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4-05-24 08:39:01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商管理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商管理的论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1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xx级工商管理专业的xxx,很高兴在这里论文答辩,希望今天能为我的学生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下面,就我毕业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等问题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进入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商业化加速以来,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一直主导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随着我国各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的到来,信息化已成为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促进企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新举措,研发手段、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交易体系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标志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已迈进了崭新的信息互动时代。

  汽车在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带动作用极强,成为衡量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核心已经由欧美、日韩转移到中国。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正处于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跨国汽车集团的竞争、消费者多样的购买需求和信息时代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重重挑战,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在经营过程中全产业链业务领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化则是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汽车产业从“做大”到“做强”的重点。“需求驱动制造”为中国汽车制造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信息化已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战略、抵御竞争风险、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经过多年努力,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由于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其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所以,建立为业务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从实践方面来看,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本文从分析目前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为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提供参考。

  信息化的作用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活动范围、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产品创新等。信息化管理在具体推行及应用过程中,随着不同经济阶段,在信息化管理理念及其管理模式方面有了深刻改变,在其管理系统及组合结构上也有了创新。

  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多以物为本,具有刚性,缺乏灵动性。随着新型管理理念的引入,企业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二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价值,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中心逐渐从有形资产管理过渡到无形资产,如核心技术、知识积累等。三是摒弃传统的静态系统,逐步形成了动态化的管理系统。

  具体表现在重新定位和设计已有的经营、业务流程,将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生产设备及管理手段应用到生产全过程,实现技术与管理上的全方位集成。四是管理结构的改变。层级森严的金字塔型不再适合信息高速流转的网络时代,构建扁平型的管理结构成为被广泛认可的新型管理模式。五是竞争重心从单一的产品优势竞争向综合能力优势竞争转变。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汽车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市场需求,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通过管理信息化来实现降低研发和采购成本,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深入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的研究探讨,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建设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思路:

  (l)通过查阅文献提炼观点;

  (2)阅读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理论书籍,确定全文的理论基础;

  (3)分析研究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4)结合研究案例分析,提出信息化管理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和具体设计方案;

  (5)以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为例,阐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实施方法和方案设计;

  (6)通过以上论述得出结论。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阐述汽车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并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必要保障和评估模型。

  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比研究,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特征,以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提出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步骤与应用方案。

  第五章主要分析管理信息化在华晨汽车集团的应用现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研究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利用可以瞬间完成,从而给企业带来一种高效率和精细化的运作方式,管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是深层次的变革,企业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管理信息化。

  本文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华晨汽车集团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应用和架构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总结了信息化规划方法和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企业首先要正确评价自身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发现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不足,再通过科学的规划方法“三个层面,架构是核心,数据架构是核心的核心”来设计未来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也将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快速提升,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网络的覆盖和配送服务的完善、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的应用,都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变革,也必然带来更多的创新模式和新技术应用,信息化会被充分利用和发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其发展信息化的优势和潜在价值。

  谢谢!

工商管理的论文2

  论文摘要:

  浅议广西国有外贸公司的衰败原因与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

  广西国有外贸公司衰败原因发展方向

  一、广西国有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发展中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广西国有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简称外贸公司)在上个世纪广西地方经济发展中,曾享有过突出的主导地位,并为广西地方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层次的提高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起飞就是从“出口创汇”这个“机场跑道”开始的。椐当时经济学家和统计部门的估算,外贸公司每出口创汇一个美圆(按当时USD1 :¥5.8的汇率计算)大概就会产生¥12-15元的衍生经济效益。除人民币经济效益之外,外贸出口的“有效能量”还辐射到为出口活动服务的一系列上游和下游行业,如印刷包装材料、国际海洋运输、港口码头装卸,电讯邮政,银行保险业,餐饮酒店服务、广告宣传市场等等。广西外贸公司由于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为生产企业加通了“桥梁”和构建了“管道”,使许多生产企业寻找到了自身前进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在同行业中站领了“领头羊” 的优势地位。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就是广西改革开放大剧的序幕和前奏曲。

  二、外贸公司衰退败落原因分析

  1 。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外贸经营机制的转变

  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发展变迁和胜衰荣辱离不开国家政策这个大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央政府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性的改革,“抓大放小”成了当时一句流传深远的口号和行动纲领。国家的改革政策先从外贸体系开刀,撤并了外经部,合并成了外贸部;分离了各中央外贸专业总公司和各省分公司的所属权和一体化核算权;把全国统一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实际上下放给了各省的地方政府管理。在中央的改革政策影响下,广西地方依法效仿,照搬照套,把口岸支公司与区公司脱钩,各自单独核算,将外贸公司进一步下延到各地、市自行经营管理。

  当时,国家的对外贸易的政策上述重大变化对广西的外贸专业产生的影响表现主要有三点:

  A.放开进出口权 对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的经营形成了在运营准入基础上的竞争

  和出口,市场份额的重新瓜分和原有客户渠道的恶性争夺,是对外贸专业公司威胁性最大的不利因数。

  B.上脱总公司,下摘支公司 破坏了培育多年的经营网络和渠道,削弱了企业的

  经营规模和抗风险能力,使外贸企业越变越小,为外贸企业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C.出口优先的对外贸易战略转移 开始发生从专业进出口公司向工业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重心漂移。例如,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自营出口而不愿意再向外贸企业供货;银行减少对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出口信贷支持而转向其他生产企业;国家外经贸主管机关越来越多的把许可证和配额投放给生产企业;国家的减免税和出口退税政策更加惠顾生产性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一切都使外贸企业出口经营时手中可用的有效数量急剧减少或降低,出现了严重的“火力减退和体力虚弱”现象,外贸专业公司的出口额停滞和下滑在所难免。

  2.过分追求出口创汇的政绩,违背企业经营的正常规律

  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国有企业只是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其主管部门才是企业的真正“法人”,雨雪霏霏企业只是其实现政绩和完成任务的工具而已。于是,为了完成地方政府的政绩,而刻意要求企业不顾一切的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超计划”任务。在国有外贸专业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表现的最为淋漓竟至的就是“出口创汇”任务的必须无条件完成。

  国际贸易学中,有一个衡量进出口企业经营活动是否赢利或亏损的重要指标-----出口换汇成本。[23] 出口换汇成本底,表示出口经营有利可图,出口结汇后可获得相对高于支出成本的等值人民币利润;出口换汇成本高,表明出口经营无利可图,即结汇后收入的等值人民币少于支出成本,实际经营出现亏损。但是在当时,换汇成本核算被主管部门强行下达和严令要求完成的出口创汇任务所掩盖。为了完成出口创汇任务,多数外贸公司都不得不不计换汇成本出口,不顾单笔业务的亏损,甚至不考虑承受的信贷规模和偿还能力,不在乎企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不顾企业投资的近远期收益和在进货,库存,运输,结算,汇兑损失,营销手段等诸多业务环节中的实际困难和可行情况,一味为完成当月,当季或年度的出口创汇任务而玩命拼搏。[24]

  3.缺乏政府诚信,错误引导企业的经营发展

  在外贸公司经营严重亏损的进程中,除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压行政命令和层层加码的任务指标的逼迫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承诺不兑现或变相兑现,政府缺乏诚信是引导企业错误经营发展进程的一种助推力。例如,90年代,在每年下达出口任务前,广西政府就多次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外贸公司承诺:每出口一个美圆,地方财政给予0.05-0.10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超计划出口,甚至可享受到0.15圆人民币的奖励补贴。各公司在每笔出口合同成交核算时,事实上都将此财政补贴计入了换汇成本核算,但后来广西财政都以各种原因和理由没有兑现此承诺,给外贸公司一个望梅止渴的“美丽欺骗”。

  其结果就是外贸公司出现出口越多,亏损越大,亏损越大,越要出口的恶性循环。因为一旦停止出口,银行信贷还不起,出口退税没着落,库存货物要报废,市场份额会丢失,甚至连进出口经营权也保不住。当时外贸界有句流行的经典话语:“不出口是等死,出口是找死”。后来这句经典又演变成“找死比等死死得快”的后续。这都是对外贸企业盲目追求出口创汇尴尬景况的准确和真实写照。

  4.采用行政干预和“拉郎赔”的方式,硬性进行外贸公司的重组和整合

  90年代后期,在国家整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效益,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影响下,(先不说历史检验确定这些政策是否正确和得当)广西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行开始了一轮莫名其妙的外贸企业整合的“改革”。先是把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和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强行合并,名为“兼并”。例如,广西粮油兼并广西化工,广西五矿兼并广西外贸驻湛江办事处。然后是把一些行业不同的企业硬性合并,名为“优化重组”。例如广西畜产、广西服装、广西纺织合并重组为进广西广达集团。另外一项改革就是撤消了原先广西外贸驻各口岸办事处,深圳,防城港,梧州、北海等广西主要口岸的外贸领导机关和服务机构全部撤消,致使口岸各专业进出口支公司和口岸服务体系立刻土崩瓦解。广西外贸经营了几十年的网格化格局彻底破碎。这种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使用行政命令,强行重组、兼并和整合的“新”外贸公司即不能改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扭转企业的被动经营危机,也无益于整个外贸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的优化,倒反起到了致使外贸公司经营失败和业绩大幅度下滑的乘数效应,使重组后的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效益加速恶化。

