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新道创新创业平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新道创新创业平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贺州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8年开设招生以来,专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相脱节,学生缺乏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难就业、专业难发展的窘境。本文旨在探讨将新道创新创业平台嵌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困境。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明确了双创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引领作用[2]。因此,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双创型应用人才,促进专业发展转型。
一、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于2008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原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文化事业管理方向,主要实践性教学开展是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
2014年结合我校转型发展需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寻求专业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发展之路,在实践性教学设置上依托校企共建项目——新道创新创业平台,将新道创新创业平台融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当中。
新修订的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组成。其中:通识教育实践中以集中实践教学和社区工作综合实践为核心;专业教育实践以人力资源综合实践、先天特质沙盘、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和办公室综合运作实训为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实践为核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则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由我校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表可知,目前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为17.5%(详见表1),学分占比有所提升:
二、我校公共事業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人事及行政部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三低”问题严峻:即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满意度低。在对贺州市八步区民政局2013级实习生情况调研的过程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文字写作功底弱、办公系统软件操作不熟悉、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缺乏,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文化事业管理方向为培养目标,以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实践为主。学生大一至大三学年主要以在校内理论学习为主,未能在此期间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第四学年才安排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由此造成学生到单位实习期间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和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不匹配。
(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
在对2013级专业学生回访的过程中,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内容的讲授,学生缺乏对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操作训练。比如从事行政岗位工作的学生,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各种人的接触、各种事务的办理、各种公文的处理,同时还要面临很多会议活动组织协调、来人来客接待工作等,如会场布置、人员接待、会议流程规划等,这些工作通常是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紧急事务,不能依赖于简单的实践教学来掌握的工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缺乏
实践教学重在检验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专门的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室,缺乏实训环境和设备资源,学生缺乏对工作开展流程环节的实际操作机会,导致在实习工作中处处碰壁,造成用人单位对学生基础工作技能和工作执行能力满意度低。
三、基于新道创新创业平台的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我校新道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是:“知自我、懂管理、熟业务、强实践”。将新道创新创业平台嵌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能够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困境。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大一学年开展《创业就业心智体验实训》,即先天特质沙盘课程。该课程总计16学时,主要通过模拟沙盘,以老虎、海豚、企鹅、蜜蜂、八爪鱼五种动物属性,培养学生从大一开始了解自我和行为标准,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先天特质;知晓不同个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扑克桌游、情景表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能够根据人的不同特质,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实现因人而异沟通,提升学生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能力。大二学年开展《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该课程总计40学时,融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公室综合运作训练、社区管理实践和人力资源综合训练。学生可以通过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大三学年开展《VBSE-创业实训》,该课程总计40学时。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将大一到大三的实践教学通过新道创新创业平台与大四毕业见习实习有效衔接。
(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
通过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师和学生利用新道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例如2016年全国“互联网+”大赛,从院级到区级到全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铜奖和自治区级金奖荣誉,这也是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最高荣誉,同时也可以纳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案例。由此,以新道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三)实践教学师资团队打造
我校转型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教师从教学和科研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政策和行动上,都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或注重教师“走出去”向双师型培养,使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也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竞赛指导提供较强的师资。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薄弱,教研室目前仅有4名专业教师和1名外聘教师开展教学。其中,参与新道创新创业全国培训教师2名,获得新道创新创业全国认证讲师1名,指导创新创业类团队获奖教师1名。“双创教育”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以“双创教育”为内涵,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是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高校教育改革向“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发展明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其涵盖内容广、专业跨度大的特点,转型难度较大,因此,必须结合我校当前资源优势,将新道创新创业平台嵌入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突破专业局限,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的良性发展。
【基于新道创新创业平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茶艺实践创新与实践论文10-09
化学工程实践创新平台的架构论文10-10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公共管理创新论文10-11
旅游管理专业《景点讲解》课程教改中的实践与创新论文10-08
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11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10-09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的培育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