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6-10 18:21:21 方案 我要投稿

【热门】人才培养方案4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人才培养方案4篇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针对雷达装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雷达装备型号复杂多样、人才培养低效等问题,依据“学以致用,训任合一”的原则,本文对雷达装备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下建议来提高装备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1.1厂家军校联合培训

  通过利用厂家的技术资源,充分发挥雷达装备生产厂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有效提高装备培训的效果.在现有的装备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改革接装培训和军校装备培训机制,可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现行雷达装备培训主要分为军校装备教学培训和雷达生产厂家军代室的接装培训2种模式.接装培训是指某型雷达装备在交付部队使用时,由厂家军代室及上级机关共同联合举办的短期雷达装备培训,培训对象一般是各装备使用单位人员代表及军校教员代表,培训教员一般是厂家工程师.接装培训通常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人员杂、训任不一,绩效不大.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取消接装培训,将其与军校成建制实员培训合并,从而整合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好的装备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出“高、精、尖”的新型装备人才.军校教员作为雷达装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员的装备运用和理解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军校教员与装备生产厂家之间的交流.教员和厂家应该充分合作,在新装备的研制、调试、生产过程中,在不损害厂家商业利益的前提下,相关装备教员应该全程参与,力求至少精通该装备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战术使用等问题;进一步打通和理清装备生产厂家和军校之间的交流渠道,加大厂家对教员培训的深度和力度,从而为装备教学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1.2成建制实员培训

  雷达装备主要由雷达兵部队的基本建制来承担使用和维护任务,如雷达连、雷达营、分队等单位.以雷达连为例,雷达装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者主要是相关士兵操作员和雷达技师.现行装备人才培养体制是分训模式,即士兵由雷达训练团培训后,分配到工作单位,根据具体雷达装备,由老兵传帮带后上岗;技师由军校培养,分配到工作单位后,根据单位的具体雷达装备,一般自学加老技师传帮带后上岗.然后技师和士兵一起共同承担该装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等工作.现行的我院装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兵器场现有装备,把学员随机分配到某个兵器上进行学习训练,与学员毕业后的具体任用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就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到达工作岗位后,用到该兵器的具体知识的概率很小,在未来工作中用处有限;其次,很多学员对部队基层不了解,对未来的工作状况很迷茫,导致心态浮躁不实;再者认为从事技术行业没有前途,到工作单位后就改行走行政路线,所以现在学与不学关系不大.因此学员到达工作岗位后,部队普遍反映技能水平低下,对实在不能胜任技术工作的人员只能调整工作岗位,从而造成相关技术人员的短缺.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军校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改革,成建制实员培训就是一个有效手段.即厂家生产的雷达装备,在交付使用单位前,先把装备送到军校,而使用单位的相关人员,包括技师、士兵操作员、指挥官等成建制到军校接受培训.如果单位指挥官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可由拟任主官的预备干部来担任指挥官,如参加军校站长班的相关单位人员.在相关装备、指挥、通信等教员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基层单位的日常生活战备工作.当然军校同时会有很多类似的成建制培训的单元,军校可建设旅团级规模的情报指挥中心,参谋指挥班的培训工作就可以在情报指挥中心开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经过这样的培训后,参训人员回到单位后就能立刻上岗.对于生长班学员,应以成建制实员培训模式为依托开展培训,依照预分配的方案,把学员分到成建制实员培训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与工作单位来的参训人员共同训练,使生长班学员充分认识到基层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并且依托模拟任用制度,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在参训期间对学员进行奖罚,使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建立雷达数字虚拟机及相应网络化训考系统