  5.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给予外贸公司致命的最后一击

  本文前面已提过,国有外贸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在流动资金使用上过度的依赖银行信贷,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达到了一个超过警戒线的危险状态。

  当银行和外贸企业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信号之后,国家权衡利弊,还是选择了维护国家金融大局稳定的国有银行作为保护对象,开始拯救银行而舍弃外贸企业。银行收紧了资金链条,对于依靠银行循环信贷生存的外贸企业当然是最致命的打击。由于许多外贸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固定资产,过去流动资金的贷款靠的是相互担保的“连环套”把戏和‘拆东墙补西墙“的时间拖延策略。在新的政策下,这一套把戏开始失灵,资金链条的开始连环破裂,形成一个公司无法还贷就拖累了另外一个担保公司的“多米诺骨牌”连锁效应,最终形成大面积,全系统的国有外贸公司的财务危机。

  仅广西而言,从1997-20xx年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所有的区直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都曾被中、农、工,建等四大国有银行反复立案起诉,并被多次冻结帐户、强行划扣、公开拍卖等强制执行过,平均每个公司都不下十次。外贸公司自有的车队、房产、库存商品、银行资金、甚至连贵重办公用品等各种资产都被银行紧盯和追查、收缴。许多公司一夜之间就从小康变成了穷光蛋。

  银行业的“翻脸”终于使外贸公司陷入“绝望”的境地,一些本来可以继续经营的出口合同和可持续操作的贸易业务项目止于“无钱收购” 或毁于“无钱执行”。甚至一些备好货可以立即起运的商品都因无法支付海运费而不得不终止出口。收紧银行信贷以图解决银行坏帐的经济紧缩和金融改革政策,到了各级商业银行的执行者手中,却被加以放大利用,变成了一种莫名其妙地“恐贷症”。连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证项下的打包贷款,国际银行保函贷款等融资行为都遭到了广西国有商业银行的拒绝和封杀。银行业的这种惟利是图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的心态和国家有关丧此失彼的不协调政策集中在商业银行对待国有外贸公司的执行力度上,论文参考充分体现出政策出台和执行上的所谓“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中国特色。国有银行可能就是把国有外贸公司送上不归之路的最后杀手。

  三、对外贸公司组织管理与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预测

  1. 国有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终将逐步完全推出历史舞台

  不管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的衰败没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无论她过去有过多么辉煌的昔日,她的衰败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国有外贸公司的繁荣昌盛已经成为共和国经济发展史中的一个“过去时”,也许只能被保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而永远不能复原。

  国有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外贸公司,注定是要退出国民经济的历史舞台。

  2 。政府仍需在外贸行业扮演重要角色和发挥积极作用

  国有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的消亡和退出经济舞台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和进出口业务这个行业可以不在中国存在了。恰恰相反,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增强,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贸易已经是国际政治、国际军事、国际经济斗争的一种延续和有全新意义的表达形式了。加强和维护国际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定是国家中央政府和各地方级政府今后的主要职责。

  外贸出口的“大跃进”造就了十几年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和步步攀高的外汇储备,以及当前的过高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所有这一切,都是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和潜在的危机条件,严峻的现实和不可预见的未来危机都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并不是无政府经济,国家的外贸事业更需要政府不断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因此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必须要在外贸进出口和整个国际经济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缺失国有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担任国家进出口业务主渠道的条件下,政府对外贸进出口业务的监管和促进就必须开始一种更加复杂和科学的全新模式。

  3 。 外贸公司将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和进行脱胎换骨的再生

  新形势下存活或重生的国有外贸公司,包括专业进出口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外贸公司,都必须进行彻底的“基因重组”和“功能再造”,已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形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 建立合符市场经济条件的现代企业所有权制度 外贸公司继续实行纯国有经营已经不现实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国有控股、其他企业法人参股、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员工持股的有限公司。条件成熟时,亦可争取成为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把企业的发展,运营,收益与国家、法人和职工个人紧密相连。成为“我是公司,我为公司,公司为我,公司为社会,为国家”的全新所有制理念。

  5. 改变传统的组织架构模式,把单纯的贸易性企业逐步改变成综合性的公司 关于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架构模式问题,笔者仍然推崇过去的分级公司,统一管理和结算的集团经营模式。如广西的省级外贸公司组建为总公司(或母公司),可以在口岸或货源地分别设立一些专业分工不同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以形成一种规模经营。至于外贸公司的领导和归属,仍可统一与商务部门的所属行业之下,以便最大可能地接受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有效监管。

  6. 新的外贸公司必须彻底脱离政府下达的计划经济任务指标,建立以市场运营为主导,以盈利为目的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新的外贸公司要完全改变单营出口或进口业务的贸易国际贸易简单模式,不再以出口创汇或进口商品,直营或代理业务为主,而代之为开展以综合国际商务,广义条件下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为主。采取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各种服务的多变、无固定界限的经营模式,包括开展货物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以及一切涉外的经济技术项目,真正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国际企业。一句话,企业既要赚取本币,也要盈利外币,并同时兼顾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纳入一个健康的、可长期持续的发展轨道。

  7. 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减少象似企业的数量,避免恶性竞争 广西的外贸公司必须彻底改变“小而多,多而散”的情况。从一开始就要提高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存量,彻底改变外贸公司完全依靠银行信贷维持企业现金流的不正常状况。把公司做大做强,成为一种跨行业,多产业,高素质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信息一流的跨国公司。结合每个不同企业的主营产品的具体情况,外贸(集团)公司要力争拿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话语权,能够主宰和影响该主要商品在内、外市场的运营情况,形成国家级的控制影响力。

  8. 新外贸公司不能再只做一般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初级原材料的加工生意,而是要努力控制产品的全部产业链,掌握项目或产品的关键技术或专利、商标、品牌,利用非贸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和附加值。外贸公司要逐步摈弃“来料加工、来样加工、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等这些国际贸易中的低级贸易形式,向商品独立国际化经营过渡。

  可利用外贸企业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以及广西的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相对较底的优势,带动国内工业产业链向外扩张。把产品的加工、装配工序延伸到境外完成,并带动劳务、技术、咨询等服务贸易向外扩张,努力占领国外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外贸公司要注意用兼并、控股、技术专利持有,关键部件控制等手段向欧美企业渗透,逐步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9.外贸专业(集团)公司的发展方向

  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化、产业链条化是外贸专业公司今后必须和唯一的生存发展方向。依据笔者的分析和判断,今后如果外贸企业,特别是省级以下的专业公司,想在中国的经济大盘中有一席生存和发展的地位,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化、产业链条化将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之路。实际上,现在屹立不倒,越来越好的国家级的外贸专业总公司,如中粮总公司、中国五矿总公司等企业也都是走的这条成功之路。 工贸一体化 指的是外贸公司必须脱离单一贸易型企业,建立自己的生产、加工型工厂。工是基础,贸为延伸,以工撑贸,以贸促工,彻底放弃“收购---出口;进口---销售”的传统进出口业务旧模式。 企业集团化 要求外贸公司不能再局限于经营一类专业商品,开展一种模式的贸易形式,从事一个行业的业务活动,管理和使用同一种人才团队的中、小型企业。而是把众多的小公司合并起来,按功能,市场,产业链等不同进行科学地组合,构建成经营规模化,资金规模化,人才规模化的大型、综合性商社。产业链条化 要求外贸公司不能再只做进出口商品的销售,不顾原料和市场以及产品的更新和变化等上、下环节。必须彻底放弃“有什么就卖什么,或缺什么就进什么的”的传统经营战略。取而代之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制、生产什么;生产出什么就能保证控制住市场”;市场的最新需求就是研制的动力,市场的价格平衡就靠由我们的产量和进出口数量控制。把产品的产业链从原料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售后服务、扩展到技术研发、金融保险、技术专利以及其他高端地带。

  四、 结论

  广西国有外贸专业公司就象一个老人,栉风沐雨,艰难跋涉,在崎岖不平,风险重重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两段山路上已经负重行走了近三十年。这支凝聚了两代人心血的外贸人团队,为共和国,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了永留青史的贡献并为此耗尽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精力和身体体能。世界上没有永远年轻、健康的人,经济界也不会存在永远不败,长生不老的企业。就象商品的生命周期一样,经历过鼎盛,就会面临消亡。对此,我们每一个外贸人都在默默地痛苦亲历和身心感受着。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国有外贸公司都已经或行将推出中国的经济历史舞台,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过去里程碑。

