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时间:2024-09-08 18:08:53 方案 我要投稿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合集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合集15篇)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

  1、编制目的

  为防止出现地下工程、涵洞、窨井、化粪池等狭小空间施工时人员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指导思想

  以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委突发事件处置综合能力和应急管理整体水平,为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3、编制依据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亳州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亳州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有限空间作业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4、组织机构

  4、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亳州市住建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突发事故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下达应急处置工作指令等工作,小组结构如下:

  组长:市住建局局长

  副组长:市住建局分管安全副局长

  成员:市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市质量检测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相关机关科室负责人、各县区住建局负责人、各工程项目法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建管科,建管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主要职责为:

  (1)组织落实市住建局决策,协调和调动各相关部门、单位应对突发事故相关工作;

  (2)组织制定、修订各相关的应急预案;

  (3)负责应对突发事故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4)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5)负责各相关部门单位突发事故应急演习、演练;

  4、2职责任务划分

  主管部门职责:各县区住建部门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5、适用范围和定义

  5、1适用范围

  各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班组适用于本预案。

  5、2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1检测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项目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工作要求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

  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时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见附件1),相关人员签字齐全;临时作业或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同样须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表AQ—C6—5),由检测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6、2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12331《有毒作业分级》等标准进行。

  6、3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应急救援装备

  施工单位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6、5其他技术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6、6作业审批

  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施工单位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附件2),审批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始作业。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事故分级

  按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四个级别。

  7、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发生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7、2重大事故(Ⅱ级):发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7、3较大事故(Ⅲ级):发生一次死亡3人(含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7、4一般事故(Ⅳ级):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下;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

  8、预防与预警

  8、1有限空间危险源监控

  各单位对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通过各主管部门及项目部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员对工程各分包队伍进行监督控制,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分项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8、2信息报告与处理

  8、2、1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要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漏岗,做好值班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市住建局值班室,保证24小时管理人员值班;联系电话:;夜间及法定节假日保证应急值守人员在位。

  急救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110

  8、2、2各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单位值班室→项目值班室→市住建局值班室→亳州市住建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8、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9、应急响应

  9、1分级响应

  9、1、1响应分级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各单位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各单位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领导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由各单位组织实施。各单位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市住建局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9、1、2有关部门响应

  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本部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

  9、1、3各单位应急救援小组响应

  各单位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市住建局及市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根据需要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政府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9、2指挥和协调

  各单位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沟通有关部门及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9、3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9、3、1医疗卫生救助

  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9、3、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9、3、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各单位在地方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9、4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作业工程人员、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9、5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9、6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10、信息发布

  事故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上级进行汇报后,经市住建局审核向社会进行公布。

  11、后期处置

  11、1善后处置

  各部门、各单位及相关作业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11、2事故调查流程

  组织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如下:

  11、2、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11、2、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11、2、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11、2、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10、2、5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2、保障措施

  12、1应急队伍保障

  各单位组建专业应急处置队伍,承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

  12、2物资装备保障

  各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储备、保养等制度,并按需求购置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当发生安全事故后及时组织车辆统一进行运送。

  13、培训与演练

  13、1培训

  各县区主管部门需组织针对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留存记录,参加人员签字确认。

  加强应急方面的安全知识宣传,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以加强对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13、2演练

  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机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14、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属于违反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的,由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移交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内容

  第二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二)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三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二)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三)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四)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五)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六)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八)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生产办批准;

  (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十一)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十三)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十四)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十五)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十六)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车间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第四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检查,凡是取样分析不合格、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行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

  第五条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

  第六条进入罐、容器、塔、井内作业时,应按作业点的高度或深度搭设安全梯或配备救护绳索为应急救离使用,在作业中严禁向外投掷材料,以保证作业安全。

  第七条进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按要求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第八条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

  第九条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第十条作业中断时间在150分钟以上或作业条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作业者要严格按照作业票规定的时间进入内部作业。

  第十一条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共同对设备容器内外进行检查,双方确认无问题,且均在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封闭人孔。

  第三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不一致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3

  一、案情回顾

  近日,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和嵊州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发现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现场作业人员正在清理污泥作业,现场未能提供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该单位涉嫌未按照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执法人员立即作出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该单位立即暂停污水池清理污泥作业,并立案调查。

  二、法条索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八条: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三十条:工贸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或者方案未经审批擅自作业的`;

  (三)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检测或者监测,并实行专人监护作业的。

  三、案例点评

  所谓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特点:一是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二是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作业方案,严格评估本单位是否有能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有无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有限空间专业作业人员;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设备,应急救援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达不到以上要求,任何单位不得自行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如需开展此项作业,应与满足以上条件的专业单位联系,委托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4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本市各类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上海市公路管理条例》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洋山岛港区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可参照本预案相关规定执行。

  本预案所称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是指因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引发的,或因桥梁隧道设施性能退化导致的设施损坏(包括主体结构、路面系、附属设施及附属管线损坏等)及由此导致的次生事故。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响应、联动应对,以人为本、快速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政府是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市应急委决定和部署本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务由市应急办负责。

  2.2应急联动机构

  市应急联动中心设在市公安局,作为本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的职能机构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组织联动单位对特大或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职责。各联动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先期处置工作。

  2.3市应急处置指挥部

  重大、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视情成立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市领导确定,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和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领导担任,市应急处置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就近开设。

  2.4职能部门

  市交通委是主管本市市政设施的职能部门,也是本市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责任单位,综合协调本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职责是:

  (1)动态掌握桥梁隧道运行状态,及时组织收集、研判、报告、通报桥梁隧道预警信息和运行事故信息。

  (2)会同市应急联动中心组织、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采取必要措施,对相关桥梁隧道运行管理单位下达指令,实施联动处置;必要时,协助区县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

  (3)组织实施公共交通的紧急调度,并协助疏散人员。

  (4)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事发地及周边区域道路的交通组织及时发布交通诱导信息,减轻事故对交通的影响。

  (5)对事故现场周边水域实施警戒和通航管制,维护相关内河水域的航运交通秩序。

  (6)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和后续措施。

  (7)对受损的桥梁隧道设施组织检查、评估和修复;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事故调查、评估、总结等善后工作。

  2.5专家机构

  市交通委负责组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家咨询组,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3预警预防

  3.1信息监测

  3.1.1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各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利用现有的桥梁隧道运行安全监测体系,结合日常检查、检测和养护,并依托公安、交通、地震、气象等部门现有的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监测网络,及时开展桥梁隧道运行状况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

  3.1.2完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提高相关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1.3在气象灾害及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社会活动期间,由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加强桥梁隧道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3.2预警级别与发布

  3.2.1根据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对桥梁隧道设施运行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及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本市桥梁隧道运行事故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轻微损坏或附属设施受到一定损坏,预测相关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响。

  (2)黄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一定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较大影响。

  (3)橙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严重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极其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区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响。

  (4)红色预警:桥梁隧道结构受到极其严重损坏,极有可能发生桥梁隧道坍塌,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预测大范围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3.2.2预警信息发布

  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依托现有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政务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智能终端、电子显示屏等,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发布。预警级别可根据需要作出调整。重要的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备案。

  3.3预警响应

  进入预警期后,市、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应急联动中心、有关区县政府和相关单位,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准备或直接实施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2)根据需要,对相关桥梁隧道采取封闭、限行等交通管制措施,提供必要的绕行线路提示,并通过道路通行指示牌、电台广播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3)必要时,做好相关区域内人员疏散和车辆转移的准备。

  (4)组织有关应急处置队伍和专业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视情动员后备人员。

  (5)调集、筹措应急处置和救援所需物资及设备。

  (6)对相关桥梁隧道采取临时性工程措施。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防性措施。

  4应急响应

  4.1信息报告与通报

  4.1.1一旦发生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及时通过“110”向市应急联动中心报告,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向市交通委、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4.1.2相关部门和单位接报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后,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要在半小时内口头、1小时内书面,将相关情况报告市政府总值班室;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或特殊情况发生后,必须立即报告。

  4.1.3一旦出现事故影响范围超出本市行政辖区的态势,应当依托与毗邻省市的信息通报协调机制,由市有关部门及时向毗邻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报。

  4.2响应等级

  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当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在重要地段、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期间以及涉外、敏感、可能恶化的事件,应当适当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4.2.1Ⅳ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重大运行故障或相关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一定影响;

