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公共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5:39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我国公共管理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也在不断的完善,那么现在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现状如何呢?下面论文有所说到。

我国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1: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分析

  【摘要】随着公共管理模式在我国日趋引入采用,对公共性内涵的阐述可以有很多角度,从特定的现代公共管理公共性出发,合法合理运用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使公共事务的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实施公共管理活动。

  【关键词】公共管理 公共事务 公共领域

  综合分析已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关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成为市民社会特有的价值旨趣或规范基础。

  1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必要性

  “公共”的中文语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所有,在国家管理职能中,非常明显地,公共性则是其最为根本的特性。

  在论及公共性在近代的演变时,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变化,真正的公共理论架构应是以宪法为基础,公共性指称政治层面。

  各种冠以公共管理的研究著述曾出不穷,公共管理由“公共”和“管理”构成,在我国,它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

  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内涵表现为是一种分析工具的“公共性”。

  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是一种公共精神的“公共性”。

  认为公民应具有平等的权利,作为一种最新理念的“公共性”,揭示了管理目的的公益性,是一种价值基础的“公共性”,体现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政治要求。

  作为一种公平与正义的“公共性”,是在公共事务中广泛程度的公民与公务员参与,作为一种理性与法的“公共性”,体现公共部门活动的公正与正义,体现人民主权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公共部门必须克服私人或部门利益的缺陷,体现为公开与参与,支持公民社会及其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凸现的必要性在于公共管理实际上仍然是以国家为核心,由于公共管理权力的公共性意识淡薄,促使公共管理的官僚制结构的泛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的自我封闭。

  我国公共管理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市场体制仍不成熟,我国的法制建设虽取得一定进步,却常常缺少市场运作的经验,约束性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内容也不明晰。

  我国的第三部门还难以担负起公共管理的重任,我国公共权力呈单向运行态势,非政府组织效能很难发挥。

  随着我国第三部门的成长壮大,对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的研究不仅是公共部门的内在要求,就其现实性需要而言,也是公民社会外力推动的结果。

  因此,必须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公共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政府的管理绩效,强化公共服务的理念要求,更好地凸现公共性。

  公共管理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注重效率的理念,需要明确责任的新管理观要求公共部门凸现公共性。

  2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存在的基础

  依法治国意味着一切公共权力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权力与法律冲突时,权力无条件服从法律,公共管理公共性必须在我国政府和公众中树立起法律法规,这既是法治的要求,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公共管理的社会性与公共性是相辅相成。

  国家是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公共性是社会性的特殊体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社会性以公共性为指导。

  社会性具有量的规定性,公共性则有质的规定性。

  公共性是我国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公共管理主体之所以是公共机构,尽可能吸纳一切可以吸纳的人或组织参加,从事公务活动,而不是私人事务,代表的行为目标必须具有公益性本质,公共管理主体只有依法行使权力,是公众意志的表达,才真正具备合理性。

  它体现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以及责任心,要求公共行政进行价值判断,即追求社会公平是公共组织的天职,公共管理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公共管理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对整个社会发展肩负引导义务,应该对有效的管理和社会公平做出承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事务,避免对公众利益的'侵害,以执行社会职能为基础。

  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有利于实施公共管理活动,实现公共利益,以社会公众的喜好为导向,实现公共利益。

  3公共部门采用私部门管理工具彰显公共性

  私部门管理的核心内容表现为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和利益,私人组织的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它也不处在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场之中,,它所管理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较少。

  公共部门采用私部门管理工具有利于我国公共部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利益博弈进入公共管理领域,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受到威胁。

  而私营部门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公共管理将私部门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以顾客为导向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哲学,满足民众的需求。

  比如通过绩效管理使公共管理组织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了依据,,改变政府机关的浪费,加快了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借鉴卓越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打破公共部门的垄断局面,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广泛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构建科学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改革和创新公共部门管理方式,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重塑公共部门管理的业务流程,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部门更有效率和活力。

  又比如实现标杆管理,促进公共管理组织学习和变革,彼此合作、信息分享,主要以竞争者为对象,并了解对方是如何实施某项具体程序,希望创造组织的成长空间,发展出新的、能符合未来挑战的能力,充分利用好战略管理手及长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庆东.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兼评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D].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博士论文,2002.

