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物化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化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化学论文1
摘要: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作为护理、助产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针对基础知识水平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具有“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逐渐引起全球教育者的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拥有生活中都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处事的态度”,“是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以人本身的精神心灵为依归,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关怀人的自身,是要塑造人格的完美,不是职业科目的训练,也不是为知识而学习”,也就是说,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这也告诉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一线工作的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将学生塑造成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正是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优点,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且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一线岗位发展的“完整的人”为目标,也尝试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护理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生物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对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物化学具有概念多、符号多、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等特点,学生普遍感觉内容繁杂、难学,找不到重点,给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再加上学习状态不稳定、方法不得当、学习积极性欠佳等,最终导致生物化学成为众多学生甚至教师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改变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一线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就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谈几点体会。
1.把握通识教育理念的本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俗地讲,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心胸宽广、为人善良,能对不断变化的事实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谐、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而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温馨的情感环境和活泼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建自信的环境及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在温馨的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质疑,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之,在和谐、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师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大体步骤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即课前,教师要把所讲内容制成短小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学生自由回答的形式对课前所学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如果无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疑难点,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答疑解惑、纠正归纳。这样的课堂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后,教师需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及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复习、查阅,这对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好处是很大的。这种“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参与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3.教学内容需紧密联系生活
生物化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授课时往往会出现教师越讲越深、学生越来越听不懂的情况,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课程难度大、趣味性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受影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命的孕育,个体的产生、成长、衰老、死亡,再到一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无不蕴含着生物化学知识。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课时,教师应注意将授课内容与学生感兴趣且能感受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课时,用蕴含课程内容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用生物化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化学时,可以用时下流行的烫发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烫发的原理,进而引出新课——蛋白质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用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变性、复性的知识点来理解烫发中蕴含的生化原理;在讲解糖代谢时,先让学生试着解释“剧烈运动后,全身酸疼”以及“经常不吃早餐,上午易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严重时出现休克”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导入新课——糖代谢之无氧化及血糖的重要性。总之,在讲授时,尽量做到将生物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现象中,使生物化学原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就不再把生物化学当做一门遥不可及的“高大上”课程,而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浅显易懂的课程,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采用了“四步走”的模式:第一步,将精心组织的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仪器或者关键步骤录制成小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强化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第二步,根据实验指导,每位学生需要用所学的理论将自己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内容的理解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轮流向大家展示。第三步,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和纠正,强调关键点。第四步,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加以分析。通过“四步走”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三、小结
总之,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一改往日的培养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的目标,而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事”作为重心。在此前提下,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做了调整,并针对这一系列调整在学期末进行评教,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给予肯定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纪谦玉.通识教育的理念应是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以钱伟长教育思想为例[J].教育探索,20xx(8).
[2]范伟.转型发展时期应用技术型院校通识教育的反思[J].成人教育,20xx(22).
[3]欧盛锦.提高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4]朱颂成.生物化学——作为通识课的教学实践[J].生命的化学,20xx(5).
生物化学论文2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临床密切相联,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机理复杂、教学中不具直观性等特点,对于成人学生来说是医学课程中最难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针对成人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对成人医学的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和体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成人教育 生物化学 教学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知识时代;更是一个以人为本,以知识为重的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等教育。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普及以及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医学成人教育的办学规模以及学员人数日益扩大,但是成人学生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成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此,笔者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就本校成人教育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适应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1成教学生的特点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医学教育,它是对医疗机构在职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其学生年龄结构为20多岁至40多岁,所以,他们年龄跨度大,理解能力强但记忆能力欠佳。他们大多数受过正规的中等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但是,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更新快,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受的教育内容相差很大,因此,他们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补充新知识,接受新信息才能跟上职业进步的要求。此外,成人学生要面对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安排上缺乏系统性,精力易分散,记忆力较差。因此,成人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2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化学的学科,它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临床上许多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都是依照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所以,生物化学是医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生物化学与其它课程相比较,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机理复杂、教学中不具直观性等特点,它是医学课程中最难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的实验学科。因此生物化学的学习虽然比较困难,但又是势在必行。
3成人教育中的生化教学过程的体会
3.1将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成人学生大多数生物化学基础较差,且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寻找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超氧离子的危害时,可以介绍一些抗衰老的美容护肤品的作用机制,氧自由基是产生衰老的一个原因,常见的大宝SOD蜜中含有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专一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皮肤,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此外,经常使用SOD化妆品能还可以防止机体免受电离辐射(尤其紫外线)的损害[1]。这些与实际结合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从一味的理论学习中脱离出来,结合了实际生活,将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为特点,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而成人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区别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件制作。对于成人学生来说,课件内容应该按照大纲的要求,标题清晰醒目,内容简单明了,字体颜色搭配合理,多使用图表、流程及动画过程,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时间。例如,在讲授DNA复制、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教师花费很大力气来介绍每一阶段的合成过程,但学生仍难以理解,而采用相关视频片断,学生观看后感觉豁然开朗,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成人学生更希望通过生物化学课程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以与其工作更好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及时把最新的发展动态及信息也纳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在介绍生物信息学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查询、检索等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使成人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2]。
3.3及时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多,知识零碎,有些知识相互联系,有些知识又相对独立,这就使得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往往讲授的部分明白了,但是要与以前讲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又思路不清晰了。例如,在讲到三羧酸循环的时候,每一个步骤学生都清楚,但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思路不清晰了,因此,讲完这部分内容后,要及时总结三羧酸循环发生部位,整个过程中有几次脱氢,几次脱水,产生多少分子ATP等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直观了解此过程及其作用。此外,在每节课后,都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全面的归纳总结,指出本节重点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4改革考试形式,提高学生出勤率
考试是评价学生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成人学生来说,仅仅用期末的一张试卷来衡量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合理的,这样会使一部分成人学生放弃了平时听课的过程,只是根据教材上重点内容死记硬背,参加期末考试,而忽略了许多课堂上知识的学习。因此,衡量学生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标准应该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可以结合学生出勤率,以及随堂测验情况来评价,由于成人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时间和学习习惯,适当地课堂测验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事实也证明这样做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总之,平时成绩结合期末成绩可以更好的衡量成人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出勤率,便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3]。
参考文献
[1]赵春超,范菊娣,邵建华.成人教育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J].中国民康医学,20xx,21(18):20xx-2032.
[2]杨雪松,燕秋.多媒体技术在成人高等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xx,25(5):50-51.
[3]柳爱华,程玲.成教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xx,3:199.