  (2)现场重伤1-2人;

  (3)现场造成少量人员受伤;

  (4)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000万元以下。

  4.2.2Ⅲ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隧道设施损坏,部分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较大影响;

  (2)桥梁隧道主体结构损坏或附属设施损坏严重;

  (3)现场死亡1-2人;

  (4)现场重伤3-9人;

  (5)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3-9人;

  (6)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2.3Ⅱ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隧道主体结构严重破坏,区域性道路和水域交通受到重大影响;

  (2)现场死亡3-9人;

  (3)现场重伤10-19人;

  (4)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10-19人;

  (5)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4.2.4Ⅰ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桥梁坍塌或隧道塌方等事故导致桥梁隧道主体结构完全破坏,严重影响大范围道路和水域交通通行且态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2)现场死亡10人以上;

  (3)现场重伤20人以上;

  (4)现场死亡与重伤合计20人以上;

  (5)桥梁隧道设施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可能为1亿元以上。

  4.3应急处置

  4.3.1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相关的桥梁隧道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在判定事故性质、特点、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有关应急力量实施即时处置,开展自救互救,防止事态扩大。市应急联动中心应当立即指挥调度相关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抢险救援,实施先期处置,采取必要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并消除危险状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市交通委和相关联动单位应当按照指令,立即赶赴现场,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处置要求,快速、高效地开展联动处置。处置过程中,市应急联动中心要实时掌握现场动态信息,并进行综合研判及上报。

  4.3.2涉及人员生命救助的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救援,现场救援指挥长由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现场最高指挥员担任。无人员伤亡或人员生命救助结束后,现场指挥长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现场最高负责人担任,指挥实施专业处置。根据桥梁隧道管理权属和属地响应原则,由区县视情成立现场处置指挥部,对属地第一时间应急响应实施统一指挥,总指挥由事发地所在区县领导担任,或由区县领导确定。现场处置措施如下:

  (1)事发地所在区县公安机关立即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实施道路和水上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维持社会治安,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避免造成其他人员伤害。

  (2)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应急力量迅速营救遇险人员,控制和切断危害链。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事故伤亡人员的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3)及时清除、转移事故区域的车辆和船只,组织抢修被损坏的桥梁隧道设施,根据专家意见,实施加固、维修等工程措施。

  (4)必要时,组织疏散、撤离和安置周边群众,并搞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5)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和现场指挥,发布必要的绕行线路提示等信息,将事故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4.3.3一般和较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由交通、公安等部门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措施,组织、指挥、协调、调度相关应急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

  4.3.4重大和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措施,并视情成立市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市相关力量和资源实施应急处置。事发地所在区县、市交通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调动相关应急队伍和力量,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按照各自职责和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4.4人员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落实抢险和控制事态发展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和事态扩大。

  4.5信息发布

  4.5.1一般、较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由事发地所在区县政府或市交通委负责。

  4.5.2重大、特大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信息发布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交通委提供发布口径。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事故责任单位和交通、公安、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受伤人员救治、救济救助、家属安抚、保险理赔及设施修复等善后工作。

  5.2调查与评估

  应急处置结束后,交通、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和单位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受损程度、责任及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与核实。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进一步优化、强化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业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配备相应的专业施工设备,积极开展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应急演练。

  6.2交通运输保障

  桥梁隧道运行事故发生后,由公安部门及时对现场实施交通管制,根据需要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及时组织相应的交通运输工具,满足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需要。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或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6.3装备物资保障

  进一步加强桥梁隧道运行事故专业处置物资保障工作,完善信息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储备点和调度规则等。

  6.4通信保障

  由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为处置桥梁隧道运行事故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6.5经费保障

  按照市政府有关处置应急情况的财政保障规定执行。

  7预案管理

  7.1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交通委负责解释。

  7.2预案修订

  市交通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评估修订本预案。

  7.3预案报备

  市交通委负责将本预案报交通运输部备案。

  本预案定位为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是本市处置桥梁隧道突发事件的行动依据。各区县政府和本市相关部门、单位可根据本预案,制订相关配套实施方案,作为本预案的子预案,并抄送市交通委备案。

  7.4预案实施

  本预案由市交通委组织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5

  一、有限空间作业抢险指挥机构

  总指挥: xxx

  电话 xxxxx

  副指挥: xx

  电话 xxxxxx

  现场指挥:xxx

  电话 xxxxxx

  二、有限空间作业抢险人员配置

  三:有限空间作业抢险设备表

  四、安全保证体系

  抢险安全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总指挥:xxxx

  电话 xxxxx

  副指挥:xxx

  电话 xxxxx

  成 员:xxx

  电话 xxxxx

  电话xxxxx

  五、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

  事故发现人-->抢险现场指挥-->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抢险总指挥-->公司生产安全管理部门。

  六: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援救程序

  发现安全事故-->抢险队抢救人员-->现场疏散、现场抢救-->伤亡人员送往最近医院-->了解事故及伤员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6

  一、改革背景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业尤其是作业负担重问题一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教育焦点问题之一,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学生家长全部很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在目前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关键。我们必需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高度重新认识“作业”内涵,改变传统作业观,树立“大作业”概念,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范围和视野。

  目前,中小学作业部署存在部分弊端,关键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数量轻质量,单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标,普遍存在反复誊录和机械训练弊端,学生负担较重,影响了学习爱好,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用;二是重学科作业,轻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方法指导不够,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不足;三是重作业部署,轻作业评价,尤其是过程评价缺失,作业部署和完成效率不高;四是忽略了分层设置。实施作业改革实属当务之急。

  《山东省一般中小学管理基础规范(试行)》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提出了总量控制和时间限制要求,同时“提倡部署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在家庭书面作业时间有限情况下,怎样部署质量高效率高书面家庭作业?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怎样计划、部署和实施?……一系列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扎实推进作业改革。《昌乐县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创新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也对作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改革目标

  1.学科作业部署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学习方法及能力拓展,做到作业数量少、质量优、效率高。

  2.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常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能够整体计划,科学选题,加强指导,做到实践有收获,研究有创新。

  3.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连续发展。

  三、基础标准

  (一)统一计划和自主选择相结合 作业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统一计划和协调,制订作业改革方案。作业部署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依据学生发展不一样情况,建立作业自主选择机制,给学生选做各类作业权力。

  (二)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为学生学习形式延伸,作业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和生活实践亲密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基础巩固性作业能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提倡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她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

  四、基础内容

  作业改革要关注作业部署、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层面,要和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紧密联络。

  (一)作业部署改革

  1.建立和完善作业部署管理系统。各中小学校要深入调查分析目前作业部署中存在问题,将学科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统一计划部署时间、内容和数量,尤其要对双休日、节假日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进行选题计划,要有具体明确指导性意见,要立即督查作业部署和落实情况。

  2. 研制高效作业标准。各学校要组织骨干老师研制高效作业标准,针对学生发展中微弱步骤部署作业,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效益。提倡学科作业部署和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相结合进行。提倡部署不一样层次作业适应不一样层次学生需要,充足尊重和发扬学生个性专长。

  3. 指导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部署。学校要在年之初公布活动项目和作业选题,每个选题全部要落实责任老师进行指导,并让学生依据专长自主选择,提前作好准备。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要和综合实践课程开设、“五个一”工程、朝阳读书计划、学校社团建设、人生计划和职业指导、学校小区共建、小课题研究、依靠传统节日资源实施教育等推进素质教育关键项目结合起来进行。

  4. 改革作业部署形式。不管是学科作业,还是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要注意形式多样,充足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做作业质量和效率。设计不一样形式作业本或作业纸,部署不一样类型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爱好。

  5. 引入多元作业部署主体。改革传统老师出题学生做方法,主动探索学生自主部署、相互部署、小组部署作业可行性。结合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也能够由家长、小区工作人员等作为作业部署主体,由学校和老师负责检验、批改。

  (二)作业内容改革

  1. 学科作业。提倡各学校、各学科老师要依据学科学习特点,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创新学科作业部署内容,提倡部署无纸化作业。

  ①基础巩固型作业。严格控制时间和数量,抓住知识关键点,关注能力提升,精选能够举一反三习题,重在纠错勘误,努力争取事半功倍。

  ②方法探索型作业。提倡部署部分经过比较、归类等发觉规律、把握问题处理方法作业,使作业变成学生处理问题“金钥匙”。

  ③思维想象型作业。经过改革作业内容,使作业成为激荡学生思维导火索,使学生在深入了解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

