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

时间:2024-10-09 13:33:24 方案 我要投稿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1

  课堂教学应教尽教,提高在校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效率、质量。根据《方案》,洛阳市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在深化课程领域改革方面,《方案》强调,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

  严控作业总量,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

  “双减”背景下,孩子的.作业如何规范?对此,《方案》明确,要建立全市作业管理等规范办学行为监测机制,鼓励学校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课后作业布置多少合适?《方案》提出,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双休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另外,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做好反馈;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压减考试次数,不得按考试结果分班排座位

  在完善招考制度改革方面,《方案》要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坚持“公民同招”,坚决遏制“择校热”、掐尖招生等问题。

  《方案》明确,要严格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

  教学质量谁来评价?《方案》提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在中小学探索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孩子不上课外辅导班,课后服务内容如何?

  《方案》提出,学校应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断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学校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

  《方案》明确,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按照《方案》,经过四个阶段的推进实施,到20xx年1月以后,洛阳将形成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2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

  4.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地要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5.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6.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

  7.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各地要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9.加强教学管理。省级教育部门要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市县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形成教学管理特色。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

  10.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各地要完善政策支持措施,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11.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

  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2.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进一步实施好“国培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强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素养展示和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1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各地要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并制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的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不得产生新的代课教师。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向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制定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办法,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对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应及时调整。加大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建立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完善教师岗位分级认定办法,适当提高教师中、高级岗位比例。

  1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联动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并向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对在乡村有教学任务的教师给予交通补助。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15.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领导力。尊重校长岗位特点,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推行校长职级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加大校长特别是乡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校长国内外研修。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16.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国家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和实施监测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并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完善义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

  17.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18.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县域教育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坚持和完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建立监测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19.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国家、省、市、县、校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20.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聘用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学校经费等。各地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应给予支持和奖励。

  21.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经费支持力度。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整合建设国家中小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降低班额标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2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教育局局长。县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3.落实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条件,切实管好学校。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党建工作。宣传部门要抓好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配合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统筹做好土地供给和学校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落实教师待遇,为学校招聘教师提供支持。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网信、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推动提供更多儿童优秀文化产品,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党委政法委要协调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工作。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妇联要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做好少年儿童有关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

  24.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防止增加孩子过重课外负担。

  25.强化考核督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其作为对省、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

  26.营造良好生态。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更好发挥义务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奠基作用。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3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际行动,随着我县农村初中学生进城工程的全面实施,我县教育工作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当前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认真分析我县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向校长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下大力气全面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师德标兵”活动,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积极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进城后,要切实加强教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的培养;要多一份爱心、耐心、恒心,深入洞悉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监管力度;要把规范师德行为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方面认真抓好;要将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学校评优树模的重要条件。今后,还要更高要求、更严标准地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并予以重奖。

  2、强化培训实效。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方案,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校长作为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和培训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决策要科学,规划要具体,措施要得力,成果要显著。二是加强主体培训。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学校要引导教师以自学为主要形式,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途径,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今后,对教师每年一次的素质测试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实施。三是加强育人实效。通过育人能力培训,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育人能力,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力求见实效。四是加强教学能力培训。以掌握新课标、新教材,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以教学方法的研究、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我县学科教学面临的而且必须解决的、最紧迫的`重大问题,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潮。

  3、强化队伍建设。各乡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大力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给各类名师下达目标任务,加大对青年教师、新任教师的培养力度,并提供锻炼机会和平台,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尽快形成结构均衡、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实施竞聘上岗。各乡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出勤、工作量、工作态度及工作实绩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每月汇总公布,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并在学年末时实施“教师选择学校,学校选择教师”的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机制。

  (二)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开展不定期督导与巡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县教育局对我县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并开展不定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巡查和专项督导,做到坚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了解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和有效指导提供保障。同时加大对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制定、完善并实施初中各年级的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小学部分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抽测制度。各乡校也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本乡校存在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加强对本乡校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研究。