  就象自然界的生物进化一样,一个物种的消亡,总会在其消亡的时段和区域里,同时或相连诞生出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同类物种,西方神化故事中的凤凰涅盘、浴火再生的传说就是一个物种进化,社会自然发展的典型写照。同样,国有外贸专业进出口公司这种生存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退出历史舞台,也同样不会意味着“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这个行业的消亡。国家需要国际贸易,广西更加需要国际贸易。外贸人应该象凤凰一样,浴火再生,开始一次新的创业,采过去的经验,用现在的知识,顺应今天的政策潮流,更换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从事新的经营和发展,走明天更加美好的道路。外贸人终将继承辉煌,任重道远的走下去。这是笔者在本文结束前得出的第二个结论,并仅以此结论献给所有的新、老外贸人,愿他们、我们和所有的经济组织,企业、团体和各类外贸公司,象凤凰一样光彩照人,展翅高飞。

工商管理的论文3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工商专业更应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1引言

  高职院校自办学以来,一直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较深厚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2。1课程设计不合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特色,学习内容也与社会需要不符,理论知识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另外,课程体系里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虽然有一些社会实践和实习设计,但高校往往不定向安排,要求学生“自谋出路”,并没有起到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目的。

  2。2理论知识太薄弱。高职院校学校相对于本科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也存在不足,这就导致他们在理论学习时比较困难。再加上教学体制上的不严格、学习风气的不佳,很多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也就抱着凑合的态度。

  2。3师资水平不达标。高职院校的教师高学历人员较少,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不足,甚至人员配备上也存在不专业不合理现象。这使得整个教学水平不高。而在教学上,学校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为辅,但往往学校教学内容的变化已跟不上企业实际管理的变化。

  2。4考核机制不健全。对教师的考核没有实质性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考核也重在形式。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培养计划落实不到位,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管理人才的标准。再有,虽然按照专业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并不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检验,这使得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专业理论水平还很低,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3。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一方面为了雄厚的理论知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还应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整合教学。工商管理专业设计知识内容繁杂,很多学科内容学科交叉重复,因此,学校可以整合和重组部门课程,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协调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教学计划的制定要遵从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实践,再让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学校还更应注重实习计划的制定,让学生的实习更有目的,更达实效,充分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

  3。2注重理论知识考核。为了促进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更新观念,重视理论知识培养,注重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检验,尽全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一方面可以严格课堂教学,重视学风建设。要求教学严谨周全,更要求课堂学习风气要佳。教师要敬业执教,学生要刻苦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考试课,要认真设计期末试卷,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对于考核课,要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是否达标。

  3。3改善师资队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出高级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首先要重视人才引进,通过福利政策引进一些高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再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深造。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克服人员配置不合理的弊端,防止非专业教师授课或者专业教师不足现象。另外还应该鼓励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社会服务,参与一线生产和企业管理,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更好地教学。学校还可以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既壮大了师资队伍,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4注重专业与二课堂相结合。高职院校向来注重二课堂教育,但缺乏与专业相结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借助院校优势和学生兴趣,充分利用二课堂,开展丰富的隐性课程,以此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二课堂相对于课堂更富有趣味性,更被高职的学生所喜爱。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灵活运用各种活动形式融入专业知识,也融入法律、金融、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3。5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作为如今高校的发展趋势,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途径。一方面在校内建立专业实验室,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学校建立产学合作运行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促使学生学到更前沿的理论知识,以及更直接地运用到实践中,再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改革中,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推进企业和学校共同育人的新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需要从各个方面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更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培养的人才是为了社会需求,只有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是适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其自身的发展相对于本科院校更为艰难。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高职院校更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该领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美娥,王皓。独立学院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xx(3)。

  [2]闫亮。探究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J]。现代国企研究,20xx(10)。

  [3]严佳琪。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xx(7)。

  [4]程承燕。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1)。

工商管理的论文4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构建出有效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了工商管理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模式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蒲小彬。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xx(15)。

  [2]范万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xx(06)。

  [3]张天田。探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6)。

  [4]史宪睿,程春梅,张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工商管理的论文5

  摘要:数据挖掘是当前数据库和信息决策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该文从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概念出发,总结了数据挖掘常采用的技术方法,同时对数据挖掘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阐述。

  该文以一个淘宝网行业的数据挖掘案例探讨了数据挖掘在网络经济下工商的应用;从技术和商业需求两个方面分别研究了数据挖掘商务应用的可行性,并指出因竞争战略的细化导致了对数据挖掘的商业需求。

  关键词:数据挖掘;网络经济;序列模式

  随着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产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已经迅速提高,大量的数据储存在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我们已被淹没在数据和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这项以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统计分析、人工智能等为依托的综合性运用技术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人们需要有新的、更有效的手段地各种大量数据进行挖掘以发挥其潜能,数据挖掘正是在这样的应用需求环境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为自动和智能地把海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手段。

  1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

  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2数据挖掘商网络经济的案例

  2.1电子商务行业概况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发展,新的供应商仍在进人市场与传统企业竞争。

  电子商务行业促使杂货、药品、玩具零售商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全的商品。

  电子商务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显的交易优势席卷经济的各个层面。

  20xx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同比增长97.5%,移动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正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xx年,移动电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占比已接近三成,预计在20xx年末可以达到57%以上。

  传统互联网电商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本向移动终端转移,是移动电商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2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上面面用一个针对淘宝网滁州店铺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挖掘的例子来说明数据挖掘的具体应用。

  表1给出了数据源的部分字段格式。

  表2、表3给出了经过整理和转换后的适用于挖掘工具的数据样本。

  在本案例中,我们自行编写挖掘工具。

  限于篇幅,具体数据挖掘过程省略。

  2.3数据挖掘应用分析结论

  从上面电子商务行业数据挖掘后分析可以得出:

  电子商务销售的主体:我们找到进行网络销售的主体人(店铺)及相关个人店铺信息;

  电子商务销售的内容:我们可以查询店铺所销售的商品信息,对销售商品是否违规进行监管;

  电子商务市场行为分析:特定范围内市场消费倾向是什么,以便引导,制定销售、决策方案;

  监管范围的扩展:传统工商监管只对实体店铺进行监管,通过对网络的市场监管,可以扩大工商管理监管范围,更加规范的市场。

  3网络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

  针对网络经济形态下的数据挖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数据挖掘:

  3.1关联分析

  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

  在数据挖掘研究领域,对于关联分析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深入,人们提出了多种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如APRIORI、STEM、AIS、DHP等算法。

  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它能发现数据库中形如“90%的顾客在一次购买活动中购买商品A的同时购买商品B”之类的知识。

  关联分析就是生成所有具有用户指定的最小置信度和最小支持度的关联规则。

  3.2分类分析

  设有一个数据库和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标记),该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记录都赋予一个类别的标记,这样的数据库称为示例数据库或训练集。

  分类分析就是通过分析示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建立分析模型或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这个分类规则对其它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3.3序列模式分析

  序列模式分析和关联分析法相似,其目的也是为了采掘出数据之间的联系,但序列模式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因果)关系。

  运用序列模式分析销售记录,零售商则可以发现客户潜在的购物模式,例如客户在购买微波炉前常购买何种商品。

  3.4数据挖掘与信息过滤技术的结合

  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信息过载”、“信息超载”现象,利用网络数据挖掘中得到的数据进行信息过滤机制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象,减少用户在获得信息过程中的负担,同时向用户提供数量适宜、质量优良的信息应运而生的。

  比如在网络内容挖掘之前对网络文档中包含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分类和归档等操作,使网络内容挖掘所要处理的数据量得以减少,使输入数据的质量、网络内容挖掘的信息挖掘速度及精确度和用户所得信息的时效性得以提高。

  4网络数据挖掘步骤

  1)确定应用领域:包括此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目标。

  2)建立目标数据集:选择一个数据集或在多数据集的子集上聚焦。

  3)数据预处理:在大数据集中,根据需求,利用数据净化和整合技术,选择与任务相关数据,在不降低其准确度的状况下减少处理数据量。

  4)数据转换:找到数据的特征进行编码,减少有效变量的数目。

  5)数据挖掘:根据数据和所要发现知识的种类来确定相应的挖掘算法。

  6)数据评价:将挖掘出的知识和数据以各种可视化方式显示,并将其以图形、文本等方式存储在库中,以便对它们进一步挖掘,直至满意为止。

  7)实施和应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所建立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包括数据库的构建,个性化用户服务、基于知识的企业信息管理(MIS)、企业目标管理、决策支持等等。

  5网络数据挖掘的未来展望

  以上数据时网络经济形态下,在工商管理部分的应用,实际的工商管理目标是为工商管理与决策提供服务,未来的数据挖掘将会形成标准的数据挖掘语言或其他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的数据挖掘系统。

  数据挖掘能发现网络中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标引、自动摘要、自动分类和自动聚类等的准确率;能促进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信息,难以满足网络信息用户的动态需求。

  在网络信息检索的实际应用中,往往不是单一地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需和其他相关技术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xx (1):59-61.

  [2]王振强.用知识管理思想建设企业竞争情报——通过信息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竞争智能[EB/OL].(20xx-12-15).

  [3]周黎明,邱均平.基于网络的内容分析法[J].情报学报,20xx (5):594-599.

  [4]罗春荣,曹树金.因特网的信息资源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xx (3):45-52.