  ④交流活动型作业。交流和合作能力是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之一,老师要重视部署交流活动型作业,在交流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把握和了解。如语文学科可将排练书本剧等作为语文实践性作业,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习中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部署给小组合作完成等。

  ⑤分析评价型作业。可将部分不够完美习题案例交给学生去分析评价,经过让学生发觉问题并提出改善、完善提议,达成对学习内容深刻了解。

  2. 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小区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实现学生发展关键平台,作业部署内容要拓展到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要结合我县实施素质教育关键项目标开展,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①小区服务型作业。在促进学校和小区共建过程中,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区服务活动,除学校统一组织大型活动之外,学校要科学设计小区服务型作业形式、内容,将小区服务以作业形式部署给学生去独立完成,让学生在服务中感受本身社会价值,形成自觉为社会服务意识。学校要采取对应检验和督促方法确保作业质量。

  ②社会实践型作业。结合节假日、双休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及学校“义工”、“志愿者”岗位设置,学校要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小型实践活动能够作业形式部署,让学生学会做事。针对寒假、暑假时间较长特点,学校激励并帮助学生联络工、商、企、机关和群团组织,落实适合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岗位,设计作业内容并提出对应要求。

  ③情感体验型作业。结合中小学生“五个一”成长工程、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实施项目,部署情感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学会体验和感悟生活,如能够部署学生参与家务,感悟亲情,表示感恩之心;能够部署学生参与社会慈善,感悟社会友好和温暖等。学校要创新情感体验型作业内容,丰富作业样式。

  ④习惯养成型作业。结合全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研究项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深化推广”、“亲子共成长”等项目研究,设计和部署习惯养成型作业,从学习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等方面入手,强化家校合作,提升作业成效。

  ⑤合作探究型作业。结合科学素养教育和以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社团建设,部署合作探究型作业,强化学生交流和合作意识。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共同研讨等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做好探究型作业。

  ⑥读书拓展型作业。结合“朝阳读书计划”、“中小学语文专题学习试验”、全县“诗文诵读”工程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划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部署形式多样读书拓展型作业,并在完成作业基础上组织读书会、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在作业中学会积累、学会欣赏、学会表示,从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品读中取得人生感悟。

  (三)作业评价

  改革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部署成效,要采取多样作业评价方法和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有效评价。

  1. 评价方法。作业评价能够采取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个方法,依据不一样类型作业采取不一样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个方法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各学校要针对作业尤其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内容和特点,设计对应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统计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评价结果展现和反馈。评价结果展现不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还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对学生作业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改善和完善提议。评价结果反馈既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提议;反馈形式依据作业特点,能够书面反馈,也能够口头反馈。

  五、工作进程

  (一)调研和试点阶段(1-2)。在全县确定 12 处中、小学进行调研,听取学校意见,实施作业改革试点。在研讨和交流各试点校实施方案基础上,提出全县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二)全方面探索阶段(3-6)。召开全县作业改革会议,交流试点校经验做法,下发《昌乐县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在面上推开改革。各学校要在全方面推进改革基础上,选择突破关键,做出自己特色。

  (三)总结完善和深化(7-9)。对作业改革做法和效果进行全方面总结、完善。全县各中小学校从 - 新年一开始就将作业改革相关要求转化为作业部署常规,全方面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六、保障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将作业改革作为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大举措,全方面统筹,强力推进。定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开展研讨交流,推广成功做法。各中小学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工作,抓好落实,同时组建作业改革研究团体,从深层次上推进作业改革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对作业改革优异单位在全县通报表彰,推广其优异经验做法,组织作业改革优异结果评选活动,和评优晋职挂钩,提升老师主动参与作业改革主动性。各学校也要将作业改革纳入老师评价体系,建立对应激励机制。

  (三)加强督查和评定。县教育局主管科室要深入基层学校,加强对作业改革调研、督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作业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和重大突破。将各单位推进作业改革情况作为全县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关键内容纳入年底教育督导评定。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7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鲁安办明电〔20xx〕30号),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淄安办明电〔20xx〕20号),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汲取教训,严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7月25日,德州市山东速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务工在天衢办事处于庄排污泵站排污井内部作业时掉落污水池,造成3人死亡。7月31日,菏泽市牡丹区菏泽华西物业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在高新区中华路、兰州路交叉路口东南侧污水提排口进行提排电机泵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清晰认识当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事故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增强抓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天气炎热,使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系数增高、隐患增多,由于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聚集,氧含量不足,存在缺氧室息、中毒、触电等多种危险因素。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决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将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生产检查必查项目。各类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紧抓重点环节,明确责任人员,进一步开展风险辨识,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

  二、迅速行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在巩固安全生产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成效基础上,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针对存在有限空间的重点行业领域,从现在开始至8月底,立即开展为期1个月的安全专项整治。住建部门要以建筑、市政工程为重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以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改(扩)建、城市排水为重点,水利部门要以水利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污水作业等为重点,交通运输部门要以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养护为重点,环保部门要以环保工程为重点,应急管理部门要以危险化学品、食品加工、皮革等工贸企业为重点,开展有限(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其他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对发现的不履行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责任,不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章制度的企业(单位),要依法从严处罚。

  三、严格管控,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要求,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八个到位”;一是安全责任到位。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方案审批人员等的安全生产职责。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到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等。三是安全教育培训到位。企业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作业、应急救援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教育,并经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四是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到位。企业必须对本企业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及时评估有限空间中危险物质、危险因素来源、危险物质可能导致的事故等风险。五是作业审批到位。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队伍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制定作业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六是作业过程安全管理到位。作业前要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作业时要采取连续通风和连续监测,作业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等安全防护设备,监护人员必须全过程持续监护;作业完成后要及时将全部作业人员撤离有限空间。七是外包作业管理到位。企业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要明确各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作业时发包单位应派专人监督管理。八是应急准备到位。企业应根据有限空间类型,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补齐短板,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宣教,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及各种新媒体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科普宣传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认识。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坚持安全生产警钟长鸣,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做到遵章守纪、杜绝违章。要开展针对性地应急演练,发生意外时,要科学施救,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人员伤亡扩大。要建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风险评估制度,将有限空间安全教育纳入项目建设的日常监管。要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原则,做好外包队伍、临时雇佣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安全交底,并对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进行监督,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五、有关要求

  (一)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二)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部门要建立问题清单和问题调度台账,强化闭环管理,确保每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各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请于8月27日前将问题清单及调度台账、专项整治开展情况报告(包括基本情况、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等)报送镇安环办。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8

  1事故风险分析

  1.1作业现场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或者存在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时,可能造成中毒事故、缺氧窒息事故。

  1.2事故征兆

  1.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

  2.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有限空间送风。

  3.虽送风但未检测有限空间氧气含量而进入作业。

  4.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未约定或缺少联络方式。

  5.未配戴防护用具抢救。

  1.3地点或装置名称

  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可能发于前处理清洗池、污水池、消防水池、电梯井道、隧道烤炉;化粪池委外清理,同时不允许下池作业,故不列入。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工作人员组成,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任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班组长任副组长。现场负责人不在现场时,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2.2工作职责

  (1)工作人员职责

  ①发现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停止设备设施运行;

  ③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④报告班组长或现场负责人;

  ⑤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班组长职责

  ①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②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立即上报现场负责人;

  ④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①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②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如果伤者伤情严重需送医院治疗时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④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应急程序

  1)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人员到现场救援。

  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一旦产生,该方案即启动。

  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一步扩大时由现场指挥员或理级主管宣布启动应急响应升级

  3.2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员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正压式或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3)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小鸡、鸭子等)试验方法或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4)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救援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发现有限空间有伤害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

  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部位。

  6)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2)伤员现场救护:

  中毒急救

  1)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3)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通风处新鲜空气。

  2)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打 120 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3.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

  4.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作业人员。

  5.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6.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清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9

  为切实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桐乡市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桐乡市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摸清有限空间底数,健全安全监管台帐;有限空间风险要素得到全面辨识和管控;通风、监测、监控等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全部培训上岗;有限空间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最大限度杜绝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二、明确分工

