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的新会计制度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革与完善。下面小编整理了,希望对你们有用!
关于高校的新会计制度论文
高校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制度对比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革与完善。
在当代的社会中,会计制度越来越往精细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相关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企业会计方面,对高校会计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对于高校会计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因此,通过对二者的对比,来加强对高校会计制度的研究。
一、会计科目上的差异
在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上存在着差异。
会计科目的含义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在科目的设置中,企业会计制度的一级科目在最新的文献资料中是有100多个,而高校会计中的一级会计科目只有38个。
从科目量的悬殊程度可以看出二者在科目设置上的巨大差异。
企业会计在科目的设置上更加的精细化,虽然在2009年公布的《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把高校会计的一级科目增加到了56个,但还是没有企业会计制度的科目数量多,相对应的高校会计的精细化程度也没有企业会计制度高。
在二者会计科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同属会计体系企业的会计科目与高校的会计科目同属于会计体系,因此,在科目的设置中肯定会有相同点,在研究中就发现二者有7个会计科目是相同的,并且在核算的经济业务中,二者也基本相同。
(二)核算内容的相似性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对会计要素的细致划分,所以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中的差异其实是由会计要素导致的,虽然在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的设置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在核算的内容上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
(三)企业会计制度科目更详细企业会计制度比高校会计制度在科目的设置上更加的详细,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制度在财务方面的工作也会比高校更加的细致。
举个简单的例子:高校在向银行进行借款时只借记“借入款项”科目,而企业在向银行借款时要对借款期限的长短进行区分,分别记录为“长期借款”或者是“短期借款”。
从这一点上来看,企业的会计制度更能反映负债的真实情况。
二、会计核算基础上的差异
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它在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下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在不同的单位中采用的会计基础标准也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单位的业绩。
在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第九条明确的规定了:“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而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相关制度的制定细则中能够发现,二者在会计核算中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高校在核算方式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指的是以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是支付的款项作为本期收入或者是本期费用的确认标准,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中,凡是在本期内实际收到的收入与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相关的处理,而相对应的在本期没有收到的收入和没进行支付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也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这种核算的制度在处理的手续程序上相对简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准确的计算出主体的当期损益。
企业在核算的方式上采取的是权责发生制,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与上述的收付实现制相反的,即以本期单位作为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准则。
细致的来说:在企业的相关经营费用中,在本期内的,不论是企业的收入还是支出,都要算在本期内,但企业的经营费用不属于本期内的,即使是已收的款项或是支出的费用都不能算在本期内。
企业在这种核算方式下一定要注意在期末的时候对账簿进行仔细的调整,这样能够让企业明确的了解自身的盈利与亏损的情况,针对反馈进行企业相关发展规划的制定。
这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各有各的优点,当然也存在着弊端。
高校采取的收付实现制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因为高校的资金是由国家进行拨款的,所以在资金的使用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因此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合理的预算,这种核算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需要,还能够更好的控制预算。
而企业的权责发生制能够明确企业在本期内的经营状况,对企业后期的决策起到导向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优点,大部分的企业都选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的方式。
三、会计要素上的差异
会计要素是针对财务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主体中,会计要素也是不同的。
企业中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资产、费用、收入者权益、利润和负债,高校会计要素则包括:收入、资产、净资产、支出和负债。
在会计要素上二者存在着不同,高校会计要素中没有“所有者权益”,相应的是用“净资产”来代替了。
这是由于高校的资金是由国家进行拨款的,国家不可能像企业中的出资人一样对高等学校的剩余行驶索取权,所以在高等学校的会计要素中将“净资产”列入其中,而企业相对应的要素则是“所有者权益”。
在会计要素的制定上,由于二者的所属性质不同,所以在相关的会计要素上也会有所差别。
企业重视的是自身的经营所取得的利润,而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重视的是社会利益,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在企业的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这一项,而高校不包含这一项。
四、启示与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与高校会计制度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对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企业会计制度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引入资产折旧。
在现在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固定资产是按照账面的原值进行核算的,不计提折旧,这样的核算方式没有体现出固定资产的核心价值,并且在无形中也增大了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金额。
如果在高校会计制度引入折旧,就能够使高校的经营成本趋于真实,培养人才的成本数据也会更加的准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拨款,所以在高校的会计制度中还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这样高校就能够在“培养一个学生需要的成本”问题上进行准确的计算,让社会能够更加了解高校的经营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制度与高校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但更多的还是不同。
高校会计制度还是有明显的不足,在发展中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好的部分,但会计制度本身就很复杂,并且在不同的单位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
所以,在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中要以自身的特点进行会计制度的制定,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从实际出发,并且要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有优点和缺点,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借鉴。
高校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分析
责任会计是基于绩效管理的视角而建立的会计体系,核算主体是企业内部一定的责任单位,核算基础是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责任制,把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运用其中,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控制,通过确定各责任单位责任目标,制定和落实责任预算,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责任业绩,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
xxx年左右责任会计被运用于营利性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会计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20世纪70年代左右,国外高校开始推行责任会计,我国高校对责任会计的实务研究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也将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
一、推行责任会计对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改进。
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
