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
摘 要:唐代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国家得到了重新的统一,使得文人遍游大江南北成为现实的可能。
初唐时期著名诗人基本上都有过漫游的经历,作为著名文人的王勃不是普通的游览者,他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心中的情感恰好在奇山秀水那里找到了契合点,遂喷薄而出,成就非凡。
关键词:王勃 漫游 诗歌
王勃漫游中的诗歌,大都是在蜀地、吴越漫游和后来随父去交趾途中所作的诗歌。
作为一个年轻的富有激情的艺术家,他有精力和志趣去观察异乡山水。
他的诗歌作品中描写山水景致,反映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
一、山水诗
如《深湾夜宿》:“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所写他在蜀地的旅途中夜宿江边的情形,首句就写他见到的奇异景象:天色已晚,诗人借宿江边的渔村。
村口子有倚山临水,在暮色中看来,山更显得高大壮观,深壑更是幽深慑人。
这样奇险的山水突兀而显现在读者面前,显然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以下两句写隐隐的水声激荡在耳边,江风吹动树,影影绰绰的更为深邃。
居民们也许是因为司空见惯,他们也不具有王勃这样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感受力,所以并没有像王勃这样一个生长于平原地区的人这样有一定的审美距离感。
小村子里的居民他安居乐业,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影响到他们平静的生活。
而此时,逐渐远离家乡的孤独的诗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可抑止地思念起了自己的故乡。
《别人四首》:“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霜华浄天末,雾色笼江际。”《江亭夜月送别二首》:“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以简练的笔法勾勒江上的景色,突出了江上烟雾缭绕、氤氲幽寂的特点,诗歌中也充满着浓郁强烈的感情。
这样秀美的山川,对诗人充满了感召力,也能够引起无数文人的向往。
王勃漫游中所作的山水诗,语言一般比较精炼,篇幅比较短小,以五绝五律为主。
其中尤其以在巴蜀所作为佳。
他在蜀漫游期间常常深入到自然中去,对蜀地山水风景观察比较细致,在描绘景物的时候也能够很好地突出蜀地山水风景氤氲苍茫的特点。
漫游对王勃诗歌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他对他乡山水的描绘上,他的诗歌还记载了在离开家乡与京城进行漫游过程中的孤独无依的情感体验,在他的送别诗中,这种情感更是抒发得淋漓尽致。
王勃诗歌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的那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逰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后四句,以旷达的语言劝慰对方,非常爽朗豪迈。
诗中虽说自己是“宦游人”,但写作此诗时诗人是在长安为官。
其时初以幽素科进入京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所以诗中充满着一种昂扬的气势和壮大的情思。
然而我们把目光转向他在失意后入蜀漫游时所作的诗歌时,其中的情感基调就大不同了。
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
(《重别薛华》)
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由原来的“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变成了“穷途惟有泪,还望独澘然”。
这里再也没有了那种豪情壮志,只有萧条的景色,深沉低昂的情感。
尤其是在秋风起,落叶下的时候,是孤独的诗人最惆怅难以释怀的时刻。
在他的这些诗里,常常并肩出现的两个词语就是“千里”和“百年”,“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纵横千里,上下百年,这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入思考,恰恰出现在这些远离家乡进行漫游时所作的诗歌中,这是一种巧合。
诗句中抒发的不仅仅是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也包含着对政治失意和前途渺茫的惆怅,还包含着一种对故乡的深沉的依恋,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上追寻超越与现实中饱受磨难的深刻矛盾。
这也正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所以倾注在王勃笔端的思乡和惜别之情能够引起千载之后羁留他乡的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其他:
王勃还有乐府《采莲曲》和《江南弄》两首,《江南弄》似是拟作,不作评述。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揺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巳暮。
(《采莲曲》)
笔者翻阅了《乐府诗集》,初唐之前,梁简文帝、梁元帝、刘孝威、吴均、陈后主等等都作过《采莲曲》,思想性都比较薄弱。
试看梁元帝的:“碧玉小家女,来嫁江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试看刘孝威的:“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一则王勃作品篇幅较长,多使用七言句,七言歌行的形式所能容纳的内容比前作丰富得多;二则王勃作品思想性已经有了一个很大跨度的超越,他在诗歌中已经不再局限于景物的直观描绘,也不局限于抒发自己个人的感情,而是写得是吴越女子们对自己远在前线征战的亲人的深刻思念,也用这种江南极美的景色来反衬在外征战的将士们的艰苦卓绝的生活,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一种深切的关怀。
这是王勃在经历了现实的苦难之后才会感受到的,假定没有他的漫游生活,他就不会有对生活的深入体会,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的思想境界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提高。
王勃在漫游中所作的诗歌,开拓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和杨炯卢照邻等人一起完成了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把诗歌“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这样一个历史的使命。
初唐诗坛在王勃等四杰的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内容充实,气势壮大的作品,这有力地推动了初唐诗歌走向盛唐气象,在诗歌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尚正.中国旅游文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聂文郁.王勃诗解[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
【王勃漫游时期的诗歌创作】相关文章:
少年王勃的教案02-14
中考满分作文-对话王勃10-26
小学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10-08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境与诗歌创作10-05
试析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10-26
鲍勃迪伦经典语录10-10
试论北宋“临江三孔的诗歌创作特征10-26
漫游太空作文03-22
海底漫游作文01-30
“太空”漫游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