  本次整治重点是全市生产经营单位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市级有关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专项整治。应急管理局:负责监管危化、机械、冶金、有色、建材、纺织、轻工等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经信局:负责监管企业技改项目、腾退关停等企业(单位)的有限空间;商务局:负责监管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的有限空间;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负责监管环保设施设备等形成的有限空间;建设局:负责监管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建筑工地地下工程等有限空间;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监管市区环卫设施、全市涉及垃圾分类的有限空间;农业农村局:负责监管养殖场的沼气池、粪池等有限空间;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管交通道路建设工程的涵洞、隧道等有限空间;供电公司:负责监管电力井、电力管道等有限空间;市场监管局:负责监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有限空间;其他部门:负责监管各自行业内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各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涉有限空间企业(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

  三、整治内容

  (一)整治有限空间辨识和条件确认不到位的问题。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企业再排查摸底工作,认真开展有限空间再辨识和条件确认工作,务必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掌握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企业、单位的真实数量,防止存在有限空间企业、单位的失控、漏管;对于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纳入有限空间监管台账,建立“一企一档”。

  (二)整治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组织行业领域企业(单位)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督查检查时,要对企业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知识测试来检验企业安全培训效果,对于培训不到位达不到培训目的的企业、单位要责令整改,拒不整改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立案查处等措施。

  (三)整治有限空间企业检测设施设备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摸清各辖区、各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要求企业(单位)配备长管呼吸器,配备防坠落用具(安全带、安全绳、自锁器,缓冲器、三脚架等),安全器具(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安全梯等),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规范佩戴。

  (四)整治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问题。各镇(街道)各部门要严格要求企业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指导本辖区、本行业企业(单位)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

  (五)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所属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的检查,着重查看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情况以及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同时树牢杜绝盲目施救的应急处置理念,提升科学施救能力。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调查摸底(20xx年7月8日至7月24日)

  1.制定实施方案。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有限空间专项整治会议,将整治内容及要求传达到纳入整治范围的每家企业(单位),认真组织实施。

  2.开展全面排摸。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整治范围和要求,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涉及有限空间的企业无遗漏,并建立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台账。

  (二)自查自改,集中整治(20xx年7月25日至9月15日)

  1.组织专题培训。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有限空间的管理要求,对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全面系统开展一次教育培训,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三级培训,常态化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做到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能力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在实施作业前再进行一次安全告知和岗前培训。

  2.指导开展自查自纠。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单位)对照专项整治内容和《桐乡市有限空间检查表》(附件2),组织开展本单位有限空间风险要素辨识、检测,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手段。没有相应能力的'单位,要通过市场化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由技术服务机构帮助做好有限空间条件确认、隐患排查、实施整改、检测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单位)按照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通风检测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外包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4.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涉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要组织集中检查。对企业(单位)在有限空间辨识不明晰、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员工教育培训不全面、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全、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未按规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等重要环节进行对表(附件2)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和违法行为实施限期整改、挂牌整治和依法查处,并将相关情况报市安委办。

  (三)抽查督查,全面总结(20xx年9月16日至9月30日)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查,进行全面总结,固化健全工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专项整治由市安委会统一领导,各专业安委会牵头单位和相关安委会成员单位要按照“八个一”的要求(制定一个专项整治方案、组织一次作业企业人员培训、开展一次全面排摸、建立一套有限空间企业单位台账)、建立一套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机制、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挂牌整治一批问题隐患、集中曝光一批违法企业),抓好业务条线的整治工作。市安委会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督查工作。各镇(街道)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辖区专项整治。

  (二)压实主体责任。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把全面落实企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之一,各相关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全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企业(单位)落实有限空间各项管控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三)加大执法力度。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xx版)》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重大事故隐患、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防控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专项整治始终,切实做到“检查必执法、执法必严格”。立案查处一批违法行为,集中挂牌整治一批问题企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单位,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四)强化宣传教育。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整治工作,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并对整治中查处的典型案列进行集中曝光,扩大社会教育面,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请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将联络员名单和实施方案于7月13日前报市安委办,将桐乡市有限空间底数排摸表(附件1)于7月24日前报市安委办,将工作总结和桐乡市有限空间检查表(附件3)于9月28日前报市安委办。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0

  近年来,全国及我市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为深刻汲取有限空间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防范和遏制类似事故频繁发生,按照6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全国吸取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教训视频会议精神和《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的警示函》(辽安委办〔20xx〕30号)以及7月8日《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警示函》的要求,依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原安监总局第59号令)、《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xx)、《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xx)等规章和标准规范,市安委会决定在全市立即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有限空间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辨识有限空间基本情况,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管理。使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管单位和企业实现有限空间筛查确认及登记建档率100%;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教育培训率100%;有限空间警示标志设置率100%;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率和现场监护率100%,有效防范一般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二、专项整治时间

  即日起至20xx年11月15日。

  三、工作组织领导

  市安委会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安委会副主任、市安委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市级部门分管领导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日常联络协调、督导检查和资料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专项整治范围及重点

  (一)检查整治范围

  全市建筑、市政、交通、工业、农业、水利、电力、通信、医药、粮食、物资储备等行业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类隧道工程项目和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企业所涉及的停产、复产、清淤、除污、检维修、地下管廊等有限空间作业环节(详见附件1)。

  (二)专项整治重点

  1.是否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行辨识,确定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

  2.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管单位及施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是否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4.是否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并做好记录;

  5.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是否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6.是否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

  7.是否制定可靠有效的有限空间事故应急预案,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盲目施救;

  8.委托外包作业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外包作业单位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五、责任分工

  此次专项检查整治,采取“条块结合”、层级负责、分类实施的方式进行。

  一是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的专项整治,安委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地区要成立由安委会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面评估分析辖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办、街道办、乡镇政府要整合力量,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对辖区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企业包区划片、专人负责、逐一入户进行“全覆盖”专项整治。

  二是市安委会各相关成员单位要按照行业监管责任,具体负责组织对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要成立由本部门(单位)领导任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面排查本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制定专项整治方案,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对各区市县、先导区本行业整治情况“全方位”督导检查。

  三是各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夯实主体责任,具体负责组织对本企业的专项检查整治。企业要成立由本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广泛宣传,把专项整治责任落实到车间、到班组、到岗位、到具体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无死角”“无盲区”。

  市安委办将适时对各区市县、先导区、各部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各重点企业进行抽查检查。每月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调度、通报,并将开展情况纳入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把专项整治工作提升到“守底线、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由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企业负责人亲自挂帅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研判、周密部署,层层落实责任,扎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落地。

  (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把专项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机构、人员,覆盖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经营单位、企业,督促各类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档,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并落实作业审批制度和应急措施。各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突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查出的问题逾期不整改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落实联合惩戒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与正在开展的“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建立有限空间专项整治长效机制,本次专项整治结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整治工作,巩固阶段整治成果,推动有限空间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坚决防止专项整治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

  (三)加强宣传,提高防范。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加大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宣传力度,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五进”活动相结合,通过微信、网站、报纸、电视、标语等媒体手段,加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力度,督促企业开展内部专题教育,落实岗前培训,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和科学施救常识,切实使从业人员掌握危险作业风险和作业要求,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避免造成事故伤亡扩大。

  (四)从严整治,确保效果。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涉及有限空间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要对本行业,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会要对本辖区专项检查整治发现的问题隐患,明确建立隐患清单及跟踪督办的责任,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认真甄别、跟踪管理、挂牌督办;各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对检查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定人、定责、定时限立行立改,确保专项整治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形成闭环管理。市安委办将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专项整治阶段开展情况以简报形式印发至各单位,专项整治结束后,将对各单位一些好的经验作法及存在的问题在全市予以通报。

  (五)强化信息报送。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办,市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将(区市县、先导区、市级部门)每月底报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台账(附件2)及阶段性进展情况小结;11月20日前报送专项检查整治汇总表(附件3)及专项工作总结。同时,各区市县、先导区安委办要将辖区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矿商贸企业所涉及的有限空间基础台账报市应急管理局相应处室。各企业要认真开展自查,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台账备查。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1

  为深刻吸取“11.7”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防范有限空间事故能力,不断提升我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保障水平,决定即日起在我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攻坚行动。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有限空间违法违规作业行为,推动企业从严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规程、制度要求,确保辖区内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20xx年底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攻坚行动,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根据专项整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摸清有限空间底数并建立管理台账,督促企业全面自查自改,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