  2、加强教研教改,充分发挥县教研室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指导作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一是深入推进目标管理制度,强化县教研室及各乡校教研管理工作考核;二是进一步完善县教研室及乡校教研工作内部管理制度,科学规范教研工作管理;三是加大县教研室、学校教研工作作风整顿力度,大兴教育科研之风;四是多手段提高教研人员素质,加大教研员培训力度;五是实行教研员深入基层蹲点包乡校,包学科制度;六是加强国家、省、市、县级教研课题的管理和研究,注重对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七是县教研室要扎实有效的进行教学质量调研、检测、分析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强化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校长要不断学习学校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推行校级领导兼课制度,校长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要亲自抓教学工作;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今秋将组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校长论坛会,搭建学习心得与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促进科学决策、管理水平和依法治校能力的提高。

  4、狠抓教学常规落实。认真学习、贯彻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规范和教学常规制度,切实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评等主要环节,把教学管理覆盖到教学的全过程,全力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不断发展。

  6、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教育教学。各校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考核考评、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探索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把评优、评先与教学质量相挂钩,体现能者多得的原则。

  (三)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坚持以夯实“双基”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体差异;不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加强教法学法研究,向课堂要质量。在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各乡校要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

  2、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陕西省有关高考改革方案,做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推进全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一步加强高考信息采集,加强与省市名校的交流和沟通,加大高考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升学率。

  3、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课程实施水平。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管理与指导,按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规定课程,确保体、音、美及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坚持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加强农村学生进城科学规范期工作进程,加强教育质量整体进步。农村学生进城不只是重视享受优质资源,更要注重农村学生进城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步,加强教情研究,学情分析,加强尖子生培养,有针对性的制定与现实相适应的质量提高措施。

  2、以抓好农村学校为重点,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农村初中进城后,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各小学、各教育组。各乡校要切实履行好职责,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学困生”帮扶工作,全面提高巩固率和合格率;进一步加大控辍力度,强化中小学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明确教师、当地政府及行政部门的控辍责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3、以落实农村幼儿园管理为核心,切实抓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教育组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领会幼儿园管理章程和要求,履行管理职责,加强督查检查,促使各幼儿园不断更新办园理念,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为小学教育质量的进步打下基础。

  (五)建立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

  1、建立激励机制。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干部提拔、评先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管理松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或滑坡较大的校长适时进行诫勉谈话,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2、设立教学质量奖。各乡校要设立“教学质量奖”,按照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奖罚兑现,特别是对勇于承担基础较差班级教学工作且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教育局将对教学质量提升幅度较大的学校和教学质量突出的学校进行奖励。

  3、召开表彰大会。各乡校要每年召开一次教育质量工作表彰大会,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用一定比例的经费大张旗鼓的予以表彰奖励和宣传。

  四、相关要求

  1、加强督查。教育局领导及相关职能股室要带头深入学校,加强指导,抓典型、抓督导、抓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2、加强领导。要继续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广泛动员。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提高教学质量活动动员大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科学部署工作任务,严格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到位、责任落实。

  4、落实方案。要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方案,于20xx年10月1日前将方案上交教育局基教股。同时,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考卷及答案

  5、总结提升。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做到适时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及材料存档工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4

  为进一步加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迎检工作,根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工作方案》(教督〔〕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法规,及时宣传、报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动态,营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二、组织领导

  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许毓萍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工作,对督导评估全过程进行宣传、报道等。

  三、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学校网站、电子屏幕等,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法规、典型做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室等宣传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掀起宣传热潮。

  宣传内容:①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情况;②区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情况;③区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④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情况。

  宣传方式:1.在学校网站开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宣传栏目,校园电子屏滚动播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宣传标语(见附件);2.通过教职工大会、主题班队会、升旗仪式、学校广播、宣传栏、学校网站等形式,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深入人心;3.引导师生查看和阅读国家、省、市、县教育督导网站“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栏目及广播电视等载体上有关义务教育均衡的`文件、工作动态;4.通过校园网站向社会发放一封“公开信”,具体介绍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知识。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校长、教师清楚、社会公众知晓。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许毓萍副校长负责宣传工作,办公室制定和实施宣传工作方案,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保证宣传工作顺利进行。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围绕推进教育均衡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典型做法,确保工作实效。

