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浅谈论文

时间:2023-03-22 16:14:43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浅谈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浅谈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授课方式被逐渐冷落甚至淘汰,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同时,新旧教材的目标要求也不同,旧教材强调的仅仅是知识目标,而新教材强调的则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的基点定位于知识上,更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多,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传统的授课方式被逐渐冷落甚至淘汰,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同时,新教材的目标要求也不同于以往的教材,以往的教材强调的仅仅是知识目标,而新教材强调的则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的基点定位于知识上,更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与设计及教法的选择就成为了教师备课的关键。现根据笔者两年多来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谈谈对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究教学这两种教法的体验。

  一、启发式教学

  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操,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近几年来,启发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更适用于概念教学,对于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进行合理的引导。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

  1、导入,这是启发式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的关键,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刺激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自主性。例如,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物质的量”这个新的物理量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按灌输式教学,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但如果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启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效果则大不一样。在教学初,笔者只为学生准备了一杯水,让学生对水的多少用生活中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又为他们提供了量筒、托盘天平,要求对杯中的水进行定量描述,得出体积、质量等宏观的物理量。然后,再进一步从微观角度提出所量出的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得出的数据往往非常大,以6。02×1023为例,要求大家计算如果10亿人来数这么多个水分子,平均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多少年?学生自己计算后,就会提出用微粒个数表示数据太大,不方便,希望有一种物理量像体积、质量一样简单、明了,又可以描述微观粒子的多少,从而自然地引出了“物质的量”这个微观与宏观的桥梁,使学生首先明确了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新概念,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概念的兴趣。

  2、点拨,通过导入之后,学生基本上都进入了有意义的学习心理过程,此时教师不能急于总结,打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此阶段教师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学习障碍,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沿思维的阶梯,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例如,在物质量浓度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它的有关计算,选择了如下习题:

  (1)40gNaOH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1mol/L。

  (2)40gNaOH固体溶于水中配成1L的溶液,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1mol/L。

  (3)NA个HCl分子溶于水配成1L的溶液,求所得溶液物质的量。

  (4)标准状况下4。48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的溶液,求所得溶液物质的量。 (5)1L0。1mol/LFe2(SO4)3溶液,取出其中100mL,求其中Fe3+、SO42—物质的量浓度。

  (6)实验室用胆矾配制500mL0。1mol/LCuSO4溶液,求所用胆矾的质量。

  (7)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试计算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8)取上述浓硫酸1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求稀释后硫酸的物质量浓度。

  这样,让学生先练习,通过练习并结合教师在讲解每道题时的指导逐步掌握公式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小结,经过对知识的导入、点拨这两个过程后,教师应及时梳理学生认识的结果,并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帮助学生剖析错漏、归纳整理,使知识更系统化,这也是上好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

  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是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等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况,教师不能过多地干预,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探究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获得亲身实践,然后主动搜索信息,汇集信息,再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的第二课时——蛋白质性质部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性质,笔者将每个班的学生都分为了10个小组,并为他们准备了实验用品及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鸡蛋清溶液、饱和硫酸钠溶液、醋酸铅溶液、浓硝酸、水等。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蛋白质的性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对学生没有过多的约束,仅仅是设计了学生探究的内容和目标意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兴致很高,都积极参与了探讨。然后,又要求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总结,使知识更准确、系统,由此,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探究的成就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又如,在葡萄糖性质的教学中,笔者也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只是葡萄糖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及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更复杂。许多人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实验失败的情况,为此,要求他们再经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讨论及经验交流,教师指导,以总结经验,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深刻、更具体,更能体现科学探究精神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此外,新教材还设计了很多开放式的探究习题,即并没有明确定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研究,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理解,并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给出探究结果。这种探究方式不注重探究的结果,而注重探究的过程,它更加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真正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不管是启发式教学还是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始终贯穿和渗透整个课堂,使教学活动呈现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正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育,2003,(5):12—13。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浅谈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研究的论文10-06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论文10-08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习题教学的论文10-12

浅析生物化学背景下的超分子化学应用论文10-08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论文10-1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10-10

课程背景下化学教育论文10-06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谈大班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论文10-11

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教育的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