生物化学论文3
摘要: 问题性教学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是可行的,针对成人教育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来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差距,问题性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就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性教学模式。
Abstract: The problem teaching i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It is possible to get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by question in the anim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process. As different adult-education students, they are of different ages and of diverse learners. The type of problem teaching instruction is benefit to the education. So the type of problem teaching in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成人教育;问题性教学;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模式
Key words: adult education;problem teaching;animal biochemistry;type of instruction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既要学习者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另一方面又要学习者学会怎么学习,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和研究方法。那么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问题性教学是可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新要求的,问题性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选择能反映一般关系特性和方式的、具有概括性特点的问题,设计出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绪状态,并通过调控,使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问题情境中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矛盾或出现差距,从而置教学过程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之中,在高积极性和高自主性中促进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发展其创造力。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正是通过科研工作者对未知领域内的问题的不断探索,逐步积累成相应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的过程是和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相一致的。而针对成人教育学生参差不齐,来源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差距,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性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积累情况下注重知识的教学传授,而提高学生思维的锻炼。为满足成人教学的要求,发挥动物生物化学作为实验性科学在自身的发展和问题性探究相统一的优势,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是可行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就具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性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的。
1 通过知识性问题使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构造相对同一的探索起点
已有知识是进一步探索的基石,知识性问题主要针对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可能已经相对模糊了,并且是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知识点来进行提问的。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知识性问题就是要激活已有的知识,对于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而言,成人教育学生参差不齐,来源不同,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事实、概念和原理在遇到新问题时,所能够浮现出来的相关内容是不同的,这样通过知识性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们头脑中动物生物化学相关知识明晰起来,也使教学班整体对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处于相对同一的起点上。
2 通过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发现认知的.差距激发探索本能
基于学生已经活跃于头脑中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恰如其分地提出探究性问题,面对探究性问题会让学生感到自身知识和问题之间的差距,或引起学生已知知识之间的矛盾,这样激发学生利用已知来探索问题所涉及的目标状态的未知。这种当前状态的未知仅仅是相对于同一教学班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人都有探索的本能,这样就强烈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来完成主体对已发现的认知差距的弥补。对于探究性问题的提出要注意这四个方面:一是问题一定要涉及未知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内容,这对于成人教育学生不同受教育背景是很难达到同步的;二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对于成人教育学生不同社会经历是很难达到统一的;三是要考虑学生思维力所能及,这对于成人教育学生不同教育程度是很难达到共同目标的;四是既要顾及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要重视思维过程中对动物生物化学知识的把握。
3 通过控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控制探索方向
对于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成人教育学生,学生自主进行的思考会形成不确定的方向,为确保教学班整体思维过程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可以设定一些控制性问题,或列举一些与探究性问题相类似的研究例子,使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便于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在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
4 通过发挥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创新意识
在已有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框架体系中,引导思维仅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已有的动物生物化学知识(相对于学生知识水平是未知的),但对于思维活动易产生思维的定式。为此,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亦要提出发挥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让学生自主地去从事认识活动和思维过程。
5 通过热点性问题促进学生探索动物生物化学的学科前沿
就现在的教学而言,很少能够脱离开教材、教学大纲,受学时的限制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很难很宽松地涉及全部规定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强的自学能力,但不意为着教师就完全地放任,尤其是对于动物生物化学新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热点性问题联系课程内容,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并同时介绍一些新知识的获取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加强。如此构建的生物化学问题性教学模式,将把新的概念和原理的被动传授式接受性学习,变成为有指导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探索性学习。这就使成人教育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现成的理论原理,而且还能够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训练,逐步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个性,从而得到更多的思维锻炼。
参考文献:
[1]葛蔚,高玲,柴超.问题性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构建.生物学杂志,20xx,24(5):73-74.
[2]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167-207.
[3]张祥云.由沉迷于知识走向探索性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1996,13(3):92-96.
[4]刘小枫.当今教育状况的几点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6(2):1-4.
[5]张悦,袁丽杰.提高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21(2):190-191.
[6]何金环,梁月丽,李存法.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xx,24(4):59-60.
生物化学论文4
摘要: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课程偏重实验课程,注重重复性和验证性,但是生物工程专业对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是生物工程研究重要专业,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重要思路。
关键词:生物工程;综合型;实验
1生物工程课程总体设计分析
很好的结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具有非常强应用能力人才至关重要,针对专业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将学科进行很好分解研究,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导向,达到学生对于文献检索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相互强化。对于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大学生要通过教师拟提、学生选题和教师设计实验方式进行合理规划教师模式,分解课程,融入课本知识,掌握好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及时引导和辅助,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生物工程课程实施方式
(1)首先要很好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整体知识基础、实践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入手,做到很好因材施教教学模式,通过对于专业用人的`单位调查研究做到很好教学,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角度很好权衡每一个课程研究价值,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对于课程进行一定深入掌握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和拓展延伸能力。培养学生做到实事求是求学态度,用教学中实体例子想学生传达实事求是科研态度,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试验过程中做到对于原始记录,尊重实验结果,养成记录好习惯,认真分析问题,培养独立的科学学习精神。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实验中老师要对于学科进行很好教导,对于实验中异常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可以通过组讨论形式,也可以通过资料查询形式进行分析研究问题,从而很好解决问题,保证学习学习知识自主能力,探索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课程研究要进行很好能力层次分析,很好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新的方法进行很好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统计能力。
(3)强化操作能力技能培养,对于课程选择设计不是传统验证性研究,要重复进行实验研究教学,特别是学生使用仪器时候要进行很好熟练,避免传统课程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文献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要自行设计好实验方案,充分阅读文献实验优化合理设计理念,通过自主查询文献,分析文献很好对于文献进行合理理解吸收,还要熟悉专业文献特点,培养很好专业素养,提高学习能力。
(4)做到师生之间良好互动写作能力,在设计实验中要使得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相互沟通和老师,不断提高交流能力,学生不断学习老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身学习水平,教师要营造非常好学习气氛。
3课程进程管理方法
(1)通过一定合理设计实验课程,学生要很好掌握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统筹工艺优化学生论证方案设计,主要有方法、材料和设备等,老师要很好知道学生能够对于课程做到很好内容分析和研究,保证课程进度,合理掌握每一个课程进度,加强管理,建立良好设计效果模式。
(2)教师要对于课程做到很好研究和掌握,分析学生自觉性对于教师进行合理研究,对于导致试验缓慢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设计细节化试验要进行很好管理。还要及时为学生规划学习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课程重视程度,针对性对于设计试验进行很好掌握,维护好学生对于课程关注度,加强指导试验学习效率。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及时处理好需要设计实验问题,让学生知道如何提高学习自主操作能力,重视实验学习程度,针对性设计实验进度,加强关注和指导,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实验预期目的,掌握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4教学保障措施分析
教材研究主要是对于课程配套研究,主要是对于教材做到高质量和有特色材料分析,设计出合理版本,不断完善课程大纲修改,对于课程素材不断更新,展示实验中碰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研究,鼓励学生爱护实验仪器,进行合理设计和节约资源,教师要很好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很好掌握知识。教师素质学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性试验课程教学,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试验中问题,对于各种相关问题要熟悉,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设计性试验可以给学生安排专用实验室满足学生对于试验设计研究,为实验提供合理材料,给学生保障,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对于方案进行及时理解掌握,从实验时间和内容到设备都要完进行一定开放式研究。
5结论
通过开放式和设计性实验教师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学习能力,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设计实验方式,可以很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文献阅读和梳理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生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学生要在基础学习阶段做好对于知识掌握水平,设计性实验方案建立和实施都是能够很好培养应用型人才关键因素,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教学团队精神,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反馈和思考,进一步加强对于课程学习领悟。
参考文献:
[1]王跃华,赵钢,苟小军等.深化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24(03):7-9.
