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城市与地理环境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10-07 18:30:46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市与地理环境的教学方案

  一、教材分析

城市与地理环境的教学方案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本节介绍了城市的起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化也给化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

  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基础,要求教师多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给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图表、图片展示法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初步把握城市化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

  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出现导致 引起形成发展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特点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来源:ks5u]

  2、城市化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4)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4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区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特点

  发达国家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晚快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过渡: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阅读知识窗“城市热岛”了解城市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阅读课后活动及其图“2-1-8人口密集的城市”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占用大量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

  2. 地下水等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生态问题

  3. 环境污染严重

  4.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来源危害

  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人们的健康

  水圈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其他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带动社会的进步。但随着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你提出建议如何解决?

  二、就如何协调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嗯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条件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地理化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不利影响:

  十、教后反思

  1、要给学生展示充分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些知识点,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化境的影响展开讨论,不要让学生被条条框框。

  十一、学案设计

  略

【城市与地理环境的教学方案】相关文章: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教案10-08

城市社区治理方案12-0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方案10-08

文明城市整改方案12-05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方案04-06

城市亮化的实施活动方案10-12

城市管理实施方案10-09

二三级城市促销方案范文10-09

创建文明城市方案11-16

创全国文明城市方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