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文学论文
指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针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而言的。指的是指出其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这种批评方法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论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下面是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一篇将“指瑕”专门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单列出来。足以见其重要。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着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着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
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 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着作中。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
刘勰之后。谈论指瑕批评或运用指瑕批评就更普遍了。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代吴可《藏海诗话》论“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凡可以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混然不好、不受镌改者无形病而不可医也”王若虚指出《史记》有“采摭之误”、“取舍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等缺陷。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综论门》里专设“摘瑕”类,收集历代诗话、笔记中关于指瑕批评的实例以及自己的评论。至于小说。纠误评点——指瑕就更多了,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评点指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曾开辟“古诗指瑕”专栏。由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如江先生撰稿连载。后来。陈先生补充余稿结集出版了专着《古诗指瑕》,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着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着书立说的自觉追求。
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指瑕》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出炉。可以说是他一贯的讲究正末归本、探求立文之道的名理思想在文章语言层面的一个延伸。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文学批评的质野取向与道德言说的嬗变10-07
试论王蒙的文学批评内容10-06
试论李长之文学批评风格10-0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娱乐精神的论文10-08
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作用与影响10-26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文学论文10-1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雨意象分析论文10-08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10-05
试论中国文学批评语言意识的嬗变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