  三、整治重点

  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严格落实属地、部门监管(主管)责任,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包括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电力、海洋渔业、粮食仓储、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城镇燃气、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督促企业对涉及到的有限空间进行全面排查、辨识与确认,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严厉打击有限空间违法违规作业行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一)是否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二)有限空间场所是否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是否按规定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是否实行审批管理;

  (四)是否向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三脚架、安全绳,以及与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相适应的检测报警仪器、正压式呼吸器等有限空间作业劳动防护用品;

  (五)是否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

  (六)是否对承包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统一协调、管理,是否对承包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

  此次整治的重点包含但不限于以上内容,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结合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特点,进一步细化补充。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广泛,有限空间事故易发多发,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清醒认识当前我镇安全生产形势,切实提高认识,强化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攻坚行动的组织领导,要将本次攻坚行动与省、市、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我镇各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细致排查治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隐患,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深入排查健全完善监管台账。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排查确认工作,全面查漏补缺,督促指导相关企业进行有限空间再辨识再确认,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并将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全部纳入监管台账,健全完善有限空间监管台账。

  (三)督促企业落实自查自改。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督促指导相关企业,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六必须六严禁”规定》(见附件2)要求,认真对照开展自查自改,对自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造册登记,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和隐患排查整治公示制度,并按照“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要求全部整改到位,实现动态闭环管理。

  (四)强化监督检查执法力度。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和执法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联合惩戒制度,以监督执法成果作为检验专项治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增强执法工作震慑力,提升有关企业负责人敬畏法律、敬畏红线的意识,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同时要加大执法检查,对未按规定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的和未制定作业方案或未经审批擅自作业以及未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严处重罚。

  (五)强化专题培训和应急救援措施。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培训,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和应急救援基本常识,提升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全人员知识技能。同时,督促和指导相关企业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完善有限空间应急预案,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演练和专题培训,并将《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指南》(见附件5)纳入专题培训重要内容,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杜绝盲目施救,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请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行政村要认真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于20xx年12月20日前将本单位相关工作总结连同有限空间企业统计表(附件3)、有限空间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情况汇总表(附件4)加盖公章后一并上报送镇安办。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2

  一、演练时间:

  20xx年9月14日9时00分至11时00分。

  二、演练地点:

  TJ5标胡家沟隧道。

  三、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我合同段隧道施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检查《隧道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掌握火灾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遇到火灾时的应急反应能力。

  四、演练情况设置:

  隧道台车由于电焊火花引发附近防水板着火,作业人员6人中发生1人被困窒息晕倒、2人被火轻度烧伤的火灾事故。

  五、演练方法:

  情况诱导,模拟演练,小结讲评。

  六、参加演练人员:

  演练领导小组及胡家沟隧道所有员工。邀请:巴南广高速公路JL4总监办总监游勇、安全监理雷静和驻地监理及隧道1队负责人和安全员参加。

  七、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准备与实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演练的准备、协调工作,由杨国大负责具体事务。

  2、现场总指挥李晓雄:主要负责演练现场人员、物资、设备的总体调度指挥。现场副总指挥杨明和钟和:主要负责协助总指挥的工作。

  3、现场指挥钟和:具体负责本次演练现场的`人员、物资、设备的调度指挥。

  4、演练主持与解说杨明:主要负责演练的主持与解说工作。

  5、演练影像资料拍摄杨泽:负责演练资料的拍摄。

  6、演练应急抢险组(由胡家沟隧道队应急救援队伍组成),负责演练火灾的抢救工作,主要负责火灾扑灭的具体实施工作。

  八、演练前准备工作

  1、演练物资准备(由胡家沟隧道队和项目部机材处负责):挖掘机、装载机、干粉灭火器,消防桶,消防揪,医药箱,急救药品,担架,演练现场条幅,演练小组标牌及袖标,对讲机、扩音器及会场设备等。详见:隧道消防演练物资表。

  2、演练交底:演练前1天召开职工大会,安保处杨国大组织所有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传达讲解《胡家沟隧道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方案》,讲解本次演练方案中注意事项,明确各应急小组人员及职责。

  3、演练救护车:川A.DR960为医疗救护车,驾驶员为刘荗林。

  九、演练要求

  1、各部门必须积极参与演练。

  2、在演练过程中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动作规范,防止受伤现象发生。

  3、演练过程要控制火势,防止事故发生。

  4、演练期间如有外来人员,由其相关联系人员负责其安全撤离。

  5、认真总结在演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突发火灾事件时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

  6、请隧道1队负责人和安全员认真观看,领会演练意图,回去后组织本单位成立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相关应急演练。

  十、演练结束语

  本次演练,按照事先周密策划的演练预案顺利完成,达到了应急演练的目的,增强了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的能力。我们的演练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为应急预案开展的演练工作却刚刚起步。为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及时、有效的效果,我们将经常性地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我们全员的应急反应综合素质。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3

  1.总 则

  1.1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公路隧道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全省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水平,确保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修复工作,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湖北省安监局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鄂安监发【20xx】3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省普通公路隧道内发生的大、中、小型车辆交通事故、危化品泄漏、火灾、设备设施故障等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发布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

  2.工作原则

  2.1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提高全员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预警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装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始终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最终目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应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单位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实行分级响应、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

  2.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对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实现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2.5资源整合、协同应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人员、资金、设备、物资等进行有效整合,保障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各部门间密切协作,发挥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在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2.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素质。

  3.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体系由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监控中心、应急工作组构成。各市州公路管理部门参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3.1应急指挥部组成

  3.1.1为加强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防御和处置能力,省局成立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

  指挥 长:省公路局局长

  副指挥长:省公路局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局长、质量监督长

  成员: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安监处(应急办),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应急指挥部负责落实及督促其他部门应对公路隧道安全生产工作。

  3.1.2应急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应对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指示,部署全省普通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检查落实情况;

  (2)统一指挥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掌握现场应急救援情况,协调现场应急救援行动;

  (3)及时了解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情况,分析、研判事故发生的规模及可能带来的损害后果,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二次事故,发布启动本预案命令;

  (4)根据事故等级,视需要成立临时专家组,开展事故调查和提出善后处理意见;

  (5)召开成员会议,通报事故情况,宣布处置救援方案,分配工作任务;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应急资源等;

  (6)现场指挥、协调、督导各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检查处置救援方案执行情况,随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7)当应急处置工作由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统一指挥时,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门的指令,执行应急救援行动;

  (8)向上级汇报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9)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3.2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工作机构,其职责如下:

  (1)组织起草、修订全省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办法;

  (2)负责全省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分析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提出报告和建议;

  (3)组织协调各应急工作组工作;

  (4)传达、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各项决策、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5)根据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工作组的要求,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日常工作;

  (6)负责收集、汇总隧道交通事故信息及应急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信息;

  (7)负责组织局机关各部门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

  (8)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3监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状态时监控中心在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如下:

  (1)实施24小时值班接警工作;

  (2)接收、处理上级和应急协作部门的预测、预警信息,跟踪监测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实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负责信息系统通信保障工作,负责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支持系统正常运行工作,负责通信保障工作;

  (4)协助应急办公室收集、汇总隧道突发事件信息及应急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信息;

  (5)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手段实时发布预警信息;

  (6)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应急工作组

  应急工作组由省局指挥部内相关部门人员组建,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工作组分为六个应急工作小组,各组人员名单由应急办公室拟定,应急指挥部审定。各组人员应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当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时,应急工作小组成员由组长召集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组长因故缺位时由应急指挥部指定人员担任。

  3.4.1综合协调小组

  由应急办公室负责人任组长,安监处、党委办公室、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

  (1)负责起草重要报告、综合类文件;根据应急指挥部和其他应急工作组的要求,统一向本级及上级报送应急工作材料;

  (2)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向社会通报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影响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负责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

  (4)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2交通秩序小组

  由路政负责人任组长,路政施救、养护应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1)根据现场的范围和交通情况,协助交警和120急救人员及时抢救伤员,疏散人员和车辆,摆放控制性警示标志;

  (2)协助交警及时实施对隧道道路的监控、应急封道、分流、清障施救和恢复交通等工作,提出车辆绕道方案并组织实施;

  (3)预留救援车辆通道,用于清障车辆进入事故区域,将事故车辆及时拖离现场。同时以事故车辆为中心,在事故现场来车方向500米以上由远及近连续设置警示标志。

  (4)维护抢险现场等候车辆及行人的秩序,组织、协调疏通隧道突发事件导致的道路堵塞,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及时做好疏导交通或单幅双向通行等工作;

