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中伴随着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同时有较大风险,因此,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成为会计规范的重要研究内容,本人将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说过:“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资产减值会计中,资产的价值计量是核心问题。
很多国家的准则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制定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实务。
因此,本文将对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进行研究。
1、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1)资产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它有很多的会计要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资产,它可分为两种资产,净资产和负资产。
负资产即为负债,净资产即为所有者的权益。
因此,各种会计要素的定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资产的定义。
就目前资产的定义,存在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未来经济利益观、成本观以及财产权利观。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资产即为“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做出资产购置决策,应源于在资产带来的预期里,高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而做出资产购置决策。
(2)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是指因外部因素、内部使用方式或范围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企业资产使用价值产生降低的现象。
因此,这种减值一般是非预期的、偶然的。
(3)会计计量 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的《会计计量基础委员会报告》对会计计量的定义是:按照规则,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将数字分配给一个主体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经济现象。
财务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对于这个以定量化为主的信息,它必须既用文字又用数字来描述。
会计计量主要包括两个要素: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
2、资产减值会计理论问题
资产减值的这种实质是由经济环境决定的,从而在理论上,资产的价值在存在了变化的前提下,减值的发生也会随之变化。
如果当资产价值发生了减损的时候,就会全面的反映企业资产的现时价值状况,降低或转移潜在的风险。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资产减值会计理论。
(1)固定资产减值与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是一种资产计量方法,它本着“资产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原则为出发点,记录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减少,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对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做出合理估计,并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分配成本的一个过程,是固定资产参与经营活动而消耗的部分。
由此可见,二者的性质和出发点不同。
(2)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 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为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资产减值会计作为财务会计领域的一个分支,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其目标要求自然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总目标。
(3)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资产减值会计会能够对减值引起的差异在当期进行修正,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反馈,从而提高效率。
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性的信息需具备三个因素: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而可靠性的信息需要具体的三个因素为: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4)资产减值会计的制度规范
3、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特征
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表现在某项资产如果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时的金额,并以确定减值损失。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1)从环境上看,即当相关的市场技术因素的变换(或资产提供服务的市场),在现在或者在一定的发展之后产生了变化,这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从价值上看,即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资产的市场资本化金额相比较大的时候,对企业会产生负面影响;
(3)如果从使用方式分析,即资产的使用方式或程度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企业会产生负面影响。
资产类型与其减值确认应用标准对照表
4、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标准
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有五个主要方面:第一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第二现行市价;第三、销售净价;第四、可变现净值;第五、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等。
(1)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
(2)现行市价。
(3)可变现净值。
(4)现金流量折现值。
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
从对企业提取资产减值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准备的经济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盈余管理因素
经理人变更。
经理人员发生变更和以前年度曾经提取过减值准备的企业更倾向于提取较高比例的减值准备。
(2)利润平滑
利润平滑对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的减值政策影响较小,但是对那些易于操纵的商誉以及资产重组费用等资产的减值政策,会有相对明显的影响。
6、资产减值与市场反应
(1)信息含量研究
存货减值与资产减值是存在区别的,存货减值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资产重组发生的减值准备的动机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可能提高。
因此,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市场对于存货减值准备的反应是负面的反应,而对于资产重组发生的减值则是准备呈正面的影响。
(2)关联影响
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将一些企业,利用季度盈余、股价和市净率作等指标关联起来进行研究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投资者将资产更多的算在研究开发费用上,而对于已经公布的利润盈余,投资者将会考虑到减值冲销的因素中。
结束语
在现阶段会计对资产减值的研究也逐渐地重视起来,而且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已取得一些成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有利地促进作用。
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中,会计计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资产减值是一个重要环节。
资产减值会计中现在应该重点解决如何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减值资产的价值的计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为适应会计行业跨越式发展,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必须要满足会计自身发展的需求,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2】
摘 要: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概述资产减值的涵义,然后结合资产减值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计量;对策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运用是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但发展以来,企业执行减值政策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并未达到资产减值会计预期目的,资产减值政策甚至成为一些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
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和实践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对新准则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一、资产减值的涵义
对经济学来说,资产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资产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高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才会做出资产购置决策。
但在有效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互动往往会导致商品的预期收益等于商品的生产支出加合理利润,即其市场价格。
