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8-18 04:27:38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下面带来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1】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实现大众化发展,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对工商企业管理类人才的不断需求。

  文章主要阐释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以期对企业发展有所贡献。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管理类人才;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要求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要在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同时要具备综合发展的能力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本着务实的人才教育发展方针,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更高能力素质的社会主义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

  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就是需要有专业能力知识和实践基础的同时还应具备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竞争性人才。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不准确定位的工商企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国内不少企业在工商管理类人才认定方面普遍认为属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并使工商管理人才被笼统认为是企业的高级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开展。

  高校工商企业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

  受到企业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级别的界定影响,使高校在该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著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没有灵活的变动性,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上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高校在该专业课程设计上是实践与理论相脱节,而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没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

  高校课程设计中对理论性知识培养过强,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高校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性方面得到足够培养,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培养较少,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 “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没有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

  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容易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导致该类人才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偏低。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分为学术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

  故而,高校在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有的放矢,实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队伍。

  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从人才培养的思路出发,当今人才培养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就极具社会发展特征,属社会发展性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从社会发展角度来量身定做。

  根据当前各工商管理人才在企业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实际需要,实现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目标人才培养,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

  实现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性发展。

  交叉学科的计划性教育培养主要是实现本专业的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

  从而实现高等精英人才的综合性培养,提高人才在企业中的实用度。

  (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的创新意识教育发展方面,高校应因材施教,不断培养企业工商企业管理精英式高级创新人才。

  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课程设计方面,从创新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

  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地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更具能力的管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的高校,应该着力实际,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工商管理高级精英人才。

  建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实践性和理论性教育的共同发展,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加实用的专业型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问题【2】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

  引进seminar等现代教学方法,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推行导师制等措施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工商管理;教学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工商管理(学科代号1202)属于管理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九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应用工具,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英语,能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该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一般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工具,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管理创新思维。

  二、新经济时代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

  1、社会发展知识化。

  新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

  在这样的社会里,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学校和企业应更加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1]

  2、信息传递网络化。

  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进入“地球村”时代,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与束缚的工作环境和视野。

  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对企业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2]技术的发展不但重新界定了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甚至重新构建了组织结构。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企业愈发认识到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的重要性。

  3、员工结构多元化。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人员的流动必然更加频繁,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部分更加复杂。

  由于不同类型员工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工作动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3]具有不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不同,不同员工的薪酬形式也将不同。

  新经济时代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它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工商管理教学进一步重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三、现有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多年来,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

  在大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中,理论教学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性教学只是补充,甚至是点缀。

  [4]但工商管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性应用人才,现有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基本不具备的有效的专业技能,导致学校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

  2、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填鸭式教学;教师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交流的单向性,消极、机械而单一地由教师指向学生,容易导致学习过程的割裂与分离。

  许多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既担心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因而对现代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面对案例教学、seminar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普遍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

  大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常表现出知识面过于狭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问题。

  四、对改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几点建议

  1、引进seminar等现代教学方法。

  Seminar教学法源于德国,目前已经成为现代西方国家大学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

  [5]这一模式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的教学范式。

  Seminar在柏林大学被称为“科学研究的苗圃”。

  它是指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

  它倡导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学术自由和独创精神、师生之间平等合作、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Seminar的课程宏观结构由教师的概要式讲述和专题研究两大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教师将系统、全面地介绍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学科的前沿发展背景,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命题,提要性地勾勒这门课将要讨论的相关主题,并将它们分派给相关的参与学生,为第二部分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技术铺垫。

  第二部分是课程交流的主干。

  在这个部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研究取向和学理兴趣,将认领的课程内容做出充分的准备,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

  报告人必须提前把自己的发言稿打印分发给每一位课程参与者。[6]组织理论与设计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笔者在本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43人)的班上以两节课90分钟的教学完整地尝试了Seminar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7]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

  3、推行导师制。

  一方面,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所培养的大学生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另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入学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导致独立自主能力(包括生活能力)较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8]这些不足集中表现为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后一片茫然,不知道怎么选题、不知道怎么检索参考文献、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不知道怎么看书。

  指导老师在短短一学期的论文指导过程中,很难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述技能。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推行导师制。

  从学生进校开始,在双向选择和总体协调控制的原则下,由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互选,确定本班级各位学生的学习导师。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从事横向课题的研究活动,并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孟祥林. 高校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探讨――以A校为个案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2)

  [2]田毅. 新经济时代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步思考[J]. 企业活力, 2007(9)

  [3]李恒川.论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4)

  [4]任培江.高校教师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2)

  [5]王林义,杜智萍. 德国习明纳与现代大学教学[J]. 外国教育研究, 2006(7)

  [6]刘宝存. 美国研究型大学一年级习明纳尔课程[J]. 外国教育研究, 2005(3)

  [7]崔玉平, 李晓文. 大学生意向性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在校本科生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1)

  [8]郭鹏. 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1)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13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21

企业后备人才培养方案12-24

(精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

企业后备人才培养计划11-17

[集合]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7-24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备]07-15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03-09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探索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