  [5]苗杰,倪波.面向集成竞争情报系统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J].情报学报,20xx (8):443—450.

  [6]翁烨.知识管理系统与市场数据挖掘的融合[J].中国信息导报,20xx (7):52-53.

  [7]郑宏珍,韩静萍.异构平台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J].中国信息导报,20xx (2):53-55.

工商管理的论文6

  摘要:工商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手段,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强化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将市场的监察手段系统化、方式化是对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从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发展与工商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市场监管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趋势以及竞争力强烈的世界市场形势,如何更好地管理经济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工商管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并且对调控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工商管理的方式与条例,并在工商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本文深入研究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制度以及职能,并深入剖析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有保障管理机制的正确性及合理性,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

  一、工商管理的作用

  工商管理是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只有明确工商管理的深层含义并根据其作用力制定出合适的工商管理方案,才能对经济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工商管理不是单独存在的系统,它与其他管理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作为最大监管机构对市场经济实施监管与推进。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经济起着重要的掌控作用,并对经济进行监管与协调,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工商管理与其他各部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使得各监管部门之间得到连接,将市场经济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并共同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工商管理主要包含办公厅、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企业注册局、法规局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等在内的十二个重点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并又相互合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管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维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加应该加强对于工商管理制度的确定与制定。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并制定相适应的方案,从而得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市场。

  二、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商管理部门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工商管理中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部分,并解剖目前经济发展中的工商管理方式与手段,同时提出一些有利于工商管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与手段。

  1.注重全局发展性

  首先,工商管理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全局性的推动作用。因此,保障工商管理的经济全局发展性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只有协调好工商管理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之整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工商管理的管理机制,在部门服务时采取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并相应取消不必要的手续费,创造出一个良性的管理平台。另外,还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规范行业之间的联系,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企业,并对情节严重者作出相应的处分,使工商管理机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

  2.发展持续性

  工商管理机制除了全局性之外,还需要注重工商管理机制的持续性,使工商管理机制始终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中。工商管理主要的职能就是监管市场。因此,管理手段必须切合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对市场的运营模式形成必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时刻关注市场的经济变化趋势,并记录变化的周期以及规律性,从而应对多变的经济变化形式,更好地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的工商管理机制。只有明确了市场发展的动向,才能更好地掌控与监管经济发展,实现工商管理机制的'企业转化升级,更加切合当前的监管模式,最终促进经济体制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个体商业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手段,使个体经济可以在国家的支持下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个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转型。

  3.流通性

  注重工商管理的流通性,促进经济体制的流通与改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工商管理的体制改革,有利于对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的监管。企业是独立的,但只有通过不断正确干预,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得以发展与壮大,而工商管理机构作为间接为企业发展提高干预的机构,对企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有效的监管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工商管理制度在宏观角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力,作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工商管理机制的作用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体现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淑琴,谢润梅.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xx(15):325.

  [2]陈献近,张巧秀.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8):159-160.

  [3]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xx(8):101-102.

工商管理的论文7

  1.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2. 试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理论与构成因素

  3. “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

  4. 基于定货合同的供应商柔性分析和选择模型

  5.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6.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7. 国外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借鉴

  8. 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

  9.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改革探讨

  10. 实证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1. 基于专业群理念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改革探讨

  12. 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

  13.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4. 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15. 基于供应链管理(SCM)思想的中高职衔接

  16. 适应企业需求,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17. 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

  18. 商业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19. 九型人格与政府领导力重塑

  20. 浅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

  21.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工商管理的论文8

  摘要:工商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分支,对我国经济发展同样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各领域中均得到了重视。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工商管理已经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上得到了完善与更新,并逐渐趋向于信息化发展,使实际的工商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见工商管理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对而言,传统工商管理手段在工商管理上缺乏认识,进而导致效率低下。因而应利用多样化策略,加强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策略

  工商管理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最终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应用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应用到了数据化、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不仅使工商管理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还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工商管理方法及理念。另外,在工商管理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性利用,进而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服务。所以,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工商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理应得到工商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们得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一、工商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在信息时代下的工商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还能治理市场的不良行为。另外,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改善职能,还能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化分配。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工商管理速度的提高,进而与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工商管理监督中,应对一些地方进行革新。因此,作为工商管理部门,应促进信息化发展,严格规范工作秩序,最终能够做到自身全面发展。

  二、当前工商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体系规划存在着一些不足

  当前工商管理信息化处于探索时期,在早期,实施了一些政策,同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相关问题。比如:基础设备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性,同时一些地区经济条件较差,进而导致硬件不能满足工商管理信息化需求,对其完善具有阻碍性作用。另外,在进行规划中,倾向于短期目标,进而对长期发展具有不良影响,最终造成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二)信息化标准十分不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主要以行政单元为核心,同时以总局制定信息化规范为依据进行。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系统开发上,在文档管理上归属于一次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讲,一次性系统建设,并没有形成系统化标准。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进而对后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较大的不便。

  (三)网络安全度低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进而确保财产具有安全性。国家针对现有工商管理信息化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检查,最终结果显示,在工商管理信息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案件协查通报的缺失以及数据分析的缺失等等。另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是源于工作人员自身的失误造成的。

  三、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应对策略

  (一)进行系统性的规划统筹

  针对系统进行设计规划过程中,应以软件以及硬件两点内容出发。相对而言,经济发展对硬件条件具有限制性作用,因此,应进行有效调整,同时提供一定的硬件指导。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与区域情况特点相结合,并进行区分。这样能够促使系统适应地区需求以及发展特点。应将宏观规划以及微观设计结合开来,最终进行相关的调整以及改善。

  (二)进行网络化安全建设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在工商管理中,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够为工商管理提供一定的服务。针对当前工商管理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应加大对网络的安全建设,进而为人民群众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进行技术创新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确保服务质量,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应加强对工商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降低对软件公司的依赖,才能促使工作人员在软件利用上进行深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讲,应将工商管理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最终对技术进行创新。另外,还应提高工商系统员工在软件上的利用能力,进而能够为工商管理系统提供较好的服务。

  (四)制定合理性的信息化发展方式

  从当前工商管理信息化来看,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之处,最终造成管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讲,降低了工商管理部门自身的形象,同时也对其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要想改善这样的局面,工商管理单位,应与自身发展情况相结合,着手完善信息化,进行深入性的剖析,针对不合理地方应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合理的信息化发展方法。不仅能够彰显出工商管理部门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制定信息化发展原则,进而能够促进工商管理部门信息化全面发展。这样能够及时地发现管理信息化低下等问题,并进行科学解决。这样在提高信息化水平过程中,还能为大众利益提供相关的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我国社会经济来说都起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强工商管理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步及发展,所以一直以来工商管理都得到企业管理者及经营者们的高度重视及关注,并将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我们更要加深自己对工商管理及其发展的了解。工商管理信息化是工商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故为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左雅文.基于新环境的工商管理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33).

  [2]龙毅.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策略创新探究[J].商场现代化,20xx(7).

  [3]孙惠平.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xx(14).

工商管理的论文9

  工商管理的学生对我国的经济栽培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市场经济的的关系很紧密。因此在目前的高校培养人才中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本文从目前国家情况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出现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本文的额研究对工商管理学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远远超过毕业生实际的市场需求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只有越来越苛刻才能适应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供应量继续飙升导致大学生收入降低和就业难的状况加剧。对于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情况而言,形势异常严峻,并且还有大量大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根本不具有竞争力,甚至还不如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该情况令人懊恼不已。

  1 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教育现状

  1.1 工商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我国有很多学者已提出来,大学目前的教学模式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重点把握对人才需求的特别培育。有文献曾说高等教育中,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大社会需求的因素,工商管理具有日益庞大的专业人才教育和培养规模,已开设该类专业的学校竟然高达82%。有学者在7年前就已提出,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的层次和主要培养类型的热点,形成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教育特色模式,这样的方式既避免了出现教育雷同,又可以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目前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培养的实践能力都很差,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实满足市场需求的工商管理类学生应该是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综合高素质人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培养出来的实践水平参差不齐,普通院校更不用说要培养国际化的经管人才了。

  1.2 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

  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也是近几年开始火热的话题。因为就业率是评判高校教育质量的其中一个指标之一。大约十年前,当时的那几批大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就业问题慢慢的出现问题且情况愈演愈烈,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上凡是关注此的各界纷纷高度关注此类问题。按照现有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对大学生,尤其是工商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顺应三个思路。什么是就业能力理论,如何科学有效的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和原则、因素等。其次就是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最后通过量表等实证方式对其进行研究。

  2 工商管理类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应用型人才的具体概念和实际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步骤,中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学生满足工业和商业管理需求并没有一个科学可参考的文件或方案。社会主导,也会造成当代大学生素质缺失。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对教育有利有弊,比如它导致学生去追求功利和个人利益、过于追大众文化等。目前我国的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阶段,改革必然带来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时刻警惕。因为曾经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工商类的大学生对金钱和权力热于追求,因为工商管理类整天和利润和财富等字眼打交道,过早的认识到财富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不合理的