  实体教学往往会受到装备、地域、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作为实体教学的补充,依托现代科技,建立雷达装备数字虚拟机(DVM),并依托虚拟机,建立业务管理系统.基于DVM的雷达装备网络化业务训练考核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是通过雷达DVM实现对装备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学习训练及业务考核.业务训练主要是用户通过对系统提供的基础理论及装备的相关知识,如雷达开关机、雷达故障维修、雷达故障推演分析、雷达参数测量、雷达目标录取等知识的学习训练,全面掌握和提高装备理论知识水平;业务考核主要包括自我测评和标准考核.自我考核主要是针对用户经过相关业务学习训练后,对自身水平的自主测评.自我测评采用进阶式模式,根据不同的知识难度,设定相应的考评级别.通过进阶式的自我测评,可以使用户清楚自身对装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所处的理论水平.标准考核主要分为理论考核及实践考核.理论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系统随机生成的装备理论及实际保障等相关知识考题.实践考核则主要是基于对雷达DVM的实践操作,通过对雷达装备功能单元控件相关测试点工作参数及信号波形的测试,实现对装备故障的动态发现及排除.管理系统则是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技术人员技师等级管理等内容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该雷达装备网络化业务训练考核系统为不同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中实现对各个雷达装备业务知识的训练及考核任务,可有效解决部队小、远、散等问题对装备保障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及考核带来的不便.

  1.4训任合一

  在管理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岗位,良好的管理和激励体制总是能促进系统良性发展.同理,在装备人才培养中,要建立“训任合一”的体制才有利于提高培养绩效.具体有如下4个办法.

  1)按需招生,先分后训.在招收生长学员时,先由部队申报需要人员的类型、数量等信息.然后由上级机关统计,再对学院下达招生计划.在招生后,根据招生目的先进行工作单位随机预分配.然后根据学员学习情况再进行调整.

  2)训任合一,奖惩严明.学员先分后训,军校培训就相当于岗前培训,这样就会使学员有强烈的紧迫感,能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院学习过程中进行绩效考评,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例如学习优秀者可以调整专业、调换工作岗位、择选工作单位等,特别优秀或有突出成绩的学员甚至可以提前晋职晋衔、立功等,可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积极性.

  3)技术主官,量化考核.单位主官应该从技术人员中选拔,没有技术任职经历的不能从事单位的主官工作,即主官必须从技师中选拔.而选拔依据是量化考核,当然考核要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基于DVM的网络化雷达装备训考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依据,特别是其中的技师等级管理为衡量技师能力水平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2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装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模式的好坏和培养体制的完善,对培养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针对当前雷达技术和装备不断发展而装备人才培养模式依旧停滞不前的问题,提出采用新的装备人才培养模式,如成建制实员培训、训任合一、建立雷达数字虚拟机及相应网络化训考系统等,对探索新型雷达装备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雷达装备使用效能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破解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判断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通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择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符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内容,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内容,强化管理、理论、综合能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符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择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择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

  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积极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择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内容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培养情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这对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重要基地,针对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人才的现状,应当仔细分析当前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正确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高汽车维修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定位;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汽车维修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汽车维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构建培养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

  1.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同时也在追求更高的操纵性和舒适性。因此,现代汽车正逐渐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融合了汽车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前提条件是视情修理、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服务准则是采用快速、高效的维修方式。汽车维修的基本要素已经扩展为工艺规范、维修技术、维修信息、检测维修仪器设备等。

  2.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维修汽车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汽车维修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维修人员应当熟悉汽车的原理和结构,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对于相应的汽车故障问题,应当能够快速查阅网络资料或维修手册。此外,还应当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熟练应用现代化检测仪器,快速地诊断和处理汽车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要懂得各种汽车零部件的装卸,对汽车的保养及美容有一定的了解。

  二、当前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1.汽车维修人才的现状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很多汽车维修人才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出来的,很少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在行业当中,专家群的知识过于陈旧,需要更新。另外,也没有形成新的专家群,相关的技术专家面临着断档的问题。汽车维修人员之间技术能力具有较大差异,普遍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

  (2)技术型人才紧缺。在很多汽车技术发达的国家当中,汽车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而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因此在相关的汽车维修行业当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然而,我国当前技术型人才较为紧缺,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维修人才需求。

  2.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校企信息不对称。我国当前很少有汽车企业愿意参与和支持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而学生在学校中,大多只能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却十分欠缺,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也缺乏先进的理念和前沿的技术。由于校企信息不对称,使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学生就业十分盲目。