[2]夏金兰.生物工程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xx,32(04):62-63,66.
[3]陈剑锋,陈菁,谢航等.构建生物工程学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03):22-24.
[4]金亚飞.基于CIPP模型的研究型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xx.
生物化学论文5
引言
静脉配置中心是医院中常见的机构之一,主要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药学方面的支持,该机构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与监督下依据临床规定的相关标准对静脉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抗生素药物进行配置[1].为了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常见危害,我院抽取了 88 份来自静脉配置中心的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xx 年 1 月至年 12 月 88 份来自静脉配置中心的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药剂使用不当 45份,溶剂用法不合理 24 份,给药速度不合理 9 份,药物使用方法不恰当 4 份,给药顺序不当 2 份,给药剂量不合理 1 份,其他原因 3 份(主要为医嘱记录错误所致危害)。
1.2 研究方法
依据相关参考文献、专业书籍以及法定药物的说明书等资料,指导临床护理人员科学使用抗肿瘤药物。同时回顾分析本次抽取的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 88 份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详细记录与分析存在不合理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措施。
2 结果
2.1 抗肿瘤药物危害原因分析
在选取的 88 份抗肿瘤药物危害资料中,抗肿瘤药物药剂使用不当 45 份(51.14%),抗肿瘤药物溶剂用法不合理 24份(27.27%),抗肿瘤药物给药速度不合理 9 份(10.23%),抗肿瘤药物药物使用方法不恰当 4 份(4.55%),抗肿瘤药物给药顺序不当 2 份(2.27%),抗肿瘤药物给药剂量不合理 1 份(1.14%),其他原因 3 份(3.41%)。
2.2 抗肿瘤药物溶剂错误情况及正确溶剂
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时,发生溶剂错误的主要药品 //正确溶剂分别为:①紫杉醇:----//0.9% 氯化钠 5.0% 葡萄糖;②依托泊苷:5.0% 葡萄糖 //0.9% 氯化钠;③卡铂:0.9% 氯化钠 //5.0% 葡萄糖;④奥沙利铂 0.9% 葡萄糖氯化钠或氯化钠//5.0% 葡萄糖;⑤吡柔比星:0.9% 氯化钠 //5.0% 葡萄糖;⑥吉西他滨:5.0% 葡萄糖 //0.9% 氯化钠。
2.3 抗肿瘤药物剂量不合理及正确剂量出现因剂量使用不合理的抗肿瘤药物 // 正确剂量分别为:① 依 托 泊 苷(0.1g):250mL 或 100mL//500mL;② 紫 杉醇(3.0g):250mL//100mL;③ 吉 西 他 滨(1.6g):500mL 或250mL//100mL.
3 讨论
在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时,常常会出现溶剂不当等危害现象。如果抗肿瘤药物溶剂发生错误,那么就会使得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出现变化,从而改变了药物原本的结构,最终导致抗肿瘤药物本身的溶解度下降,最终诱发患者出现用药不适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奥沙利铂也被叫做草酸铂,该药物能够和氯化钠溶剂中含有的氯离子发生取代反应,并且还会发生水合反应,进而使得二胺二氯铂及相关杂质被生成出来。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采用奥沙利铂药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选择 5.0% 的葡萄糖溶剂是最佳用量,而不能采用 0.9% 氯化钠溶剂[2].除此之外,如果选择吡柔比星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该药的使用说明书,依据说明书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可以使用 5.0% 葡萄糖来防止药物溶液中的 pH 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药物溶液变得浑浊。而对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说明书中有关注意事项,并且选用 0.9% 氯化钠溶剂将该药物溶解;而采用紫杉醇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遵照说明书中的规定选择 5.0% 葡萄糖溶剂溶剂药物[3].
由于不同抗肿瘤药物的化学性质、作用机理以及药动力学都存在差异,并且给药速度的快慢都会对最终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诱发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不良反应。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溶剂量,如采用吉西他滨药物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应当选择 500mL 或 250mL 的溶剂量[4],但需要依据说明书要求在 30min 以内静脉滴完。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增加药物使用频率、延长滴注时间等都会使药物的毒性得到强化。鉴于此,临床用药人员在采取该类药物治疗时,最好选择 0.9% 氯化钠溶液 100mL 充分稀释后再行滴注处理[5].不仅如此,在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时,不同的给药顺序都会导致危害现象的发生。科学的用药时间安排以及给药方法选择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会改变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以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药物治疗最好的效果发挥出来[6].
总之,针对抗肿瘤药物常见危害这一问题,临床药物需要与医院静脉配置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降低药物危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种华 .护士在静脉配置中心的常见危害及防护对策 [J].全科护理,20xx,11:1007-1008.
[2] 成芳,赵冰封,等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 [J].药学服务与研究,20xx,05:388-390.
[3] 马秀凤 .静脉药物配置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研究 [J].中外医疗,20xx,02:47-49.
[4] 刘美芹,张冬梅 .在静脉配置中心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xx,10:130-132.
[5] 王灿,朱雅辉 .在静脉配置中心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探讨 [J].现代养生,20xx,22:72.
[6] 孙启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常见危害及防护 [J].中国美容医学,20xx,14:400.