  (5)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3现场勘查小组

  由养护负责人任组长,路政、养护人员组成。

  (1)确定事故现场安全后,根据现场路产损坏实际情况,按照由外到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巡视现场,确定现场范围,进行勘查检验、调查取证;

  (2)检查隧道质量状况及附属设施受损情况,确定维护方案并展开作业;

  (3)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4通信保障小组

  由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处室人员组成。

  (1)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做好上传下达、请示报告等工作,确保信息联络畅通;

  (2)做好和公安交警、消防部门和120急救中心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

  (3)负责电视电话会议通信保障工作;

  (4)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5后勤保障小组

  由办公室负责人任组长,财务处、办公室有关人员组成。

  (1)负责应急状态期间24小时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2)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4.6总结评估小组

  由副指挥长任组长,应急办公室及有关人员组成。

  (1)对突发事件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向应急指挥部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2)承办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综合协调小组、交通秩序小组、现场勘查小组、通信保障小组指定专人负责与现场工作组沟通联络,协调应急工作,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情况。

  交通秩序小组、现场勘查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在公路隧道突发事件预警状态或应急响应行动终止时自动解散;综合协调小组、通信保障小组、总结评估小组在相关工作完成后,由应急指挥部宣布解散。

  4.预警预防

  4.1预警与预防原则

  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预警和预防机制,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风险分析、预警、预防工作。

  4.2预防

  (1)加强路况信息及安全宣传,努力提高民众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消除公路隧道安全隐患;

  (2)加强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的宣传,在隧道相应位置设置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的标识标牌,及时变更信息提示内容;

  (3)要建立完善公路隧道安全监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4.3预警行动

  (1)应急办公室接到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以电话形式向局应急指挥部通告隧道突发事件信息;

  (2)加强监测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并将应急处置准备工作情况上报应急办公室;

  (3)监控中心跟踪监测隧道突发事件信息,随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最新情况。

  (4)应急办公室全面掌握事态发展趋势,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4.4信息报送和处理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值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举报制度,公布道路重特大事故报告电话。

  4.4.1信息报送原则

  遵循“迅速、准确、真实”的原则,在第一时间报送公路隧道重特大事故的有关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死亡事件必须以快报形式逐级上报应急办公室。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可直接报至应急指挥部。各级应急救援机构之间,必须保证24小时人员通讯畅通。

  4.4.2信息报送程序与时限

  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实行第一时间报告制,交通部《交通运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中规定的有关公路突发事件和险情应在30分钟内将信息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报省局应急办,1小时内报省厅和省政府应急办,2小时内报部应急办,并进行电话确认。

  4.4.3信息报送内容

  应当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如下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情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信息来源;事件起因、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以及影响范围和事件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信息报送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对于情况不够清楚、要素不齐全的信息要及时核实补充内容,并将后续情况及时上报。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新进展、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特别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信息应每日一报。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4.4.4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

  事发地公路管理部门应急机构、现场工作组负责突发事件现场信息的采集和报送。

  信息报告的主要方式是电话、网络、传真、手机短信及其他通信手段。

  需要重点采集的信息包括: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单位、型号、车号;肇事驾驶员基本情况;死、伤人员的情况;公路隧道损毁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

  (3)初步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可能会引起何类次生事故或衍生事故;

  (4)事故救援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到达现场进行处置的单位、人员及组织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已发出的援助要求和已开展救援活动的时间、设备、联系人等。

  4.4.5信息处理

  应急办公室负责公路隧道突发事件信息分析工作,追踪事件进展,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将事件分析结果报送应急指挥部。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信息报告同时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和厅应急管理机构,并通报有关单位。

  5.应急处置

  5.1预警级别的划分

  按照应急启动级别从高到低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响应等级。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等级,并分别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加以表示。

  5.1.1Ⅰ级(红色)启动标准

  因隧道内运输危险化学品发生严重泄漏,致使隧道无法安全通行的;隧道内发生火灾造成无法通行的;发生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并造成人员死亡、短时间难以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的'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

  5.1.2Ⅱ级(橙色)启动标准

  隧道内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隧道运营安全、并造成严重伤害的安全事故。

  5.1.3Ⅲ级(黄色)启动标准

  隧道内发生小型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的,并造成人员受到伤害的安全事故;当气象部门发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预警信息的;隧道进出口出现浓雾、大雪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或雪后隧道进出口路面积结冰的;隧道附属设施遭到破坏,丧失正常使用功能的。

  5.1.4Ⅳ级(蓝色)启动标准

  隧道发生一般交通事故,无人员伤亡,未造成交通拥堵的。

  5.2应急响应

  5.2.1启动程序

  当公路隧道突发事件达到Ⅰ级响应条件时,由省局应急指挥部启动特别严重级应急响应程序,并上报省厅备案。当应急响应条件达到Ⅱ级(含)以下响应条件时,由市州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程序,并上报省局备案。

  5.2.2响应行动

  (1)应急指挥部或应急指挥机构应立即组织交通秩序小组、现场勘查小组和通信保障小组赶赴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2)交通秩序组根据现场的范围和道路交通情况,协助120急救人员及时抢救伤员,疏散人员和车辆,摆放控制性警示标志,待公安和消防部门到达后,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实施交通管制、预留救援车辆通道,用于清障车辆进入事故区域,将事故车辆及时拖离现场。同时以事故车辆为中心,在事故现场在来车方向500米以上由远及近连续设置警示标志。配合交警封路或分流,明确分流路线。若发生火灾,应第一时间通知消防部门,并指派专人引导,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完成火灾施救工作。

  (3)现场勘查组根据现场路产损坏实际情况,按照由外到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巡视现场,确定现场范围,进行勘查检验、调查取证;

  (4)总结评估小组及时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接到上报信息后立即报送指挥长。

  (5)当事态发展超出应急处置能力时,立即上报上级部门请求支援。

  5.2.3响应终止

  5.2.3.1Ⅰ级响应终止

  由省局应急指挥部采取如下程序终止响应:

  (1)应急办公室根据掌握的事件信息,确认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消除,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向应急指挥部提出Ⅰ级应急响应状态终止建议;

  (2)应急指挥部在同意终止后,终止Ⅰ级应急响应,明确提出应急响应终止后续处理意见;

  (3)应急指挥部解除应急工作状态,应急办公室负责在2小时内通知各相关部门恢复正常工作;

  (4)必要时综合协调小组负责向社会宣布Ⅰ级应急响应结束,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以及应急响应终止后将采取的各项措施

  (5)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善后工作。

  5.2.3.2Ⅱ级(含)以下响应终止

  市州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掌握的事件信息,确认险情排除,道路恢复通畅,现场抢救活动已经结束,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消除,受危险威胁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由第一负责人决定终止响应。

  5.3处置措施

  5.3.1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及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处置。省局应急办要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和督促事后报告及总结工作。

  5.3.2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协调与联动,配合交警实行交通管制措施。加强道路巡查,随时掌握路面信息。配合消防部门做好施救工作;

  5.3.3及时将所辖路段的事故情况、道路通阻信息、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3.4要加强与相邻路段部门的联系,保持与其经常的沟通,互通路况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相互支持与配合;

  5.3.5当事故严重程度超出本级应急能力或目前已有应急人员、物资、设备不能满足应急处置需要时,报请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6.应急物资与设备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应建立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统筹考虑辖区专用设备的配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设备配备计划,按《湖北省公路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暂行规定》(鄂路安【20xx】157号)的要求,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隧道管理与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智能化、制度化,与业内相关资质企业建立应急救援合作关系,拓宽应急物资设备保障渠道。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7.1.1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7.1.2对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地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7.1.3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出现瞒报、误报、漏报、迟报等情况,造成人员伤亡和重特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7.2补助和抚恤

  对因参与公路隧道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3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是全省公路行业应对公路隧道突发事件的专项预案。应急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经应急指挥部审定,上报省厅备案。下列情况,本预案应进行更新:

  7.3.1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做出调整或修改,或国家出台新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7.3.2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7.3.3根据日常应急演练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结束后取得的经验,需对预案做出修改;

  7.3.4因机构改革需要对应急管理机构进行调整;

  7.3.5应急物资及设备的数据资料应每年更新一次。

  7.3.6有关部门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修订和更新相应应急预案。

  7.4制定与解释部门

  7.4.1本预案由省公路局制定,并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

  7.4.2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7.4.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8.附件

  应急响应指南

  为了更好地实施隧道应急救援,隧道救援区段进行了合理划分。救援区段的划分不仅要考虑隧道事故影响范围、通风排烟控制、救灾设备的位置、救援队伍的驻地,而且要考虑人行通道、车行通道以及逃生通道的位置,为明晰响应行动,现以东西向隧道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指南如下:

  Ⅰ级响应(危化品事故、大、中事件应急响应)

  8.1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

  8.1.1危险品事故的前方的车辆正常驶出隧道。

  8.1.2发生危险品事故车辆的司乘人员立刻下车,利用隧道内的紧急电话或手动报警器报警。

  8.1.3监控中心接到报警后,调整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指示器,并且通过有线广播系统向隧道内的人员发出警报信号,封闭隧道交通。

  8.1.4监控中心向单位值班领导报告。

  8.1.5监控中心向交警、路政和当地环保部门发出求救信号。

  8.1.6交警或路政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刻疏散被困车辆,引导被困人群撤离隧道,若事故现场有人严重受伤,现场交警或路政人员电话求救120.