  目前我国整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学校貌似十分重视引进最新的理论和西方经济管理实践经验,再根据学校的情况设置课程或基于国外最新的成果和经典成果修改所学。在人有我无的阶段,我们可使用这种比较原始且投机性的方法,先引进来,在革新。一系列的方式的确推动了我国的工政管理教育水平。但是,事物的发展总不是那么完美,借来的东西当然需要完善。目前的教材有的来源于国外,案例研究也是国外比较经典的案例,但是工商管理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中。首先国外的案例情况在我国,可能因为政策法规和文化不同,不能完全借鉴;其次因为案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时效性就有待考代。

  3 提升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的对策

  3.1 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的与市场需求不吻合的态势愈来愈严重,国家相关的职能机构必须严格限制招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制学校在培养中的.成果和质量。学校也要高度重视这类问题,不是大规模招生后对于人才的培养就淡化,相反要培育优质的大学毕业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仅要掌握知识也要注重就业的实际能力需求,找准培养学生的精确定位。大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也要下到基层去现场管理,现场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高高在上的学习。

  3.2 优化工商管理类教师团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名师出高徒”的深刻哲理。因此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是高质培养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保证。高校教师的来源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目前我国211学校的大学教师学历要求是博士学位,普通本科类的学校教师至少需要硕士学历。在高校老师的学历上,基本可以满足教育的资格。但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的教师基本上从学校出来后再次进入学校,原本老师自身的社会实践的经验并不足矣支撑有很多的管理经验可以教育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师资队伍。首先是聘请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老师到学校,当然这些老师的受教育水平必须有所保证。其次是聘请业界精英担任学院或课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职的教师,让大家实际的感受到真正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养成过程。最后可以给老师们提供实际的企业历练机会。

  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工商管理类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要高度重视之外,也要国家出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学校出来进行教师队伍的整合优化,整合实习实践资源,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落到实处。

工商管理的论文10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也面对着严峻的工作、生活压力。因此,国有企业政工干部要加强工作环境研究,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加强工作机制建设,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涉及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工作机制、工作载体、工作方法等,关乎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实施和最终效果。在具体工作中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工作路径的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加强工作环境研究,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1.形成职工参与的环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做职工思想的工作,需要创造一种职工普遍参与的氛围。通过使职工了解企业的近期和长期工作规划、企业面临的形式和职工关心的福利情况等具体内容,引导职工将自己的得失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形成上下同心协力的局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公正民主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2.形成激励上进的环境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也需要行政部门的参与配合。单纯的行政命令会使职工有逆反心理,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职工会感到缺乏实际。只有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激励手段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预期目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表彰先进职工,要利用物质手段奖励责任大、贡献大的职工,弘扬企业正气,激励职工创新争优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只有相互配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

  3.形成公平公正的环境

  企业要谋发展、讲效益,就需要赏罚分明,形成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通过妥善协调职工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职工与社会、职工与企业、职工与家庭、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职工的各种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确保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更要监督企业管理者不侵害职工合法利益,在做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充分考虑职工权益,维护公平与正义。

  二、加强工作机制建设,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1.构建沟通机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做好与企业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也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部门间需要联合协调,调动企业职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政工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同职工一起工作,让双方相互了解,在工作间隙与职工促膝谈心,对于职工面对的企业改革、人员调整等涉及自身利益问题,政工干部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耐心地解释和劝导,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维护职工利益。

  2.构建评估机制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机制要做好以下有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企业内部政工部门自我评估。这要求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根据自身设定的工作目标,检测工作成果,并对工作计划的实施作出评估,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法。二是企业内部党组织进行评估。这就要求企业党委、各级基层党组织根据政工作部门的工作成绩作出评定,并提出建议。三是由企业职工对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工作能力、成绩等进行评估。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获得职工的认可,只有通过职工评估才能有效、客观的确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绩。

  3.构建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管理层要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组必要的支持,组建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并直属企业党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对政工干部的工作自主权和机构建设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增强政工部门的权威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从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上得到有力保障,在选聘政工干部时要坚持选拔清正廉洁、联系职工、民主作风强、有实际工作经验、思想观念新的管理者。物质保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主要有学习费用、宣传费用、调研费用、奖励费用等等,还要涉及提高政工干部的工资待遇等等。企业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投入作为一项经常性开支,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1.发挥企业文化凝聚作用

  企业政工干部应该利用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规章,明确行为规范,对职工进行理想、道德、技能、纪律的教育,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赖,通过职工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参与的方式吸引职工、感染职工。从企业特点出发,紧密结合实际开展理论教育,引导职工将企业发展与个人需要紧密结合;引导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职工用平和的心态与人交往;引导职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还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精神,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使职工在处理问题的方式选择上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增强企业向心力。

  2.发挥企业文化导向作用

  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科学把握生产经营中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企业发展中积报、健康的一面,鼓舞职工奋发向上;应该坚持从企业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引导职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鼓舞和激励全体职工斗志,将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

  3.发挥企业文化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对强化职工工作动机,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通常规定了职工必须遵循的行为方式、程序及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等,以提高职工集体意识为主旨,以培养新的价值观为核心,以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和提高职工素质为目标,对职工起到约束作用,便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便于职工间交流和沟通,便于提高职工的民主参与度,使职工在无形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激励。

  四、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

  1.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树立职工第一的观点,要多为职工着想,多办些使职工受益的事。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切实起到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还要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政工干部要深入到职工中去,把握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矛盾,讲求工作的方法、质量和效果,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正确意愿,解决实际问题,多做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性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围绕企业经营中需要面对的任务,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激发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动员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拓展工作内容,构建与生产经营相配合的运作机制;要建立经济型运行模式,将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并围绕这个标准来规划、研究、落实和检验。

  3.坚持疏导结合的工作方法

  疏就是疏通,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导就是在疏通的基础上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加以肯定和支持。在企业中要发扬民主,让职工参与到企业的规划管理,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灌输和正面引导,另一方面也要诚恳地指出职工思想上认识到的错误和偏差,激发职工自信心,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职工思想的提升。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也面对着严峻的工作、生活压力。因此,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只有深入职工中,倾听职工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与职工开展广泛的互动沟通,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引导职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相吻合,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工商管理的论文11

  一、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职能

  (一)管理和引导企业。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工商管理的关键性职能是促使发展环境稳定规范,确保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企业日常各方面的运行情况,对企业领导者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各方面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企业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市场。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要全面、深入分析当下市场环境及企业资源特征,以国家政策方向为基点,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引导企业,不断促进深化改革内部组织结构,更好地实现自身具有的管理职能、引导职能。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具体运营情况,科学指导企业进行合理化投资,将多余的流动资金科学投入到经济稳定发展的领域,合理拓展自身业务,使其出现在我国协调发展市场中,并借助管理与引导的关系,优化利用自身职能,不断促进企业外向型发展,科学拓展外部市场,优化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获取经济利润,提高自身发展经济效益。工商管理部门要随时动态监督市场中的各类企业,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资质,合理生产及销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运营。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多角度科学地引导企业,动态控制投放在市场中各类商品的供应量,避免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工商管理部门要以市场经济动态发展为基点,加大对企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以政策为切入点,科学引导企业优化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合理扩大生产规模,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针对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需要升级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需要科学引导,进行合理化的技术改造,使其实现转型升级。(二)管理和服务企业。在企业工商管理职能方面,还存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商管理部门要科学地处理二者的关系,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创新,大力支持企业深化改革,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在发展创新道路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科学管理企业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科学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日常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工商管理部门要随时全方位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市场动态发展等情况,利用自身职能,借助自身在信息、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运用发展的'眼光,在科学指导、管理企业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全程跟踪式服务,加大整改力度,优化利用先进技术,科学重组等,不断提高竞争力。工商管理部门要大力扶持市场中具有一定竞争力与发展活力的企业,结合行业发展要求、企业转型具体情况,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进行针对性管理,提供合理化服务。如果企业发展规模较大,工商管理部门要定点扶持,向其提供优质的跟踪服务;如果企业发展规模不大,工商企管理部门要根据存在的具有代表性问题,制订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引导企业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并为其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加快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其更好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挥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途径