生物化学论文6
摘要: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专业基础课程。为改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项目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考核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通过优化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是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生物化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20世纪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都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应用型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较多,知识面广,耗时较长,课时较少,迫切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1、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和挖掘。
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应用创新的设计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两个层次,拉近课堂知识与生产应用的距离,逐级递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验证型实验项目重新整合,缩短了学时数和项目数,使每个验证项目的内容均独立不重复,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验证型项目,都掌握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学会新仪器的使用。同时,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的整合,挖掘出难度适中,能体现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水平的新项目,将学生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融合进实验项目,每个实验均让学生获得新的收获和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改革后,验证型实验每次由一个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配制试剂溶液,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对各实验小组亲手示范、全面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明确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在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时由教师提前3—4周给出项目题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达成的目标。学生分组,完成资料的查找、项目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提前2周于实验课后由每小组代表学生讲解小组的设计方案,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合理方法、无法提供仪器设备等问题进行修订。学生于实验前2——3天,在教师的带领下,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原材料、试剂等,在课堂教学时,由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几个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充分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科研和进一步深层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采用PPT教学方法。
采用PPT教学,将实验的原理、背景介绍、方法、步骤均以图文形式展示,加上教学视频的播放,对于基础验证型实验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糖的呈色反应,学生通过PPT能直观的了解呈色后的颜色变化,比传统的文字描述更能体现实验应达到的效果。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水平。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期末考试主要以操作考试为主,操作考试通常是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使部分学生平时不听、不学、不做,期末突击学习。我们将实验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考试分为四部分:平时考核(10%)、自主课堂设计(30%)、实验报告(30%)、期末考核(30%),突出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平时考核包括教师提问作业、学习态度、实验整理等。自主设计实验考核成绩,主要以综合设计实验课程为主,以实验设计、实施和总结综合评价。实验报告内容要求不仅写明实验结果,更要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个人的心得体会。期末考核采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自主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的方式,涵盖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需掌握的内容,考试方式灵活,考查能力全面,全面的反应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5)提高教师素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的角度审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除了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学习外,还要以团队形式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更好的教学水平。
2、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采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脱节现象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也是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对教学体系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法的优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创新创业训练以及科研立项,获得资金资助的同时,很多同学已发表论文,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并在考研时选择生物化学相关专业,为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夏建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07—110。
[2]管骁,黄凯,李森。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食品工业,20xx(1):219—223。
生物化学论文7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应用性学科。特别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它不断地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如分子生物学技术、现代免疫学技术等,将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序有效地应用于样本的检测和数据的处理[1]。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也是集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于一身的学科,既要求检验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临床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约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关系到检验本科生毕业后在检验科能否很快胜任所要承担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以及是否具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骨干的素质和能力[2]。教研室首先重点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1.1 重新选择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者抛弃了那些已经过时的实验项目,组织全体老师寻找、筛选符合发展要求的项目,同时还请教了本校的一些专家,如陈正炎教授、胡元佳副教授等,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了大面积修改,并决定撰写自编的实验教材。
1.2 设立临床现场实践教学 根据“三元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检验科密切联系,尝试性地增加了“临床现场实验”项目,找到1例已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标本,对胆汁酸、总蛋白、清蛋白等肝功能项目进行了检查,通过分析患者的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反推式”学习,并现场演示测定,回到实验室后再手工测量。
这样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直接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刻地掌握肝功能测定项目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等;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医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事后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对这种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非常赞赏,觉得收获非常大,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3 增加了应用性实验模块 作者所在系被评为了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特色之一就是强调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学习,也开设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对于实验教学增加了“应用性实验”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对临床血糖的酶法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和质量控制,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线性范围”、“方法学比较”、“重复性测定”等项目,并现场到检验科了解临床上进行质量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国家的要求和标准。
1.4 增加了开创性实验模块 检验科又称为临床实验室,要求检验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开设了一些专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项目,比如比较成熟的就是“小麦胚芽中提取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让学生从小麦培养开始做起,一步一步地收集、取样、分离、测定,培养他们细致、耐心、认真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室动手能力[3]。
2 进行师资培养
为了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从20xx年开始就在陈正炎教授的指导下就开始有计划地对教研室的师资培养进行规划。
2.1 提升现有教师的素质 要求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实际的要求,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10年来本教研室公开发表论文5篇,获得了省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同时有计划地到附属医院以及其他三甲医院进行进修,每人一年大约有2个月在临床一线进修。
2.2 引进新的人才 本教研室返聘了中南大学退休高级实验师胡元佳副教授以及归国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两名,这极大地提高了本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并且也收到了较大的成果。
3 加强同学们的课外学习
3.1 对实验报告书提出新的要求 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对实验的概括总结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4]。每次对实验报告都重新作出了要求,除了以往的项目外,着重要求加入实验讨论模块,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本次实验过程的总结,包括心得、自我评价;二是对本次实验主题的课外知识拓展,这是最重要,主旨是要锻炼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3.2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对学生课外开放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改革模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从20xx年起开始将实验室对同学们开放,让同学们自主地来实验室做实验,既可以练习基本操作技能,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置、保存、仪器的调教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这能克服学生课堂实验时因为分组、课时有限而导致实际操作不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3.3 下到临床一线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临床一线进行实地学习观摩,了解实践工作中的情况和注意事项,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看来,实行医院-课堂-实验室,“三元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教学改革第一年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促进教研室师资力量的提高也有明显作用,最重要是同学们的满意度很高。强化实验教学对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文娟,章尧,陈昌杰,等.病案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xx,10(5):573-574.
[2]曾芳银,李强,包杰,等.医学检验本科生临床生化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xx,12(3):288-291.
[3]王抒.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5(3):179-180.
[4]李淑艳,高涵,冯丽,等.新时期临床生化及生化检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xx,28(22):2769-2770.
生物化学论文8
【摘要】本文笔者针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实验教学和建立科学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介绍生物化学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是生物化学专家,随着DNA解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遗传密码被揭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生物化学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前几年轰动全球的“克隆绵羊多利诞生”,成为最前沿的生物化学技术的典范。
2.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悬念,引出要讲授的内容。譬如:“为什么要用卤水点豆腐?重金属中毒该如何抢救?”同学们就有各种答案。“同学回答正不正确呢?请看蛋白质的沉淀。”“为什么吃素也可以长肉?请看三脂酰甘油的合成。”根据章节内容提出相应的生活常识问题让学生解释。学生在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拓展思维方式,四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二、改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刻苦钻研新教材,多采用框架式教学。专任教师应刻苦钻研新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使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对新学科、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每次新课前,先给学生课堂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堂上就本次课的内容先给出一个框架式结构,教师先讲清主线索,给学生一总体印象,然后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再逐步分解内容,达到目标要求,再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治疗之间的关系。
2.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医学高职《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深奥、抽象难懂、学时偏紧,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掌握内容,应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加强章节间的联系,以典型的病例,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导入新课,紧扣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设置悬念,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需要紧密结合。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乏味;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先学会,让学生都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有更深层次的知识吸引学生。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会创造一个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容量大,简明生动,条理清晰,更容易突破难点。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时,应用教学课件,模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学生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具备一定的理科素质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自如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包括一般玻璃仪器及容量仪器训练,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使用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溶液转移,固体溶解、溶液配制、阴阳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离、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二是加强学生综合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自行设计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由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定实验目的、材料仪器、实验步骤以及需要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上交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及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的.自行设计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2.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课外时间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3.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可以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等,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还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以授课为主,配合适当的实验教学,最后以卷面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好坏。这种方式既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应当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如增加小测验、口试、小论文、综合练习题、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等评价形式,以综合能力、素质为标准,全方位、多角度衡量学生。例如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1)考勤。根据学生缺课及迟到情况、学习态度情况进行评分。(2)基本技能。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3)综合实验能力。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再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参考文献:
[1]邵红英.关于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xx,14(19): 2641-2642.
[2]刘海林,杨金香,宋建荣.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xx,9(3): 178-179.