  8.1.7医院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刻安排相关科室做好救助准备,同时出动120救护车辆赶往事故现场。

  8.1.8 120救援车赶到后救助伤员,并立刻撤离返回医院。

  8.1.9环保部门赶到现场后,分析危险品类型,提出处理方案;有关专业部门处理事故现场。

  8.1.10事故现场处理完毕后由环保部门检测,确定满足卫生标准后,再通知现场救援指挥部。

  8.1.11指挥部向交警、公路等部门下达处置指令。公路部门通过监控中心通知路政、养护部门进入隧道处理现场,并检查可否恢复通车。

  8.1.12若可以通车,则监控中心恢复隧道交通。

  Ⅱ级预案(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8.2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8.2.1左线

  (1)事故点前方的车辆驶出隧道,发生事故的车辆亮起警示灯。

  (2)发生事故车辆的司乘人员或发现事故的隧道巡逻人员,通过紧急电话或手动报警器向监控中心报警。

  (3)监控中心接受报警信号后通过监控系统确定事故发生点及事故类型。

  (4)监控中心通过广播系统、隧道内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等告知司乘人员隧道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阻止事故点后方车辆行驶。左线事故点后方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发生事故”,事故点后方的车道指示器改为红色警示灯,右线除进出口警示灯为红色外,其余均为绿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封闭左、右线交通。

  (5)监控中心报告隧道值班领导、交警、路政,同时报告信息中心。

  (6)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横通道之前,则交警、路政通过右线进口将车停放在右线事故点后的横通道附近,徒步穿过该横通道赶往事故现场。

  (7)120急救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救护车赶往隧道,并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8)交警或路政赶到后打开隧道东口和西口活动护栏,交警、路政在隧道东西口活动护栏处、隧道口、事故点后车行横洞附件及事故发生点指挥交通。

  (9)监控中心确认交警或路政赶到现场后,改变隧道内的交通信号指示器和可变情报板。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左线事故点后可变情报板改为“缓慢行驶,撤离至右线”,右线交通指示器除进口处为红色外,其余均为绿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可变情报板改为“撤离隧道”;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左线可变情报板显示“请按次序退出隧道”,事故点后除进口处外的指示器均为绿色,指向隧道进口。

  (10)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左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通过事故点后方车行横洞进入右线,正向驶出隧道口。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左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1)120急救车赶往隧道西口,急救车辆进入隧道左线并驶向事故发生点进行救援,救援完毕后掉头原路返回,通过活动护栏到右线或通过事故点后的第一个车行横洞进入隧道右线返回。

  (12)养护、维修、路政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检查设施完备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给隧道监控中心。

  (13)隧道监控中心发出恢复隧道交通的信号。

  8.2.2右线

  (1)事故点前方的车辆驶出隧道,发生事故的车辆亮起警示灯。

  (2)发生事故车辆的司乘人员或发现事故的隧道巡逻人员,通过紧急电话或手动报警器向监控中心报警。

  (3)监控中心接受报警信号后通过监控系统确定事故发生点及事故类型。

  (4)监控中心通过广播系统、隧道内外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等告知司乘人员隧道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阻止事故点后方车辆行驶。右线事故点后方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发生事故”,事故点后方的车道指示器改为红色警示灯,左线除进口警示灯为红色外,其余均为绿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封闭左右线交通。

  (5)监控中心报告隧道值班领导、交警、路政,同时报告信息中心。

  (6)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横通道之后,则交警、路政进入隧道右线事故发生点。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横通道之前,则交警、路政从隧道东口通过活动护栏逆行进入隧道左线。将车停放在事故点后第一个横通道附近,徒步进入右线事故点,交警和路政如果发现现场司乘人员受伤需要救助,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向当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救护车赶往隧道,并通知相关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8)交警或路政赶到后打开隧道东口和西口活动护栏,交警、路政在隧道东西口活动护栏处、隧道口、事故点后车行横洞附件事故发生点指挥交通。

  (9)监控中心确认交警或路政赶到现场后,改变隧道内的交通信号指示器和可变情报板。如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右线事故点后可变情报板改为“缓慢行驶,撤离至左线”,左线的交通信号指示器除隧道进口为红色外其余均为绿色并指向隧道出口,可变情报板改为“撤离隧道”;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右线可变情报板显示“请按次序退出隧道”,事故点后除进口处外的指示器均为绿色,指向隧道进口。

  (10)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右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通过事故点后方车行横洞进入左线,正向驶出隧道东口;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右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1)120急救车辆赶往隧道西口,通过活动护栏,急救车辆进入隧道右线并驶向事故发生点进行救援,救援完毕后掉头原路返回。

  (12)养护、维修、路政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检查设施完备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给隧道监控中心。

  (13)隧道监控中心,发出恢复隧道交通的信号。

  Ⅲ级预案(小型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8.3小型交通事故应急响应

  8.3.1左线

  (1)事故点前方的车辆驶出隧道,发生事故的车辆亮起警示灯。

  (2)发生事故车辆的司乘人员或发现事故的隧道巡逻人员,通过紧急电话或手动报警器向监控中心报警。

  (3)监控中心接受报警信号后通过监控系统确定事故发生点及事故类型。

  (4)监控中心通过广播系统、隧道内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等告知司乘人员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事故点后方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发生事故减速慢行”,事故点后方第一个车道指示器改为红色警示灯。

  (5)监控中心报告隧道值班领导、交警、路政,同时报告信息中心。待路政到达后,打开事故点后的第一个车行横洞的卷帘门。

  (6)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横通道之前,则交警、路政从隧道右线经事故点后的第一个车行横洞驶向事故发生点。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交警路政则从隧道东口进入隧道右线,并在隧道西口活动护栏掉头进入隧道左线,驶向事故发生点。交警和路政在隧道东西口、活动护栏、事故点及事故点后的车行横洞处执勤,如果发现现场司乘人员受伤需要救助,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向当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救护车赶往隧道,并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8)若事故发生在最后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监控中心打开事故点前方的第一个车行横洞,供120救护车掉头使用。若事故发生在最后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路政打开隧道东口活动护栏,供120救护车掉头使用。

  (9)交警及路政在120需要掉头转向的地方和事故点维护交通秩序。

  (10)120急救车提高隧道西口进入隧道左线驶向事故点救援后,若事故发生在最后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在事故点前方第一个车行横洞掉头进入右线,经隧道西口撤离,若事故发生在最后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在东口活动护栏掉头从右线返回。

  (11)养护、维修、路政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检查设施完备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给隧道监控中心。

  (12)隧道监控中心在情报板发出恢复隧道交通的信号。

  8.3.2右线

  (1)事故点前方的车辆驶出隧道,发生事故的车辆亮起警示灯。

  (2)发生事故车辆的司乘人员或发现事故的隧道巡逻人员,通过紧急电话或手动报警器向监控中心报警。

  (3)监控中心接受报警信号后通过监控系统确定事故发生点及事故类型。

  (4)监控中心通过广播系统、隧道内外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等告知司乘人员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事故点后方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发生事故减速慢行”,事故点后方车道第一个指示器改为红色警示灯。