  [2]王乐夫.试论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J].管理世界,2005(6)

  [3]武玉英.变革社会中的公共行政—前瞻性行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振明.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张德信.中国公共行政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论文2: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行各业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

  我国公共管理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学术界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因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管理,越发注重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期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

  本文在对我国公共管理面临问题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管理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公共管理;素质教育;治理能力

  学科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即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以及发展管理等。

  近年来,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公共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学术界对有关方面的探讨也越发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课题,其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讲,我国历经长期的创新改革,在公共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夯实了基础。

  但同时,客观角度分析,我国公共管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治理能力不足。

  有效的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理能力,其现阶段的目标是要实现法制化、透明化、民主化以及制度化。

  以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来看,整体表现良好,表明我国现行治理体系及能力符合行政生态环境,其大体方向并无问题。

  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发现,我国治理能力距离现代化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已有的治理体系框架中,政府、公众及市场主体等均被纳入到主体范畴当中,其整体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及素质亟需提升。

  同时,在公共管理体系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常常表现为分工不清、权责不合理,难以发挥聚合效力。

  因此,治理能力不足是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个体素质弱化。

  公共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参与主体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颇大。

  具体而言,受组织文化环境的影响,公共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将发生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变化。

  例如,近年来频繁报道的公权腐化事件,究其根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组织文化不健全或不健康导致的。

  处于组织体系内部的公共管理者时刻深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其价值观体系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意识自觉体系难以形成,容易产生道德困惑,进而在利益的熏使下迷失自我、行为失范。

  而良好的组织文化则会产生一种隐形约束力,在必要的时刻主导公共管理者行为,督促他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切以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为重,营造正向社会影响力。

  (三)实践手段单一。

  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属于社会技术范畴,蕴含着现代智慧政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应急管理技术等。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共管理技术实践中发挥的价值效力,较之主体表现出的热忱度差强人意。

  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部分行为主体对本身职责定位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了解不清,相应采取的管理技术手段较为单一,更多的是考虑方便性、显政绩、维稳定等方面,因而难以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

  公共管理实践手段单一,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任危机,难以维系本身的权威性,不利于社会和谐。

  因此,对于我国公共管理而言,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多元化实践手段,跟进社会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实现应有的价值作用。

  二、推进我国公共管理建设的对策

  新环境下,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其发展关系重大。

  结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我国公共管理发展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高治理能力。

  针对公共管理主体,应根据角色的不同制定差异化要求。

  对于政府单位而言,其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完善的行政体制及组织结构,并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活动,制定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以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

  在此过程中,政府单位应该注重意识培养,包括服务意识、自觉意识、效能意识等,及时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保证行政管理先进性。

  而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应引导创新其自治方式,提高组织团体的凝聚力,并树立道德榜样,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此外,国家还应重视公民教育,加快社会主体民主制度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媒体等宣传主流意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公众的自觉性和主体性,督促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二)加强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而对人才的界定,其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具备高素质素养。

  网络环境背景下,我国多元文化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并对人们的素质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价值失效、现代价值失范等系列因素,导致我国功利价值追求过度泛滥,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而公共管理主体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产生了诸如金钱观、公权观等恶劣思想,肆意践踏公共利益,最终导致公众信任危机加重。

  对此,国家要着力加强社会健康道德风尚建设,尤其是对公共管理主体,更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强化其社会职责。

  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严惩不法行为,净化社会公共环境。

  同时,应适度放开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在法律层面上包容其创新治理方式失败,引导和激励其持续改革,以提高其组织能力。

  (三)创新实践手段。

  实践是对理论的最佳论证。

  一切行为理论的产生,都需要经实践后方能发挥价值。

  面对公共管理一系列问题,我国有关方面的探究不在少数,而实践起来却常常困难重重。

  创新实践手段,是公共管理优化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迎来了新的创新改革机遇,其实践技术手段也日趋多元,包括数字处理、智慧政务、科学决策等。

  因此,新时期,应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加强现代化公共管理技术工具的应用,转变固有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成效。

  对于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应积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在各自的领悟范围内追求创新,加速公共信息流通,尊重和发挥公众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博得公众认可和信赖,这是其行使公共管理权责的保障基础。

  值得提出的是,实践手段创新的基本前提是理念创新,这是行为产生的根本。

  所以,公共管理主体还应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彼此分享有效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以此武装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采取有效管理技术手段。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公共管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重重问题。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可能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同时也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社会发展变革加速,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我国公共管理,理性分析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发展建议,以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思卓.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分析[J].科技视界,2014,20:259

  [2]张国庆.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14,24:198~199

  [3]陆屹洲.试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竞合———基于我国建国后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59~161

  [4]李超雅.基于渐进决策模式探讨我国公共管理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71~73.

【我国公共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论文10-08

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论文10-08

分析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论文10-08

欧美公共管理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论文10-08

我国公共管理与自治问题探析论文10-11

新公共管理背景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思路论文10-09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论文10-09

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论文10-09

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创新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