生物化学论文9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
(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
(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
(3)课后做好复习。
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
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
(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
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生物化学论文10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生物化学学校课堂教学论文,我们来看看。
摘要:为了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中糖类一章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恰当的引入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不但可直观的展现糖类基本的化学性质,还可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糖类大分子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糖类;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一般从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始讲授,随后再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不但使教学工作相对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1-4],也有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5-7],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何将生物化学的部分实验合理的融入教学课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恰当的融为一体,此类教改文献较少。本文以糖类教学过程为案例。
一构建糖类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中关于糖类的章节,对重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讲授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讲述要为糖代谢的章节做好铺垫,而糖代谢则是糖的`化学的延伸。虽然课程设计上是先讲完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讲述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但教师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学和糖代谢的关系。因此,围绕糖类一章要为糖代谢章节服务的思路,重新构建《生物化学》中糖类的知识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讲完糖的概念和分类后,由“最简单的糖是什么”的问题导入,通过介绍甘油醛过渡到同分异构的讲解,重点介绍D/L构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每延长一个碳,会增加多少同分异构体的同时,引出重要的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针对性的介绍单糖的化学性质,为糖代谢做铺垫。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上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从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键转变为学生所熟知的麦芽糖开始,讲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绍多糖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示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和实验分离,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简单,培养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糖的演示实验为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对糖的一些化学性质比传统的讲授记忆更为深刻。如在讲糖类的还原作用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准备好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试管、加热设备等。通过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再分别加入上述五种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8]。这样可直观的观察不同的糖类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原因。引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对糖官能团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学生课堂反馈积极,可明显感觉到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有效的。
三启发学生设计综合性试验
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加上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综合性实验在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仪器设备、独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9]。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详细讲解糖的化学性质及这些化学性质和什么官能团相关后,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加以完成。如还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可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共热,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质,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由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糖类的化学性质,思考并设计其它的测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完成。不管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是否进行顺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糖的化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
以实验为导向,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具象化,也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吴震洋 邱岚 李丽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xx,(28):258-259.
[2]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xx,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xx,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xx,37(08),1238-1242.
[5]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xx,16(05):53-55.
[6]程驰.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4):242-244.
[7]史锋,周楠迪,田亚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247-248.
[8]魏群.基础生物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9]朱立成,邹小明,曾建忠,等.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xx,13(03):263-265.
生物化学论文11
【摘要】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实验教学面对的最大挑战。本文对过去传统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近三年来实验教学经验,探索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同时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整体意识;创新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基本理论常用于食品加工、保藏技术、食品改性等方向[1]。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的配套课程,同时也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内容涵盖众多经典的、常规的和现代的食品加工以及改性等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验的开展加可深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食品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通过调查研究和自身三年来的上课经验发现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开展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1)教学方法过于一成不变,主要还是“填鸭式”模式,即学生在实验教师的讲解和简单示范后进行实验操作,课后进行实验报告的简单书写。(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没有体现出来,整体均有教师统筹安排、大包大揽,学生只是按照实验讲义上既定的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学生过于注重最终结果的对与错,从而忽视实验过程中的原理。我们的学生只是完成了简单的机械式操作,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代替方法、怎么样的结果才算合格。更重要的是,学生只是参与后续实验的操作,没有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和收尾中,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完成整个实验,缺少整体意识,不能统筹把握整个实验。这好比烧烤,只清楚把腌制好的肉放火上烤,切不知道如何腌制肉、如何快速点燃炭火、如何洗盘子更干净等等。(3)评价体系过于单一,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实际能力,同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实验课程的考核通常以实验报告的好坏结合出勤进行考核,切缺失了重要的实验过程操作情况和发散性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很难起到促进和启发的作用,更多的只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这些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实验整体设计的思考缺失、忽视实验过程的细节,同时缺乏对实验的应用性和创新性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改进,以及授课内容的多向性和均衡性。启发学生对实验整体的宏观把握和细节的重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悬念式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和3+1教学法[4]等等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应用的方法,本教研组从20xx年开始对本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进行改革尝试,探索适用本校教学情况的实际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课前:实验准备
实验课前的准备内容较多:包括实验清单的计算、实验器材和实验试剂的准备、实验试剂的分装。这些以往都由教师完成,本次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为:(1)要求学生在课前五天左右完成实验清单,并上交给授课教师(包括本实验所涵盖的所有器材和实验试剂名称、数量以及标明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等,示例见表1和表2);(2)实验课前两天公布实验清单参考标准,要求同桌之间进行更改;(3)每大组学生按8-12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一大组一般为24人),按顺序每小组每次实验提前一天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包括器材的配齐和清洗、实验试剂的`配置和分装等内容。实验准备是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准备虽然不是上课时间,但是学生在这期间可以学到更多的细节和相关试剂配置的注意事项。比如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性检验”中试剂配置:(1)计算试剂用量时需要添加实验过程中移液管润洗损耗量以及试剂瓶瓶底残留损耗量等;(2)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必需在室温下进行定容、转移溶液需要注意玻璃棒的位置和烧杯残留液体的转移;(3)配置好试剂后必需用标签纸标明试剂名称、试剂配置时间以及配置人员姓名等;(4)一些见光易氧化或分解的试剂必需用棕色瓶密封分装;(5)浓硫酸等强酸必需要配备耐酸碱手套,并放在离水源近的地方,一旁放好湿抹布等等。所有实验项目结束后对本试验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学生通过实验准备这一环节中学到了很多。(1)在实验试剂清单的计算中,学会了实验试剂的配置不单单是简单的理论计算,还需要添加相应的损耗量,达到实验试剂够用而不浪费的要求。(2)在实验器材的准备过程中,发现器材的准备不但要清楚器材的名称和数量,而且器材的规格更应该清楚,同时为了更加顺利完成实验,除了实验讲义中的每个器材要准备好,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的材料,比如标签纸、纸巾、药匙等等,能有较好的全局观。(3)在试剂的配置过程中熟悉了电子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干燥器等设备的使用。(4)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从之前的三小时“混战”、桌面混乱,到后续的两小时快速有序、桌面整洁。不但提高了实验准备效率,实验操作也得到很大的进步。
2课中:讲解和提问—理论联系实际