高校只有加强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对有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激烈的高教市场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即内部经济责任制,彻底改变管理低效、权责意识缺乏、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将会计数据同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要求高校为实现总体目标,将职责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最终落实到各科室及个人,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估教职员工工作业绩,将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挂钩,促进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办学效益的需要。
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从不提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
责任会计制度是一种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内部各部门所负的责任作为考核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编制预算,通过学校财务部门系统记录其预算执行情况,
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并要求各责任中心定期报送业绩报告,评价内部责任中心管理业绩,提高了高校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的控制,
将利益分配与奖惩建立在责任预算完成情况和责任考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责任会计制度克服了财务会计以整个学校为核算对象而不便考核内部单位业绩的缺点,弥补了财务会计的不足。
建立责任会计,有利于高校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需要。
高校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亟待管理手段的创新。
怎样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严重脱节等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者。
如何摒弃传统的资源型管理模式,实施资产型或资本型管理模式,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高效管理监督制度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会计正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设计
(1)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范围。
划分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性环节,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
内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承担者,通常责任中心根据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一般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大类,
责任中心又可根据内部责任单位层次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
根据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特点,高校一级责任中心也即校部责任中心,对高校总体性责任目标承担责任,校长为该中心负责人,它不仅要对学校投资行为负责,也要对成本费用、利润负责,是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
高校二级责任中心隶属于一级责任中心,院长、处长为该中心负责人,根据高校业务特性,高校二级责任中心可划分为四个模块: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
教学科研责任中心以学院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故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
职能管理责任中心以学校管理处室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工作,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也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后勤服务责任中心以后勤服务总公司为核算对象,
主要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任务,采取企业化管理,对那些能取得收入又发生费用的后勤单位,因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所以将其归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单位责任目标是控制费用,
故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责任中心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故归为利润中心。
三级责任中心是将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个模块按照经济责任进一步细分,科长、系主任为该中心负责人,主要把职能科室、分厂、车间等基层单位作为核算对象,一般都是成本费用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
编制责任预算是对各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过程。
为了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和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整个学校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
分解学校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目标一致性、责权相符、可控和激励原则;在责任指标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分别编制并下达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既是本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3)组织责任会计核算,进行反馈控制。
责任会计信息客观公正,计量准确,责任指标计算科学合理,是保证责任会计制度正常实施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建立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实行专业核算与责任中心核算相统一,
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监控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准确核算责任中心收入和支出;学校要做好责任预算的控制工作,上级责任中心要加强对下级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控制,
本级责任中心也要加强对自身责任预算自我控制,学校还要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估,把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监督各级责任中心工作履行情况、经济目标完成情况,
对各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检查督导,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差距和原因,分析责任归属,将情况反馈给各责任中心,属于责任中心人为原因的,敦促责任中心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属于考核标准过高的,应适当调整修改考核标准,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4)分析评价业绩,进行奖励惩罚。
责任会计核算是为编制责任报告服务的,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责任报告,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作用。
各级责任中心应根据自身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与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使学校高层及时了解情况,
保证学校总责任预算的执行,为了便于考核评价,要改变原来责任报告中定性指标比较多,不具体,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的状况,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强调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
进行业绩评价制度是促进各级责任中心改进工作,完善自身责任行为,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积极行为,是完善责任会计的重要措施,学校重点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中心作出全面评价,据此进行奖励惩罚。
三、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的对策
(1)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高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认识。
责任会计在高校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带头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职能和优势的宣传,
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升各级管理者责任会计意识;加强高校财务人员培训,让他们熟悉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
责任会计在企业应用比较广泛,因高校不同于企业的管理特点,我国高校对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几乎没有案例和实证研究,因此,高校应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在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使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完善。
【高校的新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与企业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0-07
高校会计制度实践思路论文10-01
高校会计制度实践思路论文模板10-01
高校会计制度实践思路论文范文10-01
高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实践浅析论文10-10
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影响论文10-08
浅谈如何完善会计制度控制高校财务风险论文10-09
高校新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