因而,购入时的资产价格代表了当时对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能产出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合理评价,但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在购买时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资产取得时的价值与其真实价值在特定时点上产生差异,而这个差异即资产的减值。
正是基于此,在会计学角度看来,资产减值是分别运用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所产生的差异。
由上可见,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估值,在会计上则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
二、目前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标准多,较难掌握。
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标准、确认起点、计量标准等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至于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数量标准,《制度》并未涉及,需要会计人员恰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加以解决。
“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因而,就难免出现违规现象甚至故意操纵利润现象。
(二)资产减值金额难以准确确定
对于计提多少减值准备,准则中规定按照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相比较来确定,账面价值容易找到,但可收回金额不容易计算,要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依据相关的数据来估计确定。
资产减值的确认基础也比较困难,确认方式多样。
我国资产减值准备按两个基础确认,一是按单项计提;二是企业难以按单项计提时,则按资产组计提。
但以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对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实施有较大的难度。
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按单个资产、资产类别、全部资产、现金产出单位等方式进行。
(三)外部监管难度大
一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
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应收款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
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二是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客观地讲,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形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
因此,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四)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较低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偏低。
具体表现在:第一,专业水平低下,文化素质偏低,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障碍;第二,公司财会基础较差,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结构不合理,会计核算不规范,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缺少心理准备和实践经验;第三,职业素质较差,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
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利润操纵,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监管政策有关。
现行退市政策上由两个步骤组成: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
这一政策的最大缺陷在于“连续”二字,在现行退市政策下,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条款加以修改完善,除了以3年连续亏损为依据外,还应辅以其他指标。
如企业经常性净收益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或基本停产状态,或资不抵债等指标,以减少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平滑的外在诱因。
(二)提高资产组划分的可操作性
尽管前面提到资产组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中的种种弊端,但不能否认的是,资产组的划分是大势所趋。
为此,准则制定部门需要颁布大量且详细的指南和解释,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支持。
同时,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也要通过发挥积极的监管职能,发现并制止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问题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此外,企业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企业内部资产组的划分工作。
(三)实行财务人员严格自律性管理
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水平,首先要精通业务:胜任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这就需要企业、社会相关部门不断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使财务人员逐步适应新的要求。
在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杜绝本位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徐铁祥,肖俊.对资产减值会计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7).
[4]李金泉.资产减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8,(12).
[5]张俭.谈会计估计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运用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7,(6).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3】
【摘要】企业确认资产减值的目的,在于可将长期积累的资产泡沫予以消化,以提高资产的质量,正确反映企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因为企业管理者各方对资产减值的标准理解的差异及认识不足等原因,所以致使很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成为调节利润修饰财务报告的工具。
本文主要从资产减值的内涵出发,剖析了资产减值所涉及到实质性问题所在和怎样完善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资产减值 问题 对策
一、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概述
(一)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的含义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减值会计(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实际上是价值代替成本计量且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的这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费用或损失,换言之就是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和披露的核算。
(二)资产减值的根基是实际成本原则
所谓实际成本原则也称为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对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都要以经济业务事项实际发生时的取得成本或实际成本作为登记入账的依据。
实际成本原则优点:(1)实际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交易的结果,反映当时的市场价格,符合发生原则;(2)实际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具备可验证法;(3)实际成本数据易于取得,简便易行;(4)实际成本计价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它的缺点是: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实际成本就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实际成本原则是资产减值的根基,是资产减值的依据,资产减值会计是建立在实际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的,没有实际成本会计,资产减值会计就无从谈起,其减值的变动因为没有依据就无法计量。
二、资产减值准则自身及资产减值会计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减值准则有待完善
我国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快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其中第8项就是针对资产减值的准则。
新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它的实施对治理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在实务运用中是否真的可行仍然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做了进一步界定。
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投资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存货、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减值,相关准则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1.明确了资产减值的具体计提时间,即会计期末。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明确了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是会计期末,包括会计中期期末。
规范了计提的时间,避免了操作的随意性,增加了公司间的可比性。
2.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问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是资产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
