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秦声秦韵歌盛世论文

时间:2022-10-09 03:43:46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秦声秦韵歌盛世论文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于2002 年11月2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开幕,历时12天,于2002年12月6日降下帷幕。这是异 彩纷呈、群芳争艳的12天,这是热闹非凡、艺术繁荣的12天,也是共商秦腔艺术发展大 计的12天。在这12天里,秦腔艺术带着历史的风尘、和着时代的鼓点、踏着坚实的脚步 向陇原走来,于是甘肃兰州,风里飘着秦声,雪里裹着秦韵,处处披着盛装,人人心暖 如春。
  
  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是秦腔艺术的盛会,是首届秦腔艺术节的继续和发展,是全国 瞩目的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国家级区域性盛会。它以党的十六大为契机,以“弘 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指导,以“创新、繁荣、协作、发展”为宗旨,以“精 品荟萃,奖掖新人”为主题,集中展现了近几年来西北五省(区)戏剧事业在党的文艺方 针指引下取得的优秀成果,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展现 了中华民族,特别是西北人民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这次秦腔艺 术节共演出剧目31台,其中参赛剧目25台,祝贺演出3台,晚会3台。
  
  在25台参赛剧目中 ,有13台大戏,12台折子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新疆建设兵团的艺术家 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精彩表演、优美唱腔,充分展示出了秦腔和西北地方剧种的无 穷魅力和戏曲艺术广阔的发展前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呈现出精品荟萃、新 人辈出的良好态势。
  
  纵观此次秦腔艺术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把握时代脉搏,突出地域特色
  
  第二届秦腔艺术节期间,演出的大型剧目13台,除2台新编历史戏《敦煌魂》(甘肃省 陇剧院)、《茸宝记》(兰州市秦剧团),一台改编剧目《王宝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 年团)、一台移植剧目《金龙与蜉游》(新疆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一台传统剧目《穆 桂英大破洪洲》(兰州市秦剧团)外,其余均为现代戏。这些现代戏的剧作家们站在时代 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生活,沉入生命,认真思索,密切关注和反映当代现实生 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塑造出一批当代生活的典型人物。《思源》、《黄花情》、 《大棚情缘》、《郭秀明》、《水情》、《天山民警赵新民》、《无声的祁连》、《 塞上南国人》等剧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现出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大西 北人民的情感、气质,体现出西北地区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表达出西北人对现实生活的 理解,对时代的理解,对观众审美需求的理解。《思源》(甘肃省秦剧团),真实感人地 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紧紧抓住人物命运和情感,揭示人物之间感情矛盾的冲撞, 塑造了田玉洁这样一个当代生活中的代表人物,使她成为一个从追求幸福到“富而思源 ”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物。
  
  《大棚情缘》(宁夏青铜峡市文工团)是一幅明快的宁夏回 族田园风俗画,极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一切情感的发展和纠葛都从戏剧化情节中表 现出来。风格庄重而不失机趣,伤情处,催人泪下;戏谑处,令人开怀,极具艺术魅力 。《郭秀明》(西安易俗社)以陕西农村为背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一心为群 众、一心改变贫困山区面貌的优秀共产党人形象。情节真实生动,催人泪下。《水情 》(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以家乡情、西部情为主线,贯穿以母子情、夫妻情、父母情、 公德情,跌宕起伏,催人泪下,它鲜明的青海地域特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和情感 震撼。《天山民警赵新民》(乌鲁木齐秦剧团)则刻画了天山脚下优秀民警赵新民的不凡 形象。
  
  值得提出的是,《郭秀明》和《天山民警赵新民》,两台剧目都是以真人实事为原型 创作的,但剧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事件的提炼、对情节的处理,都是按戏剧本体要求 处理,真实而感人、生动而可信、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统一。
  
  在传统戏改编和新编历史剧方面,剧作家们也都立足深刻挖掘本土文化积淀,具有浓 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改编剧目《王宝钏》,本是典出长安、始于秦声的经 典剧目,剧作家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审视传统,推陈出新,重构精典,精彩地演绎了 王宝钏的传奇故事。而《敦煌魂》(甘肃省陇剧院)、《茸宝记》(兰州市秦剧团)都不约 而同地把创作的目光聚焦在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敦煌魂》把保护人类文明和文 化精华的壮丽行动融会在人物的感情交流和冲撞之中,融化在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 中,融化在人物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中,给人以震撼和冲击。《茸宝记》第 一次把敦煌壁画故事本体呈现在秦腔舞台上,第一次把创作的目光深入到敦煌文化本身 之中,延续了壁画故事的原始生动性,将世界艺术珍品敦煌壁画与地方特色的秦腔结合 起来,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继承戏曲传统,致力开拓创新
  
  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很有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秦腔又是一个覆盖地域广阔、观 众人数众多、至今在民间和舞台上演出活跃的剧种,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秦腔艺术 体现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体现了发展文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合。这次秦 腔艺术节的最大收获是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是表演、音乐与 舞美,还是程式的运用,都具有在戏剧本体规律中“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特点 。
  
  折子戏和小戏,是历代众多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珍品,是最 能体现戏曲艺术(包括秦腔和各地方剧种在内)优秀传统和艺术精华的形式之一。这次艺 术节上,观众们欣喜地发现,几乎每一台折子戏,都显示出演员们不俗的艺术功力,一 招一式、一板一眼,唱、念、做、打,把戏曲传统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细心的观众,则 发现在熟悉的剧情和唱段中,演员们又增添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添了对人物情感发 展脉络和情感变化层次的把握,使传统的折子戏在基本功扎实、表演规范中又平添了几 分现代的感情信息。
  