  (2)人才实用性不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只具有理论知识,也不能只具有实践能力,而必须将二者进行良好地融合,才能够更好地维修汽车。但是,我国当前的汽车维修人才要么是理论知识扎实而缺乏实践经验,要么就是实践经验丰富而缺乏理论知识,导致汽车维修人才的实用性普遍不强。

  三、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与培养方案构建

  1.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单纯地以学历判断人才,而是要看社会的实际需求。人力资源的市场化发展,转变了社会的用人观念和教育理念,使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从而顺利地推动了知识战略和人才战略。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应当是技术型和技术管理型,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

  (1)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当中,应当加强对应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融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朝着实用型汽车维修人才的方向发展。

  (2)校企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充分的条件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汽车维修人才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完成现代化汽车的维修。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准确地对汽车维修人才进行定位,同时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实用型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3]吕小勇.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人才培养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1(4):37-39.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面对微电子产业在重庆市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工业工程毕业生的旺盛需求,重庆理工大学通过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来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采用教学内容更新、教师知识储备和实验实践开展来具体实施,以期能够培养出适应微电子产业需要的工业工程专门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正在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基地。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我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并在国内的很多区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经济圈。浙江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之一,民营经济发达,区域集群产业特色明显。制造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建立与制造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和教学信息反馈,发现现有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缺乏行业背景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因此,探索新型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对高质量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工业工程是工程与管理结合的交叉学科,致力于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也走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本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宁波大学的赵伐等人提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产业开放办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1]。内蒙古工业大学的陈红霞提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讨了该模式下人才素质特征、培养模式以及实现该培养模式的策略[2]。温州大学的李峰平等人提出基于区域集群产业的视角的工业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对策[3]。

  武汉科技大学的周敏等人提出工业工程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企业构建ERP实战平台、组建ERP研发团队、产学研互动等方法培养ERP人才[4]。浙江工业大学的鲁建厦等人提出基于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制造业为行业背景的,新型教学课程体系、新型教学方法体系、新型教学监控体系为主体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5]。中国民航大学的李耀华提出了民航类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民航类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6]。华侨大学的戴秋莲提出面向企业需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结合该校的地域优势和办学特点,进行面向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具体的实施方案[7]。

  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形成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努力培养宁波地方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宁波大学把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牢牢地锁定在为地方服务这一目标上,脚踏实地凝练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优势,为兄弟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教训。

  一、背景介绍

  (一)重庆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微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近年来,随着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腾笼换鸟”成为必然,微电子及其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1]。

  园区以微电子产业为发展重点,着力推动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形成,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板块:以茂德8英寸芯片线、中电科技2条6英寸芯片线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以惠普、宏碁等电脑巨头重庆生产基地为代表的PC制造产业;以惠普GDCC、富士康、英业达、NTT、中科院软件所等为代表的软件与笔记本外包产业;以北大方正、科博达等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配套产业。未来三年,园区将形成年产笔记本电脑8000万台,产业链规模超过7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新增就业30万人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微电子产品工业园区[2]。

  (二)微电子制造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微电子产品的特征是尺寸较小,并将继续缩小,集成电路(IC)将发展为系统芯片(SOC),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紧密结合,适于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微电子产业是一个投资密集、技术密集、发展迅速的产业,融合了基础科学、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机械电子等50多个学科的高新技术。从广义上讲,微电子制造可视为机械制造,但在产品加工精度、设备自动化程度上远远高于普通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管理方法也有别于传统制造业[3]。当前,微电子制造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加工成本,逐渐过渡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微电子制造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业工程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特性(工程与管理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满足微电子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培养面向微电子产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迫在眉睫。

  (三)微电子制造业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重庆理工大学20xx年开办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之初,考虑到学校立足兵工、服务重庆汽摩产业的背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特别是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主要围绕汽摩产业进行设置,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例方面也教少涉及微电子制造的相关内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满足微电子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4]。

  因此,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在继续为汽车、摩托车等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服务的同时,如何调整和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微电子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需求分析