  3.抓好落实,做好总结。及时向县教育局上报迎检工作信息(包括悬挂的标语、板报、专栏、专题会议、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长会图片等)。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5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保障服务责任,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师资保障和改革保障水平,全面激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取得突破,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1.增强德育实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挖掘毕节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毕节试验区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教育,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完善德育机制,创新育人途径,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2.提升智育水平。推进“扶智”与“强智”教育,优化智育途径,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创新教学理念、育人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课后服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深化学科渗透和融合,强化学段和学科协调,突出全员参与和全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3.强化体育健康。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建立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推进校园“晨跑”“大课间”“运动会”等体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支持有资质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进校园普及体育运动。推进健康促进学校行动,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推进毕节市青少年健康发展中心建设。加强国家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建设,全面改善学校照明卫生条件,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和发展。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充分挖掘毕节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打造“一校一美、各美其美”的美育特色品牌。常态化开展艺术展演、艺术社团、美育教研等活动,充分展示学校美育成果。建立学生课外艺术活动记录制度,鼓励学生课外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5.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切实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时间,将每年3月和9月的第四周设立为劳动教育周,结合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创新设计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空间,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学校创建劳动实践基地,支持农村学校通过租借等方式,利用学校周边土地资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充分挖掘毕节特有山地农耕劳动文化,讲好劳动故事,发挥榜样作用。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卫健局,市文广旅局,团市委,各县<市、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县<市、区>】)

  (二)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

  6.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采取优质学校设立分校区、优质学校委托管理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划归优质学校管理等方式,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办学水平,推进优质学校快速成长。巩固提升穗毕教育扶贫协作成果,积极扩大帮扶面,实现易地扶贫搬迁配建学校与广州优质学校结对。争取广州选派优秀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到我市结对学校挂职锻炼,选派中小学校长、教师到广州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培养“种子学校”“种子教师”。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引进一批市外优秀退休校长、优秀教师到我市中小学校担任校长或从事一线教学,把市外优质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模式植入我市中小学。

  7.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学校“放管服”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落实校长、教师聘任制,推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开展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人事自主、管理自主和经费包干”改革试点,推动教职工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工资发放由“职称等级与普惠绩效”向“优质优酬与按岗发放”转变。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中小学校管理底线清单,加强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读物管理,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管理。

  8.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与开放共享,强化学生发展主体地位,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和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管理服务制度。加强体育、数学、英语、科学等薄弱学科质量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活动课程和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建立推进新技术教学应用激励机制,充分应用教学软件的智能化优势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创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室联网的集教学、评价、研修、培训、管理等多层面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

  9.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和相关制度,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生发展指导意见、优化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方案等。完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及校长教师推门听课制度。建立教学常规视导工作机制,开展每学年不少于1次的区域教学常规管理调研,发挥教学常规管理指导功能。

  10.提升教研工作水平。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加强各级教研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各学段各学科教研人员,多渠道引进、选聘和培养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健全教研人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全面开展以教研员、督学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校教学常规视导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员的指导服务作用。建立区域内校际联合集体备课机制,推进农村学校连片集体备课、城乡学校结对备课、教研员指导式备课等。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义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各高校,各县<市、区>)

  (三)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11.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严格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加大义务教育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动态调整,加强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挖潜,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级教育部门负责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向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继续实施“特岗计划”,重点补充音、体、美、劳等学科教师,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根据小规模学校实际,科学制定教职工编制具体核定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公办学校教师未经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到民办学校兼职领薪。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配齐配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

  12.培育合格教师队伍。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考评监督机制。实施教师全员培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规范汉字书写能力,加强教师法治意识培训,提高法治素养。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地方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梯级培训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分级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乡村教师集训制度,落实乡村学校艺术体育教师专项计划。

  13.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规划,落实《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行校长职级制、任期制,形成科学有效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校长在同一学校任期原则上不超过6年。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校长全员培训,提高校长队伍素质。实施“名校长工程”,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

  1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教师优待办法,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补贴拨付保障机制和联动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切实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分配,并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班主任待遇,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二分之一计算;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按规定发放补贴。建立完善优秀校长、班主任、教师等定期表彰奖励制度,落实教师聘期制和教师惩戒与退出管理规定,推动教师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