  在秦腔艺术节上,对经典作品的现代诠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宝钏》。由陕西省戏 曲研究院五位著名演员联袂主演的新编秦腔古装戏《王宝钏》,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 感受。近乎完满的舞台呈现,人物性格的精心刻画,唱腔、音乐的优美和创新,都给人 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站在当今时代观众的角度上,赋予这个戏以新时代的美感,力求 表现出一个新的王宝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个戏的改编为经典作品的改编演出提供 了经验。
  
  在新创剧目中,《茸宝记》在继承传统运用程式上是比较成功的,如传统的翎子功对 人物刻画中,在体现舞台整体美、体现人物性格和感情中,运用得很精练、优美,没有 多余的一笔,没有刻意的炫耀。《金龙与蜉游》在运用程式和传统技巧上也很见功力, 把人物性格刻画与程式、技巧的体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原作在二度创作中更加秦腔化 。
  
  戏曲程式是现实生活的戏曲化表现,是从生活中提炼和舞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化 的创造。这次参演的许多剧目中,有许多表演,堪称精彩,可以列入程式范畴,是创作 剧目在表演上的创新成果。《思源》中的“婆姨舞”,在纳鞋底的动作中,显示出世故 人情,显示出人物的情感取向和人心向背。《敦煌魂》中的“水袖舞”,既表现了黄沙 滚浪,又充满情绪,是很戏曲化的表现形式。《大棚情缘》中的“抬担舞”幽默诙谐, 妙趣横生,舞蹈中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极具戏剧化色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梅花朵朵争艳,蓓蕾竞相吐蕊
  
  在参加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演员队伍中,有曾获中国戏剧家协会演员最高奖项“ 梅花奖”的演员和获得西北五省区各省不同奖项的演员,他们精湛的技艺,不同风格、 不同流派的唱腔,字正腔圆的念白,精妙无比的做功,共同构成了金城舞台一道亮丽的 风景。
  
  《王宝钏》由于有李梅、李娟两朵梅花的强强联合,老戏新唱,不仅使现代观众品味 到了古老秦腔“吼一声乱弹寸断肠”的韵味,而且给人以秀媚婉转、缠绵悱恻的感觉, 加上她们炉火纯青的表演,使该剧更具神韵。《思源》中“梅花奖”得主窦凤琴、谭建 勋同台演出,一黑一白,风趣幽默。窦凤琴的表演庄重而温情,明丽而坚定;谭建勋的 表演夸张而自然,忘形而富有生命,他们俩共同把“富而思源”的主题演绎得强烈生动 、风情万种。《敦煌魂》的主演雷通霞,是陇原大地绽放的又一朵梅花,她以自己富有 穿透力的明亮嗓音和精彩表演,把战争难以消亡文化的主题表现得悲悲切切,壮壮烈烈 。
  
  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云集了西北五省一批优秀演员,王瑛、熊小玲、张涛、刘 青、李小军、白凤英、任炳汉、穆小鹏、王建军、边霄、鲁小忠、张晓琴、王景旗、佟 红梅,他们以各自的俏丽和风情,绽放于秦腔艺术舞台,使秦腔艺术的百花园更加春光 无限。
  
  四、加强理论研究,提供动力支持
  
  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又一收获是“西部地方戏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 理论研讨会”和三次剧目评议会的隆重召开。它们使研究与探讨、批评与争鸣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为秦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动力支持和理论指导。来自北京和中国剧协 的专家学者、西北五省(区)、新疆建设兵团的戏曲理论工作者、各参演团领导、主创人 员等百余人参加了“西部地方戏发展论坛”。这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0余篇,研究领域涉 及与地方戏、与戏剧有关的文艺美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语 言学等,同时涉及文化产业及网络传媒、形态学等新兴学科,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 的研究态势。
  
  “西部地方戏发展论坛”被认为是支撑西部戏剧事业发展的一个支点和有极高魅力的 文化品牌,它的召开将有利于西部文化与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这次论坛收到的论文 ,从数量、涉及学科之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充分显示了西北地区在戏剧理论 研究方面的潜力和广阔前景,为今后戏剧的创作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动力支持和理 论指导。
  
  在艺术节期间,组委还组织举办了三次剧目评议会。中国剧协,组委会领导,各省区 、兵团的评论家,主创人员,艺术节特约评论员,宣传评论组全体人员,在兰34家新闻 媒体的记者等出席会议。
  
  与会同志不仅就各参演剧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点评与讨 论,还对秦腔艺术的发展、如何对待戏剧艺术遗产的开掘、如何对待戏剧经典作品的改 编、如何使戏剧表现现代生活、如何使现代生活在戏剧创作中戏曲化等问题进行坦诚的 探讨和研究。这三次评议会学术空气浓厚,专家和观众积极参与,平等坦诚地相互交流 、相互探讨,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学术 氛围,显示出了本届秦腔艺术节在理论研究和批评方面达到的高水准,也体现了节会的 整体水平。
  
  总之,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使我们明显感觉到西北戏剧工作者们在努力缩小与全国 高水平剧目的差距,醒目地看到在创作、表演、人才储备、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累 累硕果。我们相信,它将为古老的秦腔艺术注入活力,加快秦腔艺术的现代化进程,使 之更加丰腴迷人。

【秦声秦韵歌盛世论文】相关文章:

秦长城游记-随笔日志10-05

关于秦岚的经典语录名句10-07

秦时明月经典语录12-17

精选秦时明月的语录40句12-30

精选秦时明月的语录39条01-04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10-07

秦时明月的语录46句02-26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0-08

秦时明月张良经典语录大全10-06

秦时明月卫庄经典语录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