实验课是理论知识的加深、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实验前的讲解和提问是完成实验的“磨刀功”,是考验教师是否备课充分、学生是否做好课前预习的重要“试金石”。该环节不但要求教师清晰的讲解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相关注意事项等,而且还需要适当地举一反三,并且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则需要提前熟悉相关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的使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实验方法,适当的提问启发和举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验二“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为例:首先,可以尝试简单地从卵磷脂的结构和物化特性出发讲解,然后引导式提问“根据卵磷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如何提取鸡蛋或大豆中的卵磷脂”,由于课前通知学生以记录平时成绩的方式要求进行备课,很快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的“有机溶剂提取法”,可以用“乙醚提取、丙酮精制”[5]。这时,给予学生表扬,同时给同学们普及卵磷脂的其他提取方法,比如“乙酸乙酯纯化发”“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无机盐复合沉淀法”等,并作简单陈述[6]。紧接着继续提问“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同学们都清楚纯卵磷脂是白色粉末,但是卵磷脂容易发生氧化,颜色变深,如市场上购买的磷脂胶囊产品,有颜色微黄到深褐色的都有,然而颜色越浅的普遍要贵些,因此我们在提取卵磷脂的过程中应如何避免其发生氧化色变?”,学生们通过一番的谈论得出:低温和避免氧气的接触可以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因此可以采用低温减压浓缩或者同时冲入惰性气体(比如氮气)进行保护。当讲解到实验提取步骤的时候,再次进行提问“这次实验最重要的步骤是分离提取,在我们食品工业中,用到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在哪些领域应用比较多?”,这是个发散性问题,没有唯一标准,要求学生去打破思维定势,让他们明白实验讲义中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同时要求有多种方法摆在面前的时候应如何去选择最优。“离心分离法—密度差别大或者固液分离”“膜分离法—渗透速率差比较大的物质”“滤袋或滤纸过滤—分子大小不一样的物质”和“自然沉降—分子重量不一样的物质”。除了讲解和提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的规范性需要实时进行矫正,达到快速正确的完成实验。通过课中的讲解、提问和操作指导,学生们的普遍反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再是一味地依葫芦画瓢的去完成实验,能够发散思维地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去探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更快的解决问题。同时对实验的操作也得到规范的训练。这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3课后:整理卫生、实验报告的书写
作为学生,从小就接受“讲文明、讲卫生、做事情要有头有尾”,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但要把实验又快又好地完成,而且要自觉清洁本组的器材、桌面和地面,废弃的试剂、破损的玻璃器材和垃圾要按要求分类倒废液桶和垃圾桶,清洗干净的器材按要求摆放。这是养成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自己事情自己干的良好习惯,因此整理工作的好坏也被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当中。实验报告,以往都是强调按学校格式要求完成各部分书写,格式和书面整洁程度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这次提出了新要求,在完成各部分的基础上,要多完成两项加分内容:“预习疑问”和“实验建议和实验感想”,这两项不是必做题,但是做得好的学生,实验报告可以适当加分。“预习疑问”要求学生在预习实验的时候将自己遇到不能解决或者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在实验课讲解的时候进行提出,让学生和教师一块进行讨论解答,然后课后将讨论的答案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建议和实验感想”要求学生根据上一组完成的实验进行考虑,完成该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或者对该实验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包括实验内容的建议和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在批改实验报告的时候,初步统计发现有将近52%的同学有添加这两项内容,近30%的学生比较有想法,能认真思考,写的比较好,实验报告成绩得以提升。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考核是一种督促形式,良好的考核评价能够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实验考核评价环节分为两大部分:实验过程中的平时成绩60%,实验报告40%。其中实验过程中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清单的书写20%,实验准备情况10%,实验提问5%,实验操作20%,实验卫生整理5%。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的预习情况10%、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和完整性10%、实验结果和思考题的准确性20%。客观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实验改革的关键之所在,评分点多,实施起来比较繁琐、比较累,但是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全面的反应学生对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学习情况。同时比较细的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快就得到提升,,课堂纪律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促进了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5结束语
经过近一年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新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不但明显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还激发了学生对食品生化实验课程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创意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促进了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为配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改实验教学改革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宁正祥.食品生物化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马宝全,佟淑敏,张宝珠.“悬念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9(23):105-106.
[3]丁大鹏,马文丽,吴清华.问题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11(1):65-66.
[4]孙玉军,王松华,马玉涵,等.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xx(23):188-189.
[5]陈南羽,封禄田.卵磷脂的应用与开发[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20(2):21-23.
[6]汪秋安,叶方圆.卵磷脂的开发与应用[J].广西轻工业,1991(1):9-12.
生物化学论文12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教学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深且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生命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均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该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
鉴于“生物化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安排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之后(通常安排在第3学期),并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该课程的核心定位。课程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遗传信息等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氧化、细胞信息转导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
1.理论知识多且教学内容抽象。课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其代谢调控,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因此,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且学习内容相对抽象。由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2.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且互为交叉。各生物大分子在机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并非相对独立,而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生物大系统,代谢交叉非常普遍,因此,代谢调控分支点多,物质转变体系复杂,物质代谢有严格的逻辑关系。
3.实验新方法和研究热点层出不穷。该课程理论和实验技术更新快,因此,教学内容的更新也相对较快,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宽泛,教学重点不突出。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相对偏少,在照顾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宽泛而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实问题。
2.实践教学时数偏少。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生物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除开设正常课程实验外,还单独开设了一周综合实训。然而,由于很多抽象理论无法借由实验现象得到观察,加之实践教学时数有限,因此,通过实验途径进行学习的教学效果有限。
3.教学方法有待改善。该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广而深,而教学周时数通常为4课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赶进度”的现象,使教学侧重点不太突出,同时,教学时数的限制,造成针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内容讲解较少,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4.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理论学习或实践学习后,不能主动进行课后巩固和加强,更没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拓展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5.终极考核方式单一。目前,课程考核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主要从考勤、课堂回答、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这种考试方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利,且易养成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的学习态度。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院采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简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觉较为吃力,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都不理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当前使用的教材为李晓华主编的高职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生物化学》教材,其教学内容编排体现了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优化。如将糖酵解内容与糖、蛋白质、脂肪结合起来,拓展三大营养物质与糖酵解过程中的相关联系和相互转化,并引伸出糖酵解与三大代谢间的关联;将近些年研究较热的反义核酸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指纹图谱、基因芯片技术、端粒酶在法医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适度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实验技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强,建议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在介绍生物大分子结构、代谢途径及相互转化等图文信息比较多的内容时,可以采取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学内容可采取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如讲述蛋白质结构时,可引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这一临床病例,基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构效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基于教学任务特点和学习客观规律,采取启发式教学法。笔者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内容讲解时,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如分离纯化方法的划分根据是什么?根据分子量、分子形状不同命名的分离方法是什么?等等。使学习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笔者基于教学实际和学院已有实验条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及进行技能的延伸,而且与教育部主办的发酵生物制药工全国竞赛有机融合。在实践中还增设了综合实训,主要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全面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对实践环节进行了优化并调整了教学计划,使课程实验课时由原来的6个(每个4课时)增加到现在的12个(每个4课时)。此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和申请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对感兴趣的课题可以开展研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有密切关联,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大部分教师在企业工作时间短、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于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认识相对薄弱的现状,申请了院级精品课程团队建设并获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邀请了企业的一线专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和生产需要。此外,还推出了“企业教师工作站”和“教师下厂锻炼”等项目建设,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五)加大技能考核权重