  (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5.树立教育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培养紧密结合,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更加重视学生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巩固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成果,常态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保持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处理好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激活学校办学活力的关系,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严禁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16.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对照优质均衡发展国家标准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弱项,稳步推动校园、校舍、设备、环境等方面的提档升级,不断提升适应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能力水平和乡村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科学规划城镇学校布局,保障学校建设用地,推进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加快新兴人口聚集区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保障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学。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和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加快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实现农村中小学在线课堂教学常态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率先启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17.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深入实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坚持“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程评价、依标考核”,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防止和克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水平的现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反馈改进机制,强化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实行村小(教学点)教学质量与县域内优质学校质量捆绑考核。鼓励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法依规依标参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各级党委要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组织部门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原则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应具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经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县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二)落实部门职责。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导各县(市、区)做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及聘任管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教育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宣传部门要营造教书育人良好氛围。编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各(市、区)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做好中小学教师招聘、使用和退出管理工作,指导各(市、区)落实县管校聘,推进教师合理流动、轮岗交流和学区走教。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政府要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等行为。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使用、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大力精简、从严控制对学校的检查评比、材料上报等,实行清单式管理,规范管理各类进校园的活动。对违规办学、招生、有偿补课、抢赶进度等行为建立负面清单,定期通报有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6

  一、出台《实施意见》的背景

  20xx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满足人民群众由“有学上”转向“上好学”的需求。

  20xx年,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和贵安新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提前两年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在西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为全国第16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省份。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不断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xx年84%提升到20xx年的95%。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xx—20xx年)》,明确提出到20xx年我省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教育中等行列,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力争走在西部前列,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核心就是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是实施优质均衡的前提和基础。

  二、《实施意见》起草的基本思路

  一是强化政治站位。更加重视贯彻落实党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领导,更加突出贯彻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要求。

  二是强化价值引领。着重引导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三是强化解决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关键领域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举措。

  四是强化综合保障。强化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服务义务教育的职能职责,压实市(州)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健全“五育”并举工作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等为改革重点,切实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服务水平。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明确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重点进行了明确,对当前少数地方以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指标等乱象进行了纠正。

  第二部分“促进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改革创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常规精细管理、支持薄弱学校提质增效、健全质量监测评价制度、稳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等主要抓手,强化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通过“组团式”结对帮扶等举措帮助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薄弱学校良性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通过建立常规检查等制度,提高学校自我精细化管理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第三部分“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专业素质”:通过县管校聘、在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跨学校统筹分配教职工编制等推动解决好教师结构性缺编、区域性缺编等现状,引导教师良性流动。严把教师入口关,坚持先培训再上岗,建立健全新任教师三年期规范化培训制度。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培养力度,整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提出要通过统筹绩效工资等手段,加强对教师的激励约束措施。加强教研人才配置,提升教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专业支撑。

  第四部分“强化综合保障,提升支持服务质量能力”: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主体责任,根据城镇化进程等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对小区配套学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等配建力度,增加学位供给,消除大班额等。提升财政投入经费管理效益,建立完善基础教育财政经费使用监管制度,逐步增加支持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支持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第五部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质量保障落实见效”:主要对如何加强党的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强化督查问责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明确。

  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应重点抓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一是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实施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二是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着力解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特别要保证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小散远教学点按照国家课程要求教学,要通过质量捆绑考核、组团帮扶等方式提高农村边远地区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着力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待遇,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四是牢牢抓住监测评价。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学科质量监测制度,完善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定期发布监测报告。通过监测评价等手段,引导各级政府处理好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激活学校办学活力的关系。通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进一步找准义务教育存在的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症结,发挥好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引导作用,系统推进、整体推进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关键有效落实,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五、《实施意见》在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教育保障与振兴乡村教育有哪些举措?

  一是持续抓好控辍保学。自打响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千方百计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权利,不断探索实践控制保学“双线”责任和“七长”负责制,县级人民政府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了控辍保学动态清零的目标。为此,将“常态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保持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写入《实施意见》。

  二是持续实施组团帮扶。近年来,我省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实现了66个连片贫困县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与东部协作帮扶城市优质学校结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台江县民族中学车立群同志,广州市天河区植入式帮扶纳雍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初见成效。同时,积极统筹省内优质资源,帮助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学校提高办学能力,贵阳市对口帮扶关岭县、长顺县、从江县、威宁县等,南明小学帮扶从江县大歹小学、省府路小学威宁县石门小学、贵阳十八中帮扶威宁迤那二中、贵阳六中帮扶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总结结对帮扶经验,持续推进振兴乡村教育、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能力,在《实施意见》就如何“深化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支持薄弱学校提质增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三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优质均衡发展和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形成统筹规划、典型引路、严格标准、实事求是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强师工程”,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不断改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不断扩大优质公办学校资源,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提升适应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能力水平和乡村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7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1.目标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2.突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发挥思政课引领作用,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爱国主义、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育人作用。