  工业工程师在微电子企业可以胜任以下工作[5]:基础工业工程 (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价值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以下四个方面:

  (一)设施规划与设计

  微电子企业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液体、气体供应(品种可达一百种以上),管道、管线、支管、支线的布置极其复杂,其制造设备的价格也相当昂贵(每台设备高达几百万美元),位置移动可能导致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损坏,设施布局一经确定,难以进行改变。设施布置不合理,会增加搬运距离与搬运时间,增大在制品数量,延长产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加大被污染的可能性,降低产品合格率。因此,微电子企业对具有设施规划与设计能力的工业工程毕业生非常渴求。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

  微电子产品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工艺越来越复杂,缩短工期、提高产品合格率成为微电子企业致胜的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间层控制的成效。车间层控制有两类决策任务:一类是决定何时投人多少工件进入生产线,涉及生产速率、生产能力、定单信息、在制品数量,需要实时调度统筹处理;另一类是安排生产线中各类工件的加工顺序和开始时间,涉及设备状况、在制品数量以及工序流程。因此,如何通过投料控制和实时调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设备,缩短生产周期,达到最大化产出,是工业工程师必须解决的难题。(三)质量管理与可靠性

  早期的微电子制造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基本上以工艺检测和产品检验为主要手段进行质量监控,这种事后检测的方法只能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如何使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从而达到发现异常、及时改进、保证工艺过程稳定,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正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SPC技术通过质量数据的在线和离线采集,实现对质量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处理,实时掌握产品质量信息,并进行反馈控制,最终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四)人因工程学

  微电子制造对人体通常存在三大潜在危害:化学物质危害、辐射和静电危害、机械危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与人因有关的危害因素容易被管理者忽略,如“跌倒”、“与有害物质接触”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微电子制造仍需要许多操作人员,从事物料搬运工作、检验维修工作等。如果人与系统界面做得不好,容易使人员操作不便、不舒适、费时、费力,还容易造成身体疲劳与肌肉骨骼的伤害。因此,人因工程在微电子制造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三、方案调整

  (一)培养目标调整

  改变过去单一面向汽车、摩托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既懂微电子制造技术又精通微电子制造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缓解重庆市微电子制造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拓宽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就业质量。如图1所示。

  图1:培养目标调整

  (二)理论课程调整

  针对微电子产品制造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在兼顾到传统汽摩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的同时,从两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在专业基础课中新增微电子制造方面的课程,比如微电子设计概论、微电子制造概论、微电子制造工艺与设备等;二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微电子制造相关章节并加大微电子相关案例的比重。如图2所示。

  图2:理论课程调整

  (三)实践环节调整

  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验教学,可通过资源共享或添加设备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二是生产实习,改变过去单一选择选择汽车、摩托车企业,现新增典型微电子制造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三是课程设计,将微电子制造工艺、微电子产品生产组织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等纳入课程设计内容,促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物流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毕业设计,根据学生在微电子企业的就业岗位,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内容,尽量与就业岗位大体吻合,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如图3所示。

  图3:实践环节调整

  四、具体实施

  面向微电子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更新

  为了顺利实施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更新现有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电子制造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微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和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电子产品制造系统的规划和计划、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选定或编写新的教辅材料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但不能照搬微电子专业所用教辅材料,必须根据工业工程的自身特点进行选定和编写。

  (二)教师知识储备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量充实微电子制造方面的教学内容,势必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可通过两种途径来满足要求:一是自我培养,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微电子企业的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增加教师在微电子制造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二是引进具有微电子制造背景的工业工程领域高水平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三)实验实践开展

  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微电子制造基本知识,懂得如何运用所学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对微电子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实验与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可采取两种办法加以实现:一是加强与校内电子学院、光电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与微电子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微电子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共同培养具有微电子产业背景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五、结论

  微电子制造业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未来必将成为引领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改革和调整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面向微电子产业的工业工程专门人才,对服务地方经济,扩大学生就业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12-26

人才培养方案模板06-02

经典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4-15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10-02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03-09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03-08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13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04-03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案04-24

人才培养方案(15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