考核方式在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考核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笔者在课程考核上加大了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的权重,平时考核由考勤、课堂问答和课内外作业组成;实验考核则包括课程实验和专题实验;此外,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并对成绩各部分基于教学实际赋予适当权重。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平时学习,也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
生物化学论文13
在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生命科学以其巨大的活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物技术领域正成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随着相关学科的渗入,生物化学领域也不断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以往在教学中着重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面对生物化学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一轮教学无法为学生准备好一切。因此,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生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还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一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人脑在感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源于感性认识,以一定的有实感的形象储备为基础。没有形象储备,就没有合乎逻辑的思维,想象也无从深化。反之,没有丰富的想象,思维就失去了它的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空间想象和思维的这种密切结合的关系是本课程教学中突出的特点。
在生物化学静态部分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酶等均具有立体构想,即空间几何构型,借助于次级键的结合、缔合成一定的空间立体构象的生物大分子,才能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行使各自的功能。通过对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结构的学习,对其初级结构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但对其各自独特的三维结构,如蛋白质分子长长的多肽链是怎样盘绕、折叠卷取形成一定构象的?主链走向如何?侧链及所连肽段是借助什么键和怎样靠近、怎样排斥的?寡聚蛋白的各个亚基之间的空间是怎样排布的?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酸链组成,二链之间借助于氢键形成双螺旋的二级结构,并在细胞内形成超螺旋和核小体的三级结构。对此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因此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显得有为重要,并在教学中加以奠定、巩固、发展和深化。
1 创造必要的直观环境,给学生创造形象储备的条件
教学实践表明任何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须有直观的支柱,才能容易被大脑接受。刚开始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时,学生对在黑板上用平面图形表示空间结构很不适应,也不能充分理解。因此在静态部分的教学中我们配合多媒体等手段,并适当地应用直观教具和模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深奥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把学生从长期所处的“二维平面”思维领域引入到“三维世界”,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印象。同时又注意及时地摆脱对直观教具的依赖,避免其影响和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由问题而引起,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使之积极思考,而且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发展活跃求异思维。如有生物膜的选择透性引出生物膜的组成——流动镶嵌模型,由膜的性质推测到其具有怎样的结构,引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生物氧化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形式,是有别于体外氧化但化学本质又相同的过程。为什么体外氢氧结合会骤然释放大量光和热,而生物体却能保持恒温而不被其损伤?设置问题后再引出呼吸链的概念,循序渐进的理解代谢物脱氢是如何到达氧、如何生成水的,在传氢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分步产生、释放和利用的。脂肪酸的β一氧化机制的结论是二碳单位乙酰辅酶A的逐轮代谢,此时在结论获得前首先提出问题,以几碳为单位进行氧化才能获得偶数碳原子的苯乙酸和奇数碳原子的苯甲酸的分解代谢结果?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深化了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β一氧化机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能力受到了锻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 观察动手能力的培养
1 观察力是有目的的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要善于摆脱理论和固有思维的束缚,通过“意外”现象看本质,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尔文认为:“我超过常人的地方在于我能够察觉到那些很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精细的观察”。教学过程中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及时介绍给学生使之放宽视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细观多思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不仅仅在生物化学领域而是在整个生命科学这样t大视野中思考和探索。
2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常规实验,学生可以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然而这些实验往往是在固定的程式下进行的,学生在实验中缺少自己的思维,缺少主动参与性,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为此,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增设了开放性实验项目,加强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这样使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既获得了学科内容的知识,又使科研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 讲解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尤其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讲解及表达能力。
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大学中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尤其是当回答错误时,气氛往往变得尴尬、紧张。鉴于此,在理论课教学中我每堂课走上课堂都面带微笑,以一种轻松舒缓的状态来创造温馨的教学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回答问题时,专注地倾听,对正确的回答给予赞赏和肯定;对于不完善的回答,掌握“无批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对其给予鼓励。在这样一种教师提出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而并非是想教训学生的轻松学习氛围中,形成了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
2 轮流讲解,共同评议
在实验教学中,针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原理、步骤、计算方法等),每个问题由学生到实验室讲台前讲解,这样不仅检验了大家对实验课的预习情况,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可以为从事教育的学生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讲解,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这样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成就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各项能力的结合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中心环节。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比传播知识更为重要。
1 启发式教学,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启发式教学是将生化知识与生命现象之间紧密联系,将饮食、健康、营养、生理、病理等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设问、反问等多种形式以相关的生命现象作为切入点,导出知识点,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由糖尿病人血糖高引出血糖的分子形式、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糖在我们体内的分解代谢路径、肌糖原为什么不能补充血糖;糖、脂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探究、思考、进而找寻问题答案这样一种状态。这种形式生动活泼,能够开阔学生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通过独立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堂讨论的题目有一定的启发性、探索性,并具有适当的难度。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采用诱导、点拨、等方式,督促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这样可使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促进。
2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为加大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在讲授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己看书钻研的良好习惯。如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对酶的固定、大分子的制备等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的问题,采用讲授和自学相结合。针对生物大分子的性质,采用哪种方法、依据什么原理、注意哪些问题、控制什么条件、关键点在哪里,自学中给学生必要的提示,使学生有思考的路径,也加深了对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的掌握。
3 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学习起点和不同需求的同学采用分层次教学。由于部分学生有机化学基础薄弱,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物理化学,这样对蛋白质、核酸、糖类及脂类的化学结构尤其是空间立体结构、对生物能学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对这样的学生就要在教授新知时,温习旧知,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搭建认知桥梁,利用课下时间详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并通过习题、小测等形式反馈学习情况。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有少数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如课程不及时看书,或不按时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采取留出一定的时间,然后多提问,让他们积极思考,使之感到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而有压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敢松懈。对于有精力想考研的学生,推荐一些反映学科动态的书籍和杂志,鼓励其多读书,加大知识面,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及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是有关于生命现象的化学,生物大分子是立体的,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探究其化学本质,就要把培养学生能力当作己任,有意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及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解决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问题,努力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生物化学论文14
1教学内容的整体化设计
结合科研的需要,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进行如下几个内容的安排:首先,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可以完全结合该课程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如本人选取的科研材料为本地鸡8只和商品鸡8只。科研的目的是比较两个品种鸡只糖脂代谢的差异及其机制。鸡只屠宰后,其样品可用于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进行血清制备及血糖测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制备及肌糖原提取与鉴定、肝脏或肌肉组织匀浆蛋白质定量测定、血清IgG的分离纯化、回肠或盲肠食糜组织中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DNA定量测定、胰腺唾液淀粉酶活性测定、肝脏脂类的提取和薄层层析分离等实验。这八个实验,同时也参照了《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指导》[5]。此外,这八个实验的开展,综合考虑了朱启忠[6]于20xx年提出的综合与设计性生物化学实验选题的三要素,即以某一生物大分子的性质或某一实验仪器的特性和应用或某一检测方法为研究课题。一个动物科学班共32人,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个学期下来,这些鸡只的样品满足了他们所有的实验,并且样品还有存留,能用于下批次动物科学班学生的动物生物化学或者其他课程如动物营养学的实验。并且,实验的内容间具有前后相关性,如DNA的提取要用于后面的电泳和定量测定,而血清的制备要用于血糖的测定等。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更认真对待,这样更利于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而实验的结果,经过再次验证后能形成一篇小小的论文,题目为《本地鸡与商品鸡的肉质差异及血清指标》。
2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前将所有试剂提前配好,学生只需要”照方抓药”[7],观察那“昙花一现”的最后一步。这种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不够,思考不多[8]。而笔者倡导的全面性设计,强调每个学生从头参与所有实验过程。