  (一)科学转变工商管理理念,坚持工商管理原则。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科学转变工商管理理念,科学指导日常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规范日常开展的各项工商管理工作,提高工商管理质量。工商管理部门要以管理理念为基点,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为发展中的各类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科学引导企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要坚持工商管理原则,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行使自身管理职能。工商管理部门要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管理意识、服务意识,注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优化创新,科学开展日常各项工商管理工作。工商管理人员要清楚自身职责,以工商管理原则为基点,科学参与到企业改制重组中。此外,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引导各类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工商管理部门要多和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科学处理出现的问题,引导企业归纳、总结并反思,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出现,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以此,在体现工商执法权威性、规范性的同时,为各类企业发展营造一种“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氛围,促使企业健康发展。(二)优化内部职能结构,明确复杂的职能关系。在新形势下,由于受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工商管理部门职能极易出现交叉的情况,在管理过程中,职能集中程度不高,无法科学开展企业各方面管理工作。针对该情况,工商管理部门要全面、深入分析日常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职能确认问题、职能管理分散问题等,明确权、责、利,促使行政监督和处罚、行政督察等分工明确化。工商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客观分析内部职能结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化调整,明确复杂化的职能关系,根据不同岗位要求、任务等,合理分工,促使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化。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客观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划分多项职能,如行政审批职能、市场督查职能等,简化工商管理流程、程序,充分发挥各方面能效,从根源上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促使职能关系规范化,高效率开展日常各项工作,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企业运营市场环境。(三)科学解决准入资格问题,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在发挥职能的过程中,工商管理各部门要客观分析社会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科学解决企业准入资格问题,确保高资质、高质量的企业不断出现在社会市场中,根据各类企业运营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引导、管理,并为其提供多方面服务,加快企业深化改革及发展创新步伐,使其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前行。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科学审查“大、中、小”企业市场准入资格,确保出现在市场中的各类企业更具竞争力、创新活力,不断促进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要客观分析新形势下社会市场改革的客观要求,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点,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准入市场资质。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社会市场监管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各类问题,依法发挥自身具有的监督管理职能。工商管理部门要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手段等,科学管理社会市场及各类企业,促使企业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使各类企业都能公平、公正地参与到社会市场竞争中,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促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四)注重诚信引导与管理,科学建设社会市场诚信体系。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市场不断和世界市场接轨,社会市场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内外市场具体发展情况,依法发挥自身职能,注重对企业诚信方面的引导及管理,科学建设社会市场诚信体系,优化社会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企业行为。具体来说,工商管理部门要注重自身良好外在形象的塑造,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打造标杆效应,成为不同行业及领域企业学习的榜样,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感。在此基础上,工商管理部门要科学发挥自身职能,对企业进行合理化的诚信引导及管理,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力度,促使企业正确认识诚信及其在运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强化自身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提高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认可度与满意度,从而使企业在社会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工商管理部门履行好自身的监督职能,全方位动态监督社会市场中各类企业。一旦发现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出现失信现象,工商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依法惩处相关企业,情况严重的,可以将其驱逐出运营市场,避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要借助网络、新媒体等多样化优势,做好正面宣传及引导工作,科学构建不同类型企业的诚信档案,消费者可以在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下,随时全方位地了解市场中各类企业失信行为,共同监督市场中的企业,使其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让更多诚信企业出现在社会市场中。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要根据社会市场中企业出现的失信问题,构建全新的社会市场诚信体系,优化完善社会市场管理,强化市场中企业、消费者诚信意识,做到“诚信交易、诚信消费”,进一步优化完善社会市场诚信保障体系,促使社会市场处于高效运行中。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市场中各类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企业工商管理职能的合理化发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必须客观分析自身职能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以社会市场、企业为导向,科学转变工商管理理念,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科学解决准入资格问题,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加强企业的诚信引导和管理等。以此促使新形势下工商管理部门职能不断优化完善,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大、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作者:李艳 单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贸易事业部

工商管理的论文1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且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具有极高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着力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突出创新要求,形成专业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加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

  一、问题的提出

  工商管理专业于1998年随着管理学学科独立,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目前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全国有超过500所。工商管理全称是工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极广,其具体内容囊括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涉及的所有环节,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全貌,要求掌握所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具备相关技能的培养要求下,学生往往难以明确具体职业方向,毕业时无“对口”岗位,导致工商管理专业逐渐成为近年来就业难度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就业困境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衔接,学科知识结构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需要增加职业教育内涵,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仅仅强调应用型方向,一般本科院校将在与高职院校比肩的过程中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应用的过程中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迫切需要解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一般本科专业教育,学科知识结构通过课程设计体现,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30%以上,必修课比重大于专业选修课。由于一般本科院校师资及课时限制导致选修课开设不足,由此造成了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基本趋同,创新不足。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按一级学科设置的专业,一般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进入工商企业生产或经营第一线从事基层经营管理实践工作,学生需要培养成具有在生产或经营第一线从事实际经营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其专业定位和方向极广,囊括了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涉及的环节,因而对于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难以有效解决,专业整体定位模糊、口径过宽、大而全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专业教育的常态性问题。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界定

  一般本科院校大部分为教学研究型院校,发展目标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因而学校和学科评估要求驱动教师职称评定更多看科研成果,教学师资更多关注科研轻实践,实践型师资短缺导致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弱,学生难以明确职业方向”“专业知识学而不能用”等问题,诸多学者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般本科院校应用型和创业创新型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两个方向结合就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如管庆智在20xx年就提出了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理念,但他并没有阐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直到20xx年,陈婵等才有了“将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人才———面向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说法,这一时期更多的是强调能够把科学原理创造性地转化为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后逐步从培养体系(胡桂川,20xx)、课程体系设计(陈益飞、王慧,20xx;罗方清,20xx)、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始结合不同专业具体情况。20xx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类型上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并将人才分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两类,教育部规划了19所高校承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任务;而“专门人才”更多地强调专业性,与陈支武,张德容(20xx,20xx)提出的“应用型人才”是一致的,因此他们分析后认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介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并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类型体现为应用型,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突出创新要求的界定[1]。在明确了内涵后,学者们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具体,提出了基于产学研的定制式和合作(续勇波等,20xx;刘树忠、张维梅,20xx)、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张兄武,20xx)、基于电子竞赛(李卫兵等,20xx)、基于CDIO(刘培艳,20xx)等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更多的研究是结合具体专业从实验教学、开放式实践、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而如何总体设计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完备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是我们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总体需要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推动学科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衔接,在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突出创新要求,形成专业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加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与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的通识教育

  根据一般本科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宽口径、厚基础”要求,通识教育既要求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具备必要的艺术、人文、社科、管理知识;同时结合辅修与选修课程体系,提供学生涉及多个学科及专业知识的条件。因而,现代的通识教育实际上是在认可专业教育地位前提之下的一种普遍、共同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是一种面向所有大学本科生的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能够善尽国家公民职责的非专业性、非功利性教育[2]。通识教育体系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培养[3]。学者们认为应注重人文教育是大学的通识教育之本,通识教育课程应侧重开设人文社科类科目,以培养人文精神,孕育完美人格。而根据我国一般本科院校实际情况,一般通识教育课程范畴包括了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军事理论与军训等公共必修课,这些占据了本科总课程35%以上的高校无法自主调整的几大类课程,使高校能根据专业自主设计的选课空间相当有限,这也是导致大部分高校通识教育空有理念而难以有效实践的直接原因。但工商管理专业原本属于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课程设计本身就涵盖了诸多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诸多课程在关注和理解企业价值实现的知识传授之时本身就蕴含了对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关注,特别是近代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与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本主体虽然有区别,但更多是发展和联系的关系;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创造主体,人文精神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将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伦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成为发展经济的必然,相应的,人文精神的觉醒和渗透是企业管理的需要,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趋势必然是谋求人文精神培养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因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比其他学科专业更有通识教育实践的基础和条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现行包括语言能力、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公民教育等必修课程的基础通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前大学的课程体系已经囊括,无需另行开设;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交叉学科等多个领域的选修课程所组成的分类通识课程,旨在通过多元选修培养学生宏观综合的人文及通识视野和涵养,这部分课程只要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修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交叉学科领域的课程即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基本上可以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结合,如此工商管理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可以建立。

  (二)依托学校强势应用型学科开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服务于大工业而产生的,结合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对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需求会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急剧增加,由此也推着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范畴不断拓展和更新。在本科层次分化出职业技术教育类型,是20世纪后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4]。在当今发达国家基本上步入后工业化社会,我国工业化进程也进入工业化后期,对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本科层次及以上的职业教育产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本科教育职业化理念逐步被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出,有学者就提出了“本科学历+职业化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路甬祥院士也认为:“中国大学的教育应以适应就职和未来提高的双重需要,培养基础宽厚的专门人才。”[5]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压力,提出了依托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一般本科院校要在本科阶段开展职业教育,强调其应用性,形成应用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最终主要培养强调理论较系统、技能较突出、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总体以专业服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进行专业课程的安排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适度按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开设课程,结合经济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要求,通过实行灵活学制和弹性学分制组织教学和实训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有机融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相关职业工种,同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与合作,建立对应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鉴定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而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专业教育要实践就业导向、明确职业方向,可以根据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要求分设“会计”“营销”“人力资源”“物流”等工商管理课程模块来取代本科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模块也更容易与实践对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课程模块选学形成特色化职业能力课程结构。按层次设计课程模块,分别包括: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职业岗位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认证模块、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模块,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形成“宽平台、活模块”的课程体系,由此形成通才教育理念,强调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架构,将专业教育与就业和职业发展密切联系[6]。可以依托具体学校的强势应用型学科设计工商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一所大学的优势学科基本上是大学的特色和优势资源所在,也是各专业办学的主要切入点[7]。如传统的行业背景较强的工科院校南京林业大学定位于研究教学型大学,林产工业相关学科具有明显优势,该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则将林产工业的产业组织及其服务体系纳入研究领域,以现代林产品制造业和林业工程技术行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强化与林产工业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了在造纸企业管理、木材加工企业管理、家具企业管理、林产化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并保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8]。一旦有了具体的行业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科知识将不再空泛,课程模块结合行业实践特性加强专业应用性也水到渠成。

