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

时间:2022-10-05 21:02:37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1】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

  摘要:依据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原则,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在弹性学制下提出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并给出了培养方案的优化完善方法和配套建设工作内容。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学分制;按类招生

  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此,笔者依据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原则,建立了按类招生、按类培养并在学分制下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方面,该方案增加了培养分析和方案调整两大环节,另一方面,在秉承“育人为本、知行统一”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形成了学分制下的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体制。

  培养方案设计

  本培养方案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即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合并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统一制定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前五学期的培养计划,构建统一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基础课程学习,拓宽专业基础知识。

  从第六学期开始,学生经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在导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实现专业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整个培养方案的实施,则主要采用全面的学分制,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可在学习期间选专业、选教师、选课程、选进程,提高培养方案的灵活度和个体适应度,优秀的本科生可提前毕业,并在按类招生、按类培养和学分制思想的基础上,将整体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部分。

  理论教学包含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类型,必修是整个培养过程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包含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通过开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具有较强岗位适用性的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强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而专业课则体现分专业培养的思想和学生的专业志向,实施因材施教,强化个性化培养。

  选修则采用选修专业基础课、院级任选课、校级任选课的办法,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面,深化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

  针对选修课中学生择课的盲目性,在校级和院级选修课中规定文、理类课程比例,专业与非专业选课比例,保证选课的成功率和开出率。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集体实践四个方面。

  其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相对应,它们在按类招生和学分制所构建的体制平台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保证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支撑,也为学生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另外,在培养方案中将实验教学分为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四种类型,确保实验教学至少有一个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并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验证创新思维提供实验环境。

  课程设计则主要采用分析、设计、实现的方案,让学生把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各专业系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环节主要分为应用型和科研依托型两种类型,题目“双向选择”,答辩采用全盲答辩方式。

  应用型是毕业设计的主体,通过应用型毕业设计的实施,可培养学生的需求分析能力、面向具体应用的设计能力、应用实施能力;而科研依托型毕业设计虽然在整个毕业设计中占有较少比例,但它为具有较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展示和学习环境,充实完善了学分制下个性化培养方案。

  集体实践环节则从基本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两方面展开对学生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与竞赛,并促进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科研创新积累经验。

  第二课堂则以实现教与学交流互动为目标,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沟通机制。

  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推动教与学共同参与,采用调研、观察、探讨、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培养方案动态优化

  为了确保培养方案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我们制定了培养方案动态优化流程,该流程包含如图1所示的培养分析、按类招生、学习跟踪、专业培养、绩效反馈、方案调整六个环节,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为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培养方案制定流程中,培养分析为按类招生提供需求信息,专业培养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化,绩效反馈则从个性培养中归纳普适的良好培养模式,为方案调整提供支撑,而学习追踪则保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长状态,及时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引。

  六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1)培养分析主要是对当年生源结构进行分析,并研讨当前企事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科研创新人才的需求;

  (2)按类招生则是将联系紧密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四个专业加以组合,形成招生大类,确定大类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学习跟踪则是建立学生个人学习状况跟踪服务管理平台,记录学生各阶段的选课、成绩、特长、性格、家庭环境等众多成长因素,构建分类模式,按个人状况对学生分类,给学生提供培养建议,进而确定按类培养后的专业志向和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引;

  (4)专业培养是指经过按类培养后,在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大体方向后确定个人专业志向,并在专业培养中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绩效反馈则是回馈优秀毕业生及校友成功人士阶段性成果,建立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互动机制,从绩效反馈中提炼适应市场需求的个体培养模式,为现有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6)方案调整则是根据学习跟踪和绩效反馈成果,组织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新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更新、完善现有培养方案。

  为了给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支撑环境,借助学院在MBA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广泛合作关系,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分析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状况,并优化生源的知识结构和地域结构,为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师资管理体制上,实施聘约制,通过竞聘上岗强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打破部分高级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惰性心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立教师进修、培训、交流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人才,为新型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

  在教学体制中,进一步巩固本科评估优秀成果,集成专家认可的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学分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实现本科教学的个性化培养和弹性化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体制改革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尝试。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与企业共建创新研发中心,建立科技竞赛和课外学术活动的长效机制,在联合研发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上,实现由单一金工实习向大工程综合训练的转型,成立工程训练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以“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基本技能,分层综合训练,鼓励创新实践,充分体现大工程思想”为建设指导思想,构建由工程技术认知训练、工程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组成的三层次工程训练体系和全面开放的运行机制。