  3.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4.强化体育锻炼。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积极开展体质健康监测,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足开齐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每所学校至少开展1项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定期举办省市县校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倡导全员参与。鼓励各地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50,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保障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充足睡眠时间。

  5.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甘肃本土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广泛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推动高校在中小学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计划。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

  6.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半。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深入到田间地头、车间、工地等劳动场所。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公益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

  三、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制定甘肃省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继续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示范建设工程;完善甘肃省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及评价指导意见,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和零起点教学。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精准分析学情,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定期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小学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教学主题活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为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8.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课堂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命题符合素质教育导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运用能力的考查,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xx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严控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各地要落实好课后服务相关政策,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9.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一命题。

  10.激发学校生机活力。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聘用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管理使用学校经费等。完善“一体化办学”、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实施好结对帮扶深度贫困县中小学工作。各级政府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严控面向义务教育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进校园”活动,各地教育部门建立各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对活动内容、具体方案、举办单位和参加人员等进行严格把关。未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

  11.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大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经费支持力度。实施甘肃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规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逐步降低班额标准;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深入推进“三通”建设,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畅通的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保障教师权益待遇,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1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加大紧缺薄弱学科、特殊教育和民族地区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学素养展示活动和园丁奖、特级教师、陇原名师、骨干教师等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表彰奖励。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规范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加大校长特别是乡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校长国内外研修,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

  13.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要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做好编制核定工作,制定小规模学校编制核定标准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寄宿制学校提供生活服务的实施办法。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向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备案。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全方位大力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入职教师跟岗实习制度,加强新入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落实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制定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公开招聘办法,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中级、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制定甘肃省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教研部门建设标准和教研员专业标准,有条件的市县要独立设置教研机构,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

  14.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保障教师享有健康体检、旅游、住房、落户等优待政策。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联动增长机制。落实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落实控辍保学乡村走教教师补助政策。继续实施深度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依法保障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15.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要选优配强教育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负责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加强质量评价监测,党政有关负责人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各级党委和政府每年要至少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要加强党政各部门统筹协调,落实部门职责。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16.强化考核督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将教育教学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

  17.营造良好生态。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要强化家校协同共育,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良好氛围,奋力开创新时代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8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日,洛阳市教育局出台了《洛阳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教育评价、教学研究、课后服务等六个方面,努力打造优质均衡、特色鲜明、活力充盈的教育新样态,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工作措施如下和实施步骤如下:

  工作措施

  (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各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好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好教学计划,形成教学管理特色;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实训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2.深化课程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要规范课程管理和教材使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校本课程有关规定,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

  3.强化备课管理。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通读本学科全套教材,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以及各年级间教材的衔接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坚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建立健全研讨机制。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意识,按照课程标准和学校学情研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编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考查考试、实践教学等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选择适合校情、学情的教学方法,用心设计并撰写教案,严禁无备课教学。

  4.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互联网”建设。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免费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xx年,80%以上中小学校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基本要求,打造成“教育+互联网”示范引领区。

  (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全市作业管理等规范办学行为监测机制,加大分级处理工作力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合理调控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和总量,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建立作业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县区、各学校要加强对学校作业总量的监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编制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把作业纳入各级教研工作体系,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积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学校要引导教师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文体和阅读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三)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1.完善招生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坚持“公民同招”,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坚决遏制“择校热”、掐尖招生等问题。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2.加强学校考试管理。积极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要求,严格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县区要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各县区要加强统筹,结合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实施办法,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日常监管制度。

  (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1.健全教育评价体系。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和《洛阳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方案》,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以科学履行职责为核心评价党委和政府;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评价学校;以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为核心评价教师;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评价学生。在中小学探索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创新评价工具手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2.加强质量监测评价。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建立市县区两级联动、以县区为主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实行县区和校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价的办法,并定期对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各县区要积极探索建立各学段各学科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科研支撑引领

  1.发挥教科研支撑作用。完善各级教研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教科研活动方式,持续强化校本教研,打造高素质教科研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水平,构建具有洛阳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体系。

