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时间:2017-12-18 18:36:31 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下面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质量现状【1】

  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投资者及债权人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对会计信息相关理论问题及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从经济学角度讨论信息失真的本质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深入理解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因此,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会计信息质量,从理论上来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本规定。

  (一)会计信息的含义及其作用。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主要用货币来表示,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或一定期间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会计数据。

  会计信息质量对使用会计信息的有关各方能否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

  会计信息可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作为经营决策的信息,为投资者以及社会潜在投资者提供作为认定责任和投资决策的信息;为贷款者和债权人提供作为认定受托责任和信用决策的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作为制定财税政策并实施宏观调控以及检查监督的信息;为证券交易所、律师和会计师组织、管制或注册机关以及财务分析人员或财务顾问提供各种相关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本规定。

  研究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应从衡量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入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现状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会计人员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以法定规则与程序归集而成的会计数据,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公众经济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为人们所普遍关注。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提供虚假信息,骗取上市资格。

  为达到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资格要求,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联手包装、粉饰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极力美化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修改财务报表、虚报资产、甚至伪造相关文件,以求上市“圈钱”。

  一旦上市成功,之前所做的种种承诺成了一场空,投资者的钱也就打水漂了。

  2、虚列投资项目,骗取配股资格。

  自从我国股票市场设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条件就一直由监管部门规定,并且配股规定也是一再修改:1993年12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1994年9月28日发布的《关于执行<公司法>规范上市配股的通知》,1996年1月24日发布的《关于1996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1年2月25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2001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

  而在现实中的情况是,大批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配股、增发资格,在会计操作中伪造企业信息,虚列投资项目。

  山东巨力及相关人员因涉嫌虚增1999年度利润16,145.7万元,骗取配股资格,并于2001年在深交所配股1,149万股,共募集资金15,971.1万元,在2005年1月25日被提起公诉。

  3、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根据《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之间必须保证“人员独立、财务独立、资产完整”,控股股东不得违规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资产和其他资源,包括无偿占用和有偿使用。

  而在现实资本市场中,大股东可以随意支配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作为自己圈钱的工具。

  4、虚列资产、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侵害国家利益。

  对一般企业而言,为了少交税金,倾向于隐瞒企业的利润。

  通常现象是少计收入,多转成本,或者利用会计和税法上的差异,故意减少利润。

  这一部分以锦州港造假事件为例。

  2001年9~12月份,财政部对该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认为,该公司2000年及以前年度多确认收入36,717万元。

  公司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少计财务费用4,945万元;同时,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及港口设施、设备资产分类不适当等导致2000年度少计提折旧780万元,相应地少计主营业务成本780万元。

  此外,公司对在建工程确认不准确,1998~2000年多列资产11,939万元。

  (二)年报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按照CAS37对金融工具中涉及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

  1、确定公允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全部或部分直接参考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采用估值技术等。

  2、公允价值是否全部或部分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而该估值技术没有以相同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开交易价格和易于获得的市场数据作为估值假设。

  按此规定,上市公司大连友谊的披露情况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示例:大连友谊年初持有交通银行有限售条件流通股4,179,900股,上述股份将于2008年5月15日解除限售,公司将其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公司年报披露指出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为:采用2007年12月28日市价,即15.62元/股。

  因此,该公司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5,290,038元。

  但是,从2007年年报所提供的信息中发现,能够详尽披露公允价值取得情况的上市公司是少之又少。

  与大连友谊相比,大多数上市公司年报中存在着很大的公允价值披露问题,主要集中在披露中准则照搬现象严重。

  三、信息失真的本质原因

  会计信息是一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特殊商品,因而应从经济学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信息的不对称。

  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科勒夫在1976年发表了阐述不完全信息论基本思路的经典著作――《有隐患的市场》一书。

  他认为,市场中交易的各方掌握的信息是存在差别的。

  通常的情况是,卖方拥有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不完全。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操纵会计信息,利用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等机会主义行为更为普遍,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秩序混乱状况。

  那些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留了下来,成为典型的“次品市场”。

  由此可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使得缺乏信息的一方吃亏,而且造成拥有充足信息的一方也吃亏。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作出不同的行为。

  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

  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

  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契约经济学认为,经济学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中找到本源。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契约 (交易)关系当事人都只掌握了一些自己最为清楚的私人信息,而对另一些当事人的信息则不完全了解。

  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其效用函数又往往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完全一致,这使得委托人需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激励或承担用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缩小与代理人的利益偏差,这些委托人付出的激励成本与监督费用即为代理成本。

  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个体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会计信息的最终载体是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以形式规范的财务报告公布于众,大部分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辨别真伪。

  会计报告也是一种产品,但它属于特殊的产品,是一种蕴涵着信息的载体,既然其他产品都有严格质量监控体系来保证其质量,那么会计信息更加需要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

  (一)要加强法制建设,制约和惩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1、完善会计准则。

  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会计法规作用的关键。

  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

  3、加大执法力度。

  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

  (二)加强外部监管,健全社会监控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严密的、有效的监督体系来保障。

  1、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

  银行、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

  银行扮演着社会会计、社会统计的角色,是会计信息的总汇;财政部门要继续发挥审查预决算、组织财政专项检查的作用,搞好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国有单位的审计监督,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发票管理和征管工作,督促纳税人依法建账和依法纳税;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防止弄虚作假,对于依靠会计造假手段捞取各种好处的、骗取个人政绩的,不仅不能得到重用,还要移交纪检察机关和司法部门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2、加强社会监督检查。

  在社会会计监督方面,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

  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经济监督中的作用。

  3、加强群众监督和管理。

  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人人参与管理,共同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良好氛围。

  制定会计信息举报制度和奖励制度,设立公开的举报电话,采取开展会计信息评价和不定期的会计信息大检查等多种形式,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