  拓宽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渠道,与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良好的院企合作关系和稳定的生产实践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在实验中心建设上,完善和改造实验仪器设备,设立专项资金投入到实验环境建设与管理软件购置,建设企业管理模拟、ERP、会计、数据挖掘等实验室。

  在学生管理上,实现学生导师制,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辅导员一起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成长环境。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为核心,在学分制下强调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实用型培养方案。

  该方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拓宽基础,因材施教,在确保较强的专业选择灵活度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在管理领域开展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韦永恒.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17):27-28.

  [2]王磊.关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7):69-70.

  [3]周文贵,孙晓琴,杨础.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77-78.

  [4]周西安,吴麟麟.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65-167.

  [5]秦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0):16-18.

  [6]李建勋,李随成,张永进,等.管理决策模拟与供应链管理综合实验平台构建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案【2】

  摘要:工商管理类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是我们现今社会需求量较大以及也是最紧缺的一类型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够对这类人才进行较高效的素质培养呢?这是现在相关教育界需要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而对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所提出的需求出发,对该如何更好地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进行培养进行了一些阐述。

  根据实际情况,对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字: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素质;研究;方案

  自从我们国家加入了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已经对工商管理类的人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对于传统的那些“重单一轻复合型、重传承轻创新型、重知识轻能力型”的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落后于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

  那么要想很好地立足于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就应该要学会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的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把握好那根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重视提高我们的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就关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案,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是指把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作为目标,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

  合,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为主要导向来建设自己的学科专业。

  这需要依托于专业来面向相关的应用课程体系,来采取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途径,主要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把能力作为另一取向来进行教学的评价。

  通常来说,

  应用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在传统的教育为基础,具有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性的教育方案。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规格描述

  我们一般将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规格结构框架设置为:两根支柱(经济和管理、英语和人文);一条主线(创新能力及面向应用);四个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英语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五种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组织素质、计划素质、英语素质);六块基石(人文、管理、计算机、经济、英语、思政);七种能力(学习、沟通、动手、创新、应变、决策、英语会话)。

  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将人才培养的结构框架认真设计,细化分解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上以及每门课程所应当达到的具体指标要求上。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

  制定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还需结合本地方或本学校的办学条件所拥有的优势,针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

  一般来说,我们针对社会对高级的管理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为:“按照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及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立足于国内,向行业辐射,培养出体、智、美、德等全方位发展的,掌握现代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并有一定管理技能,善于运用各种管理方法,能够在国内外的各工商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务,具有较强制定计划、整合资源、组织实施的能力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不应该只是以“教”为学习的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培养。

  基于集“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于一体的现代人才素质培养理念,再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个教师导向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并按照“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主动积极地搞创新型“第二课堂”,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公共基础理论课、专业学科的基础课、通识课、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等能够供学生自主去选择的一些较完整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创业的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一个以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法

  实施一个“四位一体”的创业导向型素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成:从试点开始,慢慢积累经验,逐渐地循序渐进、由点及面。

  首先,需要从一年级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出创业的意识较强和成绩较好的人选,由他们来组成一个以“班”为单位的标准体。

  再以之来作为试点,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就可以在所有的班级上进行推广,若可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就能够在所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中进行全面的实施。

  (二)创业导向型人才的具体培养内容

  按照年级来循序渐进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一年级主要是培养我们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意识;二年级是以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兴趣为主要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三年级则是主要充实此类专业学生的相关创业知识;四年级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蓄势待发的状态,那么此时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实践的信息平台,为他们创业提供机会。

  (三)创业导向型人才素质培养师资的建设

  要想培养出创业导向型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建设“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主要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强引进和培养校内的实训、实践导师。

  二,从多渠道来外聘实训、实训导师。

  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加强师资建设,解决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是学生和学生影响的中介,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

  作者单位: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董毅,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OlO,08.

  [3]周立华,宋雯雯.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3.

  [4]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10-09

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08

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0-26

高校工商管理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08

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10-11

工商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的研究论文10-08

医学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11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论文10-08

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10-08

研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案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