2.1实验准备阶段
从配制试剂开始就强调全员。每次实验课的前30min,将实验小组成员参照需要配制的试剂种类分组,一般为1~2人一组,每组配制的试剂均不同。笔者认为,配制试剂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验的完成也非常重要。
2.2实验实施阶段
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时,每个人为1个小组,检测的样品为“独一无二”的那只鸡的样品。这样,避免了实验课里少部分人操作,大部分人“看戏”的情况。而每个人所拿到的样品都与其他人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认真对照书本及教师的演示,负责任地做实验,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就是让学生操作操作,不需要关注结果的准确性,但本人不这样认为。在真正的科研中,很多材料非常珍贵,一步不精确,导致全程失败,而材料却不再有剩余了。因此,在实验教学的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任地对待实验的每个步骤,得到正确的结果。以血糖测定为例,当时笔者在课堂上强调,这是需要比色的,因此所有试管都应该清洗3遍再进行实验。而有个学生偷懒,直接拿了别人“清洗”的试管做实验,最后发现她的实验结果是红色,而别人都是深蓝色。经过这次失败,以后的实验中,所有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清洗实验用具。此外强调每个学生的参与也很重要。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只要有那么几个人做出成功的实验,别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内心会不甘示弱,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能成功。因此,在做这些生化实验时,有的学生会因为实验失败了而自动留下来从头再做。
2.3实验结束阶段
做过实验室管理的教师都知道,实验室的清洁管理是个大工程。在本校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笔者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把5S管理引入实验室管理。5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suke)。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推行5S管理之后,极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9]。在实际操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整理,使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任何物品,使实验试剂和实验用具都按照标签摆放到相应柜子。一方面,本校条件有限,一个班的所有实验都在这么几间实验室进行,因此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实验台,会影响下一个实验的进行。另一方面,人们都有这种感觉,在干净又明亮的实验环境中心情更愉悦,实验效率更高。
2.4实验报告撰写阶段
每个学生一个样品的设置,让学生之间不具有抄袭的可能。因为每个样品的结果都有差异。又因为每人一个样品,所有学生都很关注实验结果的计算过程,计算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样品的实验结果。这样,实验报告撰写阶段保证了全员参与。此外,实验报告的撰写也强调了反思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要求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即使结果错误或者没有结果,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深刻反思,找到可能导致出错的地方,争取在下一次实验中进行调整。比如血糖的测定实验中两个组所用的空白对照不一致,导致两个组的标准曲线无法共用某些点。反思后,在下次的蛋白标准曲线测定时,各成员都关注所有步骤和使用试剂的一致性,最终即使一个组的某个点不能用,也能参考另一组的那个对应点进行标准曲线绘制。此外,为了能让学生具有探索性精神,笔者设计的实验所有结果都没有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多,为了查明自己所做结果是否准确,他们也需要去查阅资料,对整个实验的原理进行理解,然后再形成自己的实验报告。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将用于科研的实验数据有了很多的重复,为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基础。
3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0]。而要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实验室的全天开放更是必须的。学生实验时一般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因此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还不足以用于科研论文。这时,可以选择一些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到实验室再重复一次相关实验,经过实验课几个组的重复和课后的重复,这个指标的真实值基本可以确定,最终再经过教师自己的简单认证,这个值才可能用于科研论文。将教学科研喻于一体,也为本就经费捉襟见肘的二本院校节省了某些科研预实验的费用。如在检测蛋白质含量时,第一组学生用的考马斯亮蓝法,但因为移液不精准、试剂颜色太深等原因导致标准曲线无法顺利做出。因此,在第二组学生进行相应指标检测时换成双缩脲法,效果相对较好。
4结语
将科研与教学融于一体,以科研带动教学,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潜力,使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11]。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化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不但解决了科研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今后的教学中,应逐渐注重各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与科研打下基础,更为将来他们步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妍,赵海燕.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途径分析[J].商业经济,20xx(1):160-161,166.
[2]谌剑波,王伟,邓旭,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8(9):155-157.
[3]林叶,李庆章,高学军.浅谈动物生物化学科研与本科实验教学的融合[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4):89-91.
[4]赵云涛,刘海,任鹏康,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化的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xx,28(4):99-101.
生物化学论文15
1改革实验内容及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实验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递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只要按照实验讲义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就连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实验指导老师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步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根本无从谈起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养成学生依赖老师、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一方面采用提问式讲解,老师课堂讲授后,学生可提出问题,老师再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全面、深刻、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主讲解,适当安排几次以学生为主要讲解者的实验,课堂上要求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部分幻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开拓了思维、大胆尝试创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随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上升,实验本身难度也增加,实验过程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教师根据需要选择几个可行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和搜集的数据资料,设计实验步骤,经过讨论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无论学生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何,只要学生动脑动手完成实验就是一种成功,这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于一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我们采用“学生主体式引导教学法”,分小组实验的组织管理模式,学生自由组合,每组3~4人,选1名组长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讲解实验相关内容,在其他同学的相互帮助协调下完成整个实验,这样使实验积极性较强的同学,带动了相对较差的同学,实验成功率较高,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也能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结束后,学生到讲台上做出总结,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课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表现给予评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功
教学和考试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考核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及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以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这样会使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不重视实验过程及操作,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改革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办法,引起学生对实验整体过程的重视显得相当重要,我们尝试将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办法改为综合评定。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也主要是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杜绝以往学生间胡乱抄袭报告的现象,建立综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内容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成绩占20%,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态度、科学作风等。(2)实验课考试成绩占60%,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报告成绩。
(3)实验论文成绩占20%,根据一次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撰写论文要求虽然有点高,但是可反映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科研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理解实验理论的基础上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正确应用各种实验技术、分析和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论文写作等能力等,从而可以综合全面地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新的考核办法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这也是科研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为大学生今后参加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4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创新和参与科研活动
我们在教学中借鉴了美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教研室的学术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接触早期的科研训练。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可将本人的科研项目选择性的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比如说科研上常用的基因克隆,可将其中的质粒NDA提取这部分操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即掌握了该项技术,又领悟了其在科研中的真正应用。实验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实验基础较好,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本课题组的科研中,使同学能真正的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使学生拓宽视野、接触学科前沿领域,更好的把握学科方向并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学生在参与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也接受了科学思维的熏陶和相关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5结语
我们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增添和新教学模式的尝试,使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开拓思维、分析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科研素养。我们争取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生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努力为国家培育出具有较高科研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生物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论文06-07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05-20
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论文10-06
生物化学论文范文10-05
关于运动生物化学论文10-09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精]05-21
非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体会论文10-08
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论文10-09
生物化学论文【精品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