  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引导学校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研、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加强国家课程研究,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创新作业方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加强教科研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力度,面向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科研方法培训,在重点环节给予系统性、针对性的.专题指导。

  3.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引导教研部门加强教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坚持教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密切关注学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重点难点工作,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项目研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促使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做法系统化和成果化,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经验。要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推动教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4.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学校要以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因地制宜地组织公开课教学、教学展示、课题研究等活动,改进校本研修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围绕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以“问题—设计一行动一反思一改进”为基本路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保障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要统筹考虑教师意愿和家长、学生需求,合理确定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时间,并根据季节变化在每学期初实行弹性调整,冬季服务时间不宜过长。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要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应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不断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优化课后服务时间。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优化课后服务质量,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优化课后服务种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多彩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将课后服务纳入常规教研活动。建立“市-县-校”三级课后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定期宣传推广课后服务典型案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保障课后服务条件。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组建以在职教职工为主的课后服务工作队伍,并积极争取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服务。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开展家长课后服务志愿活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成才观。各县区、各学校要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街道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教育基(营)地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实施步骤

  (一)部署推动(20xx年2月—3月)。各县区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当地的提升方案,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并于3月10日下班前将提升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20xx年3月—10月)。各县区根据实施方案具体开展各项工作,逐事逐项推进落实,不定期开展调研督察,强化指导,持续推动。

  (三)总结推广(20xx年11月—12月)。对各县区义务教育质量加强监测、梳理、总结,形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展示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经验做法。

  (四)巩固提升(20xx年1月及以后)。形成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持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9

  为全面落实《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掇刀区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围绕掇刀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创建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协调行动,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我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健全关爱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全区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教育环境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

  在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指引下,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的城乡一体化“新城市核心圈”、“新城郊扩展圈”、“新农村辐射圈”等“三圈”空间布局,精心谋划我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力争到X年实现掇刀城乡教育“四个基本均衡”:一是统筹学校布局,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二是优化教师结构,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基本均衡;三是推进城乡学校交流,努力实现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四是建立健全关爱体系,努力实现教育环境基本均衡。

  三、行动组织

  成立十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四、行动实施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工程等“四大工程”,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价“两大机制”,在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师管理、教学组织、经费保障、质量评价、学生关爱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形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合力与运行机制,实现学校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

  X年至X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1、目标要求

  至X年,学校形成科学、合理、稳定的布局。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在校舍建设、配套设施、装备水平方面达到标准化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合理、均衡。

  2、工作任务

  (1)学校建设标准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精神,“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原则上在区域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当前应着重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配套不全、办学条件简陋等突出问题”,结合我现有办学条件,从“校园建设、学校规模、校舍建设、装备配置”等四个方面,制订《十里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

  (2)学校标准化建设

  依据《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重点加强我校食堂、厕所和多功能教室建设,制订《十里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总目标及规划》,分年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X年,完成学校校门新建项目;完成旧教学楼加固改造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X年,完成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项目;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X年—X年,撤除十里牌小学校中园;启动学校新学生食堂建设项目。

  力争到X年底,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部规划完成共需资金?万元,建设资金配套计划为:①国家长效机制建设专项资金;②国家中西部初中学校建设(二期)专项资金;③省项目资金和市区共建专项资金;④地方配套资金;⑤社会、企业、个人捐助。

  (4)学校装备水平

  按照《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20xx]16号)文件精神,对照《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中制订的“装备配置”标准,结合我校现有装备状况,制订《十里牌小学标准化建设装备规划及经费测算》,加强我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及多功能教室等标准化装备设施采购及配置安装,逐步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体育设施的装备水平,达到标准化装备要求。

  X年—X年,完成我校科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X年,完成我校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卫生标准化建设;完成我校图书室标准化建设。

  X年,完成我校图书馆(室)标准化装备;完成我校体、音、美、劳、卫等器材装备。

  X年,完成我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标准化建设。

  全部规划完成共需资金?万元,建设资金配套计划为:①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②向省里争取和市区共建项目资金;③区级财政配套资金;④区级财政按小学公用经费10%拨付;⑤学校按公用经费5%的标准用于馆室装备;⑥社会、企业、个人捐助。