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再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在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新的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都分别做了比较详细的操作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3.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新准则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借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适用于新准则,其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适用于特定准则。
从而杜绝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
4.取消了商誉直线摊销,采用公允价值法。
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
只要存在活跃市场,存在公平价值,就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但同时应停止采用历史成本法。
(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受相关环境制约
相关环境制约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主要是:我国企业资产减值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计提的内部各环节如审核及审批等都是由一班人马来完成的,监管缺位等现象带有普遍性。
公司治理结构差强人意,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其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报表使用人提供更加真实客观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要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资产减值会计仅仅是提供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然而它不能完全保证企业管理当局不滥用其中的职业判断。
解决企业和其会计人员滥用职业判断的一个方法就是,强制企业披露有关估计和判断的信息。
(三)新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转回规定
新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规定体现为,为了防止有些公司以资产减值为叫口人为操纵公司利润的做法,规定了企业的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等适用新准则的规定,涉及到相关的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在以后就不得转回的做法;从而杜绝了公司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操纵利润的行为,然而从会计的视野看该做法欠妥且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及可操作性。
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资产状况,也违背了资产差值准备的计提的目的,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更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情况。
例如:2009甲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项目300万元,2010年该项目可收回的金额是260万元,该企业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万元即2010年末该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0000 贷:固定资产差值准备 400000
假设2011年此项固定资产可收回的公允价值为280万元,而此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是表现为260万元,这个时候的该项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及历史成本价各不相等。
这种处理方式没有真实反映该项资产的价值,仅仅是符合谨慎性的要求而已。
如果该项固定资产2012年处置获得290万元,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处理要求,处置时减值准备要同时转回来,冲减企业当期成本的同时且还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总额。
客观看有其两面性:一是企业在处置这笔资产实际获取的高额利润是无法控制的,二是起到防止企业操纵利润的作用。
三、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及准则,减少企业操纵利润的机会
第一,尽量减少准则制度中模糊的概念及可自由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压缩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第二,严格披露要求,如有必要强制企业披露相关资产减值的明细表,便于投资者等信息的使用人能更加清晰地掌握该项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序。
(二)加强资产差值信息的披露
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应根据自己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重要性的资产差值准备要详尽客观公正的披露其信息,如该项资产的实际环境及其情况、处理的标准和依据及以后年度该项资产的变化情况等。
提高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完善各项体系。
(三)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加强对各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以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
作为一名称职的会计人既要对自己的专业非常通晓,能够娴熟地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处理好相关的各项经济业务。
然而在各企业单位实际财务工作中,受各种原因的左右影响了财务工作者对外提供的财会信息质量,如集团利益驱动、或财会工作者本身职业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下降,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
所以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是当前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四)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要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更要加强规范。
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过高或不提等各种情况,作为接受审计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向被审计的企业提出意见,责令其改正;如果被审计的企业不接受此建议的话,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应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事项,明确各自责任,便于保护公众等各方投资人的利益。
而作为第三方审计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PA是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鉴证者,因为CPA审核鉴证的财务报表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说会计师事务所相当于经济法庭的作用;CPA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评价者,作为CPA来说,因为财务会计准则及制度就是法律条文,用来评价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所以说CPA相当于经济裁判;CPA是投资者的维护人,因为作为CPA来说对照财务制度及准则的相关要求来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是其职责,所以也称CPA是经济卫士。
综上所述,资产差值准备会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其确认计量至信息的披露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范性及较强的可操作性。
而新准则的出台更加快了我国会计国际化改革的进程。
企业资产差值准备的计提会计处理,客观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计量实况,防止实际亏损企业虚增利润及资产信息不实等问题,从制度上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6年第1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一应用指南2006》[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北京),2006年11月第1版.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课题主持人:刘玉廷,戴德明,夏大慰:《会计准则研究文库—减值会计》[J].大连出版社(大连),2005年12月第1版.
[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王建新,王璐,郭占春.《资产减值: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5年第9期.
[5]黄世忠.《资产减值准则差异比较及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
[6]戴德明等.《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7]陈敏.《资产减值新旧会计规范的利弊分析》[J].财会月刊,2006年第7期.
【资产减值会计论文】相关文章:
资产减值会计09-30
资产减值会计的论文10-09
固定资产评估减值准备计提的反思10-08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10-01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论文10-08
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研究10-08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10-05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核算论文10-08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