,盖子,勺子等)
2、环境创设:
来园或者自由活动时让幼儿玩水。
四、活动过程: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石头,弹珠铁块,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在玩水。
问题: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水的特性:水的流动性。
2、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说说水到那里去了?还从那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办法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
(3)在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同时放入弹珠,数一数放了几个,理解水的透明性。
3、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让幼儿说说水的用途,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水的用途,以及怎样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杯子装水然后放入冰箱后观察变化。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2-01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5-01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02-28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08-15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通用04-28
科学活动方案03-07
科学活动方案06-15
科学活动方案04-25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5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