  (5)监控中心报告隧道值班领导、交警、路政,同时报告信息中心。

  (6)交警、路政从隧道东口进入隧道右线驶向事故发生点;交警和路政在隧道东西口、活动护栏、事故点及事故点后车行横洞处执勤,如果发现现场司乘人员受伤需要救助,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向当地120求救。

  (7)120急救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救护车赶往隧道,并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8)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监控中心打开事故点后方的第一个车行横洞,供120救护车掉头使用;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路政打开隧道东口活动护栏,供120救护车掉头使用。

  (9)交警及路政在120救护车需要掉头转向的地方和事故点维护交通秩序。

  (10)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120急救车辆通过隧道左线,经事故点后第一个车行横洞驶进隧道右线事故点救援,救援后经隧道西口撤离;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120急救车辆通过隧道西口进入隧道左线,并在隧道东口活动护栏掉头驶进隧道右线,救援后经隧道西口撤离。

  (11)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前,则左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通过事故点后方车行横洞进入右线,正向驶出隧道口。若事故发生在第一个车行横洞之后,则左线被困车辆在交警指挥下按次序退出隧道。

  (12)养护、维修、路政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检查设施完备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告给隧道监控中心。

  (13)隧道监控中心在情报板发出恢复隧道交通的信号。

  Ⅳ级预案(一般事件应急响应)

  8.4一般交通事故救灾应急响应

  (1)隧道监控中心发现或接受报警信号厚街,确定事故发生点及事故类型。

  (2)通过广播系统、隧道内外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等告知司乘人员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事故点后方的可变情报板显示“前方发生交通事故、减速慢行”,事故点后方第一个车道指示器改为红色警示灯。

  (3)监控中心报告隧道值班领导、交警和路政,同时报告信息中心。

  (4)事故处理完毕后,养护、维修、路政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检查设施完好情况,并将检查情况报告隧道监控中心。

  (5)隧道监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若已正常则恢复隧道交通信号。

  8.5隧道雨雪、雾应急响应

  (1)大雾情况下,隧道外情报板发送“大雾天气、减速慢行”;隧道内出口发送“隧道外雾大、减速慢行”。

  (2)在小雾情况下,隧道外情报板发送“天气有雾、减速慢行”;隧道出口发送“隧道外有雾、减速慢行”。

  (3)在大、中、小雨的情况下,隧道外情报板发送“雨天路滑、减速慢行”;隧道内出口发送“隧道外下雨、减速慢行”。

  (4)在雪天情况下,隧道外情报板发送“雪天路滑、减速慢行”。

  8.6隧道附属设施应急响应(隧道停电应急响应)

  (1)中控人员发现停电后,立即停止巡逻车前往隧道预警,并切换可变情报板(隧道停电注意安全);

  (2)通知交警、路政、施救车、急救单位前往隧道口预警,通知监控中心;

  (3)及时联系供电部门,了解停电原因和大致来电时间;

  (4)隧道电工接到双路停电的信息后,立即进行自发电供电,配合巡逻人员做好预警工作后,在配电房内监视供电系统,随时准备来电切换;

  (5)巡逻人员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带上必备器材(锥形警示帽、闪光灯)穿反光背心,驾车前往现场;

  (6)巡逻人员在20分钟内在规定位置按要求完成设置临时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急行慢行;

  (7)停电期间加入巡查力度,预防隧道内各类突发事故,保证执勤时的人身安全;

  (8)恢复供电后,配电房立即恢复隧道正常供电,巡逻人员撤除各类临时标牌,监控室切换信号灯、可变情报板为正常通行模式,防滑隧道正常通行。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4

  演练目的:

  为了加强员工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现场假设2车间混合机摔拌机罐内检修作业筹备此次演练。

  演练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下午16:30分钟

  演练地点:2车间混合机摔拌机维修

  参演人员及职责:所有参加消防演习之人员态度必须认真,坚决服从指,并按预先制定方案,有秩序地撤,以免造成惊慌和恐乱;

  参加人员:

  职责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

  负责人员:、

  现场指挥员:

  现场监督:

  后勤保障:

  应急司机:

  演练内容:

  受限空间的混合机摔拌机罐内有联系阀门、管线加合格规定要求的盲板隔离进行吹扫、蒸煮清理工作,在履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申批手续后作业,在作业过程中突发休克,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而采取突发预案相应措施。

  演练步骤

  1、检测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法用蜡烛法在混合机摔拌机罐内点燃一支蜡烛观察10分钟时间,看蜡烛火焰是否熄灭,熄灭则表示罐内空气质量不佳,需继续通风换气,然后再次检测合格证明罐内空气质量良好,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将分析罐内含氧量、可燃气体含量、有毒有害气体记录。

  2、危害评估后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于安全受控制状态。

  3、通风本次演练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罐内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气进行通风换气补氧方法。

  4、防护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本次演练应该给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设制专人保管,并按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开始作业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是要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罐内作业,在未准确测量定氧气浓度,严禁进入罐内作业。

  2、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罐内受限空间有害物质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罐内作业。

  3、检测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再办理《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施工作业中涉及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在受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检测。

  5、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超过安全电压36伏以下的照明灯、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6、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时必须有监护人员在旁边、保持联系,检修后准备离开时应及时清罐内物品、杂物清理干净。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受限位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作业人员突发休克。

  1、立即启动受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

  演练开始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先进行检测通风然后进行作业,假如:2车间混合机摔拌机罐内检修作业时突然晕倒现场监护员第一时间发现维修人员晕倒后,立即向车间主管部门、安环部报告,同时电话依次通知公司领导部门消防局、120、公司保安救援人员款未穿戴好防护用品,不得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救援工作。受限空间内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安环部处组织迅速抵达现场就近取用氧气袋或人工呼吸进行急救人员把伤员用担架抬到救护车,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5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源头和基础抓起,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此次安全专项整治,督促工贸企业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强化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避免盲目施救,坚决防范和遏制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镇长万新建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全立波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及各行政村村委会为成员的武圣宫镇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监办主任岳建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整治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范围为工贸行业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在有色、食品药品加工、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部位。

  四、重点内容

  此次整治工作重点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企业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企业建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台账情况;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标识设置情况;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情况;企业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有限空间作业规范要求情况;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救援器材配置情况以及是否有员工亲属盲目参与作业和应急救援等情况。

  五、方法步骤

  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总体原则,20xx年在巩固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整治冶金、有色、建材、轻工行业以及存在附属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贸企业。20xx年进一步巩固20xx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重点整治机械、纺织、烟草、商贸行业和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较差、安全风险仍然较高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

  (一)动员部署,宣传发动阶段(每年1-2月)

  1.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并于2月底前将工作方案报镇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宣传发动。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主流报纸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做到宣传进企业、进乡村、到农户,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舆论氛围。

  3.全面调查摸底确认。各村(社区)要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照《工贸行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见附件1)进行有限空间确认。

  (二)培训教育阶段(每年3-4月)

  各村(社区)要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原则,督促辖区内工贸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安全培训,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知并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确保全体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方法。

  (三)自查自纠阶段(每年5-6月)

  1.企业要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台账;安全警示标识;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通风、检测、防护设备;作业程序及履行审批手续;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及演练等重点内容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找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整改,并填报《企业有限空间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表》(附件1)。

  2.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凡企业自检自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彻底整改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承诺合理期限予以整改。

  3.各有关企业于每年6月25日前将《企业有限空间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表》(附件)签字盖章后报送至镇安监办。

  (四)执法检查阶段(10月底前)

  1.全面督导检查。镇安监办将有计划地组织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执法、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抽查,要通过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整治情况,发现问题、完善举措、推动工作,特别是倒查各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情况。

  2.及时总结和通报。各村(社区)要及时将每个阶段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并通报整治情况。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有限空间专项整治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本地辖区,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对所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确保专项治理全覆盖、不留死角。

  (二)强化工作措施。各村必须严格工作标准,强化工作措施,每月调度一次专项整治进展情况,确保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对隐患整改不力甚至事故频发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严格处罚,要选择典型企业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降低其诚信等级并予以公开曝光,以儆效尤。

  (三)严格责任追究。各村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以推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切实履行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不重视,工作进展缓慢的,镇安监站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倒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相关文章: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01-24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09-08

有限空间专项作业方案02-19

有限空间作业演练方案01-23

有限空间作业处置方案01-24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方案01-08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方案08-22

燃气有限空间作业方案01-11

有限空间作业作业方案范文(精选11篇)01-09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