  (三)利用学校资源运作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一般包括从开设创业课程、讲座等,普及创业知识的创业教育;到结合学科竞赛、创业竞赛或创业模拟进行创业训练;再到依托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等提供资源条件,支持学生面向市场、从事创业工作的创业实战三个阶段[9]。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知识结构本身围绕工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设置,创业最终也是运营一个工商企业,因而学者们虽然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和创业创新型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专业职业化教育就业和创业的学科知识结构基本重合,创业竞赛及创业模拟等创业训练更是主要依托商科学科知识,因而绝大多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出自商科。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契合专业教育完全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一个具体的创业项目,让前面两阶段的学习有的放矢并落到实处。工商管理专业要以创业项目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易事,因为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不涉及工业技艺和行业具体技术,学生比较容易上手的是一些商业或服务类项目,而这类项目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由此导致项目的生命基因不强大、质量不高[10];哪怕在切入项目时有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也由于不能快速汇集强大的资源平台而导致优势丧失;也有学生创业时尝试与理工、农学等技术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合作获取项目,但应用性或创新性强的项目也极少被找到。因而,工商管理专业要运作自己的创业项目,必须依托学校资源支持,有两大类比较理想的项目:一类是可以由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内创立一些经营性的商业或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服务学校师生员工,必须使用部分学校资源;另一类是结合本专业教师可以参与的科技下乡或科技服务项目,创立管理类服务或咨询公司。一旦项目运作创立公司,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运营,学生毕业后可以留任公司,也可以另谋他就,公司则接应补充新入的学生,保持项目良性、长期运作。这类创业企业实质上类似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中非常关键的校企合作中的“教育企业”,与其学校把绝大多数能够运用的创业支持资源分散支持诸多项目,不如针对性地定向支持具体的创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中国家、学校没有对企业投入却希望企业承担人才培养职责的矛盾和尴尬。一旦专业创业项目工商良性运作成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教育平台将不成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接将主要集中在创新上,可以依托创业公司结合专业课程开展一系列创新大赛:如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创业企业进行组织文化设计创新大赛或组织结构设计大赛;“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可以组织服务型企业流程设计或再造大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以组织薪酬设计或工作分析大赛;“创业管理”课程可以组织商业模式大赛等等,通过大赛锻炼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同时,一旦有优秀可行的竞赛方案,专业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在企业推行实践,如果有更新的商业模式或业态在竞赛中涌现,可以应用于现有企业,专业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再孵化新企业。

  四、结束语

  一般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由于其应用性不足而一直遭受诟病,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主流,但又不能让其本科人才培养变成研究型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夹心面包”,因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是根本,要通过职业化教育实现其应用性,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新素质和能力,最终形成专业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加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的论文13

  为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

  一、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内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以创新自己的生存条件,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关于创新的内涵,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创新之父熊彼特在所着的《经济发展概论》中首次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人生产体系。Lmnsden指出,创新是指人们发现新的具有意义的事物的能力。Boden则认为,创新是新颖的和有价值的观念的形成。

  中国学者彭明祥(20xx)指出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知识融会贯通的总结和深思熟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知识积累的延续或变革。创新的体现方式一般包括解释性创新、方法性创新和思想性创新M。倪师军等(20xx)认为创新是去发现前人不曾发现过的事或理;造世间未曾有过的器与物,?做前人不曾做过的事。而创新能力则是对创新意识、新创思维、创新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

  王献敏等(20xx)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特点可概括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别人看问题的方法。

  付世新(20xx)指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处理能力和学术交流活动。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因此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而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高科研能力的过程。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赞同彭明祥对创新的理解,认为创新是建立在对以往知识融会贯通的总结和深思熟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知识积累的延续或变革。而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判断研究生具备创新能力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不断提出新问题;能否发现事物之间新的逻辑关系;能否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找到独辟蹊径的方法;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用妥当的方法叙述;是否喜欢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二、制约我国工商管理顽士硏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1.招生选拔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招生过程缺乏对考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考察:(1)选拔工作主要通过“硕(博)士研究生人学考试”进行初试,学校组织进行复试。初试科目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题型上看,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基本只注重考査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工商管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査。录取时,初试成绩又占较大比重,复试流于形式。(2)由于我国较多的管理理论来源于国外,为了使考生将来人学后的学习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强调考生的外语成绩,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过多地强调很可能使得一些虽有创新潜质但外语稍逊的考生被拒之门外。

  2.课程设置

  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一般来说,课程设置的门数偏多,学时较长,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某一专业相关度极大的课程为主,既未考虑类似的学科知识对扩展研究生知识储备的作用,也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多样的需求。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交叉重复特点突出,研究性、前沿性不足;从课程类型来看,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对具有较强学科统摄性的实践性课程关注度不够,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严重不足,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3.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在课堂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满堂灌”方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统治”力量,教师因附属于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而自然而然的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学生则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单一的弱势被动接受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被剥夺殆尽,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基本被扼杀。师生完全被“物化”,教师是饲养员,学生是鸭子;教师是留声机,学生是储存器。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以教育来促进“人的解放”和生命主体“个性张扬”的理想,就只能是一种奢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是空谈。

  4.师资队伍

  20xx?2009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受国务院学位办以及清华大学的委托就我国研究生教育状况进行了三次调査。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学历层次较低、学缘结构不合理和生师比不断加大等主要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于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以E-mail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中南大学商学院和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进行了调査,共发出调査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81.67%。通过Excel表格统计后,结果显示两所样本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为55.8%,硕士学位获得者占39.9%,其他学历获得者为4.3%。其中有47.4%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的最高学位是在现任职学校获得的,彰显出学术近亲繁衍现象较为严重。

  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尤其是MBA学员的剧增,使得衡量办学效益的指标之一的当量师生比一路攀高,致使研究生导师工作量加大、担子不断加重。面对失调的生师比例,有的导师不得不采取“放羊”的培养方式;有的导师因忙于行政、科研等工作,无暇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还有少数导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疏忽了对管理学科学术前沿的追踪,缺乏与国际或国内前沿的接轨,导致其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研究生,以上种种情况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社会和学术环境

  这里所指的环境是指制约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

  近年来,“赚钱热”、“炒股热”、“彩票热”、“选秀热”等盛行。这种社会浮躁之风给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多数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只为“快而省”地完成学业,以便早日毕业到社会上捞金。

  宽松、自由、民主的学术交流环境是创造力不断发育生长的沃土。然而通过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学术创新土壤贫瘠。学校在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术交流活动相对较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也不多。在研究生评价机制上,个别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等作出硬性规定。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指定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才可授予学位。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使研究生疲于应付科研任务,导致高校缺乏活跃、浓郁的学术创新氛围。

  三、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在探索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和我国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加以明确。

  作为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工商管理学科1998年正式出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它主要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张丽艳等(20xx)认为工商管理学有4个特征:(1)它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2)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也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它的不精确性在于:在从事工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因素是无法精确地度量的,二是所从事的工商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函数关系来表示的,如领导方式和所达到的效果之间就不存在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4)工商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在组织里,工商管理学除了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用于无生命的物上,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作用。

  王鲁捷(20xx)则指出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和多样化实践的创新能力“出手不凡”的髙素质研究者和卓有成效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具有本土化、适应性、协同性、发展性等基础创新能力的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张丽艳学者强调工商管理学的实践性,王鲁捷在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强调实践性和创新能力,以便提高其社会适应性。笔者将以两位学者的研究为基础,依据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并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针对制约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展开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1.改革招生制度

  工商管理研究生招生制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考察考生的“应试能力”,而不注重考察其“创新能力”,这与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因此,有学者提出应改革传统招生制度,从研究生选拔、考核、录取开始,就要着力选择具有创新潜力的工商管理考生,构建以“创新潜质”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从以考核知识为主体的选拔机制转向以考核能力为主体的选拔机制,强调对考生学科专业理论的掌握状况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考核,并将创新能力、学术潜力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点。

  同时,由于工商管理学科是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真正选拨到具有创新潜力的研究生,高校应加大跨学科研究生招生力度。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学生报考工商管理研究生。在考题的设计上,要有意识地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选择一些与工商管理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作为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答同一问题。不仅如此,高校还应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导师直接参与招生,赋予导师较大的选择权。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就某一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由导师提出,让学生回答,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专业领域了解程度以及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如确实发现有创新潜力的候选人,笔者建议可破格录取。

  2.科学调整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学领域专业人员所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现实经济活动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因此,在工商管理研究生的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