  3、主要措施

  (1)统筹规划我校生源的数量和规模,合理布局,使之与掇刀区城市总体发展规模、人口结构相适应,与掇刀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相适应。

  (2)确保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投入,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地方统筹等现行投资渠道,加大区级财政对我校资金的`补助力度。

  (3)严格执行标准。我校将严格执行《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和《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规划》,做到改造并达标。

  (4)定期开展督查。根据各项工作环节推进的特点,定期检查工作推进速度、质量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履责情况。

  (二)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1、目标要求

  到X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达到教师队伍补充交流机制顺畅,义务教育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编制充实,学科配备齐全,队伍结构合理,基本实现城乡教师队伍配置均衡,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均衡,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城乡教师福利待遇均衡。

  2、工作任务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X年,依据《掇刀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试行)》、《掇刀区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上挂下派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校长聘任制;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开展对口帮扶学校间干部的上挂下派活动。

  X年,依据《掇刀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继续对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对学校后备干部进行学校管理培训。

  X年,继续完善学校校长绩效考核制度、培训提高制度、轮岗交流制度。

  X年,全面完善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制度、轮岗交流制度。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X年,依据《掇刀区教育局关于教职工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尝试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改革;依据《掇刀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严格教师聘任准入审批制度。

  X年,完善学校岗位设置;修改完善《十里牌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

  X年,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及内部运行机制。

  X年,从教师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岗位设置改革等方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改善学校教师待遇

  X年,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纳入财政预算。

  X年,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待遇,逐步提高津补贴标准。启动教师安居工程建设。

  X年,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待遇,逐步提高津补贴标准。

  X年,落实并逐步提高教师的津补贴和医疗、养老等待遇。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河南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质量提升、均衡发展等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真正减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提升。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推动(20xx年11月-12月)。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当地的提升方案,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并于12月31日下班前将提升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

  (二)组织实施(20xx年1月—10月)。各地根据实施方案具体开展各项工作,逐事逐项推进落实,不定期开展调研督察,强化指导,持续推动。

  (三)总结推广(20xx年11月—12月)。对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义务教育质量加强监测、梳理、总结,形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研讨展示交流活动,推广优秀经验做法。

  (四)巩固提升(20xx年1月及以后)。形成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教育教学成果,持续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四、工作措施

  (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建立健全教学指导工作机制,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学管理特色。定期举办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每年培育、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成果,遴选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

  2.深化课程领域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落实国家关于校本课程有关规定,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指导,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加快建设全省教育专网,普及数字校园,构建区域教育云支撑体系,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加强数字教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和常态化应用。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以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为帮扶重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构建惠及全省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遴选一批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和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引导师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二)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全省作业管理等规范办学行为监测机制,加大分级处理工作力度。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测。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各地各校要加强对学校作业总量的监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编制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把科学、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纳入各级教研工作体系,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把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形成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开展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评价试点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学校要引导教师切实履行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和家长要督促学生回家后主动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文体和阅读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三)完善招考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压力

  1.完善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坚持“公民同招”,严肃招生工作纪律,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坚决遏制“择校热”、掐尖招生等问题。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2.加强学校考试管理。积极落实教育部和我省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有关要求,严格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地要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合理控制考试难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科学运用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各地要加强统筹,结合实际制定义务教育考试管理实施办法,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考试日常监管制度。

  (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质量监测

  1.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引领和促进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深入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教育领域“破五唯”。在中小学探索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创新评价工具手段,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

  2.加强质量监测评价。制订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细则,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实行县(市、区)和校自评、市级复核、省级评价的办法,并定期对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各学段各学科的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诊断反馈机制,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强化教科研支撑引领

  1.强化教科研支撑作用。完善省、市、县、校教研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教科研机构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教科研活动方式,持续强化校本教研,打造高素质教科研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水平,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科研工作体系。

  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各级教科研机构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运用教科研手段精准施策。加强国家课程研究,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加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创新作业方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加强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加强教科研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力度,面向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科研方法培训,在重点环节给予系统性、针对性的专题指导。

