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雨说的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8 09:10:32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说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雨说的教学设计方案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之一是注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选择好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3、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圃(pǔ)锢(gù)喑哑(yīn)(yà)滞(zhì) 嚷(réng )膏(gāo)蓑笠(suō) (lì)耸(sǒng) 绕(rào)呼啦啦(huā)襁褓(qiǎng)(bǎo)

  二、导入

  1、导语设计:

  ⑴ 回忆写雨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⑵ 同学们,雨是诗人所钟情的宠儿,吟咏春雨,我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轻美诗风。

  2、作家作品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

  台湾当代诗人。

  1949年自费印刷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

  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

  1968年赴美留学。

  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隶》、《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

  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

  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

  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3、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化革命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正课

  1、朗读唐代诗人杜甫脍炙人口的名诗《春夜喜雨》,回忆一下这首诗中杜甫抒发的感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写的。

  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之情。

  2、浏览课文,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而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

  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朗读指导:

  ⑴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

  田圃(pǔ)喑(yīn)哑(yǎ)禁锢(jìngù) 留滞(zhì)襁(qiǎng)褓(bǎo)

  ⑵ 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⑶ 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

  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

  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

  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

  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涌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

  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

  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⑷ 师生讨论诗歌各节的读法: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⑸ 边读边体会。

  根据课文给雨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自由发挥想像。

  如温柔慈爱的春雨、勇敢爱笑的雨、默默奉献的雨、活泼有趣的雨等。

  4、提问:副标题起什么作用?这一首诗的副标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这首诗的题旨有什么帮助?

  明确:副标题: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的一部分,又称辅题或子题。

  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

  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是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

  如《有的人》其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其实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创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鲜明的爱憎,赞颂鲁迅先生自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

  《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广大儿童们。

  诗人想借春雨告诉中国的儿童们,中国人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儿童们应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体会长者的爱抚,在无忧无虑中幸福成长。

  5、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诗的内涵和特点。

  明确: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

  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化革命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6、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

  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

  (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

  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也就是说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四、小结

  近来我们学了不少的诗,都是新诗。

  所谓新诗世称现代诗。

  指中国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们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限制,采用了比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更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它与社会发展的潮流相适应,逐渐成为诗歌的主流。

  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读,在理解诗意后,更应当运用朗读的一些要领和技巧反复咏唱,朗读成诵。

  诗的语言有别于其他文体,大量的名诗,其语言更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方给于确定,记忆于心,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大有帮助。

  因此期望同学们注意朗读成诵。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第l、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首诗。

  2、想一想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导入

  诗言志郑愁予之所以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一种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上节课中我们对诗人在诗中一连串中国传统人文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融为一体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就此作进一步的理解。

  三、正课

  1、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

  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田圃里的种子、牧场里的牛羊、鱼塘里的游鱼以及会唱歌的小溪都没有了活力。

  然而,度过严寒的冬天,经过料峭的春寒,蛰伏已久的四月就该显现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

  就在此时,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雨走得很轻,并且温声细语。

  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表现了雨对每一个孩子的熟悉和亲昵。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雨是静静地来的,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

  这里连用三个别,是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丁冬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一切与第一节中提到的情景完全两样,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它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童话般的仙境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

  柳条儿弯了腰,石狮子流了泪,小燕子在雨丝中斜着翅膀飞翔,旗子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这都是因为雨给他们带来了欢笑。

  末尾两行诗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

  雨最终牺牲自己,将生命变成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的心意。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

  诗中的雨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化革命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

  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

  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提问:这首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明确:这首诗雨的行踪,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雨前。

  写春雨来前大地萧条,也因大地萧条,雨才来探访大地。

  第二部分:(第2、3、4节)雨中。

  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春雨的来临为大地带来了欢乐。

  第三部分:(第6、7、8节)雨教。

  写春雨告知儿童自己曾在笑中长

  大,教儿童要勇敢面对生活、幸福成长。

  第四部分:(第8节)雨息。

  写春雨向儿童们表达自己的最大心愿是看到儿童们自由地笑,幸福成长。

  3、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

  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

  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

  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修辞手法。

  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4、说一说,这首诗除了拟人手法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讨论、明确:除了拟人外,作者还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比喻: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排比:如。

  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复:如:雨说:我来了雨说:

  5、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找出这两节诗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像力的诗句加以品评,与同学交流心得。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全诗。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

  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6、想一想,这首诗与艾青(黎明的通知)在拟人化手法运用上有什么异同。

  讨论、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这一点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类似。

  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全诗以黎明为说话者,而郑愁予的《雨说》,全诗以春雨为说话者。

  不同的是艾诗主要是黎明让诗人转告人们它的通知,而郑诗则用雨直接与儿童对话,表情达意罢了。

  7、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句,仔细体味。

  如:

  ⑴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

  丝缕: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爱之广之浓,无私而博大。

  ⑵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

  ⑶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于不露声色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雨是在祝福孩子们收获成长的甜美,快乐地安息使人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正课的迁移与拓展

  1、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2、写作论坛:

  ⑴ 比较我们的科普短文《说雨》和诗歌《雨说》,二者内容有很大差别,请同学们辩论:课文里的雨还是不是雨。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自己的观点,形成正反方开展辩论。

  正方依据如: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是春雨到来的时间;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拥挤符合春日下雨的特点;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春雨中的万物特征;我来的地方很遥远准确交待雨的形成之源是云;我来了,来了就不再回去说明雨入大地就消释融入泥土。

  反方依据如:雨说表明它是非自然的事物;走得很轻呼唤乳名更不是自然雨的写法;笑着长大教你们勇敢地笑赋予它人的情感;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表现的完全是人的精神。

  师生小结:诗歌运用了拟人手法,整体塑造雨的艺术形象。

  根据自然事物雨的特点,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这样写既亲切又生动,使诗歌散发出灵气,展现出真情,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⑵ 创作:仿造课文的拟人手法,写一节小诗《 说》,朗读交流。

  如:

  《蚕说》

  一出世

  就啃起那部∕碧绿的书

  困了,伏在书页上

  打个盹

  打盹,也在做

  长大的梦

  这首诗歌抓住蚕的自然特征吃桑叶、蜕皮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蚕啃书、打盹、做梦等几个细节,写出了蚕的奋斗精神。

  同学们写作可以这样抓住自然事物的特征,思考它具有的精神本质,然后用拟人描述几个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朗读作品后的交流必须充分,学生发言评述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都有很多好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雨说》,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运用的恰当,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表情达意上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这也提醒了我们同学,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不妨开拓眼界,不仅要读课文,要读报刊上我们中国大陆作家的作品,眼光还要放远一些,有机会也可以读一读中国香港、澳门的作家作品,读一读中国台湾的作家作品,读一读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作家的作品。

  广泛涉猎之后,你便会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你的语文知识也会更多、更扎实。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第3题,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附: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课后练习题。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唤

  爱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错误》

  1、为下列字注音:

  絮( ) 跫( ) 扉( ) 帷( )

  2、解释下列词语:

  寂寞: 春帷: 窗扉:

  3、说说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举一、二例说明)

  4、试归纳这一短诗的大意: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答案〗

  1、xù qióng fēi wéi

  2、略

  3、比喻如容颜如莲花开落,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这短诗江南风情意象表达了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

【雨说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设计方案12-05

《雨说》优秀教案07-28

雨说改写作文12-20

《雨说》改写作文11-01

教学设计方案11-09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

雨说改写作文6篇06-03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11-14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