  (1)应改变现有研究生课程门数偏多但课程内容简单、交叉重复的现状。力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内容丰富,研究性、前沿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经济政策和最新的企业管理研究成果,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还应开设一些有关科学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去做研究,以鼓励他们多做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依据工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应打破目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专业限制,增加跨学科的课程,特别是与普通心理学、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融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系统组织跨学科知识的集成能力,并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3)结合工商管理学实践性强的特性和目前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实践性课程开设不够的现状,笔者强调应加大工商管理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比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将要面对的是社会实践大舞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有助于工商管理研究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归根结底来自生产实践等社会活动,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管理难题往往能刺激人们的求知欲,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因此,学校可探索开设“计算机模拟仿真训练”、“商业规划书制定训练”、“项目可行性报告制定训练”、“企业战略研究分析”、“企业(组织)危机管理实证研究”等研究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还可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或加强产学研合作。它们能为工商管理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到大量的管理实践素材,既锻炼了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

  3.深化教学方式改革

  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需要高水平的教学,实践证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更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中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强调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response(响应),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被动的。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即使口才再好,也不能持续attract(吸弓|)学生。国外相关调查表明,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与灌输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都很紧张,思想不敢开小差,不知道老师什么B寸候提问,不知道会问什么问题,不知道会不会问到自己。

  在此笔者建议:(1)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应稂据课程的性质,采用不同的上课形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2)教师可要求研究生作课堂报告或讨论问题。研究生发言前需要准备资料,阅读大量的文献,从而培养了他们分析文献资料、提炼总结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将纯粹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统一起来,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敏锐性,帮助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掌握创新的方法,激发、包容并鼓励他们的创新思想和行为,使教学从沉闷乏味的知识灌输变成充满创新乐趣的知识建构过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姜友芬等(20xx)认为,在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导师队伍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16]。包咏慧等(20xx)的实证研究表明导师学历水平、科研成果水平高低、教学实践能力、治学态度等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成正相关关系[17]。因此,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科研成果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等;同时,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科学研究中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带动研究生的创新。此外,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还应该站在管理学耗的前沿,从事对管理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大需求的科研创新研究项目,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5.营造创新成才的环境

  (1)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要极力地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指导学生理性地看待目前的“赚钱热”、“炒股热”等风潮,教导学生只有稳打稳扎练好本领,将来才可能在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努力培育创新型学术环境。如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氛围、给予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广泛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等。工商管理学研究范围广,研究领域宽,学术交流能为研究生提供自由、平等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为此,学校要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一些企业的CEO等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并形成品牌系列,如“名人讲坛”、“科学讲座”等[18]。此外,学校还要组织工商管理学生参与“研究生论坛”、“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管理学年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在思想的碰撞中领悟学科的真谛。在交流与切磋中,激发研究生新的灵感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克服思维局限和思维定势。

  综上所述,要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

工商管理的论文14

  纵观我国酒店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控制乏力的问题,这是导致酒店企业竞争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剖析我国酒店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酒店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酒店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方面的科学性不足。预算控制是企业管理论文target=_blank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国际酒店集团普遍采用预算控制的管理企业的方法。国内的合资酒店或是有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绝大多数都在运用这种方法,但是一些本土酒店目前还只是刚刚计划,执行层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是根据上一年底的情况,结合上级主管单位下达的新一年的客房出租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接受计划指标的也尽量是压低指标,年底向上级单位交差完事。 资金控制方面的全面性不够。酒店业的经营与其他行业的经营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酒店业的财务特点是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这方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酒店资金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融资、投资和现金管理上。而我国的一些酒店在投资上没有很好把握多种投资方式的`选择,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在扩张中的融资安排也不尽合理,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成本的提高。而在现金管理上,国内大部分酒店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可能做到天天盘点。 应收账款控制方面的系统性不佳。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是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酒店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酒店在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能力。我国酒店业随着与外资酒店的不断交流学习,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财务部门有专人或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这样的设置从短期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从长期看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催收账款上还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和客户的关系。酒店里各部门的分工相对明确,各部门各司其职。销售部的员工只负责销售,而后续跟进工作就会移交相应部门负责,这样往往会造成部门间工作的脱节。 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长远性不强。我国酒店业在成本管理上还处于传统阶段,主要从降低消耗、节约费用等方面考虑,侧重于对产品服务的核算,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未从长远的持续的降低成本的策略考虑,只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主要以酒店的生产服务过程为对象,而对其供应和销售环节考虑不多,且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酒店现状、增加经济效益。在费用支出控制方面,有些酒店对费用(如客户关系费用)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也没有在一个经营期之前编制预算,即使编制了预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按照预算执行,经常发生超出预算的费用支出。 收入管理控制方面的精益性不细。酒店营业收入控制是为了保护酒店内部财产和餐饮销售收入,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性。我国目前的收入控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收入控制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会计凭证制度软弱,舞弊现象严重,其控制也以密切监视为主要手段,而不太重视内部核查制度。另外收入控制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也明显落后,诸如一些酒店的电脑收银系统没有实效性强的相关软件,或是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致使这些硬件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应尽快加以解决。

  二、我国酒店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的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在我国酒店企业中应大力普及并采用全面预算控制制度。该预算制度是以实现一定利润为目标,以货币形式对酒店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的预算控制制度。它是一种以损益预算为中心的各项预算形式的预算系统。其中包括:损益预算、营业收入预算、销售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物资采购供应预算、人力资源预算、现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等等。预算执行的日常监控由酒店财务部负责。该制度要求财务部随时向高级管理层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并且每天有销售日报和分析结果向酒店各部门通报,各部门主管每天都要主动查阅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由此,使得酒店全体管理层能够及时检查预算完成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并随时纠正。

  2.科学设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科学设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融资、投资和现金三个方面。一是融资方面。酒店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酒店合理安排融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战略,包括匹配型战略、稳健型战略和进攻型战略。同时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此外在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本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酒店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二是投资方面。包括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并购、特许经营、输出管理、承包租赁、使用权买断、资产置换等方式。酒店业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国内的酒店可以向那些有经验的酒店借鉴经验。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酒店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投资方式。三是现金方面。由于现金管理对风险控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现金管理工具要选择风险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有价证券,如国债等。同时财务部门对库存现金必须每日盘点,并向财务总监提交每日现金流量表,每月必须按期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与供应商付款计划,并向总监报告付款情况,以保证现金按计划流动,确保酒店正常运营。 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首先是会计记账程序的管理,应建立简便有序的财务管理程序,设立相关的总账、明细分类账、对业务单位发生的往来项目逐一记载并逐一结账,定期与对方单位核对账目,清算账款。其次是应收账款的收回流程,应收账款主要是基于对方单位的付款能力。因此需要对同时发生应收账款的单位进行信用考察,建立必备档案,用以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同时结合客户的定期还款情况,作出信用判断,减少应收账款的呆账和坏账风险。给予信用好的、还款状况好的企业适当放宽信用限度,对于已发生的信用风险,需要采用积极的解决办法,使风险降到最低。

工商管理的论文15

  摘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也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当前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要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需要加强管理和建设外,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竞争加剧,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积极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对其发展的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发展;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个人,企业,大到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都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讲,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近些年来,在企业转型改革发展中,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其中依然有问题存在。因此,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也是企业内部协调控制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方法和基本的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经营的主要方法,还对培养从事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帮助。从地位上来讲,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常规运营。具体来讲,工商管理主要对企业的项目、技术、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实施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企业众多,发展更新较快,科技创新要求高等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保持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当前发展阶段,企业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比较差

  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企业盲目地生产产品,但是却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虽然产品数量较大,但是满足人们质量要求的产品并不多,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一致,企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不能掌握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改革的创新,最终都会导致生产的产品销量低下,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经济亏损。

  2.缺乏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重视企业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传播和且的管理目标。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完善,企业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的体现。

  3.企业发展模式不科学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的虽然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只是全盘照搬,并没有与自身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独立的管理模式,导致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势在必行。

  4.缺乏品牌化意识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自由度也逐渐提高,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相对削弱,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企业的品牌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品牌建设,缺乏品牌战略思想,最终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找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要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全球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思想,用国际理念来实行企业的管理,在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具体来讲,要从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加强,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2.不断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制度建设是工商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学制度作为依据好支撑。因此,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企业激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权利、义务、责任等工作进行细化的主要依据,更是企业法制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体现。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监管制度的现状,未来发展中,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弄清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制度作为工作的主要参考和依据,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惩罚分明,权责分明。

  3.与市场接轨,增强市场适应新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当前发展阶段,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所需,结合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的生产,这样能保证生产的产品能符合市场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同样需要结合市场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存在的意义等,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创建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4.重视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就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来讲,企业要在借鉴其他现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将工商管理落实都企业生产时间中去。以只是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指导为目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5.重视培养专业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和建设人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发展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相对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多,这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创造力,新世纪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要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要认清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不断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加强企业人才战略建设等,不断提升企业刚上管理的水平,让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6):106.

  [2]原禄达.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32):120-121.

  [3]傅晋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23):71.

  [4]丁城英.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xx(19):102.

  [5]黄磊.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J].纳税,20xx(23):75.

  [6]袁媛.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xx(23):75.

【工商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的相关论文04-01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1-03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02-25

工商管理论文11-13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题目10-01

工商管理教学探析论文04-01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0-01

企业工商管理探究论文04-01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论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