  3.推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引导教科研部门加强教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坚持教科研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密切关注学校教育减负提质增效的重点难点工作,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项目研究,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研究,促使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做法系统化和成果化,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经验。各地要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推动教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开展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学校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要根据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修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等方式,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2.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完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将课后服务纳入教研体系,既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要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学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多彩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测,指导学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做好课后服务宣传工作,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保障课后服务条件。各地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补助。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积极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既要进一步强化学校课后服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积极吸引符合条件的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区等事业单位和公益性专业机构,以及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退休教师、大学生、学生家长等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多样服务需求。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各地要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定期视导学校制度,市县级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视导1所学校。加强统筹规划,保障必要条件,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结合我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突出工作重点,聚焦关键环节,破解难点问题,着力推动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招考制度、质量评价、教研支撑、课后服务等落地落实落细。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加强督导检查,并将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四)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及时总结推进义务教育质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做好宣传推广,大力营造有利于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11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的原则,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聚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主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大力推进课程教材、课堂教学、考试招生、质量评价、教研支撑等五个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突破;大力实施校长队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治理能力提升、“互联网+教育”发展等五大工程,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在提升办学水平上见成效。

  二、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三)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法治、品德修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加强中学团校建设。用好红色文化等教育资源,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到20xx年,培育“五育”并举典型实验区10个、实验学校500所,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提高智育水平。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因材施教有效路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体验、感悟、创造。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五)强化体育锻炼。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价办法,开齐开足体育课,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结合实际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切实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定期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在教会、勤练、常赛上下功夫,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完成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肥胖率控制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六)提升美育素养。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七)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三、推进五项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规范课程教材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得出现“两张课表”。修订我省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规范相应教材开发。落实国家关于校本课程有关规定,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指导,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九)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形成教学管理特色。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统筹调控作业总量和时间。加强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建设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

  (十)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突出重点,规范过程,增强可操作性,强化激励、诊断与改进功能。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政策。落实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十一)加强质量监测评价。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倡导“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建立完善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依据国家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

  (十二)强化教研支撑作用。完善省、市、县、校教研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确保教研员享有教师同等待遇;充分考虑其特殊职能和工作特点,根据实际确定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完善教研制度,强化校本教研,着力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突出全面育人研究。搭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义务教育教学研究平台。开展标准化教研机构建设和评估工作。

  四、实施五大工程,提升义务教育水平

  (十三)实施校长队伍培养工程。创新校长选聘机制,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定期开展绩效评估,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提升校长治校能力。校长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适当兼课,每学期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不少于30次。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及能力提升培训。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致力培养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育家。

  (十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恪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鼓励学校推选优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实施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三年内创建200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重视乡村教师培养。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和观摩展示活动,按照规定对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教师编制配备,采取调剂、补充、压减、引进等方式,优先保证义务教育教师需求;严禁学校自行聘用编外教师,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十五)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学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各地中长期学校建设规划应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保证土地供给。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加快消除大班额,逐步降低班额标准;新建居民区按要求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配套学校,旧城区改造要优先考虑学校布局规划,根据需求新建或改扩建学校,不能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建设规划和项目,不予审定通过。提高装备水平,完善教育装备标准,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消耗性实验材料等配备和定期补充更新长效机制,依法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学区化、集团化、乡镇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改革;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每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3至5所薄弱学校;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给予支持和奖励;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十六)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学校章程、发展规划、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课后服务和培训机构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开展不同特色的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强安全管理,鼓励各地按照政府购买服务规定,将学校安保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配齐配强专职保安,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确保安防系统全面达标;做好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化解校园风险。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按照标准建设卫生室,配齐校医等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重视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引导家长转变育人理念,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合力。

  (十七)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现学校(含教学点)互联网全接入、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全覆盖,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充实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加快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加强数字教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以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为帮扶重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鼓励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编程教育,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实验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政策措施落实

  (十八)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履行省级和市级政府统筹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行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每个县级领导至少联系1所学校。建立定期视导学校制度,市县级教育局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至少视导1所学校。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

  (十九)加大经费投入。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每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每年只增不减。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改善、教研科研创新、教育质量提升、安防基础设施等经费支持力度。资金安排重点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以及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二十)强化部门协同。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同推进机制。组织、宣传、政法、网信、机构编制、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体育、大数据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履职尽责,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十一)加强考核督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案】相关文章: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04-03

提高教学质量方案03-15

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范文(通用7篇)06-24

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方案03-26

教学质量提高方案(通用19篇)10-12

提高教学质量方案(精选20篇)03-06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05-17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7篇(精)06-01

小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方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